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磨石为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磨石为玉-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住口!”贾母难得喝骂了一句小儿子。

    吓得贾政一机灵。

    贾母看向李修:“李哥儿可猜到了是什么吗?”

    李修闭上眼睛沉思,盘算着贾家的底牌。

    三代的勋贵武将,除了朝堂内外留下的人脉以外,还有什么是老太太一直连最疼的小儿子都秘而不宣的秘密呢?

    人脉关系,自己想都不想,给自己都不能要。

    那么。。。。。。想想自己家的底蕴,再想想本朝百十年的国祚,李修有所明悟。

    是了,是了!

    定是当年开府一脉留下来的家兵余脉,这些人不在军列,不吃关饷,不服徭役,受主家的庇佑存活;平时或为农、为工、为商;只待主家号令一下,爷爷没了儿子补上,儿子老了孙子尽忠,一代代传下去,无穷尽也。

    什么时候主家烟消云散后,这些人家才四散而生,另奔他乡。

    难道说,贾家还养着这样的一群人么?

    拿起刀枪就是兵,放下刀枪就是民。武勋之家怎会不通这个养兵路数,还是自己小看了人家啊。

    睁开眼睛疑惑的望向贾政,连他都不知道的话,难道是在长子贾赦手里吗?

    问问她,要是老太太说在贾赦手里,那多半这些人已经十不存一。

    “恩侯公可还有操练这些人等?”

    贾母轻轻的摇摇头:“好一个世家子!想来你也猜得到是什么了。不在老身长子手里,另有人暗中照应。”

    “那。。。老夫人的意思是,尽付小子之手么?”

    贾母那句话没说错,给别人都是烫手的山芋,豢养私兵,罪比谋逆。唯独给了他,朝堂上下都能安心,还真得夸一句为国为民。

    敦煌远隔中原万里之遥,本就缺人少民。纵是移民过去,也难保有逃户宁肯躲进深山,也不愿过去啃着沙子戍边。

    唯有忠诚度颇高的私兵不怕,主家一声令下,莫说戍边,就是谋逆,他们也不是做不出来。

    原因就在于主家会照顾好他们的后代,让他们没了后顾之忧。这也是主家与他们之间的誓约,可谓君不离,我不弃。

    “不是给你,是给我贾家的女婿!”贾母双眼精光冒起:“我贾家子孙无能,继承不得这份家业,强自留在手里,是取祸之道,说不定哪天就被别人利用着做些灭门的祸事出来。”

    李修再无心思听下去了,您爱找谁就去找谁,你们贾家的女婿,我是绝对的当不得!

    一卷袍袖,堵住了双耳,起身跑了出去。

    贾母点点头,不但不拦着他,还欣慰的出了口气,如此最好,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贾家能托付的最后生机。

    贾政傻愣在当场不知所措,贾母挥挥手让他退下:“政儿就当不知此事吧,为娘我自有打算,定会让他拿了走。你只记着一点,日后贾家真是到了抄家流放的那一天,拼死也要走到敦煌去。能不能给贾家留下一支血脉,就看族人能不能走完那条血路。”

    贾政没来由的泪洒下来,给母亲郑重的磕了个头,踉踉跄跄追着李修而去。仿佛已经到了一家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那一天。

    贾母闭上双眼悲痛了一会儿,颤声叫到:“玉儿,出来吧,外祖母有话要跟你说。”

    屏风后面闪出了眼有泪痕的林黛玉,喊了声外祖母,就说不出话来。

    贾母强忍悲痛看着黛玉,心头再是不舍,也要强在她和李修之间塞进去一人。

    老太太想得明白,贾迎春的身世已经是要藏不住,一旦闹将出来,就是塌房一般的祸事,不知有多少人,等着自家这一天。

    为今之计,只有先把迎春许配出去,还是要按着嫡女的身份许配出去,这样才能免除了这一祸事。

    难就难在黛玉身上。

    贾母不是看不来黛玉的一颗芳心已经系在了李修的身上,他二人按部就班准能走到洞房花烛的那一天。

    而且,姑苏林黛玉,定是敦煌李家当家的正位夫人,以当朝诰命的身份,执掌李、林两家的家事,是为两族的主母。

    正因为如此,贾母才把主意打在了黛玉的身上。

    只要黛玉肯点头,纳进一个贾家女进李家,贾家就把私兵作为嫁妆给了李修,也给京城八个房头的贾家人,留下一线的生机。

    难不难?

