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残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补残明-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位,不要争了!”

    看他们有些兴奋过头,汪克凡终于打断了他们:“想把皇上救出来,得先把鞑子打败,博洛手下都是八旗精锐,李成栋的绿营兵也不是善茬,想想如何打好这一仗,比做军旗更重要!”

    众将都是一凛,终于静了下来。

    汪克凡摆摆手,让花晓月出去了,然后对几位将领布置了一番,安排部队第二天就开拔出征,但在赶到汀州之前还要注意保密,暂时不能在部队中扩散这个消息。同时,他又命令帖兆荣派出一支骑兵担任先头部队,赶往汀州探查军情,搜集情报。

    “诸位,这一仗关系到我大明气运,也关系到恭义营的前途,一定打出恭义营的威风,让皇上看看你们的本事!”

    汪克凡的目光从众将的脸上扫过,大家都露出兴奋的神色,挺起胸膛迎向他的目光,汪克凡点点头,猛然提高了声音:“望诸君奋勇向前,同取富贵,共建不世之功!”(未完待续。)


………………………………

第四十四章 仓皇奔逃

    博洛,是努尔哈赤的孙子,顺治的堂兄,正蓝旗宗室,因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是正蓝旗旗主,所以博洛算豪格这一派的,属于多尔衮的政敌一方。。

    李自成和弘光朝廷被消灭后,汉人反而掀起了更大的抗清**,多尔衮一时焦头烂额,以豪格为首的政敌趁机发难,和多尔衮争**力。

    在这种背景下,多尔衮以退为进,派豪格出兵攻打四川,派博洛出兵攻打浙江,稳定了满清政局。

    (多尔衮玩了一手调虎离山,豪格想要兵权,就派他出去打仗,豪格在四川和张献忠拼命,他在燕京抄豪格的后路,一方面拉拢两红旗,镶蓝旗等中间势力,一方面分化打压支持豪格的两黄旗……豪格这一派群龙无首,两黄旗的鳌拜、索尼等人被整的很惨,等到豪格得胜归来,朝局已经被多尔衮完全控制,随便找个罪名就把豪格害死了。)

    博洛出兵浙江,带有一定的偶然姓,鲁王朱以海和马士英等人猛攻杭州,他才从燕京急忙赶来支援。

    由于八旗主力去攻打四川了,博洛的兵力并不太多,总共也就一万出头的八旗兵,但因为是留守燕京的卫戍部队,战斗力却很强。除此之外,他手下还有几支强悍的绿营兵,其中以李成栋所部的战斗力最强。

    八旗兵不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所以满清对江南发起进攻的时候,所有的大型战役都选择在冬季发动,博洛二月份出兵,用了三四个月打败鲁王,平定浙江,本来计划回京避暑,对福建郑芝龙的招降却有了重大进展。

    天上掉馅饼,博洛不回燕京了,准备攻打福建。

    但招降这种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郑芝龙手下号称二十万大军,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比如郑成功、郑鸿逵、郑芝豹等人都不赞成投降满清,郑芝龙本人也拥兵自重,和满清讨价还价,博洛再三试探,才小心翼翼地带着清军进入了福建。

    福建和浙江之间有武夷山脉阻隔,仙霞关,分水关,都是福建北部的重要关口,郑芝龙为了表示投降满清的诚意,对驻守福建北部的大将施福秘密下令,率守军撤出了仙霞关、分水关等要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却没有一兵一卒把守,清军用了五天时间,从容翻过了武夷山。

    博洛喜出望外!

    清军在武夷山走了二百里山路,由于地形险要一路提心吊胆,在仙霞关、分水关很多地方,都只能容一人一马经过,如果明军据险抵抗,清军连福建的大门都进不了……没想到,郑芝龙真的把守军都撤走了。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

    清军一路向南,到了闽北重镇建宁府,当地的明朝官员集体投降,到城外迎接清军。博洛进入建宁府后,听到了一个令他更加兴奋的消息,隆武帝就在一百多里外的南平,正准备逃往江西。

    追!

