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赵为帝-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国君和相邦都能够随意干涉,一个还在相邦之下的亚卿,能算个事吗?
    所以,在这样十分特殊的一个大的环境之下,苏秦还真就在赵国的支持下顺利上位,并没有遭受什么歧视。
    苏秦上位之后,这几个月总体来说是比较低调的,毕竟现在燕国本身就位于北部边陲这种荒僻之地,相对而言和中原诸侯打交道的机会原本就非常的少,除了协调一些燕军助战的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苏秦可以说是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商议的时候,这位毫无存在感的亚卿却站了起来,给出了一个让众人都很意外的反驳。
    对于苏秦的反驳,郭隗无疑极为不快,他甚至没有任何的掩饰,直截了当就将这种对苏秦的不满给显露了出来:“苏卿,老夫知道你和赵国的关系不错,但是此事涉及到大燕的利益,你作为大燕之臣,理当把那些东西放在一边!”
    大殿之中其他人的脸色顿时都变得极为古怪。
    郭隗这番话,几乎是等于指着苏秦的脸,说苏秦是一个和赵国人勾结的燕国叛徒了!
    对于这样的指控,苏秦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
    只见苏秦冷笑一声,道:“郭隗,你口口声声说什么击败赵国光复齐国,什么夺取赵国中山郡和代郡。我问你,这赵国当真是这么容易击败的吗?以秦国之强,尚且在两次上郡之战中败北。齐国身为天下霸主,匡章不世名将,却被赵国打得战死沙场,齐国更是直接被赵国灭亡。我大燕虽然这些年略有起色,但是比起秦国还是齐国都差了许多,连秦齐尚且都败在赵国手中,你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大言不惭,说什么打败赵国呢?”
    郭隗同样不甘示弱的反驳道:“苏秦!老夫的理由刚刚不是都已经说过了吗?现在不攻击赵国,难道要等到赵国击败了秦国,完全消化了齐国之后再和赵国开战不成?到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以卵击石!”
    苏秦摇头道:“赵国如今看上去似乎是国中兵力空虚,但你不要忘了,赵国这些年来接连取胜,国中军民早就已经无比激励,一旦听到了大燕进攻的消息,赵国完全有能力组织起一支军队和大燕抗衡。大燕现在还能组织起多少军队?五万?最多也就十万吧。区区十万军队就想要打穿赵国众多城池一路攻击到邯郸城下,你郭隗哪里来的自信?”
    郭隗重重的哼了一声,道:“那你又哪里来的自信,觉得这个时候的赵国一定能够阻挡大燕兵锋?”
    苏秦露出了十分明显的嘲讽神色:“就算退一万步说,大燕当真能够穿越重重阻拦一路打到邯郸城下,但是那又如何?邯郸被赵国经营多年,之前以匡章之能、齐技击之士之威尚且围攻而不克,难道大燕当真就能攻克了?只要大燕攻克不了邯郸,那么根本就对中原战局造不成任何的影响!赵国大可以从容的和秦国决战,以现在的态势而言,赵国灭齐破楚,打赢秦国的几率极大。只要赵国在中原击败了秦国,到时候赵王率领大军杀回来,那大燕就不是你说的什么千载难逢的良机,而是要像齐国一样面临亡国之祸了!”
    苏秦的一番话连消带打,将郭隗所说的一条条全部驳斥,顿时让郭隗越发的愤怒,喝道:“苏秦!你身为大燕之臣,却口口声声说什么赵国必胜大燕必败,这就是你的臣子之道吗?”
    苏秦冷冷的看着郭隗:“郭隗,你身为大燕相邦,却谣言蛊惑大王,想要将大燕带上你的不归路,还诬陷我苏秦,这就是你的臣子之道?”
    两人之间的气氛剑拔弩张,若不是在廷议之时禁止佩剑的话,恐怕两人是真的要拔出长剑来当殿大战三百回合了。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燕王终于开口了。
    燕王一开口,其他人无论有什么样的心思,都纷纷闭上了嘴巴。
    燕王的目光落到了邹衍的身上,道:“邹卿,你来说一说你的意见吧。”
    如今剧辛尚未领兵回返,所以邹衍的意见就变得十分重要,他支持谁,那么谁就会成为多数派。
    邹衍沉默半晌,道:“大王,臣以为……伐赵正当时。”
    邹衍话音落下,郭隗顿时就变得眉飞色舞了起来,带着炫耀的眼神看了苏秦一眼。
    苏秦顿时急了,道:“大王,此事……”
    燕王打断了苏秦的话:“此事寡人已经有了主张,既然郭相和邹卿都这么说了,那么就马上集合部队,准备出征赵国吧!”
