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赵为帝-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你这般成熟稳重之老臣才是最能够帮助寡人解决问题之人。若是你也舍弃寡人而去,寡人将来又要问计与谁呢?从今往后,这请辞一事你就不要再说起了。”
    肥义这才回过神来,原来自家大王今天特地召自己入宫说这些,原来是为了打消自己的引退之心,当即叹道:“老臣何德何能,得赵氏三代主君如此厚爱,又岂敢不为大王和赵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何正色道:“不,为了大赵将来的辉煌,高唐君要更好的活下去才能真正的辅佐寡人和大赵啊。”
    两人相视而笑。
    片刻之后,肥义一拍大腿,道:“和大王一番深谈,倒是险些忘了正事了。”
    赵何闻言不由得有些好奇:“什么事?”
    肥义道:“大王,刚刚听到的消息,楚国出兵了!”
    ……
    楚国确实出兵了,只不过在出兵的目标选择上,楚国的核心高层们倒是发生了一些不小的争执。
    郢都王宫之中,楚国大司马屈原沉声道:“如今赵国势大,先灭齐如今又要灭燕,韩魏又都为赵国爪牙,若是再这般继续下去的话,这天下诸侯虽多,但却再无可抗衡赵国之力也!为今之计,应当应秦王所请,出兵援助秦国,击退韩魏两国,迫使韩魏两国离开三晋同盟,然后四国统合伐赵,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屈原这一番话说的速度极快,说话之时的语气也是极为坚定,显然这番计谋早就已经在他心中构思已久,如今才借着这个时间把计划抛了出来。
    不得不说,屈原的这个计划听起来确实是相当有道理的,一时间,好些大臣为之意动。
    然而,屈原也并不是没有反对者。
    就在屈原话音刚刚落下不久,一声冷笑声就随之响起:“大司马之言,未免也太荒谬可笑一些了吧?”
    众人循声看去,发现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刚刚接替屈原出任楚国莫敖职位不久的昭齐。
    自从楚军在莒城兵败,原楚国大司马昭常身死之后,年轻的昭齐就进入了楚国的核心层,继续和上柱国昭雎一起维持着两名昭氏大臣的地位,也是昭氏在昭景屈三大家族之中当之无愧第一家族的地位使然。
    由于一个月前昭雎突然生病卧床至今,昭齐事实上成为了昭氏一族在朝堂之中的代言人,虽然年纪很轻,但说话的分量却是极重。
    不过昭氏一族和屈原之间的不和倒也早就不是新闻了,因此就连屈原本人都没有感到有多么的例外,而是平静的看着昭齐,一股等你开始表演的意思。
    昭齐倒也不遑多让,直接就站了出来,道:“大王,诸卿,大家请想一想,如今秦国能够和韩魏两国打得难解难分,是什么原因呢?是韩国和魏国更强吗?当然不是,伊阙之战早就证明了韩魏加起来也不是秦国的对手。之所以秦军束手束脚在宜阳城外久攻不下,那完全是因为赵国!正是赵国派遣两万骑兵从关中南下,才导致秦王不得不紧急从前线抽调精锐回援,才导致了宜阳那边迟迟无法打开局面!”
    “秦国能撑到现在,都是因为赵王如今的目光放在燕国之中罢了!如果赵王不北上伐燕而是让乐毅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的话,秦国还能如此堂而皇之的攻击宜阳吗?早就已经缩回函谷关去了。甚至可能连函谷关都救不了秦国人,毕竟齐国能攻破函谷关,灭了齐国又有震天雷的赵国凭什么不行呢?”
    屈原哼了一声,反驳道:“但是赵国现在不会南下,你说的这些也不可能发生。”
    昭齐笑了笑,道:“没错,赵国当然不会南下,因为现在的宜阳战局十分焦灼,这就是赵国想要看到的,赵王希望的就是没有人能够干扰赵国灭燕!但是,如果我们大楚出兵,那么一切就都不同了。”
    “大楚一旦出兵助秦,那么韩魏两国能够抵挡秦楚两国吗?不可能的。韩魏两国加起来都没有大楚或者秦国的一半大,他们拿什么来抵挡秦楚之间的联手?到那个时候,韩魏两国必败无疑!”
    “然后,诸位觉得赵王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吗?不会的。赵王不会允许韩魏两国被打败,不然他何必让乐乘率领骑兵南下?所以一旦秦楚联手,那么赵王一定会和燕国议和,然后让乐毅率军南下。那个时候,秦楚联手,难道就能打得过赵国为首的三晋联军吗?不可能的!”
