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得快点才行,不然万一要是被赵国人提前赶到拿下启封,那乐子就真的大了。
……
赵军确实已经在行动了。
从魏国大梁城到楚国的陈城,上百里的距离是一大片的平原和丘陵,一条宽阔的运河自北向南流经此地,给两岸的田野带去了无数生机。
这条运河就是战国时代魏国最后的一位霸主国君魏惠王在位时候所修建的,它沟通了黄河与淮河水系,无论是灌溉面积还是运河的长度都远远的超过了秦始皇时秦国所修建的郑国渠,是当之无愧的战国时代第一运河。
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太阳刚刚升起不久,鸿沟两岸的农田之中就陆陆续续的出现了农民们的身影。
在这个时代,由于大部分农民的头上都包着一块头巾,所以又被贵族和士人们轻蔑的称之为“黔首”,久而久之,黔首就成为了底层人民的自称。
突然,一阵铺天盖地的马蹄声响起,大片骑兵出现在了农田旁的大路上,在队伍的最前方,可以看到一面红色的大旗高高飘扬,上书一个“赵”字。
黔首们抬起头,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虽然都知道北边在打仗,但是那应该是上百里之外的地方,怎么会有大队骑兵出现在这里?
但下一刻,黔首们就不再去思考这个问题了,而是直接一哄而散,四处逃亡。
这铺天盖地的骑兵都要骑到脸上了,不跑还杵在这里等死么?
赵奢稍微拉一下马缰,让马的速度放慢了许多,从疾奔变成了小跑,这样呼呼的风声就不会干扰他和身边乐乘的交谈:“乐乘将军,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乐乘耸了耸肩膀,道:“赵奢将军,我从没来过魏国。”
赵奢抬起头,看了一眼不远处那些正在逃跑的黔首们,朝着身边的亲卫队长道:“去,带几个当地人过来,记得客气一点。还有,不要踩踏农田!”
年轻的赵国大王这几年制定了很多有些奇怪的纪律条例,原本只有寥寥几条,但是现在已经慢慢细化成为了上百条军纪,其中比较有名的像什么禁止屠城、禁止污辱女性、无军令的情况下禁止抢掠黔首们的粮食物资等等。
禁止踩踏农田则属于不久之前刚刚最新的第一百零八条军纪,违犯者将会受到踩踏面积的三倍罚饷处罚,并且施以髡刑(把头发剃光)。
就算是要刻意的绕过农田,单单以身体素质而言瘦弱的黔首们也根本不可能跑得过赵奢身边这些身强力壮的亲卫,所以半刻钟之后,十几名黔首就哗啦啦的跪在了赵奢的战马面前,一个个瑟瑟发抖。
赵奢用雅语道:“你们谁知道启封城在哪里?”
无人应答。
一旁的乐乘忍不住道:“这些黔首哪里会说什么雅语?不如直接找个会说魏语的人吧。”
赵奢想了想,又用赵语重新问了一次。
这一次,终于有人回话了。
“将军,我知道启封城在哪里,请将军不要杀我和这些乡邻。”
乐乘有些惊讶的循声看去,发现了一名年纪大约在三十多岁,身体颇为瘦弱,脸上带着几分惶恐神色,看上去缩头缩脑的中年男子。
虽然带着很浓重的魏国强调,但是这中年人的确说的是赵语。
赵奢神色微微一动,对着中年人道:“我不杀你,就是问问路。启封城在哪个方向,距离此地有多远?”
乐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赵奢有点在说废话的意思。
就这些一辈子除了服兵役之外没离过家乡的黔首,能知道启封城的方向就不错了,还能懂距离?
在得到了赵奢不杀人的保证之后,少年的表情镇定了不少,说话的时候也利索许多,答道:“启封城就位于此地西南方向,大约六十里的距离。”
这下子,乐乘都有些惊讶了,忍不住开口问道:“你怎么知道是六十里?”
中年人摸了摸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去启封城卖过粮食,要走两天才能走到,一天能走三十里,所以就是六十里。”
赵奢微微动容,道:“你真的去过启封城?”
