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磨石为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磨石为玉-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干上半年的活。

    “人一上万,无边无沿。庆余,不可做让朝廷猜忌的事。”

    庆余是李藻的字,李修总想给哥哥加一个年字。

    李藻笑着指指一脸委屈的李修:“江流是钦差,族老们别老把他当小后生。”

    众人哄堂大笑,没娶媳妇的小后生在他们眼里都是孩子,又加上李修这个人也没个官架子在,时间一久,还真忘了他的身份。五品的钦差也是钦差,有他给背书,凡事都好说。

    “行!那就这么定了。各族各房头都回去说说,陇西李氏一动皆动,谁家也不要落下。错了不怕,错了再改。庆余和江流都是一心为了李家的事。”

    一个辈最大的族长发了话,此事就算是敲定了。李修举手要说话,众人逗他:“敦煌家族长他爹有话说,咱们也听听。”

    李修才不在乎他们怎么说:“各家的闺女媳妇们不管谁家的都组织起来,我和我媳妇给开课。女子医院陇西分院要搞起来,各族长大佬们可不许推三阻四的不许来。”

    “屁话,生孩子这种大事我们当然懂得轻重,都去都去。”一边训着他,一边就散了,能让你进陇西堂开会就已经是给面子了,还啰嗦啰嗦的充什么大辈儿。

    李藻安慰着弟弟:“我刚来哪会也这样,时间长了就好了。”

    李修也不是真的在意这些事,谁家不这样?像他这样年未到弱冠的男孩子,能听你说话就算认可了,没看连钦差他们都不在乎吗。你再想想,刚才屋里那些人,备不住哪个就和自己爹一样是从朝中退下来回乡的,朝廷那点事各家的祖上都会玩着呢,不是什么他们真正在意的事情,没人愿意和我们哥俩聊闲天。

    有了族老们的首肯,陇西大建设上马了。天高皇帝远,钦差还屁股坐的歪,一场变了手段的土地革命,拉开了帷幕。

    六月初自遵化西行,七月中到了陇西,现在正好是九月,秋收开始了。

    李修制定的政策优越性当即显现出来,什么叫集中力量办大事,什么叫人多力量大,再辅佐上李修打造的大镰刀,五天五夜的抢收,陇西城的各家粮食已经完成了收割开始晾晒。

    趁着这功夫,李修又去琢磨人工脱粒机,有了小型化的机床,他做出牙口和齿轮,为了能让女人家就能干这活,李修把脚踏车的工作原理移植了过来,坐在固定好的架子上,只要踩着脚踏带动链条、齿轮和一次成型的横轴牙口,一个女人家就能自己完成一天脱粒二百斤。

    主要是轴承李修还没时间搞定,要不然会更快。

    解放出来的劳动大军,开始辐射整个陇西,牛马拉着犁头在河滩、在荒地甚至是盐碱地开始开荒翻地;官道上一段段的挖开地基,重新填充矿渣细砂和石灰,夯实平整了之后,水泥预制板的路面走起。

    一桩桩一件件的工程,日新月异的展开着。整个陇西在这个夏天的旱灾过后,迸发出了难以想象的力量,灾年不灾,丰年不奢的大标语刷的到处都是。

    戴权站在合拢之后的渭水一号桥上,笑嘻嘻的等着李修前来迎接,他身后是朝堂派下来给他组班子的各位官员,一个个都好奇的摸着桥面,还有趴在栏杆上往下看桥墩。

    薛宝琴带着紫鹃、雪雁和晴雯,飞鸟投林一般过去抱住黛玉又哭又笑。这一路走过来的太过辛苦。幸亏是跟着朝廷宣旨的队伍搭伴,否则林如海和李纨可不敢把她们几个放过来。

    黛玉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咦了一声,后面还跟着一个怯生生的女孩儿家,却是不认识。

    李修也纳闷,这又是谁?

    先顾不上她,先跟戴权握拳一撞,搂着他肩膀使劲的晃:“怎么把您给派来了,累死人不偿命是不是。”

    又跟后面那些官员一一见过,都是熟人,永正帝干脆就是从应急署抽调的人,你们配合的那么好,干脆继续吧。碎叶城太远,没个团结协作的班子,有事朝廷也伸不过手去。

    “江流兄,恭喜恭喜啊。我等又能跟着你再展宏图了。”

    一连串的贺喜声,把李修搞懵了:“什么情况就给我恭喜。不是来替代我这个钦差的吗?你们来了正好,看看这桥怎么样?以后渭水河再不是隔绝两岸的情况了。这才是一号桥,你们来了,二号、三号就能选址开工。”

    众人哈哈大笑,却不说破。就连李守中和林如海都故意的没告诉他,就是要给他一个惊喜。

    戴权用拂尘捅捅他:“就在这桥上吧,也算给这桥添个故事。赶紧准备接旨,请着族老们都来。这旨意可是圣上供在天坛九天才请下来的。”

    “这么严重?”