    博洛只略做休整,就带着大军追了下去,并派出一支精锐的八旗骑兵,轻骑快马,拦截隆武帝……

    隆武帝离开福州之后,取道南平前往江西。

    他带着一大批器物书籍,以及几百名文武官员和家属,在两千多名锦衣卫和御林军的护卫下,一路走得慢慢悠悠,清军虽然占领了浙江,但福建北部有武夷山天险作为屏障,隆武帝并不担心。

    御林军的名字听起来很神气,其实都是福建的卫所兵,疏于艹练,不堪一击,隆武帝对此也心知肚明,只是用他们搬运各种器物书籍和粮草,并没有指望这支所谓的御林军打仗。

    离开南平之后,隆武帝大队人马转道西南方向,前往福建和江西交界的汀州,但是他们的行进速度实在太慢,一天走不到三十里,晚上只好在野外扎营。

    草草设下营寨,埋锅造饭,大家很快进入了梦乡……

    “呜!呜!”

    凄厉的号角划破了夜空,喊杀声惊醒了睡梦中的隆武帝,他批上衣服冲出寝帐,只见营寨里已是处处火光,火光映照下,面貌狰狞的八旗兵纵马扬刀,正在将御林军一个接一个地砍倒。

    怎么会这样!

    “清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夜色中看不清到底有多少清军,隆武帝不明白,武夷山几道雄关天险,建宁和南平两座坚固的府城,难道都已经失守了吗?

    正在发愣的时候,一群人急急忙忙冲了过来。

    “圣上,有鞑子袭营,快走!”

    大学士何吾驺,忠诚伯周之藩,给事中熊伟,带着五百多名锦衣卫和御林军来救驾,他们不由分说架起隆武帝,急慌慌向营寨外逃去。

    “还有皇后和太子!”隆武帝嘶哑着嗓子大叫,挣扎着甩开了周之藩。

    “快快去寻皇后!”何吾驺命熊伟去找曾皇后。其他的几个嫔妃都顾不上了,但皇后和太子事关国统,把他们忘了的确是严重的失误,难怪隆武帝发怒。

    熊伟带着几名侍卫转身去了,其他人又催促隆武帝赶快离开险境,隆武帝却噌地一声拔出佩剑,眼中怒火四射。

    “朕与皇后是患难夫妻,绝不能丢弃她独自逃生,谁敢再劝莫怪我剑下无情!”

    隆武帝在幼年和青年时期,因为皇家恩怨被囚禁过两次,前后加起来二十几年,大半辈子都在牢房里渡过,和曾皇后感情很深,况且曾皇后刚刚为他生了个太子,坚决不能丢下他们。

    好在时间不长,熊伟就找到了曾皇后,曾皇后被两名太监扶着,怀里还抱着刚刚满月的太子,在几名侍卫的保护下逃了出来。

    “走!快走!”

    一群人急匆匆落荒而逃,夜色中看不清道路,刚刚跑出去五六里地,大学士何吾驺就从马上摔了下来,身受重伤。

    “皇上,你们先走……”何吾驺把腿摔断了,走不了路,骑不了马,隆武帝只好给他留下几名护卫,带着其他人继续逃往汀州府……

    清军的先头骑兵只有一百多人,偷营劫寨却立了大功,俘虏了阳曲王朱盛渡、西河王朱盛淦、松滋王朱演汉,以及隆武帝的两名嫔妃,其他文武官员一百多人。

    ……

    ps:以下内容不在收费范围内,但和情节有一些关系,算是补充资料吧,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看一下。

    在清朝初期的将领中,博洛算不上名将,打败鲁王朱以海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至于攻占福建,完全是拜郑芝龙投降所赐,几乎是兵不血刃,不战而下。

    但在《清史稿》和《清世祖实录》的记录中,清军攻占福建经历了大小20多次战斗,其中不乏几万人参加的大战、恶战和苦战,甚至隆武帝汀州遇难的时候,也有“明将姜正希以二万人夜袭汀州,我军出御,击杀过半”的记录,其实都是子虚乌有。

    之所以会有这样荒唐的记录,因为博洛谎报军情,和部下串通一气,向清廷骗取战功。

    在满清入关之前,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包括入关后阿济格和多铎南下的时候,也从没有发生过这种大规模谎报军功的现象。

    这是八旗兵开始腐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未完待续。)


………………………………

第四十五章 汀州府的精兵

    “喀喇喇!”

