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赵为帝-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田法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后宫的。
    等他再一次的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床榻之上,身边是一丝不挂的王后。
    从木榻的凌乱程度来看,显然田法章和王后刚刚做了一些很激烈、很耗费体力的事情。
    “大王……”王后伸出犹如莲藕一般白皙的手环抱着田法章的身体,螓首贴在了田法章的胸口,十分温柔的呼唤着。
    田法章下意识的抱紧了自己的王后。
    然后,他哭了。
    他哭得很大声。
    王后紧紧的抱着田法章,就好像抱着一个自己的孩子。
    良久之后,田法章终于收起了哭声。
    这位年轻的齐王,咬牙切齿的对着自己的王后说出了两个愿望。
    “总有一天,寡人要踏平郢都,屠尽邯郸,方消今日之耻,大齐之恨!”
    田法章怒吼一声,再一次的扑到了王后的身上。
    ……
    邯郸。
    “太后,太后!”伴随着轻声的呼唤,赵国太后吴孟姚慢慢的睁开了眼睛。
    太后眨了眨眼睛,脸上带着明显的疑惑,足足过了好一会才不敢置信的说道:“主父?”
    主父握住了太后的手,一张威严无比的脸庞上却是两个红了的眼眶:“太后,寡父……来晚了。”
    赵何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朝着旁边的王后示意了一下,带着所有人都退出了宫殿。
    在大殿之外,足足有上百名赵国将军、大臣们在外面等候。
    原本,赵何打算营造一场盛大的凯旋典礼,然而却被一心急着探望太后的主父直接取消了。
    足足过了一刻钟之后,主父才从宫殿之中走了出来。
    “去信宫吧。”
    于是,一群人就又呼啦啦的到了信宫。
    在信宫的正殿之中,主父的心情看起来显然不是很好,道:“过几天就是元旦了,封赏大典到那个时候再举行便是。你们若是有什么事情就和王儿商议,寡父累了,先回宫歇息了。”
    主父风风火火的走了。
    赵何显然也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有些无奈的咳嗽了一声,道:“那个……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二三子一路奔波都辛苦了,晚点寡人会在宫中设宴招待,今日和二三子一醉方休!”
    说是一醉方休,事实上宴会还没有开始多久,赵何就因为主父的召唤而不得不提前离场。
    主父盯着赵何,那种眼神总是让赵何情不自禁的联想起小时候自己要挨揍之前所感受到的严厉目光,情不自禁的颤抖了一下。
    主父道:“还有其他药吗?”
    赵何看了一眼主父,知道他必然已经是去问过老医正了:“主父,确实没有其他药了,灵芝……已经是儿能够拿出来的最后东西。”
    主父默然。
    良久之后,主父叹了一口气,道:“从明天开始,让人把谦儿每天都抱到太后那边去。还有,你亲征的事情寡父知道了,想去就去吧,走的时候通知一声就行。”
    赵何想了想,又问道:“那齐王的事情……”
    主父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你和肥义他们商量着办,行了,就这样吧。”
    主父再一次的离开了,显然他来找赵何其实就为了问那个问题而已。
    这一天晚上,信期再一次的坐上了楼缓的马车。
    “都准备好了?”
    “没有,但我们没有时间了。”
    “……你有几分把握?”
    “三成。”
    “三成??”
    “如果不动手,那我们死的可能性就是十成。”
    “秦国人那边……靠得住吗?”
    “靠不住,但是我们别无选择。”
    “……明白了。”
    “干?”
    “干吧。”
    马车渐渐驶远,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第234章 大朝议,统一宣言(第一更)
    十一月初一,赵王何十年,元旦。
    信宫正殿之中,数百位赵国大臣一个个都穿着最能够体验自己身份的衣着,昂首挺胸分列两排,满满当当,人头耸动。
    只有十几个人能够在这样的场合能够和国君一起拥有座位,并且坐在最靠近国君的位置,他们要么已经告老要么大权在握,但无一例外都是卿以上的爵位,是不折不扣的赵国大人物。
    有礼官高声道:“主父、大王到!”
