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啊魏冉,当年你在寡人面前威风八面的时候,肯定想不到有今日这般狼狈光景吧?
秦王微微抬起手,往下压了一下。
刚刚还热闹无比的大殿瞬间就没了声音。
所有人都等待着秦王对魏冉的最终裁决。
秦王沉声道:“魏冉,尔让大秦丢掉了陶郡,让十万大秦将军或战死或被俘,无论哪一条都是死罪!”
秦王的声音虽然不高,但是却犹如天雷一般在魏冉的耳边炸开,让魏冉汗流浃背,身体的颤抖越发的明显。
秦王继续道:“然,寡人念在尔多年为大秦治理国政、征战天下有功,更为不使寡人之母后心伤,今日……饶尔一命!但,死罪可免,活罪不饶!今除去魏冉大秦相邦之职,除去魏冉河东郡所有封地,削穰城封地一半,命魏冉在家闭门思过一年,以儆效尤!”
秦王说到这里,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叹息。
魏冉毕竟是自己的亲舅舅,有着母亲宣太后的庇护,即便自己的心中恨不得将魏冉就此大卸八块,但依旧还是只能留他这条狗命!
秦王又将目光投向白起,沉声道:“白起,尔身为副将,却不能襄助主将建功,亦是大过!今削爵三等,自大良造降为中更,官职不变,以戴罪立功!”
秦王盯着魏冉,冷冷说到:“魏冉、白起,寡人之判决,尔可服气?”
魏冉以头杵地,颤声道:“臣……心服口服!”
白起同样做出回应:“臣心服。”
秦王站了起来,一甩袖子:“好了,都退下吧!”
在离开大殿侧门之时,秦王的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
多少年了,自己终于看到了魏冉在面前跪地求饶的情形!
有了这一天,那么魏冉身败名裂,授首城门之日还会远吗?
虽然明知不妥,但这一刻,秦王甚至对那位远在中原的赵王产生了一丝丝的感激。
唯一让秦王有些苦恼的是,接下来,自己恐怕又要写一封低声下气的国书,让人带去邯郸给那个一直以来都喜欢口出狂言的年轻赵王了。
燕国,蓟都。
苏秦打开了马车车厢的侧窗,看着面前逐渐靠近的宫城城门,脸上也是不由出现了几分感慨。
在辞去了亚卿的职位之后,苏秦就举家南迁到了燕国下都武阳城,然而才在武阳城住了没有几天,就又被一纸诏令给传唤回来了。
人在燕国,身不由己啊。
马车粼粼,很快就从蓟都宫城的一处侧门之中驶入,苏秦脸上的感慨渐渐消失,在马车之中的身躯也挺直了起来,正了一下自己的衣冠。
君子不可失仪。
片刻之后,马车停了下来。
苏秦刚刚迈出马车,然后整个人就愣住了。
马车就停在宫殿的高台之下,在台阶和马车之间的平地上站着几个人,有相邦郭隗、有上卿邹衍,而为首的则是燕王姬职。
苏秦吃惊之下,忙下车拜倒:“苏秦见过大王。”
燕王上前,一把扶住了苏秦,脸上露出了无比温和的笑容:“苏卿,多日不见,寡人甚是想念啊。来来,随寡人一同上殿吧!”
燕王还真就拉着苏秦的手,一起走上了台阶。
这让苏秦心中越发惊讶,不由下意识的看了站在燕王旁边的郭隗和邹衍一眼。
郭隗的脸色相当难看,一言不发。
邹衍神色平静,朝着苏秦微微点头致意。
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能够让燕王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
苏秦并没有得到答案,他能够看到的只是燕王那带着笑意的脸庞,一切就宛如苏秦刚刚来到燕国之时那般,十分的礼贤下士!
片刻之后,燕国君臣上殿各自落座。
苏秦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率先开口道:“草民不才,蒙大王征召而来,不知究竟所为何事?”
