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赵为帝-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好比一个人知道自己是家底亿万,但是家底亿万什么概念?当家里的仓库打开,上亿的现金啊、金条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好像一座小山般直接出现在面前,那个冲击力……
    基本上就是赵国君臣此刻的感受了。
    赵国,就超级无敌恐怖的强。
    有一说一,确实如此。
    这就很舒服了。
    大殿之中一时间静寂无声,赵国君臣们都沉浸在了这种陶醉的氛围之中。
    足足过了好一会之后,赵何才终于开口道:“好了,聊聊接下来的事情吧。”
    众人纷纷醒来,开始集中了精神。
    盘点只是代表着过去,赵国的未来究竟如何,还是要在接下来的这一次议题之中得到体现。
    赵何道:“都知道议题了,韩国、魏国还是楚国或者秦国,都各自说一说自己的意见吧。”
    在一开始的时候,赵何原本是想着先拿下关中,然后休养生息一阵,接着在图谋南下去消灭其他国家。
    但打着打着,赵何突然发现,好像有点停不下来的感觉。
    为什么停不下来?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这一场场战争打下来,赵国是边打边建设,边打边治理,不但没有因为战争而变得虚弱,反而因为战争而变得越发的强大了。
    刚才的那些盘点数字无疑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和越打越强大的赵国相反,像赵国的对手们,反而是在不停的变弱了。
    秦国没了关中,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国土。
    楚国在鄢都死了几十万军民,郢都也被秦军劫掠一空,整个发家地江汉平原都被打烂了。
    魏国现在也是内患当头,薛公田文的威胁就摆在那里。
    韩国也吃了好几次败仗,看上去是收复了宜阳还多个河东,但实际上这两个地方短时间内对于韩国只有拖累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韩国毕竟不是赵国,这种边打边建设治理双管齐下的办法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好比投入几百个亿建厂最终为了赚回上千个亿一样,不是韩国的国力和体量能够玩得转的。
    俗话说的好,趁你病要你命。
    既然对手们都这么弱,那如果赵国不趁机做一些什么的话,总感觉是在白白浪费上天赐予的机会啊。
    这个事情,其实在之前的半年之中,随着赵国内部的一次次会议召开已经逐渐的统一了思想。
    这一次被说服的人之中,也包括了赵何自己。
    不然的话,赵何原本还是想要先好好建设几年再南下的。
    总之,既然大的纲领已经定下来了,那么现在所要做的自然就是具体的去把它实施下来了。
    男人嘛,天生里血液就留着战争的因子,所以当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的讨论积极性也就一下子上来了。
    率先开口的是相邦高唐君肥义。
    肥义显然早有准备,用他那惯有的语调不紧不慢的说道:“大王,老臣以为如今最应该进行攻伐的国家就是韩国。”
    赵何问道:“为何是韩国?”
    肥义道:“如今,大赵已经占据了几乎整个大河(黄河)以北之地,唯一一处没有被大赵夺下来的地方就是河东。没有河东,大赵想要联通关中、陇西等西部诸郡就要绕道中山、代郡、晋阳,路途比起从上党再经过河东要远了至少一倍。而且若是攻伐其他国家的话,韩国一旦从河东出兵又能够起到截断大赵东西两边的效果,对于大赵的作战同样是极为不利的。再加上韩国如今是剩余四国之中最弱的国家,先灭韩国也是理所当然的。”
    肥义的一番话说完,众人都是若有所思。
    不得不说,肥义果然不愧是执政数十年,以老成持重著称的大臣,提出来的计划也同样是四平八稳,挑不出什么太大的毛病。
    赵何咳嗽一声,道:“那么,有人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司寇周袑开口了:“大王,肥相之言虽然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老臣却是不太认同的。”
    赵何眉头一扬,道:“那司寇的意思是?”
    周袑道:“老臣觉得,韩国虽然确实在地形上对于大赵有一定的威胁,但是韩国的国力摆在那里,韩王又是胆小之徒,总体而言韩国对于大赵的威胁并不值得将韩国作为最优先灭掉的国家,魏国才是应该先要灭掉的目标。”
    赵何问道:“为何是魏国?”
