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赵为帝-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何:“……”
    寡人就这么一点小爱好都不行吗?
    沉吟片刻之后,赵何决定在这方面做出让步,反正韩国也不是什么强国,就卖肥义一个面子。
    等到下次攻击秦国或者楚国的时候再亲征,那时候肥义应该也不好意思反对了。
    赵何打定主意,开口道:“既然这样的话,那就以廉颇为主将,赵奢为副将,发兵十五万进攻韩国。对了,还有洛邑之中的那九座大鼎也一起给寡人搬回来吧,周天子苟延残喘了这么多年,也是时候给他们一个结束了。”
    赵国的战争机器已经悄然开启,等到明年春天,又将是一轮新的大战爆发。

第449章 荀况上任,新政暗潮(第二更)
    荀况在家中准备出发。
    已经是冬末了,作为赵国第一次科举之中最受人关注的士子,荀况在半个月前刚刚和肥氏的嫡女完成了婚礼。
    而在婚礼之前,荀况的任命也已经下来了。
    陶邑令。
    陶邑是陶郡的郡治,也是中原一等一的经济大城,荀况这个任命无疑是坐了火箭一般直接升天了。
    对于这个任命第一个提出异议的不是别人,正是荀况的娘家爷爷肥义。
    肥义认为对于荀况的任命太重了,应该让荀况从一个小县的县令做起,而不是这样一步登天。
    对此赵何只用了三句话就说服了自家相邦:“肥师,若是寡人大费周章弄的这个科举第一名只能出任一个小小的县令,那么你觉得下次还会有人来参加科举吗?说实在的,寡人不直接给他弄一个郡守就已经算是看在你的份上了。反正你肥氏在国中的故旧子弟这么多,你自己看着照拂一下不就是了?”
    于是乎,荀况甚至都还没有正式出发呢,他的长史、御史、司寇等等配套的官员都已经在肥义的钦点下凑齐了。
    对此荀况倒也没有什么意见,一个官场菜鸟加孙子辈能有什么意见?
    当然,即便是有着这些老官吏的帮助,如果荀况的才能不足那充其量也就只能维持个不过不失的水平,真正能将地方治理得怎么样终究还得看一地主官的水平如何。
    赵何是一个非常大方的君主,他在如今全天下房价最贵的邯郸一口气给殿试前百名赐下了一百套新宅子,让荀况一家不必在平民区那个狭小的院子之中居住。
    宅子大堂和正门间的空地上停着几辆马车,上面装着的主要是荀况两口子的一些必备物品。
    荀况站在大堂的门口,正和前来送别的几名朋友以及自己的家人道别。
    父母兄弟自不必说,还有一个比较特别,同时也是相当有名的客人,那就是殿试之中位列荀况之下,被公认为这一次科举第二人的法家士子周整。
    在经历了那一次的殿试之后,原本隐约有着几分竞争气氛的两人竟然慢慢的变成了好朋友,这也是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
    周整笑道:“你当了陶邑令,我却只能去关中当个栎阳令,早知道第一和第二差距如此之大,当初怎么样也要多读几本书,拼命把你打败才对。”
    荀况闻言不由失笑:“都是成年人了,该有的丘壑早已经形状规整,就算是多读再多也不过是让形状更加立体罢了,你输给我是因为思想上的差距,倒是和书本无甚关系。”
    周整呸了一声,道:“你就是被大王所喜罢了,我法家才不会去和那儒家合流呢。”
    荀况眨了眨眼睛,笑道:“若如此,那你这法家士子为何要和我这儒者在此相谈甚欢?”
    两人相视而笑,周整重重的拍了一下荀况的肩膀:“荀兄,好好保重,好好干!”
    片刻之后,荀况的车队驶出了崭新的荀府,朝着肥义府邸而去。
    临走之前,还是得拜一拜这位娘家爷爷的码头。
    肥义捋着胡须,看着恭恭敬敬在自己面前行大礼的新人,心中很是满意,但也不忘叮嘱道:“这一次大王开科举其实是有很多反对的声音,虽然那些宵小忌惮于大王的威名不敢公然对抗,但你作为科举第一名又是前往陶邑这般大城,定然会成为他们盯上的突破口。此去务必要谨慎为官小心治理地方,不要辜负了大王的期待!”