燕王滞了一下,脸上闪过几分尴尬的神情,看了一旁的燕国上卿邹衍一眼。
邹衍缓缓说道:“七日前,大王和吾等收到中原方面急报,由于韩军临阵反叛,赵王何在粱沟之战中一举覆灭秦国十万兵马,秦军大败,赵国威震中原之势再也无法阻挡了。”
苏秦大吃一惊。
这个世界和后世那种网络发达无比,什么事情点击一下鼠标键盘就能够查到到现代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此时信息的交流极为闭塞和缓慢,像这种关系到整个国家利益的重大消息更是被牢牢的封锁住,目前也就是燕国政坛之中如郭隗邹衍等少数大臣知情,苏秦一个已经离职并且远离蓟都的人自然不可能知道这样的事。
如果要等到消息缓慢而自然从民间以无法封锁的态势悄然扩散到燕国这边,那至少得是一两个月的事情了。
得知了这些之后,苏秦顿时心乱如麻。
作为一名纵横家,对天下局势的关注和分析几乎成为了本能,即便是心灰意冷去职之后,苏秦闲居的时候依旧不可避免的有自己的判断。
在苏秦看来,赵国即便能够于粱沟之中打败秦国,那也绝对是一场惨胜,接下来赵国不但要面对燕国、楚国等其他国家的撕咬,更要维持住齐地之中的局面,整个局势绝对是危如累卵,一个不小心可能就分崩离析了。
但现在,当听到赵国大胜的消息之后,苏秦就知道自己完全猜错了。
大胜,那就代表着赵军的主力尚在,并且保存着极为完整的战斗力。
有了这支横扫天下的精锐之师在手,应该担心的就不是那位年轻的赵王,而是秦王、楚王等和赵国敌对的诸侯王们了。
当然,也少不了自家的这位燕王。
苏秦仅仅用了短短片刻时间就想清了来龙去脉,看了一眼上首的燕王,心中再无迟疑,道:“大王召苏秦入宫,莫非是想要苏秦出使赵国?”
苏秦话音落下,燕王的脸色不免再度一红,过了好一会才道:“苏卿之才能,寡人知也。之前寡人对苏卿多有误会,乃是寡人之错。如今寡人想请苏秦官复原职,为大燕解决和赵国之间的纷争。”
顿了一顿,燕王似乎是犹豫了一下,但马上就沉声道:“只要苏卿能够为大燕解此危难,寡人愿授予苏秦封君!”
燕王话语落下,大殿之中包括苏秦在内的其他人全部动容。
这可是封君啊!
除了诸侯王之外,所有臣子所能够得到的最高爵位。
苏秦吃惊不已,燕王居然能够拿出这般高规格的重赏,这岂不是说明……燕国如今的局势已经十分之危殆了?
自己……究竟要不要答应燕王?
苏秦沉吟不语,目光在大殿之中其他人的脸上扫过。
面带殷切的燕王,脸色阴沉的郭隗,神色平静的邹衍。
再想想过去几年的经历,苏秦整个人有种魔幻的感觉。
九死一生的间谍生涯,回国之后不被信任和排挤的尴尬,下定决心联合邹衍的纠结,以及辞官离去的轻松、无奈和不舍。
苏秦突然有些恍惚,好像回到了那个多年前的夏天,当时刚刚登基不久的燕王也是这般殷切的看着苏秦,希望苏秦能够帮助燕国去抗衡齐国这个最为强大的对手。
一切仿佛又都回到了原点。
自己是应该像那年夏天一样,为了这份信任和重托而义无反顾,还是如后来那般,心灰意冷的选择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呢?
良久。
苏秦长出一口气,给出了自己的答复。
“大王既有任命,苏秦岂敢不从?”
战国赵为帝
第279章 新旧更替,苏秦使赵(第一更)
邯郸,丛台。
虽然名为丛台,但它并不仅仅是一座高台,而是一座宫殿群的统称。
许多亭台楼榭点缀其间,如众星拱月把将高台之上的宫殿衬托得无比大气和磅礴。
赵国盛大的凯旋仪式就在此进行。
一队队将士从高台之下那宽阔的步道上昂首挺胸而过,红色的旗帜招展,马蹄声密集,盔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夺目的光芒,欢呼声充斥着每一个人的耳膜,在空气中四处飘荡。
这是属于赵国、属于胜利者的节日!
