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代道:“而且当时魏国也在进攻秦国河东,秦国完全有这个动机通过制造魏国内乱来让我大赵断去一臂,而且候也完全有时间潜入大梁城来主导这件事情。”
苏秦道:“可是我听说后来秦国一度派出使者想要和魏国求和。”
苏代道:“那是函谷关被攻破之后的事情。我的分析是当时的情况比较紧急,咸阳方面联系不上已经在大梁城这边坐镇的候,所以就干脆采取双管齐下的方针,如果候办成了那魏国不成问题,办不成使者继续求和就是了。”
苏秦一拍大腿,道:“如此一来,整个事情都已经完全串联起来了,唯一需要的就是证据了。但是候既然能够让魏国人查不出来,那么想必该处理掉的线索也都处理得差不多了。”
苏代笑道:“那并不重要,候不可能将所有的蛛丝马迹都完全掩盖住了,倒是魏国人给候帮了不少忙,我有一种预感,如果当时田夫人宫中那几名和投毒寺人交好的人活下来并且能够接受审问的话,恐怕事情真相已经早就大白了。不过还有另外一个线索,那个突然出现并且示警死亡的魏国禁卫军士兵也是很可疑的,从他的人际关系上去下手的话应该也能一些东西。”
苏秦晒然一笑,道:“其实说白了,就是魏王根本就不关心什么真相,他想要的只是田文死罢了。”
苏代点头笑道:“是这样的。不过真相对于我们来说其实还是很有用的,起码在明白了这件事情之后,大王吩咐我们做的那件事情尺度在哪里,我们也就可以搞清楚了。”
苏秦微微一笑,道:“所以你的意思就是,从明天开始那项计划?”
苏代笑道:“伯兄怎么看?”
苏秦打了一个哈欠,道:“你伯兄现在就想睡觉,至于怎么看嘛……你是团长,当然你说了算,我明天来听你命令就是了。”
苏代失笑摇头,道:“其实愚弟一直觉得让伯兄来当这个大行人才是最合适的。”
苏秦站了起来,摆了摆手,道:“算了算了,为兄又不是没有当过高官,早就累了。如果不是因为学宫那边儒家和法家相互攻讦之风太重,我早就已经去学宫当一个纵横家老师了……好了,不说这些,睡觉睡觉!”
翌日。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政治家,芒卯最基本的素养还是有的。
当又一次见到苏代的时候,芒卯昨天那种不爽啊、无奈啊、愤怒等等之类的所有表情全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满面的春风:“不知道苏大夫今日打算怎么样一个调查法?吾王都已经吩咐下来了,芒某必然全力配合!”
其实是芒卯和魏王都想通了。
这种想通倒不是说被赵国人强迫久了然后麻木了随便赵国人怎么贴脸输出都无所谓,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想通了。
一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赵国人搞出这个调查团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意思是要借助这个调查团来在魏国内部搞风搞雨,来恶心魏国人。
然而昨天一天下来,虽然确实魏王和芒卯也是无语得够呛,但是回过神来一合计之后他们就发现,苏代还确实是在认认真真的来查案的。
所以,这难道还不好吗?