中年人连连点头。
赵奢想了想,道:“你且报上名来。”
中年人将腰微微一直,拱手道:“侯赢,见过将军。”
乐乘啧了一声,心道:“原来还是个破落士人。”
这年头,真正的黔首是没有姓氏的,通常只有一个单名,甚至很多连名都没有,只有什么庖夫、狗屠之类的外号代称。
像侯赢这种有名有姓但是却也沦落到种田的其实比比皆是,但不管怎么说,既然侯赢有名有姓,那就代表着他依旧是士人的一员,而士人正是周朝贵族阶级之中最低的一个等级。
所以在乐乘的心中,这个侯赢就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卑贱黔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家道中落的士人。
自己人。
在听到了侯赢自报姓名之后,赵奢的脸色也是一动,拱手还了一个士人相见之礼,然后道:“侯赢,本将军乃是赵国裨将,和你们魏国属于盟友,此次是为了击败侵略魏国的秦军而来,你既为魏人,可愿意当本将军的向导?事成之后,本将军自会报上去,给你一个军功出身。”
侯赢略略犹豫了一下,看了看赵奢鲜亮的盔甲和胯下精神饱满的高头大马,突然问道:“敢问将军,可是龙骧军?”
赵奢闻言不由一愣,笑道:“你也知道龙骧军?”
侯赢沉声道:“龙骧军击败齐军纵横天下,威名远播,赢虽然是山野鄙夫,但也如雷贯耳。”
赵奢笑道:“想不到你看上去其貌不扬,倒是个会说话的,怎么样,这个向导你当不当?”
侯赢拱了拱手,道:“既然是将军征调,侯赢自然义不容辞。但是不瞒将军,侯赢尚有老妻幼子在家中,此去胜败难料,若是万一……”
赵奢打断了侯赢的话,左右掏摸了一下,干脆从腰间解下自己的青铜匕首,扔到了侯赢手中:“这个够不够?”
侯赢吃了一惊,随后大喜过望:“够,绝对够了,还请将军稍后片刻,让侯赢和乡邻们交待一番。”
说完,侯赢走到一边,和自己的那些乡亲们嘀嘀咕咕起来。
乐乘有些不耐烦的皱起眉头,轻声对着赵奢道:“不过是一个破落士人罢了,将军强行征用也就是了,为何要这般客气,还以匕首相赠?”
要知道现在的货币是以青铜币为主,像赵奢刚刚送出去的那枚青铜匕首,拥有青铜加兵器的双重属性,对于这些位于底层的人民来说,绝对是堪称传家宝一般的宝贝了。
赵奢微笑不语。
乐乘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这赵奢看起来呆呆的,为什么偏偏大王要让他来当主将,本将军堂堂一个郎中令只能当他的副将呢?真是搞不懂。
过了片刻之后,侯赢将匕首交了其中一名乡邻,然后重新回到了赵奢的面前:“将军,可以出发了。”
片刻之后,蹄声再起,整整一万名赵国轻骑兵在赵奢和乐乘的率领下改变了方向,离开了鸿沟,一路朝着西南方而去。
目标——启封城!
第260章 白起又如何(第一更)
粱沟南岸。
夜晚的赵军大营星星点点,无数火把的光芒闪烁,一阵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又渐渐拉远,那是在营中巡逻的甲士。
众多营帐之中,偶尔还可以听到轻微的说话声,但更多的士兵们已经陷入了沉睡,甚至有鼾声传出。
赵何并没有睡,他坐在灯火通明的王帐之中,下首左侧是乐毅,另外一边坐着蔺相如。
蔺相如道:“燕军剧辛所部正在围攻安平,秦开所部包围了顾城,两边都已经完全展开战斗,从收到的情况来看,燕军的攻势极为猛烈,大有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之意。”
赵何闻言,不由得轻轻的哼了一声,道:“他们当然要猛烈,不然的话等到寡人回师之时,就是他燕王身死国灭之际!”
赵何对燕王是相当恼火的。
原本正面有一个秦国和白起就够让人头疼的了,燕王还偏偏在这个时候跑出来背刺了赵国一波,狠狠的拉了一次赵国的后腿。
赵何看向乐毅,道:“现在军心如何?”