    屈原反驳道:“但是那样一来,赵国灭掉燕国的图谋也就失败了!”
    昭齐道:“没错,这样一来,赵国确实就灭不了燕国了,但是,那对大楚又有什么好处呢?”
    屈原道:“好处就是赵国的扩张被制止了!诸侯未来抵挡赵国的希望又大了一分!”
    昭齐放声大笑,道:“屈原啊屈原,当年你变法之时就以天真著称,想不到时至今日,你依旧如此天真而短视,真真是鼠目寸光!未来?让我来告诉你,如果大楚真的发兵助秦,会迎来什么样的未来吧!”
    “那个时候的大楚迎来的就是以赵国为首的三晋联军的无情打击,就是无数大楚将士们被三晋联军无情的在战场上屠戮,就是赵国攻击大楚的淮南地,是魏国夺取大楚的陈城,是韩国夺走大楚的上蔡,是无数大楚士兵的人头滚滚,是无数大楚百姓的哀鸿遍野!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屈原所谓的‘延缓赵国扩张的时间!’”
    屈原怒道:“秦王并非短视之徒,一定会全力救援大楚,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昭齐大笑:“但秦王却是个无能之人,因为他根本就打不赢赵王,秦楚联军也根本打不赢三晋联军!屈原!你告诉我,既然打不赢,那你怎么阻止我说的这一切发生?”
    第一次,屈原被说的哑口无言,半晌回不上话来。
    因为确实打不过。
    赵国的战绩确实就摆在那里,过去的几年里横扫了整个天下,如果楚国出兵的对抗赵国的结果是为了让自己损失大量兵马和土地,那楚国凭什么出兵帮助秦国呢?
    别忘了,秦国可是导致上一任楚国国君楚怀王身死、楚国霸业中衰的罪魁祸首!两国之间可没有什么友谊,有的只是仇恨!
    终于,坐在上首一直冷眼旁观这场争执的楚王开口了:“既然如此,那么以昭齐莫敖之见,大楚应该如何是好呢?就这么旁观中原诸侯厮杀吗?”
    昭齐摇了摇头,道:“大王,如今赵国势大,若是大楚不想办法强盛起来,将来怎么和赵国抗衡?以臣之见,如今秦国正和三晋作战,举国兵力齐出无暇他顾,正是大楚北上伐秦,夺回数年前被白起夺走的方城之地(秦南阳郡)之绝佳良机啊!如此一来,大楚不但不担心触怒赵国而引来征伐,秦国也是正好虚弱无比,根本无力守御方城之地。一旦方城之地重归大楚之手,鄢都和郢都不必担心来自秦人近在咫尺的进攻,更有望进一步收复汉中、巴郡之地,光复当年先王在世之时大楚之广大疆域。如此,大楚之复兴便是近在眼前了!”
    屈原闻言顿时大吃一惊。
    这昭齐出的是什么馊主意,不但不帮秦国也就算了,现在还要背刺秦国一下?
    屈原几乎是下意思的开口想要阻拦:“大王,此事万万不可啊,如此一来,赵国灭燕就更加没有后顾之忧了!”
    昭齐冷笑道:“赵国灭不灭燕又和大楚何干?只有大楚的强大才是将来和赵国抗衡的最大本钱!只要能够收复当年故土,重现昔日大楚之辉煌,到时候赵国就算南下,大楚又有何惧?”
    屈原还想要再说,但是却被楚王直接打断了:“大司马,到此为止吧。”
    顿了一顿,楚王继续道:“寡人决心已定,就如莫敖昭齐所言,即日起征召兵马,出兵夺回大楚方城!”

第288章 蔺相如的以退为进之计(第一更)
    “所以,楚王选择了趁火打劫,向秦国出兵?”
    饶是赵何自认为也算是见识了大风大浪,但是这一刻也不禁有些震撼了。
    什么鬼,这种时候还在选择自相残杀吗?