    话音落下,大殿的内侧侧门被打开,主父和赵何父子走了进来。
    所有人一同起立行礼:“见过主父、大王!”
    声音热烈洪亮,在大殿之中回荡。
    主父和赵何向众臣还了一礼,然后有座位的各自落座,没座位的继续站着。
    主父看了赵何一眼,道:“王儿,宣读名单吧。”
    虽然是一场大捷,但是不少亲近主父的大臣都能够察觉得出来,主父似乎有些兴致缺缺的意味。
    赵何点了点头,朝着一旁的繆贤看了一眼。
    繆贤会意,立刻上前,拿起了一张……黄纸,慢慢展开。
    这张纸大约三尺见方,一拿出来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因为他们能够看得出来,这并非是通常所用的绢纸。
    作为一个穿越者,造纸术几乎属于基础操作,就算是之前对此一无所知之人,在起点看了几本历史穿越小说之后不说是烂熟于心吧,懂个七七八八还是没问题的。
    在赵何下达命令并且提供了大致的配方和思路之后,经过几年的探索,赵国已经生产出了成本足够低廉、质量也可堪使用的纸张。
    今日,就是纸张即将正式问世并投入日常使用的一个标志性日期。
    大殿之中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等待着繆贤接下来的宣读。
    论功行赏,这绝对是每一个人最为期待的时刻。
    繆贤用力的清了清嗓子,开始念道:
    “仰赵氏列祖列宗庇护,今大赵得胜齐国,拓地数千里,今寡人特封赏有功将士如下:
    肥义,四十年如一日,辅佐先肃候、主父、寡人。外连诸侯,内治国政,更襄助变法使大赵得今日之强盛,当为首功之臣。今封肥义为高唐君,封地高唐城,食邑万户!”
    肥义身体一震,原本有些老花的眼睛瞬间爆发出了光芒,整个人被巨大的喜悦所淹没,站了起来朝着主父和赵何深深行礼:“老臣多谢主父,多谢大王!”
    主父露出了笑容,道:“高唐君,不必多礼。”
    赵何同样含笑答复:“以后还需要肥师多多费心。”
    繆贤继续道:“牛翦,多年来为大征北战,逐林胡定楼烦,灭中山破齐国,有大功于大赵。今封牛翦为武成君,封地中人城。”
    牛翦大吃一惊,整个人一时间大脑轰然,变得一片空白。
    要知道,封君列候,作为人臣极致,从来都不是极难获得的,甚至可以说是比登天还难。
    别看自从三家分晋以后诸侯一直都在大力的招揽各国人才,甚至于什么分疆裂土以赏之的承诺都出来了,但实际上真到封君这个地步,那也是非常吝啬的。
    在战国历史上,绝大部分的封君都是该国的公族(即王族)成员,公族之外的成员堪称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最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中,只有春申君黄歇不属于楚国公族,其他三位如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和信陵君魏无忌,要么是国君的堂兄弟,要么就干脆是亲兄弟。
    秦国除了公族之外的封君,从商鞅变法算起只有一个商鞅本人。穰侯魏冉之所以能得到封君,一方面是因为他属于在内战中扶立秦王的首功之臣,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魏冉和宣太后同出一母,属于外戚,也算是半个公族成员。
    齐国的成候邹忌,是因为一手主持了齐国的内政变革,帮助齐威王打败了魏国使齐威王最终称霸。
    历史上的乐毅,也是帮助燕国吞灭了齐国绝大部分领土。
    不难看出,想要得到这样的地位,就必须要做出一个杰出到让国君们都无可置疑的贡献。
    其他的,像秦国的司马错甘罗,赵国的虞信,燕国的剧辛,齐国的孙膑等等,都算是历史上颇为有名的人物,但依旧无缘这人臣极点。
    所以当得知肥义获封之后,牛翦一方面为了老友而欣喜,另外一方面也是悄悄的熄了自己心中的那点心思。
    除了公族之外的异姓封君往往一百年都难出一个,现在都有了肥义了,还能想什么呢?
    然而让牛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下一刻,巨大的喜悦就从天而降,直接砸在了自己的头上。
    这一刻,这位一直以来都以刚强勇猛而著称的赵国大将军竟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了起来,好不容易才在旁人的提示下站了起来,朝着主父、赵何大礼参拜:“臣,多谢主父,多谢大王!”
