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尉仇液辅佐主父、相邦治国有功,晋爵上卿,赏黄金五百镒,隶臣隶妾一千人。
御史蔺相如守土有功,晋爵上卿,接替赵出任赵国内史之职。
大行人苏代出使魏国,调查信陵君案有功,晋爵中卿。
原邯郸令赵袑为国有功,晋爵下卿,接任御史。
将军廉颇为国征战有功,晋爵中卿,任赵国大司马。大司马为军方职位,地位在大将军之下,可列席重要会议,大将军、司寇、内史等其他六大臣共同商议军国大事。
至此,赵国七大重臣格局确立,以排名而论是统领群臣的相邦肥义最前,官有司寇周袑、内史蔺相如、中尉仇液、大行人苏代,武将有大将军乐毅和大司马廉颇。
将军赵奢为国征战有功,晋爵下卿,任赵国边骑军团长。
将军乐乘为国征战有功,晋爵上大夫。
将军沈敬为国征战有功,晋爵下大夫。
至此,长长的一串名单念诵完毕,接下来的那些降臣以及普通将士们则张榜公布名单,赏赐也将会陆续发放到位。
除此之外,赵何还宣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年幼的赵国王长子赵谦被正式册封为赵国太子,将会成为下一任赵王无可争议的人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魏国之地位于中原,而且魏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战国七雄之中人口稳居前二还经常升到第一的人口大国,所以这一次如果赵国的士兵们想要将土地从邯郸迁移到魏国的话就只能够享受到一比二的田地比例。
这么低的比例一方面是因为魏国的基本国情,另外一方面也是随着大量赵国将士们选择迁移到齐地、燕地以及关中之后赵国原本土地的紧张情况已经大为好转,加上魏国距离赵国统治核心邯郸的距离极近,本身大家也是同出晋国一源各方面的制度啊语言字都非常相似,也不需要通过大量移民的手段就可以控制住了。
对于赵何来说,原生的赵国民众其实也就那么几百万,想要移民的话肯定是留一些将来移民到巴蜀以及楚国、吴越之地乃至于更南边后世的闽、粤、桂等地区更好一些。
除此之外,在这场战役之中,大量来自于原先齐地和燕地的士兵也同样获得了奖励。
同时赵何也宣布包括关中这一次的参战士兵在内,燕、齐、关中、魏诸郡的士兵只要下次继续加入赵军之中并且立下军功,那么接下来他们也将可以享受到赵国士兵们的移民土地兑换奖励政策,在这一战之前这种政策是仅对赵国灭齐之战前的原住民开放的。
毋庸置疑,这是一场来自整个赵国的欢庆。
虽然也有许多将士战死沙场,但这些死伤将士们同样也得到了足够的抚恤,他们的家人在悲伤之余并没有对赵国感到失望,而是利用这些抚恤开始培养下一代,希望将来还能够把成长的后辈们加入到赵国军中去博一个出身。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能够用性命博一个出身已经是平民百姓们最大的希望了。
在处理完了这些事情之后,赵何召见了苏秦。
当苏秦入宫之时,赵何正在宫殿之中陪着自己的长公主玩耍。
“见过大王,见过长公主。”苏秦恭恭敬敬的行礼。
正被赵何抱在怀中的小公主眨了眨眼睛,突然想起了不久之前自己学过的词语,高兴的叫了起来:“大父,大父!”
赵何咳嗽一声,将女儿交给了一旁的宫人抱走,带着苏秦来到了附近的一座凉亭之中。
君臣各自落座,自然有人捧来解暑的酸梅汤。
虽然大夏天的喝这种冰镇饮料确实很爽,但赵何还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没有穿越之前那多到眼花缭乱的夏日饮品和小吃,不由叹了一口气,对着苏秦说道:“寡人之前想让你出仕,你居然不想做,能说说是为什么吗?”
苏秦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对赵国而言苏秦在灭齐、灭燕以及灭魏之中都有过突出的贡献,功劳之重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赵国七重臣之列。
然而苏秦拒绝了。
苏秦笑了笑,道:“不瞒大王说,苏秦在之前的人生中一直想要的就是能够为自己扬名,能够让自己和苏氏成为这天下有名的大家族,不再像年少之时那般清贫。”
赵何颔首道:“这个可以理解,寡人其实也看过你过去的一些资料人往高处走是很正常的。但若是这样的话,你就不应该拒绝寡人对你的提拔,不是吗?”
