很多人逃出战场之后听到了赵军继续南下进攻宛城的消息,然后直接就随便选择一个其他方向跑路,反正远离宛城这个是非之地就对了。
大家又不是傻瓜,鲁关都打不过了,宛城还能守得住?不可能的。
因此,现在宛城之中的秦国兵马不但数量稀少而且士气也是沮丧到了极点,对面却是十倍于己的赵军,这力量对比从任何角度来看也未免过于悬殊了一些。
蒲开杰见秦王不说话,又继续低声道:“其实大王现在直接撤往东汉中也是可以的,要不然南撤到楚国旧郢都那边也不会断了巴蜀和东边白起将军的联系,实在是没有必要困守在此啊。”
秦王摇了摇头,对着蒲开杰道:“你不明白……白起就要来了。”
第471章 白起不找寡人,寡人就去找他(第一更)
白起确实要来了。
正当秦王退守宛城,赵何率军南下之时,白起带着自己刚刚凑齐的十二万兵马也在路上了。
寿春方面,昭氏一族已经被屠杀殆尽,景氏一族则在以景阳为首的几名将领率领下成为了楚军的中坚,原本在屈原死亡之后暂时沉沦的屈氏一族则重新复起,负责为联军提供后续的支援,同时让后方不至于生乱。
之所以作为令尹的景阳这么放心的把后方留给屈氏,一方面是因为屈氏的兵马现在也在军中,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现在的楚国后方在一番内乱之后确实也剩不下什么东西了。
整个楚国联军之中十二万兵马之中有八万是来自于楚国各地的兵马,而真正的主心骨则是白起麾下的三万秦军。
考虑到过去的几年里秦楚两军相爱相杀的情况,这种情况倒还真的是多少显得有几分怪异。
但对此无论是白起还是楚军主将景阳都没有太多的意见。
赵国人已经来了,如果顶不住这一波的话无论是楚国还是秦国很有可能都要一起完蛋,这个时候大家是真正意义上的抱团取暖,即便是秦国人几乎主导了整个联军的话语权,楚国方面的意见其实也不是很大。
毕竟楚国这边连续几年被赵国吊打,早就已经对自家的将领失去自信了,白起虽然也没用打赢赵国但至少几次大战都是有来有回,属于更加能够指望得上的那一方。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白起收到了鲁关大败的消息。
这位秦军主将沉默良久,找来了景阳,将这份秦王亲笔写就的战报给景阳传阅。
景阳看着,脸色也变了:“没想到这赵军竟然如此凶猛……这可如何是好?”
景阳显然乱了方寸。
赵国这几年打楚国是真的没少打,每一次动不动就歼灭和十万八万人的,实在是让景阳和楚国有了闻风丧胆的感觉,现在走到半路又发现秦国也顶不住,这更加让景阳无所适从了。
相较于景阳的慌乱,白起倒是颇为镇定,不疾不徐的说道:“其实若不是大王在鲁关给我等争取到了如此之多的时间,我等也无法及时成军。大王麾下只有三万残兵,能够支撑这么多天已经是不错了。”
景阳连连点头:“是啊是啊,那现在白起将军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白起笑了起来,意味深长的看了景阳一眼:“事到如今难道我们还有退路吗?”
景阳赔笑连连,若有所思。
白起摇了摇头,干脆直接说道:“我就直说了吧,令尹还看不清楚形势吗?这楚国之中谁都可以投降,但令尹是万万不可能投降赵国的,否则必然是死路一条!”
景阳呆住,片刻之后反应过来,忙道:“景阳并无任何想要投降赵国的心思,白起将军不要误会。”
白起自顾自的说了下去:“昭景屈三氏在楚国之中发迹数百年,势力盘根错节,可以说是渗透到了楚国的方方面面,若是赵王将来征服了楚地之后还能够允许这样的大家族生存下去吗?那样的话楚地究竟谁说了算,是你们三大家族还是赵王?”
白起说到这里,看着额头已经有汗水冒出来的景阳道:“所以,整个楚国都可以投降,但是令尹你还有你的景氏是没有任何后路的,只要赵国占领了楚地,第一个就会拿你和你景氏开刀!”