    荀况不敢怠慢,恭恭敬敬的应了下来。
    半个时辰之后,荀况的马车离开了邯郸,朝着大梁城而去。
    这个消息很快就落入了有心人的视线之中。
    某座十分豪华的府邸书房之中,一名管事正在恭恭敬敬的朝着主人汇报情况:“君上,荀况已经动身赴任了。”
    府邸的主人摸了摸胡须,缓缓说道:“那就好,你派几个得力之人前往陶邑,先不要急着动手,等到机会合适了再给荀况一点颜色看看,一定要让他过不了上计,明白吗?”
    管事唯唯诺诺,随后应声退下。
    等到管事退下之后,府邸主人突然笑道:“诸位以为如何?”
    在府邸主人的后方放着一面很大的屏风,屏风之中有声音传来,而且还不只一个。
    “既然赵兄都已经出手了,那么我等自然也不会退缩。这陶邑之中的局势,老夫自然也是要插上一手的。”
    “没错。大王虽然开创了大赵有史以来前所未有之局面,但是他走得太快、太急,想要用底层的士人来取代我们嘿,还是年轻啊。”
    “正是,这一次一定要让天下人看看,所谓的科举三连第一荀况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酒囊饭袋。顺便也给肥义一点教训,身为我们世家大族之首,竟然站在了大王那边,简直是罪无可赦!”
    “大赵的天下是我们几个家族支持着打出来的,现在尚未统一大王就想要抛开我们,门都没有!”
    等到几个声音先后开口之后,府邸的主人才淡淡的说道:“既然诸位都已经取得了共识,那么就各自派遣得力人手行事吧。记住了,这一次的行动务必要隐蔽,一旦被大王察觉,那么在座所有人都是死无葬身之地,明白了吗?若无其他,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屏风之后一阵脚步声传来,随后是开门和关门的声音,最后是脚步声渐渐远去。
    府邸主人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书房之中,半晌之后发出了一声意味深长的叹息。
    “新政好一个新政。这新的赵国啊,难道就不给老人一点活路了吗?”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冬天终于结束,又一年的春天到来了。
    赵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兵马和物资调动,这么大的动静是瞒不过别人的,顿时引起了其他三国的注意和警惕,不约而同的在和赵国的边境线上集结了大量兵力。
    当春耕结束之后,大批农夫也开始被征集起来,赵何正式任命廉颇为主将赵奢为副将,两人率领十五万军队向韩国展开了进攻。
    又一场灭国之战打响了。

第450章 韩王求援(第三更)
    新郑。
    赵国来袭的消息传到韩王口中的时候,这位国君正在和几名大臣饮酒。
    这也是自从其他国家纷纷败亡之后韩王最近突然多出来的爱好。
    “什么,赵军来了?”
    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在听到了这句话的时候,韩王手中的酒爵还是瞬间落地。
    足足过了好几息时间之后,韩王才愤怒的叫喊了起来:“这个赵何,寡人可是他的赵雍,该死的混账东西,无情无义的男人!”
    几名在场的韩国大臣顿时噤若寒蝉,一个个脸色如土。
    赵国来了。
    完了啊!
    就连齐国和秦国这样的当世强国都抵挡不住赵国的进攻,就以现在韩国这个情况还怎么玩?
    摔了好几个杯盏器皿之后,汤汤水水洒了一地的韩王总算是回过神来,对着面前的几名韩国大臣沉声道:“尔等都来说说,现在应该如何是好?”
    几名大臣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接连两名韩国大臣的背叛和死亡更是让韩国朝堂之中一片混乱,如今已经彻底变成了韩王的一言堂,所有人都成为了韩王的棋子。
    平时让大家当傀儡,紧急的时候又想要大家出主意,这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
    眼看着韩王脸上的愤怒神色越来越浓,已经开始有了要爆发的迹象,一名韩国大臣终于鼓起勇气开口:“大王,为今之计,唯有联合其他诸国,共抗赵国入侵才是。”
    韩王嘿的一声冷笑,突然有种想要抄起面前匕著给这个只会说废话的家伙来上一下的冲动。
    援军,哪里来的援军?