    贾母看着浑身发颤的林黛玉,狠狠心,颤颤巍巍站起身来,对着林黛玉,拜了下来。

 第八十七集 情切切 护兄玉生香

    到了此时,林黛玉怎能不知贾母想的是什么。

    她心中百般的不愿,千般的为难,一齐涌到了嘴边,只变成了一句话:“玉儿无母。”扶住了贾母后,祖孙俩无语凝噎。

    贾母心里也疼,当初女儿贾敏在家时,那是何等的娇贵。林如海娶走了后,这么多年恩爱的夫妻,哪里有什么姨娘小妾。这也是林家香火不旺的主因。哪怕现在有个庶子当家,也不用林黛玉如此的辛苦。

    可自己却要给女儿的女儿身边送去一房妾室,这妾室,还是贾家的女儿,自己的亲孙女。

    贾母心中如何的不悲!

    堂堂一品国公府的小姐,纵然是个庶出的闺阁,也要比一般官宦家的千金身娇体贵。

    哪里有给别人做妾室的道理!

    可叹!此一时彼一时,既然要再搏一个百年的富贵,不牺牲些子女,怎么能成。

    贾元春不就是舍出去的女儿吗,听着贵妃娘娘的名头好听,说到底,还不是皇上身边的女人之一。

    妻妾,妻妾,妻总在妾前,妾总要奉妻命。

    皇上的妻,也只有一位,尊称皇后是也。

    贾母把黛玉搂在怀里,给她慢慢讲着内宅中如何持家,如何分宠又该如何开支散叶的事。

    黛玉不是说了吗,无母。

    我从小就没了妈,女儿家的事,没人教,都是自己听来或是跟丫鬟们问来的。再不行,我就看书。我知道女儿二七天葵,二八嫁人,二九产子,可没人告诉我,该如何夫妻相处,更别提还要容纳一房妾室。

    我自己都还似懂非懂呢,老太太你就把二姐姐给了我,我怎么去和李修说你再娶进来一个?

    所以贾母才第一次的正式教导林黛玉,说的就是子嗣。

    “你父母感情要有多好,我这个做岳母的是心知肚明。能白首一人不离不弃,心里替你母亲高兴,却也有担忧。那就是子嗣。”

    贾母为了能说服林黛玉,可是把贾家的上一辈,编排了个遍:“你们林家走到今天,说不说的都是没个儿子所致。但凡能有一个男孩子,此刻还能留在你们姑苏老家,守着祖坟过活,香火也不会断。你别不乐意听,越是大家子,越是注重子嗣。那府里的敬大舅舅,他可不是长子,他上面还有个贾敷呢,只是没的早。

    咱们家,看着你大舅舅和二舅舅这么两个兄弟,你哪知道还有贾敕、贾效、贾敦这三个舅舅?他们都是哪来的?还不是那些妾室所生的孩子。

    还有贾琮和贾环,以后也是这样的局面。分出府去自己过日子,背靠着府里过活,总比他们自己挣命的强吧。”

    林黛玉可就不乐意了:“唯有读书高!有一个不喜欢功名的就够了,还都要这样的吗?朝廷还不养闲人呢,府里倒是养着不少。”

    贾母噘噘嘴:“我就知道你看不上宝玉不上进的样子。大宅门里,哪家不要有一个风流子,三代才出这么一个,他站出去谁不稀罕,谁不夸咱们家贵重。都跟甄家小子似的,一肚子的心眼就好?早晚得折了。”

    这话黛玉爱听,李修跑出去也不是为了别的,就为奔着他去的!

    “娶妻娶贤,贤妻要有贤妻的样子。这个贤,你可懂它的意思?”

    黛玉转转眼珠子:“二位夫人那样子?”

    贾母哼了一声不语。

    黛玉又说:“那就是珠大嫂子,或是姨表家的那位?”