    说话的时候,燕王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燕王并不傻,他的心里很清楚的知道燕国迟早会成为赵国的目标,即便是燕国表现得再如何臣服都是如此。
    赵王那个家伙,早就已经明明白白的抛出了所谓的“大一统”理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觉得燕赵之间有任何缓和的可能性,那么就不是天真,而是愚蠢了。
    既然燕赵之间迟早都有一战,那么不如趁着现在,趁着这个燕国胜率还没有那么低的时候出手,搏一搏!
    苏秦叹了一口气,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干脆就不再说话了。
    另外一边的郭隗意气风发,对着燕王道:“大王,那剧卿那边怎么办?他率领的大军如今还在赵国境内,尚未回归大燕呢。”
    燕王问道:“剧卿现在走到哪了?”
    郭隗道:“在赵国新近成立的巨鹿郡内。”
    燕王眼中寒光一闪,道:“那么就派人用最快的速度赶去,让剧卿不用回返,就地进攻赵国巨鹿,然后西进攻击中山郡!”
    郭隗点了点头,道:“但剧卿手中只有四万人,这数量未免不足,老臣以为从国中征兵势在必行。”
    燕王点了点头,道:“如今国中还能征兵多少?”
    郭隗显然早有准备,当下立刻答道:“最多还能征八万兵马。”
    “八万?”燕王沉吟片刻,道:“加起来也有十二万,应该是差不多了,就征八万吧!”
    八万听起来不多,但考虑到燕军过去几年之内不停的打败仗,每次要么死十万要么死八万,这确实已经是燕国所能够凑出来的最后一点兵力了。
    燕国毕竟不是中原大国,人口也是诸侯最少的。
    郭隗又问道:“大王对于这领兵之将可有什么建议?”
    燕王看了郭隗一眼,顿时明白对方意有所指:“郭相有什么人选?”
    郭隗笑道:“原将军秦开受赵国迫害而入狱,如今正可释放出来,命其为大燕征战。”
    秦开是在高唐一战中打了败仗,然后狼狈的逃回燕国。接着燕王亲赴邯郸朝见赵何求和,当时的条件之一就是处死秦开来作为燕国给赵国之间的交待。
    然而秦开最终并没有死,只是在监狱之中被看押起来,赵国方面将注意力放在了攻击临淄、即墨和莒城,对区区一个秦开的死活并没有那么关心,倒是被燕国给糊弄了过去。
    燕王沉吟片刻,道:“也可以,这一次就让秦开给剧卿当一个副将吧。”
    片刻之后,苏秦怏怏不乐的走出了燕国的大殿之外。
    虽说并不得燕王信任,但苏秦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想要为燕国做一些事情来报答燕王当年的知遇之恩,如今却被郭隗如此嘲讽和打压,甚至连勾结赵国这种罪名都说出来,而且看燕王的样子也完全没有信任苏秦的迹象,无疑让苏秦无比的郁闷。
    苏秦一声长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这句话是苏秦的兄弟苏代在书信之中所言,苏秦觉得用来抒发自己此刻的心情,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突然,一旁有人笑道:“苏卿这首诗听起来虽然不错,但似乎和诗律不合啊。”
    苏秦愣了一下,转头看去,发现说话的人是上卿邹衍。
    苏秦收起笑容,冷冷的说道:“这就不劳邹卿费心了。”
    邹衍刚才在大殿之中支持了郭隗,这件事情苏秦可没有健忘到已经忘记掉了。
    邹衍笑容不变,朝着苏秦说道:“邹某今日突然有些兴致,想要请苏卿过府一叙,不知苏卿觉得如何?”
    苏卿愣了一下,心中嘀咕。
    这老狐狸,刚刚站在郭隗那边反对了我一次,现在又来邀请我,搞什么名堂?
    嘀咕归嘀咕,苏秦在短暂的犹豫之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想要在政坛之中混下去,盟友是必不可少的。
    放眼如今的燕国政坛,也就只有邹衍能够被争取到苏秦的这一边了。
    邹衍在府中设宴招待苏秦,只有两人出席,并无其他任何人陪宴。
    邹衍的第一句话就让苏秦有些不爽:“今日在廷议之上,郭相说苏卿和赵国有所勾结,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苏秦脸色一变,十分不快的说道:“我虽和赵王见过几面,也通过一些信件,但是和赵国勾结?简直是无稽之谈!”