    主父出言勉励,赵何含笑点头。
    繆贤继续念道:“齐人田静,率齐地民众弃暗投明有功,着为临淄令,封上卿。列大赵顾问团,可参议国政。”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了起来,用带着明显齐地口音的腔调道:“臣多谢主父,大王。”
    赵何的目光在这田静的脸上稍微停留了一下,同样微笑致意。
    哪个时代都不缺少投降派,这位田静就是齐国投降派之中的领袖人物了。
    依照赵何的想法,本来应该是苏秦来充当这个位置的。
    说起来很有意思的一点在于,这位田静和当日那位在齐国大殿之中当众拒绝了主父劝降并自尽的田经,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司寇周袑,助主父、寡人治国有功,封上卿。”
    “大行人仇液,外交诸侯有功,封中卿。”
    “中尉赵文,封中卿。”
    “乐毅,伐齐有功,封下卿。着领齐地兵事。”
    接下来是一长串的人名,然后又是两个熟悉的名字跳了出来。
    “廉颇,伐齐有功,封中大夫。”
    “赵奢,伐齐有功,封下大夫。”
    ……
    名单很长,繆贤整整念了半个时辰,才终于全部念完。
    位于大殿之中的几乎绝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封赏,虽然说各自的功劳有大小,封赏有高低,但无论如何这都是让人惊喜的一天。
    在大殿之中,楼缓阴沉着脸,浑身上下都感觉到十分的不自在。
    他转头过去,看到了站在自己身后不远处、同样是脸色漆黑如墨的信期,两人的眼神对了一下,都没有说话。
    就在这个时候,赵何站了起来。
    整座大殿迅速的安静了下来。
    赵何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
    “诸位,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大赵获得了一场极其盛大的胜利。
    我们击败了不久之前还是当世第一、还在号令天下的霸主齐国。
    匡章,所谓的天下第一名将,死了。
    技击之士,所谓的天下第一强军,也同样败在了我们的手下。
    齐国将近七成的土地和人口落入了大赵的手中。
    放眼当世,大赵毫无疑问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这一切……不仅仅是主父的荣耀,寡人的荣耀,更是你们的荣耀,是整个大赵之中数百万军民共同的荣耀!”
    赵何顿了一顿,道:“但是,寡人在想,这样的胜利——就足够了吗?
    不。
    寡人觉得,这样的胜利,固然已经是大赵建国百多年来前所未有的胜利,但是无论是对于寡人还是对于你们,乃至是对于整个大赵来说,都远远不够!
    自三皇五帝以来,华夏的历史是怎么样的?我们的先民们披荆斩棘,和无数的敌人厮杀,一步步的建立了一个个的部族,然后部族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个的联盟,最终在夏启的手中成为了一个国家。
    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这三大王朝的历史无比的悠久,但夏商早已消逝,而周王朝……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在洛邑之中的那个所谓的周天子,究竟是怎么样的一回事。
    建立法令,分邦建国,我们的先人们之中出过很多很多的贤能,他们竭尽所能,想要让华夏之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们做到了吗?
    寡人觉得,他们的确是做到了其中的一部分。
    在炎黄之时,华夏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新生的种族。但到了现在,我们已经打败了夷人、胡人、狄人、戎人,整个中原都已经归属我们华夏诸侯所有,我们把他们赶到了高原上,赶到了沙漠里,赶到了崇山中,赶到了沼泽地。
    这是先人们的贡献。
    我们不能,也不应该躺在先人们的功劳簿上而无所事事,我们应该更进一步,顺应历史的潮流,为华夏、为这个时代做出更大的,属于我们的贡献!
    大赵的贡献!
    无论是三皇五帝,还是夏商周三朝,我们华夏族的族人们在绝大部分的生命之中都和安稳无缘。
    为什么?因为战争!
    因为我们需要不停的作战。
    以前我们和蛮夷戎狄作战,所以齐桓公说,我们要尊王攘夷!
    现在,周王已经衰落,蛮夷戎狄也早就被赶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