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代迟疑了一下,道:“回主父,臣已经写了不少信给臣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臣兄的意向似乎……尚未有明确。”
主父眉头略略一皱,但很快松开:“无妨,你继续努力便是。高唐君,你那边呢?”
肥义略略的欠了欠身子,脸上闪过一丝并不算明显的得意:“回大王,臣这一边的事情……应当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苏代有些不明所以的看了肥义一眼,脸上带着明显的疑惑。
下一刻,肥义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书信,递到了主父的面前:“主父,这是燕国上卿邹衍写来的效忠书。”
一旁的苏代大吃一惊,这才知道原来除了自己的那位兄长之外,赵国竟然在燕国之中还隐藏着另外一条线。
邹衍都能被赵国间谍策反?
这一瞬间,熟知燕国情况的苏代心中对于一直以来和自己合作的赵国对外情报处的评价瞬间极速攀升,心中也是暗自感慨。
都知道对外情报处是由大王赵何的绝对心腹繆贤所掌控的,这么说来的话,邹衍的投诚想必就是大王离开之前所埋下的暗线了。
大王年纪轻轻,竟然就已经神不知鬼不觉的做出了如此之多的布置吗?
苏代突然觉得,或许自己将来再见到大王的时候,应该更加的谦卑一些。
这位新上任的赵国大行人不知道的是,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燕国都城之中,他所挂念的这两条线,已经悄悄的交汇在了一起。
蓟都。
燕国亚卿苏卿走下了马车,抬头目光正好对上了面前的燕国上卿邹衍。
“邹卿。”苏秦向着邹衍行礼。
邹衍还了一礼,笑道:“苏卿,请随老夫这边来。”
两人来到了书房之中,自有侍女奉上饮品,然后退下。
苏秦看着邹衍,道:“看来,邹卿对苏秦的到来似乎并不意外。”
邹衍哈哈一笑,伸手轻轻的敲了一下面前的桌案,道:“苏卿乃是聪明人,聪明人总是会做出足够拥有智慧的决定,这一点老夫从不怀疑。”
苏秦同样露出了一个笑容,只不过这个笑容多少带着几分苦涩和无奈:“智慧……有时候,太过聪明,便会趋利而忘义,却也并非是一件好事。”
邹衍眨了眨眼睛,笑道:“所以今天苏卿是来当面讥讽老夫的?”
苏秦摇了摇头,道:“邹卿说笑了。苏秦其实已经去信邯郸,想来邹卿当知赵国大行人苏代和苏秦之间的关系。”
邹衍并没有因此而放过苏秦,依旧追问了一句:“所以,苏卿是打算跟着老夫一起,站在赵国这一边了?”
苏秦沉默片刻,长出了一口气,道:“是。”
苏秦原本在心中为自己找了很多个理由,比如说自己得到的回报和付出完全不均等,比如说郭隗等人的打压,比如说燕王的不信任等等,但事到临头,他突然发现——说那些话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或许,早在自己作为齐国使者前往邯郸,和那位当时不过才十六岁的赵国大王进行了一番让自己永生难忘的会面之后,就已经注定了今日的情形了吧。
得到了苏秦肯定的答复,邹衍哈哈的笑了起来,书房之中原本略微有些紧张的气氛瞬间消散无踪。
“既如此,那么苏卿也该和老夫谋划一下这投名状之事了吧。”
苏秦轻轻点头:“不瞒邹卿,苏秦今日前来,正是为了此事。”
既然确定了投奔赵国,那么肯定要做出一些功劳来。否则的话,将来怎么能够在赵国朝堂立足?
苏秦很确定,对面的邹衍也是和自己一样的想法。
想到这里,苏秦不由得有些疑惑的问道:“邹卿既然早和赵国方面有所联系,为何却在日前廷议之时支持出兵?”
邹衍嘿嘿一笑,道:“苏卿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老夫入燕也有一些年头了,大王对老夫倒也颇为看重,那相邦郭隗唯恐老夫取代他的位置,一直在大王面前诋毁老夫。这一次的伐赵之事,大王早几天就已经暗示过老夫,若是老夫当真违逆大王之意出言反对的话,想来苏卿应当知道后果。”
苏秦这才恍然。
说白了,燕王的心里就是想打赵国,无论是郭隗也好邹衍也罢,都只是燕王推出来的代言人而已。有没有这些人开口说话,其实都不影响燕国伐赵的最终结局。
燕国终究还是燕王说了算。
苏秦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消失了,道:“那么,邹卿可有什么计策?”