乐毅道:“军心暂时还是比较稳定的,但若是邯郸告急的话,就不好说了。”
顾城是曾经的中山国领土,安平城则是赵齐两国的边境城池,所以燕军现在虽然占据了这两个郡的一半地方,但实际上那些地方生活的人大多是以前的中山人和齐人,对于赵国来说算不上太大的影响。
但如果安平城和顾城被突破的话,燕军就可以直逼邯郸城下,到时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邯郸是赵国最为精华的领土,也是赵国经营了上百年的大本营所在,如今赵何这边麾下有一半的赵军士卒和民夫青壮都是来自于邯郸及其附近一带。
一旦得知邯郸被围、家人被战火所困的消息,这些士卒们民夫青壮们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在大梁城这边打仗呢?不临阵哗变都不错了。
赵何长出了一口气,有些恼火的敲了敲面前的桌案,再度重申了他早就已经说过的话:“这一战,我们必须要主动出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秦国人和韩国人。”
乐毅和蔺相如同时点头。
赵何问道:“赵奢他们还要多久?”
乐毅想了想,道:“今夜或者明晨,应该就可以抵达启封了。若是能够及时攻克启封的话,那么最多一日时间就可以突袭到榆关之下。只要能够拿下榆关,那么秦韩前线二十多万的大军粮道就会直接断绝,最多五日就要断粮,到那时候大赵便可必胜了。”
一旁的蔺相如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出声道:“赵奢麾下只有一万骑兵,能够守得住秦军的回师反攻吗?”
乐毅道:“秦国人没有成建制的骑兵,他们想要从前线回到榆关,靠步卒的脚力最快也要三天时间,赵奢只需要守住两天即可。”
蔺相如还打算再说什么,赵何已经举起了手,压下了蔺相如的话:“蔺卿放心吧,只要榆关一破,此战我军必胜无疑!”
赵何如此肯定而信心满满,当然是有理由的。
虽然根据后世的历史记载,战国时代这一片地区并没有爆发什么有名的大战,只有一个语焉不详的林中之战,但如果把时间点往后推的话,还真就有一次非常著名的战役曾经在这一代爆发过,可以让赵何来作为参考。
那就是曹操和袁绍为了争夺中原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的主战场官渡,就位于如今赵秦两军对峙战场往西数十里之外的中牟县城北边,连接黄河和渠水南岸。
但具体而言,官渡之战又和现在这一场大战有很大的不同。
四百年的时间导致了如今和官渡之战的地形有着显著的不同,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地形因素就是韩国为了防备魏国的进攻而在韩魏两国边界修筑的超过百里的韩国东长城。
这段东长城以垣雍、修鱼、衍、管作为方向的核心,以一个突出部的方式从西向东突出,最前方的突出部正好距离官渡渡口只有不到二十里。
有了这段东长城在,赵军就完全没有办法像历史上的袁绍那样从正北边压下来,因为那样等于直接把自己的右侧翼暴露在了秦韩两军的兵锋之下。
而另外一边,由于大梁城是魏国所有,因此秦军也不能像曹操那样从南边直线迎上,那样做的话秦军的右侧翼同样也要暴露在赵魏联军的兵锋之下。
于是,两边的主将为了避免暴露侧翼的风险,就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变换方向,秦军在西部背靠西边的圃田泽和韩国东长城,而赵军则是选择了背靠东边的大梁城。
如此一来,战局就变成了东西对峙,而非如官渡之战时候的那般南北抗衡,这是地形和统治疆域所导致的不同。
但赵何反而更加喜欢现在的这种情况。
因为距离大梁并不算远,所以赵何作为北方势力却可以轻而易举的从大梁城之中得到粮草物资的补充。大梁城这样的大城池作为后勤基地,那可比袁绍的乌巢稳了无数倍,根本不需要担心被偷袭粮道。
反而是秦军,由于是靠近西方的缘故,反而是将南边这个方向给让出了一半。历史上曹操在这里是设置了防线让袁绍军根本无法绕过,可由于如今赵国占据了东南方向,所以赵何却能够轻而易举的指挥自己的赵国骑兵在秦国人无法侦查到的情况下从容南下,反过来突击秦军的粮道。
所以,赵何这一战的条件可比历史上的袁绍要强上太多了。唯一比袁绍差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赵国现在已经后院起火,所以赵何必须主动进攻,玩不起什么对峙的把戏了。
即便如此,赵何的心中还是十分的自信。
分兵穿插各个击破包围这种战术,在赵何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