    戴权就笑:“本朝的功绩,怎能不上告九天呢。”

    李藻从后面跟上来和戴内侍见礼,问明白是李修的亲大哥以后,在李藻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

    李藻脸色大惊,转身就走,还喊着李修:“你就站那别动!弟妹,上车跟我走,有大喜事!”

    林黛玉依言而动,带上这个叫邢岫烟的姑娘,赶紧坐车去了陇西堂。李藻上香拜了一下,登上钟楼,使劲的撞响了铜钟。

    当,当,当的钟声回荡在陇西城内,李藻下了钟楼又带着黛玉赶回了太守府,紧着让她和夫人马氏换上品级大妆,一起坐轿再回陇西堂。

    李修虽然不明所以,可也让冯紫英去安排香案和贡品;陈也俊和卫若兰回城里拉来红毯铺路,从戴权脚下一直铺到桥中间的香案前;仇兰亭带着一百火枪手分两列立在桥旁。

    半个时辰过后,桥另一边,九家族长手捧先祖灵位,后面跟着各家的诰命,浩浩荡荡走了过来,陇西堂的钟声连响三十六,城内的百姓也拥在河堤两旁,等候宣旨。

    “陇西李氏九家,恭迎圣旨。”齐刷刷跪倒在地,李修也只好跟着跪在一旁。

    戴权举步,火枪齐鸣,直至案前。

    “制曰:陇西李氏,自秦置郡以来,已是海内大家,地方望族;前有十六国兴圣帝君,后有唐高祖太宗,皆是穆家效法的先辈帝皇。今,盛唐之碎叶归附,朕以当代帝皇之名,遣李氏子孙收回故土,以全李家不负华夏乾坤。封翰林院编修、太医院院使、鸿胪寺礼宾院丞、工部营缮司郎中李修,转任碎叶城太守,实授从三品,兼职不变,赐旌节八件,遇事自决。钦此!”

    人群中跪着的林黛玉心神一晃,我的三郎要去收复故土?娘亲,我的夫君比您的强了。

    族老接旨回道:“碎叶自汉开郡,后汉弃之;唐时复归,晚唐弃之;如今又是一个轮回,李家拜谢穆皇封旨,必将此地回归乾坤,让穆家天下金瓯无缺。”

    捧着回首看向众人:“我李家丢的,就给人家拿回来!我以内九家之名,开碎叶一支,镇远李修出户,为碎叶李修新宗。遣族中一千子弟,随新族长出征。”

    李修有点手足无措,不是有安西府吗,让我去做什么。还有啊,做族长?我一个没娶媳妇的人做族长,难道说要黛玉生一个族群出来吗?

    可眼下又不是他能说不行的时候,都上升到此代皇帝问唐朝皇帝后人的高度了,不行也得行啊。万一姓穆的削藩之后,想着搞望族怎么办,不能给他这个口舌!

    “臣,李修接旨!”

    随着他的一声接旨,是皆大欢喜,尤其是五花山四少,终于盼到了曙光。太守之下任职何其多也,管军还是管民,我们哥四个不挑,有正式的任职就行。以后都是朝廷命官了,再回京的时候,可是能进金殿交旨的人,跟自己的老爹同朝,哈哈哈,爽!

    红楼之磨石为玉

 第一百二十九集 开府与来人

    请了戴权一行进了官驿,李修和李藻哥俩都得陪着,李修一一给哥哥引荐了诸位同僚,也让李藻对弟弟的人脉圈有了认知,“小六部”的绰号,还真不是他在吹牛。

    别小看这些主簿、郎中,放出去都是主政一方的官,在京都朝堂慢慢熬着资历的家伙们,哪个身上没点玩意儿,没点手段的。

    各位同僚也对李守中祭酒有了新的判断,两个儿子两个太守更是两个族长,别说陇西了,就是整个西北的士子圈,也在人家的掌握之中。

    怨不得能进京修明史,朝廷这是要供起来养着,李守中一人足以代表西北的文化界。这一家子,厉害厉害。

    酒桌上,李修就给分了官,早说早了,省的这些人心里惦记着不好好干活。

    太守一词出自秦郡守,汉景帝改之,前明废止,今朝重用。他的最大权利是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前明就是因为这条不利于中央集权才给蠲了这个官,只设知府不设太守。