白起并不知道的是,他无意中说出了一段另外一个世界之中的事实。
在另外一个世界之中,秦国统一了六国之后把昭景屈三大家族杀得人头滚滚几乎灭族,所以后来秦末之时楚国起兵的主力大将就变成了原本在楚国之中只是二流家族的项氏,三大家族的有才能之人那时候坟头草都好几丈高,只有小猫三两只参与到其中,再也无法成为主角了。
景阳听着白起的话之后,额头上的汗珠越发的多了,过了好一会才道:“白起将军说笑了,这一次大楚和大秦联手对抗赵国乃是景阳一手促成之事,景阳又怎么可能去投降赵国呢,哈哈,哈哈。”
景阳干笑两声,正色道:“请白起将军在此安坐,景阳这就出去好好和其他人沟通一下,此战虽然十分凶危,但是有将军的英明指挥,我军必胜无疑!”
说完这番话之后,景阳急匆匆的告辞离去。
白起看着景阳离去的背影,缓缓摇头。
“鼠目寸光,难怪始终无法成为景氏掌舵之人!”
想着,白起其实也有些心累。
怎么自家这边的队友一个个都是这么的不中用呢?
还是说那位年轻的赵国大王真的太强,强到所有人在他的光芒映衬之下都显得是那么的愚蠢?
白起得不出答案,但是他心中非常清楚,这一次自己绝对不能输。
赢了,大秦还有一线挣扎求生的希望。
输了,那就是真真正正,彻彻底底的等死了。
十二万秦楚联军的动向很快就传到了赵何的耳中。
这个时候的赵何刚刚攻破了陈城,并且进入了陈城之中。
虽然不久之前这里还是楚国的国都,但楚王迁都之后带走了绝大部分的军队和大量的居民,再加上近来楚国的内乱,导致这座楚国北方重镇如今竟然只有三千多守军在此驻守。
三千对十万,再考虑到双方的战斗力巨大差距,陈城能够坚守三天时间其实就已经算得上是一件非常值得称赞的事情了。
在攻克陈城之后,赵何原本的打算是继续南下寿春去找白起决战。
然而赵何一开始就隐隐约约的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喜欢出人意料的白起应该不会老老实实的守在寿春等赵何过去,即便固守寿春看上去是白起所能够选择的最佳选项。
果然,赵何的预料成真了。
“大王,我们现在怎么办,还要继续南下寿春吗?”乐乘在一旁问道。
赵何摇了摇头,突然笑道:“不去,去寿春干什么,一座空城寡人拿下来又有何益?”
乐乘眼睛一亮,道:“所以,我们去宛城?”
赵何微笑点头:“白起不来找寡人,那寡人就去找他好了。”
第472章 攻占上蔡郡(第二更)
一幅地图很快被取来,放在了赵何以及乐乘的面前。
地图是个好东西,有了地图,很多东西就能够十分直观的呈现出来。
白起的进军速度其实是很快的,他从寿春带着秦军逆淮水而上出发,如今已经进入到了淮水和汝水交界的上蔡郡南部。
从路程上来看的话,如果白起用最快的速度去赶路,那么七八天的样子就可以抵达宛城。
而赵军如今位于陈城,假设以同样的速度赶路,落后白起五天左右是正常情况。
突然,赵何的嘴角微微翘起。
如果白起在出发的时候不是西进而是直接北上的话,是来得及救援陈城的。
但白起并没有这么做。
这里面其实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赵何沉思半晌,缓说道:“传令下去,全军立刻转向,从上蔡郡方向直奔宛城!”
乐乘立刻应下,随后又问道:“要不要绕开上蔡城?”
赵何略做思考,道:“这个到时候再说,若是可以的话,寡人也不介意先把上蔡城打下来。”
虽然白起手中有十二万人,但廉颇和赵奢手中同样也有十五万精锐,赵何可不觉得白起能够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击败廉颇和赵奢。
陈郢和上蔡之间的部分是楚国中部人口最多,最为富庶的地方,一旦拿下这里就能够将整个楚国切成两半,隔绝掉南阳郡宛城方向和寿春方向的联系,是值得赵何多投资几天时间的。
赵何命令一下,原本准备南下的这一支赵国大军立刻转向,朝着西边快速进军。
四天之后,赵何率军进抵上蔡城外。
出乎赵何意料的情况发生了,上蔡城的城守竟然完全没有抵抗直接选择了开城投降,赵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座楚国中部重镇拿下。
赵何自己都觉得有些奇怪,忍不住开口询问面前这位上蔡城守:“你为何要选择投降?”