    另外一名大臣忙道:“大王稍安勿躁,这一次来的毕竟不是赵王本人也不是那赵国的大将军乐毅,只是廉颇和赵奢两个不甚出名的将军而已,足见赵国其实还是颇为骄纵的。若是大韩上下能够一心对敌的话,未尝就没有击败赵国的机会啊。”
    这句话说出来倒是让韩王的脸上多了几分神采,这位韩国国君好像一下子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声道:“不错不错,正是这个道理。来人啊,集合部队,寡人要王驾亲征,和那赵国人做一个你死我活!寡人就不信了,赵何小儿打得仗,寡人打不得?”
    这一下子可把其他的几名韩国大臣给唬的不轻,一个个慌忙开口劝解。
    开什么玩笑,人家赵王那是和赵主父一脉相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一代天才统帅,咱们这位韩王除了天天坐在宫殿里算计这个算计那个之外还能有什么本事?
    打仗可不是儿戏,韩军原本就是劣势,若是再被韩王这个门外汉给指手画脚一番来上几个谁也看不懂的瞎命令,那大家这一仗也别打了,直接投降赵国得了,还能少死几个人呢。
    好容易劝住了要发酒疯的韩王,但总体的结论倒是没有改变。
    韩王在朝着秦国和楚国派去求援使者的同时,自己也是倾国之力组建了一支十万人出头的军队,迎击赵军。
    韩王的使者先是去找了白起,白起这个时候正在率军进攻宛城,是距离韩国最近的一支军队。
    白起在听说了韩国使者到来之后倒也干脆不见!
    白起直接安排一队人马,护送着这名使者就往成都去了,临走前还让自己的侍卫长给使者带了句话:“使者此去若是能够获得吾王同意求来援兵,那么回转韩国也不是不可。但吾王若是不同意出兵的话,就请使者好好在成都城中生活吧,好歹还能享受多一阵子。”
    且不提这位忠君报国的使者是如何被白起气得嘴歪眼斜朝着成都而去,却说另外两路使者也同样吃了憋。
    为什么是两路?
    韩王毕竟也是搞权术搞了一辈子的人,对于这些国内的小九九他是非常懂行的,所以无论是昭齐这边的楚王还是景阳这边的楚王,他统统都派去了使者。
    而且这些使者也同样很懂行,礼物当然是带了,然后两位楚王一点没捞着,全部都送给了昭齐和景阳两位令尹。
    然而这些都没有任何作用,无论是昭齐还是景阳都十分干脆的拒绝了韩王求援的要求。
    开什么玩笑,两边现在正好是对峙着随时都有可能大打出手的时候,谁敢调兵北上啊。
    而且,就算是调兵北上也打不过赵国
    倒是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抱有希望的韩国使者弄出了一点名堂。
    这位韩国使者火急火燎,一路从宛城逆水而上到了东汉中,然后又从汉中南下到了成都,见到了秦王。
    秦王倒是很干脆的见到了这位使者,然后也很干脆的拒绝了使者的求援。
    “大秦自顾尚且不暇,何来兵马支援韩国?”
    使者怒了,当场质问秦王:“若自顾尚且不暇,则如何还要入侵楚国?”
    秦王十分淡定的做出回答:“饿狼食肉,非恶也,实自保耳。”
    使者道:“若如此,将来北方猛虎至,狼形单影只,如何?”
    秦王说:“明日之事,今日何能知之!”
    使者大笑,道:“某今日方知秦必亡也。”
    秦王脸色不变的接受了这番讽刺,道:“白起之言,寡人知矣。使者若愿,寡人可赠一府邸、奴婢等与使者。”
    使者正色道:“若国破,又何以家为!某无能,不能请一兵一卒归国,唯愿回国从军卫国,若能杀上二三赵贼,也不枉此生了。”
    秦王微微动容,当殿取下一把贴身佩剑,剑名“平戎”,赠于使者:“此剑乃寡人命能工所铸,还望使者持此剑为寡人多杀几名赵人。”
    使者大笑,持剑朝着秦王一礼,飘然而去。
    赵国大军出动,一路势如破竹,仅仅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已经攻到了新郑城下。
    在这里,韩王已经集结了所有能够集结的军队和物资,准备和赵国来一场殊死大决战。
    赵军主将廉颇有些好奇的看着面前的新郑城,足足过了好一会之后才对着身边的赵奢问道:“你说,他们是不是不知道我们有重炮这种武器?”

第451章 太上皇这个称号如何(第一更)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