邹衍笑了笑,道:“苏卿如此镇定,看来也是有一些想法了?”
苏卿愣了一下,突然道:“不如你我二人写在手中,看看所思所想是否相同?”
邹衍笑道:“如此甚好。”
两人分别执笔,在掌心之中写字,然后同时摊开,随后相顾愕然,但马上又同时大笑。
两人的掌心之中都写着两个字,邹衍的是“东胡”,而苏秦掌心中写的则是“朝鲜”。
邹衍道:“看来这一次,苏卿还真的是和老夫想到一块去了。”
苏秦点头微笑。
既然知道劝说燕王退兵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只能够另想他法。
最容易想到的一个办法,无疑就是围魏救赵,利用外敌来牵扯燕王的注意力。
邹衍道:“老夫有几个弟子在边境处为官,和东胡那边也有一些联系,这几年燕国接连败北,对东胡的威慑力早就大不如前,一旦被东胡王知道大燕倾国之师南下伐赵的消息,想必他应该是很乐意来上一次复仇的。”
苏秦一听就知道邹衍并没有完全说实话,什么样的官员能够和敌对的部族王直接联系上,并且能够有把握劝说东胡王南下?这里面的关系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吧?
不过苏秦自然也不可能去揭破这些,而是道:“不瞒邹卿说,苏秦有一弟名为苏厉,在辽东为官也有一段时间了,和朝鲜那边有些往来。”
这个朝鲜并不是后世之人所熟知的什么高句丽,更和后世的朝鲜韩国没有一毛钱关系,乃是当年周朝灭掉商朝之后,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带着一部分商朝残部逃难到朝鲜半岛,然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国家。
后来,箕子朝鲜也向周朝称臣并且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并被封为侯国,属于正儿八经的周朝诸侯成员。
只不过一直以来箕子朝鲜都被东胡等游牧民族所包围,直到前些年燕国打败东胡,从东胡手中夺取了辽东半岛之后箕子朝鲜才正式和燕国接壤,算是重新和华夏正统恢复了联系,所以一直以来这个国家都并不被华夏诸侯所看重和承认。
邹衍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笑道:“既然苏卿这么说了,那么想必在不久之后,老夫应该就能够听到朝鲜攻燕的消息了吧?”
苏秦突然笑道:“单单是东胡或者朝鲜,其实都不足以对大燕造成太大的威胁,可若是东胡和朝鲜联手进攻的话……”
邹衍同样笑道:“那么举国之力南下的大燕就会觉得十分棘手了。”
苏秦又道:“而且东胡边境的某几座邹卿弟子所在的城池,比如说阳乐城,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就要被攻破。”
邹衍含笑道:“是啊,像苏卿之弟所在的辽东郡治襄平城,同样也是颇为危险的。”
房间之中突然陷入了一阵诡异的沉默。
良久之后,苏秦道:“邹卿,若当真如此,那么一切就再无任何退路了。”
邹衍突然伸手,拍了拍苏秦的肩膀。
“其实,你我都早就没有退路了,不是吗?”
苏秦轻轻点头,站了起来。
“既然如此,那么就早些完事吧。”
苏秦走出了房间,没有再回头。
第254章 首战(第二更)
中原,秦赵前线。
“赵国人真的渡河了。”魏冉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多少有些高兴,对着白起说道:“白起,看来你的计划已经成功了,赵国人的确进入了死地。”
白起摇了摇头,道:“君上,或许不应该乐观得太早。”
很快,魏冉就发现白起说的话确实是对的。
赵军虽然已经渡河,但是却只派出了一小部分的军队,数量大约在两三万左右。
魏冉跃跃欲试:“我们可以直接吃掉这支部队!”
白起却表示了反对:“君上难道没有注意到河面上的那些水师吗?如果大秦发动攻击的话,河面上的那些魏国水师恐怕会制造出不小的麻烦。”
魏冉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要继续发动进攻。
“传令下去,出五万兵马,攻击赵军渡河先锋军!”