    李修看着朝廷关于太守下属官员的列表,就嘿嘿的笑,小六部名副其实。为何呢,太守属下设六房,吏、户、礼、兵、邢、工。那就各归各房吧,有郎中的先紧着郎中上位,没郎中的主簿就捞着了,工房让给陆鸣的儿子陆宇,永正帝太知道我的心意了,把这小子给派过来,简直就是哈拉少。

    铺长房给陈也俊,专门迎来送往的活,他最合适。

    承发房就是太守办公室主任,给了卫若兰,这小伙子心细,肯定能干好。

    冯紫英和仇兰亭一左一右两个将军,领着府军好好练,到了那里不去慰问一下周边的邻居,可是对不起这个位子。

    剩下的还有两个位子比较关键,一个是巡检,一个巡盐,李修一时半会的找不出合适的人来。正四品的官,现有的官员们升不上来,就先悬着,不吊两根胡萝卜,生产队的驴不干活。

    至于知县,李修毫不讳言:“去抢!拉着我的大炮去抢!西边的地方大了去了,抢到伏尔加河畔,你们就都是知府了。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照磨、检校、司狱等等等等,去骗!左右今年也走不了,给你们那些混的不如意的同窗、同年们写信,路费我来出,不要循规蹈矩的,就要那些上官管不了的,老百姓恨不得套麻袋打一顿的人来。”

    众人皆惊,大人你是要闹哪一出?

    李修叹口气:“去了那儿,你们就知道什么是弱肉强食了。李家读书的子弟充进各衙门口,那里的汉人少的可怜,这都不够你们分的。”

    挠挠头,指着僧道二司和学政就头疼,尤其是学政,那里哪有读书的孩子啊,还会不会说汉话都是个大问号,让谁干都是坑人家。僧道讲白了就是去抢占宗教信仰的,那里可是喇嘛教、东正教和真主教三家的地盘,一个弄不好,可就引发了宗教战争,自己这弱小的身板,不一定能抗住他们不死不休的纠缠。

    丹阳族长一捅咕李修:“咱家有人啊,僧道都有。敦煌去僧,我们家去道,多给几个录碟,这事我给你办了。”

    李修敬丹阳族长一杯,录碟是吧,各二百够不够,不够您说话,自己家人就是给力。

    这么一开窍,学政也有了人选,等着你来哟。

    最后一个了,教坊司!

    李修正色说道:“诸位的家眷先不急着过去,总要咱们站稳了脚,立住了根再说的。戴公相,我要带着京城教坊司在医院的那批人过去。”

    戴权不太明白这意思:“有新的几家。”

    “我是要会看病的。老张,你给大家讲讲医院的医疗队是个什么体制?”

    人群中坐着的张友士好生无奈,我还不如下狱呢,这他么跟流放有什么区别?碎叶城,翻过天山才能到的地方,一去就是几万里,我此生还能回到京城吗?

    人生真是一步都不能错啊,我就偷个药方,何至于如此呢。

    “诸位大人,医院有了一个医疗队,战时能救死扶伤,平时能防疫开方。由鄙人领队,辅佐太医院几位医士和教坊司在医院的那些女人家。刚刚成立不久,效果还有待检验。”

    “我要她们过来,既能填补了教坊司的空额,又能有一个医疗队伍跟着,一举两得。”

    碎叶太守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在陇西太守府官驿圆满结束。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酒足饭饱之后,李修带领大家去各处参观考察。

    如今是九月,单是远行的准备工作最少也要一个月,可十月的天山已经是大雪纷飞,根本就行不得路。那不如就在陇西慢慢的准备,万事俱备后,来年三月动身,五月翻过天山是最优的时间,再晚了怕会有横生枝节。

    李藻也很大度的让弟弟治下的官员先在陇西府熟悉情况,空出小半年的时间进行在岗培训。等到了地方后,随即就能开展工作,这也是李修的要求。

    晚上终于回了家,黛玉领着众女在院门口来接,李修就觉得不妙。

    “先说好,这趟你们去不得。”

    “为何?”

    “环境恶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