    周袑道:“原因有三。首先,大梁乃是距离邯郸最近的一座都城,大梁若是不灭,大赵无论征伐其他哪一个国家都必须要顾忌到魏国的掣肘。就好像去年在征伐秦国之时所发生的事情那般,若不是因为大王及时的攻破了函谷关的话,就因为魏国突然回师的事情很有可能导致大赵的征伐功败垂成。与其要一直担心此事,不如直接先灭掉魏国便是。”
    “其次,魏国乃是中原大国,地理位置四通八达,处中原要津,魏国的大梁、陶邑等地又是天下有名的大都会。魏国国土虽然只是如今天下五国之中最小的,但由于水网发达良田众多人口稠密,至少在四百万以上,是大赵如今的四成。消灭魏国的话不但可以极大的补充大赵的经济,同时也能够补充人口和粮食首发
    “最后,魏国如今陷入内乱之中,相较于其他诸国而言消灭魏国需要的力量和时间应该是最少的。而且在灭掉魏国之后大赵还可以顺势灭掉薛国和鲁国,得一便是得三,岂不美哉!”
    周袑的话说完,也有人点头。
    就连赵何都有点心动,听起来好像确实也挺不错的样子嘛。
    但是,赵何当然不会就此结束,他继续问道:“还有其他人有其他的意见吗?”
    又有一名赵国重臣开口了,这一次说话的人是中尉赵文:“大王,臣觉得高唐君和司寇所言确实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在臣看来都是有所不足的。”
    赵何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又有新选择了:“既然如此,那么中尉尽管道来就是。”
    中尉赵文也是赵何叔伯辈的人了,两鬓也已经开始出现了斑白,说话的神态多少和主父有几分相似,十分沉稳的道:“为今之计,当然是继续攻入汉中巴蜀,一举灭亡秦国才是上策。”
    “秦国之强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场之人都是亲历者,想必老夫也无需赘述。直到去年的关中之战结束前,秦国都是大赵想要一统天下征程之中最大的绊脚石。现在大赵已经重创了秦国,歼灭了秦国绝大部分的主力,让秦王不得不带着残部躲入了汉中和巴蜀。那么,只需要再接再厉,一定能够攻入汉中巴蜀,一鼓作气灭了秦国!秦国一灭,其他剩下来的韩魏楚三国就再也不足为虑,完全可以徐徐图之了。”
    赵何饶有兴致的听完了赵文的话,抛出了一个问题:“中尉,你说要灭掉秦国,那么这汉中道和巴蜀道的艰险又该如何解决呢?”
    老中尉显然也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闻言笑道:“大王难道忘了震天雷吗?只要有震天雷在,巴蜀道和汉中道就完全不成问题!”
    赵何一听,得,这位怕是已经把震天雷当成核弹了吧……
    赵何还是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继续询问道:“还有其他人有意见吗?”
    还真有。
    已经被赵何委任为魏国事件调查团团长,但是尚未出发的大行人苏代开口道:“大王,臣觉得,其实楚国也未必就不能作为一个候选项了。”
    赵何眉头一扬:“大行,说说你的理由吧。”
    大行人苏代道:“在刚刚过去的邯郸盟会之上,大王已经让楚王答应下了杀死昭雎的要求。可以想见的是,楚国必然会因此而产生内乱。只要大赵能够发动一下力量,让昭氏叛离楚国不是不能够做到的事情。到那个时候,大王完全可以联合韩魏两国南下,先瓜分掉楚国。”
    “楚国毕竟是如今除了大赵之外疆域最大的国家,只要楚国一灭,韩魏两国在中原,秦国在巴蜀,三国之间已经完全被大赵分隔开来,到时候大赵想要灭亡哪一个国家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赵何听完了苏代的话,长出了一口气。
    好嘛,这下就是所有选项都齐聚了。
    意思就还是寡人来拿主意呗?
    所以,究竟要选哪一个国家比较好呢?