    这个姨表家的,是从贾宝玉那里论过来的亲。

    贾母一皱眉:“别跟薛家那个学,小门破落户里出来的,就不是个能容人的,偏还端着个贤惠的样子,早晚和丈夫离了心。还怎么持家有方?面善心不善,不能以诚待人,学了她才是下流。”

    “那玉儿可就不知道了。”

    “少唬我个老婆子,你看的书多,人又有心眼,怎么会不懂这个字?你装不懂,是不想迎春早早地进门。放心吧玉儿,我给你们做主,她年岁长也要为次席。苦不苦她,我心里清楚,要是任凭她老子做主,说不定,还不如和你继续做个姐妹呢。过去做良妾,也是个次妻,她那性子不会和你挣什么,年岁大些也知道让着你,也好看着李修些。”

    黛玉叹口气,真是躲不开了吗。

    她说的无母,还有一层的意思,自己的婚事论理来说该是亲娘舅打理,就是没有迎春的事,老太太也只能在内宅做做主,外面的事还得是贾府的爷们去办。

    这里面的名头可多了,天知道能给办成个什么样。要是不好,打骂一顿也无济于事,还不是黛玉委屈着上花轿。

    贾母跟着她也叹口气:“你也是个傻的!”

    黛玉嗯了一声:“随了我娘了呗。”

    贾母敲了她脑门一下:“浑说。你娘的手腕都是我教的,她哪里就傻了。李家小子大事上比你可明白的多,他一进府就不露声色的拉住了贾琮,后来又拉住了贾环。这就是想着给咱们府上添些腻歪,幸亏他去了你的庄子,否则啊,我这府里不定怎么被他算计呢。”

    恨恨的骂了几句李修,才又和黛玉说道:“你的事,里面交给凤丫头和蘭儿他娘,准保给你办的省心还好;外面的事,让你琏二哥哥挂个名总办,,肯定上心的很。唉~~~也是家门不幸,娶了两个媳妇进来,还没一个外人能收住庶子的心。造孽哟!”

    黛玉揉揉脑门,支棱着身子坐起来,伸出三根指头:“老祖宗依我三件事,我就高高兴兴等着和二姐姐再做姐妹。”

    “不嫌个羞,你就保着自己准能和他么?”贾母心里终于松了这口气,也有兴致逗起黛玉来。

    “羞的又不是我,我林家女儿堂堂正正坐正席等着吃茶,他敢不应,一辈子没个好!”

    贾母哈哈大笑了起来,玉儿这张嘴要是想刁难个谁,还真是让他难受好一阵。

    “好好好,我老太婆为了荣国府贾家的后路,就答应我外孙女三件事。你且说来吧。”

    黛玉伸出三根手指:“头一件,玉儿要当先。委屈二姐姐几年,这个次序乱不得。”

    贾母点头应允:“我答应了,该是主副有序。二一件呢?”

    “说句让老祖宗着恼的话,老祖宗为了贾家留后路,我也要给人家留后路。万万不能带着一身的麻烦给他,于情不忍于理不合。”

    贾母不动声色等着黛玉说完。

    黛玉起身给贾母行礼:“老祖宗真要是疼玉儿,就把那些人交给我吧。我等蘭哥儿长大了再还给他,这些年我先代领着可好?”

    “为什么不让迎春或是贾琮他们姐弟领着呢?”

    黛玉起身一笑:“弱干强枝的事,怎么会为?”

    贾母不置可否:“最后一件事所求为何?”

    “自今日起。”小黛玉深吸一口气,咬紧了牙关说道:“自今日起,荣国府贾家与我林家,当个远房亲戚走动吧。我们林家白事来、红事到,礼数上不亏。”

    贾母悚然一惊,娇娇弱弱的一个小姑娘,好一副刚硬的心肠。

    这是要绝了她们俩的祖孙之情呀!

    黛玉凄然说道:“玉儿终归是个不祥之人,克死父母兄弟不说,再不能害他。老祖宗您晓得贵府为的是何事,他就不晓得么?后宫争位,与他何干!成了,他是个裙带幸进之辈;不成,他是个替罪的羔羊。

    左躲右闪还来不及,再给贵府暗修栈道,朝堂有识之士嘴里夸着他,心里也恨着他。玉儿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再害他一世!老祖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您舍了二姐姐分量不够,再舍了我这个外孙女,才能给贾家留下后路。

    外孙女不孝,自此不能常承欢在您的膝下,只有在佛前为您祈福长寿了。”

    贾母一阵的神情恍惚,六七年前那个走一步都怕错的小姑娘,怯生生的眼神望着自己这个外祖母的情形涌上心头。

    真不知自己这手棋,到底是对还是错。

    对错与是非,终究还是要有一个规矩。都按着自己心意行事觉着才是对的,那天下还能有活人么。

    李修背着双手看向甄家宝玉,混不管自己身后三家的兵卒又推搡在了一起,叹着气对甄宝玉说道:“原本是萍水相逢,成不得朋友,也没必要做个对手。甄兄,何苦算计在下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