就让苏代认认真真的查案吧,只要苏代不在魏国内部搞风搞雨,他把案件的真相查出来也不错啊。
反正再怎么查出真相,难道田文聚众造反自立为君的事实就能抹杀掉了吗?魏国想要灭田文的理由多的是,已经不缺少信陵君案这一条理由了。
然而芒卯万万没有想到,接下来苏代的操作,依旧是让他和魏王完全无从想象的。
第362章 赵何这个无耻之徒
在见到芒卯之后,苏代又一次的提出了要求。
“芒相,经过昨日的调查,我发现有一些人比较可疑,但是这些人都是你们魏国的人,而且眼下也不能完全确定他们就一定和这件事情有关,所以希望你能够让人把他们带过来,让某询问他们一些问题。”
芒卯一听,觉得这个要求比起昨天来说似乎还挺合理的,于是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没问题,请苏大夫说一下名字,芒卯肯定把人带到。”
不就是查案嘛,我们全力配合你就是了,你老实待着比什么都强。
苏代报出了几个人名,道:“就是这些人,有劳芒相了。”
芒卯听完这几个人名之后,瞳孔也是微微的缩了一下。
苏代刚刚提到的几个名字,基本上都是魏国之中比较有实力的大臣。
由于之前薛公田文是魏国相邦,这几名因为职务的缘故也不可避免的会和田文产生一些交集,甚至有一两个还给人一种和田文过往甚密的迹象。
当然啦,真正和田文过往甚密的家伙现在要么在薛邑要么已经变成了苍苍白骨,所以这些家伙既然现在还在大梁城之中出任要职,就说明他们对于魏王和魏国的忠心还是无可置疑的。
在稍微的思考了一下之后,芒卯就十分肯定的答复道:“请苏大夫稍等一会,我这就让人把他们找来。”
芒卯的动作确实很快,大约一个时辰之后,苏代要的几名大臣就全部到齐了。
然后,苏代就以接下来的谈话可能涉及到魏国内部秘密不宜让其他人旁听为名,开始单独和这些魏国大臣们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这种要求让芒卯多少有些猝不及防,并下意识的想要反对,但是看到苏代那似笑非笑的表情之后,芒卯还是选择了默认。
不是芒卯不敢怼苏代,实在是苏代背后的那位赵王确实是惹不得啊。
让芒卯无语的事情发生了,一天的时间过去了,苏代竟然仅仅和两名魏国大臣完成了谈话。
这苏代又在搞什么鬼?
出于最基本的谨慎心态,芒卯理所当然的和这两名魏国大臣进行了接触,并且询问了他们和苏代之间的交谈,得到的回答是“没说什么,就问了一点和案件有关的事情,然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闲聊。”
芒卯当时就有些无语:“闲聊你们还和他聊了这么久?”
然后他得到的答复是“芒相,那可是赵国的使者啊,他不让走,我们也不敢走不是?”
芒卯再度无言。
虽然说这两名和苏代谈话的也算是魏国重臣了,但正如他们所说,连魏王和相邦芒卯都要卖面子给苏代,这些地位还在魏王和芒卯之下的魏国大臣们哪个又敢在苏代面前装逼呢?
苏代可是代表着赵国,赵王一句话就逼死了昭雎的事情才刚过去没几天呢。
芒卯总感觉不太对劲,于是干脆直接进宫去禀报魏王。
魏王听了之后多少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就扔给了芒卯一句话:“这件事情就由芒相你具体负责,若是发现赵国人有什么隐藏祸心的话,记得速速来报!”
芒卯喏喏而退。
第三天,第四天……一天又一天的时间过去了。
在这段时间里,苏代整个人好像谈话谈上瘾了,他不停的给出名单,不停的让芒卯去寻找一名又一名的魏国大臣或者官员前来问话,一开始的时候问的都还是那些比较位高权重的,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又变成了那些官位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手握实权的官员。
一晃就是半个月,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苏代总计和四十多名魏国官员先后进行了谈话,让芒卯十分无语的是每一名魏国官员对自己的回答都如出一辙,那就是“没说什么,就问了一点和案件有关的事情,然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闲聊。”
芒卯心中的不安越发的沉重了,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可是又说不出有哪里不对。
而且现在还是冬天,魏国各地传来的公务还不算多,可过不了多久就要开春了,然后马上就是春耕,春耕可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民生行动,到那个时候相邦府肯定也是忙得不得了,芒卯都不知道自己到时候还有没有时间像现在这样整天就坐在馆驿这边无所事事的陪同苏代进行什么查案了。
芒卯也不是没有追问过苏代什么时候可以结案,然而每一次得到的答复都是“案件还没有查清楚,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然后芒卯又偏偏还不能逼迫苏代。
倒是苏代的那个哥哥,所谓的调查团首席顾问苏秦还挺勤快的,带着人朝田文的相邦府、相邦官署跑了不少次,也询问了不少人,天天早出晚归的,比点卯还准时和辛苦。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直到这一天,终于有一名魏国官员说出了一个让芒卯大惊失色的事情。
“芒相,刚才赵国大行人苏代在和我谈话的时候,有尝试想要策反我当赵国人的间谍!”