魏冉想要打赵国人一个立足未稳。
白起默默的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话。
很快,代表着魏冉的黑色帅旗就在空中挥舞了起来。
隆隆的鼓声开始响起,秦军犹如潮水一般从阵地之中涌出,朝着刚刚在河岸上落脚不久的赵军杀去。
杀声震天。
魏冉看着面前的这幅情形,不禁有些陶然。
这就是大秦军威!
魏冉转头看向一旁默不作声的白起,笑道:“白起,你做事虽然缜密,但是有些时候过于求稳!先杀赵国人一个措手不及,也好让赵国知晓我大秦雄师的厉害!”
白起沉默了好一会,才道:“君上说的是。”
魏冉知道白起心中不服,但是却也不以为意。
本侯才是大秦军队真正的统帅,怎么可能事事都听你白起的摆布?
难道没有你白起,本侯就打不了仗不成?
真是笑话!
在河岸上的赵军显然早就已经有了准备,早在刚刚渡河之后,他们就立刻摆出了一个防守阵型。
统领这支赵军先锋军的不是别人,正是赵国郎中令乐乘。
乐乘此刻十分的激动。
在过去的几年里,乐乘一开始是赵何的侍卫长,后来晋升为郎中令也是要一直跟在赵何身边,出战的机会是根本没有的。
很自然的就有了许多的风言风语,说什么乐乘是靠着自己兄长乐毅的庇荫才能够上位,甚至有人说乐乘是故意去巴结宦者令繆贤才得到今天的这种地位。
这些言论对于自信心极强的乐乘而言,无疑是奇耻大辱。
所以在今天,乐乘强力自荐,得到了这个渡河先锋的任务。
当看到秦军出动的时候,乐乘的心中不但没有任何的惊慌或者恐惧,反而脸上笑容浮现。
他要的就是现在这个机会!
乐乘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无数舟船正在河面上来回,忙忙碌碌的载着赵军将士渡河。
所谓人一过万无边无沿,所以魏冉在这里对赵军数量的判断出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失误。
乐乘的手中实际上只有一万八千人,并没有两三万。
但乐乘丝毫不慌。
“盾兵列阵!”
伴随着乐乘的下令,乐乘身后的将旗也开始挥动起来。
上千名赵军士兵同时上前,他们每一个人的双手之中都有一面铁制的大盾。
“嘿!”“呼呀!”在一声声的怒吼声中,菱形大盾下方的尖角被重重的砸进了大地之中,一个简单但是却又极具气势的盾墙顿时浮现。
魏冉远远的看见了这一幕,但只是冷笑:“完全是无用功!”
白起皱眉,欲言又止。
双方之间的距离渐渐的接近。
无数秦军的脚步踩踏在地上,冲在最前方的是三百辆秦军战车,马蹄和车轮卷起无数烟尘滚滚向天,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沙尘暴正朝着赵军迎面扑来。
乐乘冷静下令:“弩手何在?放弩!”
一个个菱形盾牌的缝隙之中,一架架弩机开始出现。
“放!”
在军官们声嘶力竭的呼喊声中,密集的劲弩开始了第一轮的骑射。
“嗖嗖嗖!”粗大的弩矢划破空气,朝着秦军先锋而去。
“噗噗噗!”箭矢入肉的声音开始接连响起,绝大部分箭矢都准确的命中了目标,但这些目标并不是秦军士兵本身。
射人先射马。
拉车的战马们虽然也佩戴着一些皮制护具来保护头颅、脖颈等重要部位,但是在赵军三百步射程的劲弩面前,这些皮制护具和纸糊的也没有什么区别。
无数战马被射中,马嘶声突然压过了人声,许多战车因为马的缘故开始翻车,甚至有不少战车被拉得偏离方向,重重的撞在了一起。
在河对岸,看到这一幕的赵何突然发笑:“好一个连环撞车事件。”
没有人帮赵何接这个梗。
轰隆隆的巨响声中,一个沉重的车轮凭空而起,落地之时将两个秦军的倒霉蛋压住,直接让他们头断颈折,倒地身亡。
无数脚步迅速的从后而至,踩踏在了这两个倒霉蛋的身上,将他们完全淹没。
魏冉看到了这一幕,脸色微微一沉,但随后马上又笑了起来:“这又如何?”
赵军所用的弩是蹶张弩,所谓的蹶张弩,就是要用脚蹬踏上弦的弩,比起单靠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