苏秦点头道:“大王所言极是。其实直到燕国灭亡之前臣也都一直是这么想的,灭了燕国然后到赵国为官,然后钻营一些年份说不定能够混个上卿,甚至相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等到燕国真正灭亡的时候,臣才发现自己还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赵何道:“此话怎讲?据寡人所知,燕王其实在灭齐之后对你一直都很不信任。”
苏秦叹了一口气,道:“燕王纵然有千般不是,但若非有燕王的赏识,苏秦又怎么可能从一介布衣成为燕国大夫,齐国重臣乃至后来的燕国亚卿呢?有一句话曾言士为知己者死,苏秦不能报恩而为燕王尽忠到底已然是惭愧无地,若是当真继续在赵国出仕”
苏秦摇了摇头,道:“确实是无法做到了。至于苏氏,如今有苏代为大王效力,想必家族也是无虞。因此臣只能冒昧谢绝大王好意,还请大王恕罪。”
说完,苏秦离席起身,向赵何大礼请罪。
赵何看着面前跪在地上的苏秦,沉默片刻之后不由得摇了摇头:“罢了,既然你执意不肯出仕,那么寡人延请你为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吾儿赵谦,如何?”
苏秦微微一愣,道:“大王,臣之所学无非纵横、间谍之道,如何能教导太子?”
赵何笑了笑,道:“无妨。谦儿成长于深宫之中,若是不知道人心之险恶,又如何能够在将来作为一个出色的国君呢?况且谦儿的老师也不止你一个。苏大夫,只是教授一个孩子罢了,并没有让你在大赵出仕,这一次你总不会再推辞了吧?”
苏秦的嘴巴张了张,最后还是没有选择拒绝,而是再次朝着赵何行了一礼:“那臣就多谢大王厚爱了。”
第423章 视察学宫(第三更)
在解决了苏秦的事情之后,赵何的心情也算是好了不少。
或许是因为当君主也有好些年了,现在赵何要是看着一个人才成天在自己面前晃来晃去却不能够为自己所用,那心理其实还挺不舒服的。
你有才能你就应该为寡人出力嘛,天天躲在家里和老婆孩子厮混怎么行!
所以,当苏秦出任赵谦的启蒙老师之后,赵何这种心理才算是得到了释放。
在赵何归来之后,很多之前需要在大梁城之中由赵何处理的魏地政事现在直接转交到了相邦府之中,让赵何反而变得轻松了不少,很是休息了好些天。
但正所谓静极思动,当在王宫之中无所事事了半个月,并且和王后以及几名夫人交公粮交得有些顶不住之后,赵何觉得自己有必要出去走走。
说起来自从上一次主父带着赵何去探望老兵之后,赵何也有好一段时间没有出宫了。
该去哪呢?赵何想来想去,决定去学宫看看。
繆贤如今还在楚国,于是赵何就叫上了刚刚授课完毕的苏秦,又带上乐乘作为随身保镖兼车夫,再换上一身普通的士人衣裳,弄了一辆平平无奇的马车悄悄的离开了宫城,朝着不远处的学宫而去。
学宫距离宫城其实是很近的,站在学宫之中都可以透过围墙看到不远处宫城那高大的城墙,这也是赵何有意为之,就是起到一种激励式的心理暗示,让这些学宫之中的学子们能够感觉到赵国大王就在他们身边,并且随时都可能出现至少今天是肯定出现的。
学宫的占地面积是很大的,建造的时候由于得到了赵何的关照,一应规格也是相当高,单单是大门就颇为气势磅礴,和普通城池的大门相差无几,上面挂着的那块牌匾“学宫”二字乃是赵主父亲笔所题,龙飞凤舞的很有气势。
在学宫大门外的空地上停着很多马车,不少看上去是贵族之人正在下车并急匆匆的朝着里面走去。
赵何见状不由有些好奇:“这是在做什么?”