    邹衍哈哈一笑,道:“如此说来,苏卿确实是忠心为了大燕,实在难得。不过老夫却知道一个人,明明身为大燕重臣,却偏偏和赵国暗中有所勾结。”
    苏秦道:“谁?”
    邹衍放下了手中的酒爵,正色道:“我。”

第251章 邹衍说苏秦,赵何见无忌(第一更)
    苏秦一口酒直接喷了出来。
    好在两人相距甚远,这一口酒只是让大殿之中原本就已经存在的淡淡酒香味变得更加的浓郁了一些。
    苏秦定定的看着邹衍,却发现对方微笑以对。
    有那么一瞬间,苏秦甚至怀疑自己刚刚产生了错觉。
    要知道,对面的这位邹衍,可是当今燕王的王师啊!
    为了邹衍的到来,燕王甚至还特地建了这么一座堪比宫殿的巨大府邸给他居住。
    现在,邹衍居然在苏秦的面前说,他和赵国之间有所勾结?
    就算是听到郭隗、剧辛等人和赵国勾结,都不可能让苏秦如此震惊和意外。
    饶是苏秦自负口舌天下无双,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邹衍不紧不慢的给自己斟了一爵酒:“苏卿看起来很意外。”
    苏秦深吸了一口气,问道:“邹卿这是为何?”
    邹衍笑了笑,突然说起了另外一个问题:“苏卿可认识鲁仲连?”
    苏秦脸色一肃,道:“鲁子乃是稷下学宫祭酒,苏秦焉能不识?只不过……交际不多。”
    稷下学宫,乃是齐威王在位时所创立,经宣王,齐王地两代而发扬光大的地方,吸引了华夏众多诸子百家的学者在此齐聚,因此有“百家争鸣”之说。
    稷下学宫之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其中最为著名的无疑要数刚刚过世不久的儒家学者孟轲,也就是后世所称的“亚圣”孟子。
    孟轲之后,稷下学宫之中依旧热闹非常,其中又以邹衍、公孙龙和鲁仲连三人最为有名。
    邹衍道:“老夫也不瞒苏卿,当年老夫、公孙龙和鲁仲连三人在稷下学宫之中,也是很有一些……切磋的。”
    苏秦点头,所谓的切磋,其实说白了就是学派之间的争斗。
    所谓的百家争鸣,不就是大家要争这个学术界、思想界的老大嘛。
    那么,胜利者是谁呢?
    邹衍顿了一顿,道:“当年孟子在稷下学宫出任大祭酒之时,老夫还只不过是一个区区学子,每当孟子上台辩论时,诸子退避,稷下学宫数千士人竟无一人可敌,故儒家得以大兴于齐,掌稷下学宫之牛耳。后来宣王时孟子离齐,其余百家觉得这是一个反制儒家的好机会,所有才有老夫起阴阳家,有名家公孙龙自邯郸入临淄之举。只不过……嘿,儒家虽然少了孟子,但却又出了个鲁仲连!”
    说到这里,邹衍叹了一口气,又举爵一饮而尽。
    苏秦点头道:“此事,苏某倒也有所耳闻。”
    邹衍、公孙龙、鲁仲连三大巨头鼎立,最终的结果是邹衍北上入燕,公孙龙黯然归赵,胜利者是谁可以说是再明显不过了。
    不过,邹衍此刻为什么会突然提起这件事情呢?
    邹衍显然看出了苏秦心中的疑惑,道:“苏卿,老夫刚刚得到的消息,鲁仲连……嘿,已经死在莒城了。”
    “什么?”苏秦吃了一惊。
    在这个时代,诸侯可是对于士人可是极近拉拢的,鲁仲连这种当代大儒士人领袖的死,绝对是一个极具轰动性的新闻。
    邹衍叹了一口气,道:“苏卿在齐多年,对鲁仲连的性格应当是知晓的,此人身为儒者领袖,对行法家之道的赵、秦等国素来反感。加上其又是齐人且极为爱国,因此在赵军破莒之时率众弟子于城中死战不退,终被赵军所杀。”
    苏秦脸上也露出了惋惜的神情,道:“赵王其实是个爱才之人,若是鲁仲连愿降,想必就是另外一番结局了。”
    邹衍嘿了一声,道:“老夫听说在攻破临淄的时候鲁仲连就在临淄城中当了俘虏,后来是赵主父网开一面将其放走,其离开临淄之后又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