赵何和主父并肩立于高台之上,注视着面前的这一切,心中也是十分的感慨。
居然还有点阅兵的气氛出来了,也不知道前世那些真正的大佬们看阅兵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自己这样的感觉……
主父注视着这一幕,同样也是感慨万千,良久之后才道:“王儿,当年你大父肃候去世之时,五国使者齐聚邯郸,那时候寡父年方十五,站在邯郸的城头之上看到五国使者所带来的五万精兵,也是如同今日这般气势惊人!那时候的赵国危如累卵,若非是有肥义等忠臣相助,若非大赵上下军民一心,这赵国……嘿嘿,说不得便要灭在寡父之手了。”
赵何闻言,神情也是微微一动。
对于这件事情,赵何虽然两世都并非亲历者,但是在史书的记载以及穿越赵国之后的所见所闻,早就已经明白了来龙去脉。
由于赵国叛出三晋同盟并且协助齐国接连在桂陵、马陵之战中对当时的霸主魏国开战,最终导致魏国霸业衰落被齐国取而代之。
由于魏国无力报复齐国,所以赵国这个大帮凶成为了魏惠王深恨的对象,在得知赵何爷爷赵肃侯去世之后,魏惠王第一时间纠集了齐、秦、楚、燕四国,五国共出兵五万以吊唁之名兵临邯郸城下,企图趁着赵主父刚刚即位不过十五岁这个时间点来瓜分赵国。
为了自保,当时不过十五岁的赵主父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
在和肥义等人的商议之后,年轻的赵主父做出了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
首先,赵主父紧急派出使者,说服了韩国和宋国组成了三国同盟,让韩国宋国同时发兵前来邯郸助阵。
其次,赵主父派人以重金贿赂了赵国北边的强大胡人部落楼烦,让楼烦王大举攻燕,吸引燕国注意力。
接着,赵主父派人说动了越王无疆,让越国对楚国发动进攻,吸引楚国注意力。
最后,赵主父动员了赵国四郡之中所有兵马,摆出一副不惜一切迎战的拼命态势,和剩下的秦、齐、魏三国进行对峙,强硬要求三国从赵国退兵。
终于,在众多盟友的帮助和震慑下,见识到了赵国能量的秦齐魏三国不得不选择了灰溜溜的撤兵。
赵国一次灭国之危就此解除,赵主父这位年轻的新君一战成名,正式开始了自己彪炳史册的国君生涯。
主父无比感慨:“那个时候的寡父从未想到过,今日之大赵能有这般盛景!王儿,这些都是你的功劳!”
主父的大手重重的拍在了赵何的肩膀上,将毫无防备的赵何拍得一个踉跄,差点摔了一跤。
赵何站直身体,咳嗽一声正色道:“主父此言差矣。儿虽然有一些小小的成绩,但若是没有主父为先的胡服骑射改革,没有主父这些年南征北战所训练出来的这支强军,儿即便是能够做出一些事情,也根本无法将大赵带到今天这个地步。说起来,儿只不过是站在了主父和历代先祖的肩膀上,做了一些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工作罢了。”
两父子一番相互吹捧,均是心怀大畅,相视而笑。
在凯旋仪式之后就是庆功宴,庆功宴之后自然又是一番封赏。
在粱沟一战中表现出色的多名赵国臣子都纷纷得到了赏赐。
乐毅爵位被提升为中卿,并且在武成君牛翦主动辞职并举荐之后,由乐毅正式接掌了赵国大将军这个军方第一人的职位。
于此同时,赵何也宣布新成立一个国政顾问团,为的是吸纳一些或许并不担任重要职位但是却拥有足够智慧为国君提供建议的人士,牛翦与其他几名赵国年高德劭的老臣一起成为了顾问团的第一批成员。
蔺相如说服暴鸢有功,从下卿爵位晋为中卿。
廉颇作战有功,从中大夫晋为上大夫。
赵奢从下大夫晋中大夫。
乐乘晋下大夫。
等等等等。
伴随着这场胜利,无数的赵国人升官进爵,邯郸城之中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气氛,就和过年一样。
除此之外,赵国宫中还发生了一个颇为隐秘、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的小插曲。
在庆功宴举办完毕的第二天,相邦肥义以自己年老精力不济为由,入宫面见主父请辞相邦,被驳回。
从主父那边离开之后,肥义再见赵何请辞,再度被驳回。
赵何和肥义在宫中深谈一日,直到黄昏时分亲自携肥义之手走下宫殿台阶,以弟子之礼将肥义送上马车离去。
总的来说,任何一名关心赵国政局的人士都能够看得出来,赵国权力阶层的更替正在进行之中,而且随着年轻的赵王威望日盛而慢慢加快了脚步。
人们在提起赵国之时,第一个想到的不再是那位住在信宫之中的主父,而是渐渐的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了龙台中年轻的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