一旁的苏秦闻言笑道:“大王有所不知,这学宫之中每逢三六九便是辩论之日,今日正好是十九日,所以众人聚集只为了听取诸多学者们的辩论。”
赵何这才恍然,明白了难怪会有这么多的贵族带着孩子,甚至是老中青三代齐至了。
在任何一个时代知识都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封建时代统治阶级们相较于平民的最大优势就是知识垄断,直到现代社会为止想要跨越阶级的最佳方式依旧还是学习知识,任何一位顶级知识分子都会得到所有国家领导人的尊重,所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真的是任何时候都永远不过时的。
从眼下的情况来说,这些前来旁听辩论会学习知识的赵国贵族们无疑都是渴望进步的。
赵何带着苏秦乐乘下了马车,走了几步之后突然问道:“辩论会禁止平民旁听吗?”
苏秦楞了一下,随后道:“并不禁止,但一般来此的最低级也是普通士人,黔首们每日里自顾尚且不暇,又哪里有时间来学宫之中旁听呢?”
一旁的乐乘插了一句嘴,道:“就算黔首们来听,他们也听不懂。”
赵何脸色微微一沉,沉默片刻之后叹了一口气。
苏秦和乐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几分不解。
大王怎么好像对这些黔首们很上心的样子?
对于苏秦和乐乘这样的士人来说,黔首们不识字几乎是属于一种天经地义般的事情,这个世界的知识本来就应该只被贵族所有,到士人这个贵族的最低一级其实也就足够了,黔首们就老实种地呗,想那么多干嘛?
当然,他们也不会傻到直接当着赵何的这个面提出疑惑就是了。
三人迈步进入到学宫之中,只见这学宫是三面都有一排房子连着,唯独在影壁之后的中间空出了一块很大的空地,整个学宫的建筑布局就好像是一个倒过来的“凹”字一样。
学宫中央的空地上修建一处台子,通过苏秦的低声介绍赵何得知这便是辩论所用的台子。
在台子之下最靠近台子的地方被分成了很多块,分别坐着好些不同的学子,单单从服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分别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农家、兵家等等。
这些学派之中不乏儒家和墨家这样的死敌,也有许多学派之间相互不对付乃至于有些私人恩怨,不过赵何早在建立学宫之处就已经宣布任何人如果触犯法律那么赵国必然毫不容情,在处理了十几桩案件杀了近百名儒家墨家等相关犯人之后现在学宫之中的秩序也是比较稳定了。
在这些学者学子之外的更外圈空地之上才是众多看热闹的人所坐的地方,赵何三人随便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坐了下来,开始等待着辩论开始。
过一会之后,学宫大祭酒邹衍带着十几名学宫祭酒出现,先是朝着众人一礼算是打过招呼,随后宣布辩论开始。
这一次的辩论议题是:何以安魏地。
不得不说这个议题还是相当贴近时事的,这也是赵何设立学宫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找到有才干的学子在赵国之中出仕,至于是哪家哪派的赵何本身都无所谓,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在邹衍宣布开始之后,众多台下的学者学子们跃跃欲试,但都强自忍耐。
赵何心中有些好奇,不由看了一旁的苏秦一眼,苏秦低声解释:“按照惯例,每一次辩论会都以上一次的获胜者第一个发言。”
赵何忍不住道:“你不是天天在家当宅男吗,怎么这么懂?”
苏秦怔了一下,立刻理会了宅男的意思,道:“好教大王得知,这里其实是臣在邯郸之中的唯一去处。”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年轻的士子已经走上了高台,扬声开口。
“若论到安魏地之民,唯我儒家可为之,余者如法家、墨家之流,皆不足为论!”
第424章 寡人打算推行一项新制度(第四更)
这名儒家士子话音落下,众人顿时一片哗然。
诚然,儒家确实是在上一次的辩论之中获胜,但这并不代表着学宫之中就是儒家一家独大。
别的不说,赵国统治者向来偏向法家,赵氏先祖赵盾、赵鞅都曾经在出任晋国正卿的时候颁布过成套的法律,如今赵国之中更是深受慎到法家一脉“势”理论的影响,法家绝对是有能力和儒家一战的。
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就说学宫的大祭酒邹衍吧。
谁都知道邹衍是阴阳家的,而当年邹衍之所以从齐国北上燕国正是因为在稷下学宫之中被儒家一脉搞得有点混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