    不过仔细一想,好像楚王的选择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毕竟在这之前,大一统的王朝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除了赵何之外,根本没有任何人知道大一统王朝的真正样子。
    人们自出生以来,所接受的概念就是诸侯之间的混战,或许国家正在慢慢的减少,但是一统?即便是在赵何发出了那样的宣言之后,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都依旧没有形成这个概念,就更别提对此产生什么预警和行动了。
    甚至于,他们会根据历史的惯性,觉得赵国就好像之前的霸主魏国、楚国和齐国那样,兴起个几十年然后渐渐衰败甚至消亡。
    若是以这种“以史为鉴”的观点来看的话,那么赵国现在尚且处在刚刚兴起的强盛阶段,在这个时候避其锋芒不和赵国产生冲突,似乎反倒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了。
    想到这里,赵何不由摇头,经验主义害死人啊,只能说这就是所谓时代的局限性了吧?
    不过这对于赵国来说,倒是一件切切实实的好事了。
    赵何长出一口气,笑道“没想到楚国竟然在这个时候帮了寡人一把,高唐君你说说,秦王若是得知了这个消息,又是怎么样的一番感想呢?”
    秦王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已经要气得爆炸开来了。
    咸阳宫城的大殿之上,秦王的咆哮声在回荡“熊横这个没脑子的蠢货,莽夫!如今三晋大敌当前,他不来襄助寡人也就算了,竟然还在这个时候偷袭寡人,简直是无耻,无耻至极!”
    大殿之中,秦国诸臣脸色各异,但没有任何一个称得上高兴。
    尤其是新城君芈戎更是无比的激动,第一个就跳出来说道“大王,这楚国人如此忘恩负义,必须要出兵将其狠狠的教训一番才是啊!否则的话,这天下诸侯岂不是当真以为我大秦软弱可欺了?”
    秦王看了芈戎一眼,心中也是微微冷笑,他当然知道芈戎为什么如此激动,因为芈戎的封地新城,就位于楚国人打算收复的方城之地,也就是秦国南阳郡之中!
    但是不管怎么说,芈戎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确实是和秦王的利益完全一致的。
    大家争权归争权,但无论是魏冉还是芈戎,他们是肯定不希望秦国衰落的。也就是有这一点在,秦王才能够选择容忍四贵楚国派一脉到现在,没有直接冒险和这些家伙来个鱼死网破你死我活。
    秦王收拾了一下心情,沉声道“既然楚国人已经打过来了,那么该做的应对还是必须要做的。诸卿可有什么计策,尽管道来!”
    秦王话音落下,大殿之中一片沉默。
    倒不是说大家不想给大王面子,实在是现在的秦国所面临的局势,确实不容乐观。
    东边,蒙骜带着十五万军队正在和韩魏两国死磕。
    北边,乐乘的南下让秦国不得不调动超过五万部队拱卫咸阳以及关中。
    再除去巴蜀陇西汉中这些地方必要的两三万守卫军,现在的秦国虽然号称天下第二强国,但是却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事实——没兵了。
    没办法,主要是这几年秦国打的胜仗真不多,而且去年又是在粱沟一战中亏了十万人,这就导致了秦国如今兵力捉襟见肘的这么一个情况。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兵,还怎么去抵挡楚国人的进攻?
    这主意真没办法出。
    面对着这阵沉默,秦王这边倒还没有说什么,新城君芈戎却是坐不住了,开口道“大王,事到如今,只有继续征召兵马,先行抵挡住楚国的攻势,然后等到宜阳获胜,再来解决楚国人了。”
    秦王闻言,不置可否。
    虽说蒙骜不在,但是大殿之中依旧有人对芈戎的这个建议表示了质疑“新城君说的倒是简单,敢问新城君,这新增的兵力从何而来?”
    芈戎重重的哼了一声,道“巴蜀、河东、陇西都可以征兵!”
    反驳依旧继续“陇西之兵野性未驯,河东之兵多心向魏国,巴蜀之兵暗弱,此三地之兵守土尚可,但用来对战却是一无是处!”
    芈戎冷笑道“当年司马错将军能用陇西和巴蜀兵破楚,如今反而连抵挡楚军都做不到了?”
    为了自己的封地,芈戎也是拼了,一张大嘴之中唾沫四溅,火力全开,将那些反对者们喷得哑口无言。
    但是,一切都还得看秦王同意不同意。
    秦王沉吟半晌,道“那就这么决定吧,抽调一些咸阳的守卫部队,就一万人吧。再从新城君说的这三地征兵,不管怎么样也至少凑出五万兵马来。这六万兵马的任务就是一定要守住南阳郡!”
    如果是极限征兵的话,这三个地方凑个五万兵马还是绰绰有余的,只不过这种征兵方式必然会激起不满甚至是小规模的民变,影响到秦国将来对这些地方的继续统治,所以秦王之前也不愿意这么做,但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