这名看上去年纪在三十左右的上蔡城守犹豫和纠结了片刻,还是咬牙道:“不瞒大王说,臣其实……是昭氏先大司马的私生子。”
赵何楞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昭常是你父亲?”
上蔡城守点头。
赵何沉默几秒,道:“你父亲在莒城一战中死于寡人之手,你难道就不怨恨寡人吗?”
城守自嘲一笑,道:“不瞒大王说,先父虽然是楚国重臣,但其实对于臣……不是那么的喜爱,昭氏一族对臣一直以来也都是排斥居多,臣是被屈原屈卿提拔起来,才得以出任这个上蔡城城守的。”
赵何想了想,道:“屈原也是死在寡人手里的。”
城守:“……屈卿虽死,但却是堂堂正正被大王击败,臣其实也无话可说。但是在屈卿死后昭齐掌权,他不念在臣和他也算是堂亲兄弟的份上提拔于臣,反而多番让人搜罗罪证想要将臣罢免,若不是景阳起事的话,臣恐怕此时已经被昭齐的人押解入寿春,斩首示众了。”
等到这名城守离去之后,一旁的乐乘忍不住开口道:“大王,此人毫无气节,不如直接将其斩首算了。”
赵何笑了笑,道:“不行。”
乐乘有些愕然。
赵何摊开双手,道:“你要想一想,真正能够投降的人会是什么爱国志士吗?不可能的。只有那些没有气节的人才会投降,而且越先投降的人就是越没有气节的人。如果寡人把这些没有气节的人都杀了,那么其他人还肯继续投降寡人吗?所以,寡人虽然不喜欢他们,但还是得留着这些人做个表率,杀不得啊。”
乐乘道:“大王,话虽如此,但是这些人反复无常,将来恐成后患。”
乐乘作为一位军人,崇尚的是死战到底,对于这位城守的行为发自内心的鄙视,加上他多年跟随在赵何身边关系亲近,因此忍不住多说几句。
赵何笑道:“这倒也是。这样的降臣其实寡人是不打算重用的,但大赵自有制度,今后如何还是看他自己的表现吧。”
上蔡城守的投降好像是开启了多米诺骨牌一般,短短两天之内整个楚国上蔡郡之中就有二十座大小城池闻风而降,速度惊人。
很显然,在楚国接连的内乱以及从鲁关防线处传来的秦国败绩,再加上赵国大军压境的三重压力之下,大量的楚国地方家族和官员已经开始坚持不下去了。
与其当一个顽抗到底的死人,为何不去当一名降臣呢?越早投降的人就越容易得到优待,这一点已经被齐国、燕国和魏国的那些降臣们演示过整整三次了。
面对着这样的雪崩式投降,楚国方面并没有做出任何的举动,或者说楚国寿春方面的那个傀儡政府其实现在做什么样的行动也已经无济于事了。
白起或许也知道了这些事情,但此刻这位秦国大将的眼中只有宛城,他是根本不可能回师再去和赵何来一次对抗的。
宛城。
攻城还在继续。
大量在鲁关攻防战之时就已经造出来的攻城器械都派上了用场,再配合上赵军如今还完好的三门重炮不停轰鸣,宛城防线正遭遇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轰、轰、轰!”每当巨大的石弹落下来,即便是距离石弹落点最远的城南城守府之中,秦王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大地的颤动。
即便早就已经听多了这种动静,但是当每一次的震动传来之时,秦王的心还是忍不住微微抽动了一下。
整个战局到了现在,秦王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秦国事先想要并吞楚国以抗衡赵国的战略基本上是宣告失败了。
赵国人的动作和反应实在是太快了,让秦王和白起完全没有多少时间去好好的吃掉并消化楚国,只能够退而求其次,以结盟的方式来带着楚军的主力北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今的情况其实倒也不算是彻底的失败。
但是这样一来,秦赵之间原本可能要两三年之后才爆发的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