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往外走的主父脚步一停,弯下腰来拍了拍赵谦的小脑袋,笑道:“你和大母先在这里玩着,大父出去有事。”
主父将赵谦提了起来,几步走到了太后的榻前,将赵谦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太后枕边,朝着太后歉意一笑:“太后,寡父等会就回来。”
太后微微一笑,道:“主父自管去吧。”
主父点了点头,目光在太后的脸庞上扫过,心中轻叹,但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大步的走出了宫殿。
在信宫正殿,肥义等几名大臣已经焦急的等待着主父有一会了。
双方见礼完毕,主父坐了下来,沉声道:“情况如何了?”
牛翦脸色难看,道:“大王,老臣无能……燕军秦开所部距离邯郸已经不过只有三十里的了。”
牛翦此刻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要知道在燕国突然反水的时候,牛翦是奉了主父的命令去坐镇中山郡阻挡秦开的。
结果,牛翦完全低估了秦开复仇的心思,以及燕军的战斗力。
秦开硬是利用强攻在付出了大量人命之后,直接将中山郡重镇顾城给硬啃了下来,打得牛翦弃城而逃。
在失去了顾城之后,燕军在河北平原之上长驱南下,一路上连克赵国二十多座大小城邑,洞穿了赵国东南部的平原核心地带,直接杀到了邯郸面前。
对此,作为赵军主将的牛翦显然难辞其咎,在从顾城逃回邯郸之后,牛翦就第一时间上表请罪在家,这一次会议也是被肥义给强行拉来的。
主父看了一眼牛翦,心中也忍不住有些叹息。
这些个跟自己征战了这么多年的老伙计,忠心自不必提,但是这能力……唉。
主父道:“武成君不必自责,说起来寡父也没有想到那秦开竟然如此悍不畏死,能付出上万将士的性命来强行攻城……嘿,真是小看他了。现在邯郸城之中还有多少部队?”
肥义答道:“能用的还有两万人左右,请主父立刻颁布命令,招募青壮入伍守城。”
主父点头道:“可。散会之后便传令下去,凡愿入伍守卫邯郸者,可免其人税赋五年。守城时所斩获之军功,翻倍计算!”
肥义道:“喏!”
主父又看了一眼牛翦,道:“武成君,你和秦开有过交手,对他的攻城之道想必是极为了解,那么城防方面就由你来负责,寡父不希望再看到出了差错,你明白吗?”
牛翦身体一震,沉声道:“请主父放心,除非老臣死了,否则的话那秦开绝对无法进入邯郸城中!”
主父失笑,又问道:“对了,安平那边如何了?”
肥义面带难色,道:“回主父,由于秦开大举南下,和安平城那边的联络已经被切断了。最新的探子回报是在三天前,那时候的安平城尚在坚守之中。”
主父点了点头,道:“让赵袑去安平,现在看来倒是对的。安平那边能够多拖住剧辛一阵子,邯郸这边的压力也会减轻不少。”
肥义应了下来,又道:“主父,刚刚得到的消息,齐人田周在东莱郡发动叛乱,已经组织起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正在东莱郡之中四处抢掠,据说还准备要攻击即墨。”
主父嘿了一声,道:“这些个田齐余孽还真是贼心不死啊,罢了,此刻先不必去理会他,让东莱郡那边的官员坚守即墨便是!”
自从燕国突然进攻的消息传开,这已经是这段日子以来在赵国齐地诸郡之中所发生的第五起叛乱了。
姜齐和田齐两族国君数百年的统治所带来的向心力和认同感,终究是不可能如此简单的就被赵国用一场胜利给毁掉的。
不过在场的赵国君臣们也都很清楚,这一切乱象的源头其实都全在于赵国中原战事的胶着,一旦赵国在中原获胜,那么所有的一切就都不需要任何的担心。
一旁的司寇周袑犹豫良久,终于还是忍不住道:“主父,大王那边……要不,让大王和秦人议和,率军回援?”
周袑的话说出来,大殿之中顿时一片安静。
周袑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眼下赵国其实已经捞得够多了,在能够稳住局势的前提下,就算是稍微向秦国退让一些,吐出一些好处给秦国也未尝不可。
只要能够保住大部分的战果,那么赵国安安稳稳的发展几年,还怕不能将秦国和燕国这些国家吊起来打吗?
