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磨石为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磨石为玉-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薛蟠给他们的教育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红了眼的九州马鹿们,好一顿把关门县霍霍。薛蟠则带着大队的俘虏和难民,直接上船,又是满满当当几艘大船,顺着洋流向津门开了回去。

    这一下可把扶桑闹开了锅,幕府下令,聚大名以征不臣。

    妙玉则趁机在京都暗暗宣扬忠君思想,若想国富民强,幕府必要归政与皇室才行。

    一明一暗,一文一武,把个扶桑搅得人心惶惶。幕府背后的西宁王坐不住了,主动要见妙玉。

    妙玉回话,不见!

    裘世安却悄悄进了皇宫,见了扶桑皇,只说叛逆西宁躲在扶桑,若是天皇肯出兵擒了此人的话,华夏新朝倒是有点心意送上,一千条新式火枪,不成敬意。

    说是新式的,还不是薛宝钗手里那批枪,兜兜转转的又运来了扶桑。

    会面完了的裘世安,跟妙玉说道:“跟个鬼似的,还偏偏装个人。想不明白督帅为什么不直接杀过来了账?”

    妙玉倒是有了一番见解:“长阿含经曾有阿鼻八大地狱,名为无间者。苦痛心酸万毒毕至,余罪未毕,故使不死。想来这也是我修行中动了凡心的因果,故让我踏足此人间地狱,观静、妙、离三行相,求得解脱道。”

    裘世安记住了人间地狱四个字,口念佛号退了出去。

    留下妙玉继续参空乐双运法门,真不知扶桑从哪里找来的文本,中原实属难得一见。

    没过几日,华夏的文书到了京都,政务院正式要求,扶桑交出叛逆西宁王。

    妙玉则随着宝钗送火枪的船,飘然而去回到了长崎。

    扶桑民间已经有了两种声音,一种是拱卫天皇除去幕府,另一种则有君主立宪的意味在内。而后一种还偏偏深受华夏来的孔家人所推崇。

    纷纷开坛讲课,引得整个扶桑大儒们纷纷前来取经,大有醍醐灌顶之感。

    能没有感触吗。一旦君主立宪成功,受益最大的就是他们。扶桑也终于可以走上文官执政的道路,这是他们苦苦求了多少年而不得的结果。

    妙玉越来越脱尘了,赤着脚走在甲板之上,看着九州岛上处处燃起的火焰,时不时的救起被困的军民。施药供饭宛若救难的菩萨一般。

    薛宝钗气的不想见她,好不好的参什么空乐双运,那李三郎一旦挨上了你,还会看我们这些红粉骷髅吗?

    你想酝慈悲于体内,好化解你的无名火。我也有炽热之毒藏在身内,正好发出来烧一片白地,咱俩相互成全吧。

    本州岛风向扑朔迷离,九州岛却打成了一锅粥。加入队伍的贫民是越来越多,没了家还不去抢一个活路,趁着海岸隔绝,杀一个乾坤出来。

    九州岛九个令制国,杀成了一团。薛宝钗的火器一日三涨,付不起钱的九国,驱赶着数万女子登上了薛蟠的大船,她们身负使命,做工还债。

    李修知道消息后,大呼痛快,命江南准备接人,有了这批女工来,织布的产能又能翻上一番。

    在这个相对落后的时代,谁的工业水准能先达到产量第一,谁就是贸易的王者。

    这批女工还在海上颠簸的时候,李修就下令江南三省将所有库存的布匹,运往欧罗巴,要一举冲垮英吉利的市场份额。

    再没有和他们直接交手的时候,贸易战这一新战法,突然出现在世间。一个月内,第一批棉布已经到了黑海岸边。奥斯曼是第一个贸易受益者,他们吞下海量的布匹,运过黑海后,以三倍到五倍的价格,在自己的殖民地里强制推销。

    罗莎则紧随其后,冲垮了波罗的海国家的市场后,猛地提升了价格。直接把这些小国的粮价也带了起来。

    万恶的二手经销商,李修笑的都合不拢嘴,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成本是多少。尝到甜头后罗莎和奥斯曼,都在疯狂的赚钱,又把赚来的钱给了李修,火炮、电台、步枪还有消炎药、铁路和蒸汽机,都是他们紧缺的高附加值物资。