第355章 赵何定计策,苏代请苏秦
    关于选谁这一点,赵何其实也是有一些犹豫的。
    在这之前,赵国的战争目标选择其实都是比较特定,都是有和其他国家明显不同的理由在里面的。
    第一个目标齐国不用说了,五国伐齐在历史上这么大名鼎鼎的事件,齐国又是当时的最强国,不灭齐国那肯定不行。
    齐国下来就是燕国。燕国的话是赵国的腹背之患,燕王这些年又一直和赵国不对付,先把燕国这个在北边的敌人消灭之后好全力南下,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消灭了燕国之后,秦国就成为了赵国在争霸过程之中最强大的敌人,再考虑到秦王嬴稷和白起在历史上的辉煌战绩,先把秦国干掉也是优先级最高的事情。
    所以从齐国,到燕国,然后到秦国,这么一步步下来其实是很流畅的,都是在做当时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到了现在,当把秦国暂时打败了之后,赵国突然就有那么一点点难以选择目标的感觉了。
    不是难打,而是都能打,而且看上去都容易打,所以才难选。
    秦国?苟延残喘。
    楚国?元气大伤。
    韩国?万年倒数。
    魏国?正在内讧。
    赵何甚至都找不出这四个国家里面哪个是比其他国家要明显更强一点的。
    全是弱鸡,从这四个弱鸡里面挑一个,一下子还不太好挑了都。
    当然,这种弱其实是相较于之前的齐国、秦国这种霸主级对手而言的。
    要真的打起来,并不是说这四国就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了。
    在历史上,秦国灭掉其他五国之后单挑楚国的时候,李信都还被楚国大将项燕打得丢盔弃甲,二十万秦军大败归国,让秦始皇不得不请出老将王翦,再征发六十万秦军才终于搞定呢。
    七大战国之中虽然各有强弱,但从本质来说都可以算是强国,任何一个穿越回到西周初年都能够把周武王和姜太公吊起来打的那种。
    所以,即便是赵国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但选择的时候还是得慎之又慎,务必要优中选优才是啊。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更何况现在赵国面前的可不是什么人畜无害小白兔,而是四只困兽犹斗殊死一搏的恶狼。
    事实上,早在这一次的廷议召开之前,赵何就已经为此思考多日,并且和主父交换过多次意见了。
    换言之,其实在廷议召开之前赵何就已经有了决定,廷议只不过是为了想要听听大家的意见罢了。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赵何十分淡定的说出了最终的决定。
    “寡人要打魏国。”
    从结果而言,这一次廷议并没有改变赵何事先的想法。
    为什么是魏国?
    其实在刚才的诸多大臣的发言之中,司寇周袑的理由已经足够充分。
    魏国是剩下四国之中距离赵国最近的,也是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其他三国有着明显的不同。
    秦国,巴蜀之地现在还没有都江堰,那就是一个每年都要发洪水、发大洪水的地方,和后世的天府之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韩国,万年弱鸡,穷不拉几,新郑也不是什么很富裕的大城市,宜阳更是在秦国和韩国之中倒手多次,早就已经衰败下去了。
    楚国,郢都被破鄢都被淹,上百万楚国子民或死于非命或流离失所,元气大伤。据说楚王已经计划重新迁都回到郢都,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时间表,为何?因为迁都的前提是你得把郢都之中被秦国人肆虐和破坏的那些宫室大殿给修好来,但偏偏楚国现在是穷得响叮当,完全没有钱做这个事了。
    只有魏国这些年虽然也屡次参加战争,但基本上都紧跟赵国所以一直获胜,大梁城元气未伤一毫,同时还反过来拿下了诸如陶邑这样的商业大城,不但综合国力没有受损,以经济实力而言反而还更上一个台阶。
    想要以战养战,那肯定要挑最肥的下手。
    魏国,就是这么一块最肥的肉!
    而且,正好赵何也要派出调查团去魏国,去调查那件导致魏王和田文反目成仇的魏无忌中毒事件。
    这件事情正是赵国使力的好机会。
    只要抓住机会,稍微在里面搞点手脚,灭掉魏国就是把握很大的事情了。
    正是在综合了以上诸多理由之后,赵何才决定——就先吃魏国这块肉!
    对于赵何的决定,群臣之中当然也有不理解的人,赵何倒也不怕麻烦,仔仔细细的将自己的理由说出来,给大家解释了一番。
    如此,所有的异议就都消失了。
    倒不是说赵何这么一讲就说服大家了,只是大家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