不得不说,支持周袑这种意见的赵国大臣其实是相当多的,否则周袑也不会敢于在这种赵何的威望几乎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意见。
然而,周袑的意见才刚刚提出来,就被主父干净利落的给否定掉了。
“此事绝无可能,周卿。”
周袑有些急了:“主父,如今局势如此危急,中原那边又迟迟打不开局面,若是万一邯郸被那秦开……”
“没有万一。”主父平静的打断了周袑的话:“寡父再说一次,尔等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寡父好好的守住邯郸,等到王儿胜利之后一切自然就都……”
主父的话也被一阵脚步声打断了。
一名信使出现在了宫门处,整个人气喘吁吁,但神情却无比的振奋:“主父,粱沟大捷,粱沟大捷!”
“什么?”在场的赵国君臣们大喜过望,同时站了起来。
片刻之后,主父手持着赵何亲笔写就的报捷信,忍不住仰天大笑。
“吾儿之功业,胜吾多矣!”
邯郸城外三十里,六万多燕军正浩浩荡荡南下。
燕军主将秦开没有坐战车,而是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目光聚集成点,注视着南边的远方。
在那里,一座雄伟的城池轮廓已经隐约在望,正是赵国的都城邯郸。
看着远方的邯郸,秦开脸上的笑容渐渐的变得有些扭曲。
他曾经在东胡之中当质子多年,因此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一些草原之上游牧民族的野蛮习气。
在攻克了赵国顾城之后,秦开就率军在城中大开杀戒,整座顾城之中血流成河,无数城破之后投降的军民倒在了燕军的屠刀之下。
如果能够在攻克邯郸之后再度重现当时顾城之中那般情形的话……
秦开舔了舔嘴唇,突然嘿嘿的笑了起来,眼神之中带着极为明显的期待。
一名燕军信使疾驰而至,神色无比仓皇。
“将军,不好了!”
秦开眉头一皱,道:“什么不好?”
信使道:“刚刚收到的消息,赵军主力在粱沟之战中联合韩魏两国大破秦军,斩首无数!”
秦开如遭雷击,一把抓住信使的肩膀,吼道:“这不可能!”
一刻钟之后,秦开终究还是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整个人顿时面如死灰。
这趟等待已久的复仇之旅,难道都还没有完全抵达高潮,就要提前结束了吗?
在巨大的愤怒和失望中,秦开突然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从马上直接栽倒落地,失去知觉。
安平。
残阳如血,又是一天激烈无比的攻城战刚刚落下了帷幕。
安平尉吕正在确认了攻城的燕军已经完全退去之后,一下子就失去了全部的力气,直接坐在了地上。
在吕正的身边横七竖八的倒着几具燕军士兵的尸体,这些都是燕国人在最后一波攻城的时候留下的。
一阵脚步声传进了吕正的耳中,吕正下意识的抬头看去,随后立刻又勉力站了起来,朝着来人行礼:“将军!”
来的正是此刻安平城之中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赵国将军赵袑。
吕正在这场战争之中原本是作为赵袑的亲卫队长,但随着守城的进行,奋力厮杀作战的吕正得到了赵袑的信任,被任命负责镇守燕军攻势最为猛烈的北部城墙。
赵袑用力的拍了拍吕正的肩膀:“做得很不错,先回去休息吧。”
赵袑的语气十分的温和。这些天来若不是吕正多次身先士卒的拼杀,北部城墙这边怕是早就已经失守了,整个安平城也早就完蛋了。
吕正疲惫的点了点头,迈开了沉重的步子,慢慢的走下城墙。
吕正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见到了自己的父亲、赵国巨鹿郡郡守吕礼。
在让人包扎完伤口之后,吕正狼吞虎咽的吃完了端上来的饭菜,然后叫住了准备离开的吕礼。
“父亲,儿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
吕礼道:“问吧。”
吕正叹了一口气,道:“儿这些天的拼杀,父亲想必也都看在眼里了。儿不是说自己怕死,儿只是想要问一句,我们吕氏这样的付出,真的值得吗?”