    李修红着眼喊着卖卖卖:“市场在我们手里,你们到底在怕什么?翻回头咬我们一口吗?断了他们子弹和炮弹的供应,那些东西就是废铁!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大量制造过后,就是成本大程度的降低,还能促进新技术的产生。

    让他们习惯用我们的武器,用我们的设备,用我们的药。趁着他们还没明白过来的时候,拖慢他们的工业化,要他们陷入造不如买的悖论中去。”

    半年后,林黛玉挺着大肚子,给李修送行。

    奥斯曼和罗莎休养好了后,又打在了一起。这次交战的地域则是巴尔干半岛的达基亚,这里也是奥斯曼的殖民地,也许以后,它还会叫做罗马尼亚。

    。

 第二百七十集十六岁那年的雨季

    华夏元年九月,奥斯曼宰相优素福巴夏,以绝对优势兵力十万余人,携八十门火炮列阵勒姆尼克河。完败于罗莎和奥地利的联军两万七千人,全军退回多瑙河对岸,固守待援。

    得益于奥斯曼铁路的竣工,源源不断的军火,从阿塞拜疆运往伊斯坦布尔,堪堪稳住了颓势。

    同年叶女皇驾崩,双方暂停战事。

    十一月,奥斯曼趁着罗莎内部新一轮的洗牌,逼和了奥地利,把罗莎的侧翼露在了奥斯曼联军的面前。

    李修在这年的十二月,赶到了察里津,罗莎求援,并要重新签订察里津协议。

    城主府议事厅内,李修看着罗莎方面提供的地图,很是头疼:“你们的战线拉的过长,侧面又失去了保护。这仗可是不好打喽。”

    和他谈判依旧是老熟人伊凡公爵,受益于和李修的合作,伊凡已经是罗莎排名前十的公爵。不是指他的权位,而是指的财力。

    伊凡喝着李修带来的精品二锅头,啃着烤肉,完全的不以为意。

    “那是他们军方的事,你我只管发财就好。伟大的罗莎帝国输的起。这次的布匹我看过了,质量比我们自己做的好,价格还低,我全要了,不许卖给第二家。”

    李修欣然同意:“这都是小事。说吧,你们的新皇帝想要做什么?不会是救援那支在多瑙河畔的孤军吧?”

    “让你去,你会去吗?”伊凡斜楞着看了一眼李修:“那个病秧子,指不定哪天就去陪着女皇陛下了。听他的话有个屁用。”

    这就是罗莎的现状,新君出身成谜,引得勋贵阶层有很大的不满。再加上叶女皇在位六十七年间,整整打了五十年的战争。师老兵疲,军心厌战。

    罗莎朝堂从上到下,都开始了享乐风向。极端条件下,人类容易从一端跳向另一端。伊凡是充分体现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光荣传统。该死的战争打下去,谁也预料不到明天的结局。

    此时的罗莎,已经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

    单论国土面积来说,堪称世界第一。

    华夏才排第三,奥斯曼是老二。

    仅从这一点来说,李修也不会去劳师远征的救什么罗莎孤军。

    他来察里津的目的很简单,重新签一份国境划分线,察里津依旧作为自由贸易区而特殊的存在。

    这对罗莎和华夏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罗莎新皇并不认同,他很讨厌伏尔加河上这个点,它应该是自己的。所以,他借着这次战争,想要诱使华夏出兵,从而激怒奥斯曼,来个回头杀。

    他不介意和奥斯曼签一个短暂的和平的协议,他很介意察里津和里海。

    可惜的是,伊凡作为罗莎贵族的代表,把这计划清清楚楚的告诉了李修,并加以注解,我们都认为新皇是个神经病,你不要理他。

    王作梅敲门进来,身后跟着一个十六岁的英俊少年,笑容可掬的和李修相互见礼。

    “一别快有半年了,王寺卿和鸿胪寺诸君,为国操劳,可钦可叹!”

    王作梅是刚从莫斯科赶了回来与李修见面,这小半年内,他是寸步不离莫斯科,结交勋贵无数,越来越对罗莎的国情,了如指掌。也越来越对李修占据察里津,深表敬佩。真是天意如此,要不是他幼年被拐卖到此,谁能知道察里津竟成了华夏卡住罗莎的命门呢!