芒卯大吃一惊:“还有这种事情?”
芒卯细细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苏代确实是先问案再闲聊,然而这个家伙在闲聊之中会有意无意的征询对方对于赵国的看法,并且隐晦的暗示将来我们赵国肯定是要一统天下的,你作为魏国大臣可是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后路才行啊。
芒卯问完之后,一股凉气之中从脚底冲到了头上。
苏代的这番话意思简直太明显不过了,这不就是要提前挖魏国的墙角嘛!
芒卯几乎是立刻就拉着这名官员进宫,面见了魏王。
在刚刚看到芒卯的时候,魏王的心情其实还是可以的。
因为宫中刚刚传来的消息,魏王后又怀孕了,魏王很有可能再添一个麟儿或者公主。
加上这些天来赵国人搞的那个调查团也还算是比较安分,都没有出现在魏王这边,俗话说得好眼不见心不烦嘛,所以魏王也是乐得清静。
但是当芒卯和这名魏国大臣一五一十的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告知了魏王之后,魏王自己也清静不起来了。
“所以说,苏代这个混账东西表面上是在查案,但实际上却是借着召集大臣的功夫,偷偷的策反寡人的臣子?”
芒卯脸色十分沉重的点头,然后朝着魏王请罪:“大王,老臣明明就跟在苏代的身边,却未能够察觉到苏代的奸计,请大王责罚!”
魏王叹了一口气,道:“芒相不必如此,苏代的这些做法寡人也是知道的,寡人不也一样没有识破吗?唉,只能怪这赵国人实在是奸猾,可恨!”
在痛骂了一番无耻的赵国人之后,魏王突然又开口道:“对了,你说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何之前那些大臣们却一个都没有禀报这件事情上来呢?”
大殿之中突然就陷入了一阵极为可怕的寂静之中。
芒卯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这才是问题的真正关键所在!
之前,苏代可是整整约谈了好几十名魏国大臣,但是这些家伙却完全没有任何一个人告发出来。
难道说,这些人全部都接受了赵国的拉拢,成为了赵国在魏国之中的耳目?
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可就太恐怖了。
要知道苏代可是几乎将大半个魏国朝堂都约见了一遍啊,这岂不是代表着大半个魏国朝堂都叛变了?
而且,还不仅仅是苏代,苏代的哥哥苏秦同样也跑到相邦官署之中约见了不少人,谁能保证这里面又没有人叛变?
芒卯深吸了一口气,道:“不对,大王,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想想就知道,如果真的是大半个魏国朝堂都叛变了的话,魏王和芒卯作为魏国的大王和相邦怎么可能一点风声都收不到?
而且,之前苏代见过的不少人之中也有魏王和芒卯绝对信任之人,这些人也是肯定不会背叛的。
这逻辑就不通啊!
所以说,这究竟怎么回事?
芒卯想来想去,觉得可能性只有一种。
他猛然抬起头来,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和魏王一起说道:“赵国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进行了策反!”
是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面前的这个局面。
苏代在召见这些魏国大臣的时候,肯定是已经做了一些事先的了解,然后又在当面的会谈之中试探出了对方的态度,接着才会对那些可能产生动摇的对象进行一番暗示,进一步的进行发展。
至于那些事先就知道说不通的、不会动摇的家伙就什么也不说,纯粹是真正的闲聊。
而且,现在的局势是这样的,很多人可能也并不想要背叛魏国,但出于多条路的想法,他们可能也会先和赵国人建立联系,等到时候再决定是不是要真正的投靠赵国。
这样的墙头草应该属于大多数。
所以,真正忠于魏国、忠于魏王和芒卯的那些魏国大臣才会完全没有发现任何的异状,一直到现在!
魏王脸色极为阴沉的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是这样,那么究竟谁悄悄的在暗中答应了赵国人的拉拢呢?”
芒卯思考良久,脑海之中闪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名字,最终苦笑一声:“老臣也不知道。”
芒卯当然不可能知道,毕竟所有的谈话都是当事人和苏代当面进行的,芒卯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