吕氏所付出的可不仅仅是一个吕正而已。
这些天来,作为巨鹿郡郡守的吕礼将身边所有的吕氏子弟都送到了城头的战场之上,而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如今都已经战死了,如吕正这般能够存活到现在的才是少数。
正是因为目睹了这么多兄弟叔伯,这么多吕氏子弟的阵亡,吕正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面对着自己的长子,吕礼脸色一肃,轻声道:“当然是值得的,只要赵国能够渡过这一关,我吕氏一族将来必然飞黄腾达。”
吕正叹了一口气,道:“就怕我吕氏付出了这么多,依旧被视为降臣,不被赵国所接纳啊。”
吕礼微微一笑,道:“我儿多虑了。”
吕正摇了摇头,道:“父亲应当很清楚,我吕氏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对赵国并无真正的忠诚可言。听说大王乃是无比英明睿智之主,若是被他识破的话,吕氏恐怕依旧难以得到信任。”
吕礼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忍不住笑了起来:“我儿,因为利益而产生的忠诚,才是最为可靠的啊!”
突然,房门被敲响。
吕礼先是一愣,随后面带怒容的喝了起来:“不是说了让尔等不要打扰本侯了吗?”
门外传来了吕氏家宰的声音:“家主,燕国人退兵了!”
吕礼和吕正父子闻言大惊,同时站起,一前一后冲出房门。
片刻之后,两父子站在城头,注视着城外的燕军犹如潮水一般向北退去,相视一眼,忍不住同时放声大笑。
第276章 秦燕两王皆惊恐(第二更)
咸阳城。
这些天来,秦王的心情还算不错。
一方面,借助着魏冉不在的这段时间,秦王趁机收拾了几个魏冉的属下,将几个地位虽然不高但是却比较重要的职位从四贵一派的手中夺了回来,算是得到了小小的胜利。
另外一方面,中原方面的战局也还算是相当顺利的。秦韩主力正在前线和赵国进行对峙,燕国和林胡则趁机在后方对赵国进行背刺,再加上一旁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落井下石的楚国,赵国可以说是四面遇敌,无比的被动。
赵国难受,那么秦王自然就相当舒服了。
带着这种舒服的心态,秦王的目光在大殿之中缓缓扫了几眼,尤其是在新城君芈戎、泾阳君嬴芾和高陵君嬴悝的身上停留了好几秒钟。
虽然穰侯魏冉已经离开了,但是四贵之中的剩下三个家伙却还依旧盘踞在秦国朝堂之上,来捍卫着四贵一派的利益。
如果可以的话,秦王恨不得将面前的这三个自己的近亲斩尽杀绝,但只要宣太后一日还在,这样的想法终究就只能够在秦王的脑海之中打转,无法付诸实践。
带着这样的遗憾,秦王缓缓开口了:“对楚国人的劝说有没有新的消息?”
从秦国的角度来说,虽然眼下的局势的确是相当有利,可以说是相当接近胜利了。
但秦王也知道战争是不可预测的,一时的优势并不代表着最终就一定会胜利。
为了更快的让秦国获取胜利,秦王这段日子以来朝着楚国派去了许多说客,为的就是说服楚王参与到战争之中。
虽然说楚国刚刚才被赵国打败,但楚王也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楚国大司马屈原已经率领六万兵马在赵楚边境上虎视眈眈,大有想要趁火打劫的态势。
如果能够说服楚王让这支兵马从背后狠狠的捅上赵国一刀的话,秦国的胜利应该就指日可待了。
面对着秦王的询问,新城君芈戎做出了答复:“回大王,从郢都使者最新传回来的汇报来看,楚王依旧十分疑虑,害怕重蹈莒城之战的覆辙,不肯出兵。”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在听到了这句话之后秦王的脸色依旧变得阴沉了一些,轻轻的哼了一声:“真是鼠目寸光!”
芈戎笑道:“大王勿忧,那赵国如今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即便是楚王不愿意出兵,大秦的胜利也是指日可待了。”
秦王不置可否。
对于那位比自己年轻很多的赵王,秦王总是有一个很怪异的感觉,那就是自己好像看不透对方。
这对于秦王来说是很少见的。
秦王登基也有十多年了,参与过多次会盟,对于其他的诸侯国君心中都有着很明确的印象。
韩王的怯懦,魏王的中庸,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