    察里津进可以侵吞伏尔加河流域,威逼莫斯科也就是三千里的距离;退可以死守里海岸边,碎叶城到这里依靠火车的速度,多大规模的会战,都不怕后勤供应不上。

    南边是奥斯曼,北边是罗莎,察里津这根钉子死死的钉在这里,两面投缘,四面透风,绝对是块福地也。

    不是福地,李修怎么能在察里津身上下那么大功夫。

    “元首,这位就是罗莎炮兵近卫团团长,亚历山大上校。”

    伊凡吃惊的看着皇储阁下,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李修是怎么和他联系上的。

    李修打量了一下亚历山大,伸出手去,握住这个小伙子的手掌:“和你的奶奶很像,希望你也能成为她那样伟大的人。”

    亚历山大这才知道,他来察里津并不是换装华夏最新火炮那么简单,而是这位华夏的元首,想要见见自己。

    “我很感谢您,我不知道会在这里见到尊贵的阁下。请接受我的敬礼。”

    皇室的孩子,都是这样的会说话,李修故作老成的拍拍他的肩膀,请他一同入席吃饭。自己则继续和伊凡谈“正事”。

    伊凡已经隐晦的传达了信号,难道要尽快让这小子上位?

    李修表示了肯定,十六岁的少年,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也是容易被一些友情和爱情牵绊的年纪。可比他那个满眼里都是罗莎核心利益的爹,好打交道的多。

    伊凡给亚历山大倒满了一杯白酒:“来尝尝华夏的美酒,他们总能创造出别人没有的好东西。”

    亚历山大很懂规矩的举起了杯子,在察里津的土地上,他这个炮兵上校,是要服从伊凡这位军团长的指挥。

    李修等这个少年吃的满嘴流油的时候,才故意的和伊凡扯起救援的事。

    “从察里津去多瑙河,要是走陆路,我要走两个月。我怕是都走到了,多瑙河那里也迎来了失败。”

    伊凡立即展示出他作为“军事家”的一面:“那就出黑海直奔伊兹梅尔,那里原本是奥地利的防区,那群混蛋选择了不存在的和平,被奥斯曼的一个军占领了全部的要塞。我们的侧翼完全的被暴露在敌人的火炮之下。”

    李修冲他举了举杯子,心里骂他混蛋的可爱,自己十分钟前说的话,他居然都给记住了。

    “问题是,海军能不能保证我的军队成功的渡海。奥斯曼的海军还是有主力的,打军舰不行,打我们的运兵船可是不成问题。”

    伊凡又展现了“外交家”的一面:“你们可以装作商船,毕竟三方是有过协议的,商船可以自由往来黑海。”

    亚历山大果然对伊凡刮目相看,看来父皇派他来谈判,绝对是选对了人。

    李修还是不同意:“太冒险了呀。一旦事情败露,奥斯曼就会无差别的攻击任何一条商船。财富就会落进大海里,这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亚历山大虚心的向王作梅请教利益的问题,他对这位风度翩翩的华夏人,好感很大。从他那里,他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也见到了许多罗莎所没有的精美礼物。

    “波特,你我可是老朋友。在您还是一位城主的时候,我可是不遗余力的帮助过阁下。现在,该轮到您对我伸出友谊之手了!”

    李修瞪了一眼伊凡,你还演上瘾了是吧,我要是再不答应,你还要怎么办?和我翻脸?

    伊凡隐晦的递过一个眼神,给我一个表现的机会呗,你费心费力的叫来了皇储,总不能这么轻易的浪费机会吧。

    李修叹口气,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悬挂着的地图前,用手指指了波斯:“我们华夏战争策略里,有一条救援远途友军的准则,那就是攻击敌人另一个必救的地点。让他分心回头去救援那里,从而解除友军的危机。”

    伊凡很沉稳的说道:“我知道,围魏救赵是不是?那您怎么能肯定攻击波斯,就会使奥斯曼转向对付您呢。”

    李修顺着地图由北朝南画了一条直线,把手指头钉在了一个地方。

    “这里叫做拉伊,三年前发生了一次起义,可惜失败了。但是那里的人们,无时无刻不想着脱离奥斯曼的统治。亚历山大殿下,你说我带着大军领导支援他们起义的话,奥斯曼会怎么办?”

    亚历山大仔细看了看地图,兴奋的喊了出来:“那他屁股就要着火了!”

    李修欣慰的笑起来:“拉伊大起义和希腊大起义一起来,你们猜奥斯曼的皇帝还会不会在多瑙河与罗莎军会战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