    一道闪电划过天边,照亮了黑压压的天空,紧接着雷声滚滚,暴雨倾盆而下。

    这场雨来得好猛,密集的雨点连成一道道白线,扯天扯地的垂落,视野中立刻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道路、山川、树木……,全都看不见了,整个世界只剩下无穷无尽的雨点。

    漫天的大雨中,隆武帝一行人正在艰苦跋涉,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水中趟着路。隆武帝带着一顶破旧的斗笠,不知道是手下侍卫从哪里拾来的,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里衣,外袍正裹在太子的身上。

    刚刚满月的太子被一名侍卫抱着,紧紧跟在隆武帝的身后,太子身上严严实实裹着丝质的外袍,虽然在大雨中也没有被淋湿,在他们后面,是已经走不动的曾皇后,被两个侍卫搀着勉强跟着大家。

    这是逃亡的第五天。

    从南平劫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天,隆武帝一行人如惊弓之鸟,一直向着汀州方向亡命奔逃。但是清军总是紧紧跟在后面,几次有小股的骑兵追了上来,隆武帝身边的侍卫拼死抵抗,才保着他逃到这里。

    就在刚才,清军的先头骑兵又追了上来,要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隆武帝恐怕已经被抓住了。所有的御林军都已经逃散,连马匹坐骑都丢光了,现在跟着隆武帝的只有几十个人,除了侍卫之外,只有吏部兵部两尚书郭纬经、忠诚伯周之藩、给事中熊伟等寥寥几个大臣。

    穷途末路!

    但是大家并没有绝望,汀州,汀州府的府城长汀,就在前面不远!

    在大雨中走了足足一个时辰,雨势终于小了一点。隆武帝命令周之藩,派侍卫去汀州府求援,顺便查看前面的道路。

    时间不长,周之藩又冒着雨回来了。

    “圣上,前面有一座关帝庙,咱们进去躲躲雨吧!”

    “好,就去休息一下。”隆武帝也知道这有些危险,但是曾皇后已经坚持不住了,她中年产子刚刚满月,这几天辛苦奔波又淋了一场雨。已经是被侍卫拖着走,再不休息会有生命危险。

    大家来到关帝庙,小庙不大,勉强能让这几十个人容身,侍卫把供桌砍成一堆劈柴。升起一个火堆让隆武帝夫妻烤火。

    就着温暖的火堆,把衣服渐渐烤干。曾皇后的脸上恢复了一丝血色。再打开包裹看看,太子睡得正香,隆武帝暂时放心,看着窗外的大雨默默出神。

    与别的龙子龙孙不同,隆武帝的一生经历坎坷。

    为了争夺唐王的继承权,隆武帝幼年一直被监禁。他的父亲也被人毒死,后来机缘巧合才当上唐王,又因为得罪了崇祯,被圈禁在凤阳朱家祖陵。一关就是八年。守陵太监向他索贿,没有得逞就百般折磨,几乎把隆武帝害死,直到弘光帝登基后大赦天下,他才被放了出来。

    隆武帝吃过很多苦头,由己推人,能体谅民间百姓的疾苦,长期的牢狱生涯,又使他养成了坚韧的性格,所以和大多数昏昏噩噩的宗室王爷相比,他更有明君之相。

    但是这一回,隆武帝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实在是太大意了!

    逃亡路过一座县城的时候,隆武帝虽然不敢停留,但也听到了一些消息,才知道郑芝龙早把武夷山的守军撤走,才知道建宁和南平两座府城都不战而降。

    想到离开南平之前,南平知府等官吏还信誓旦旦的,声称会忠君报国,私下里却早就做好了投降满清的准备,隆武帝心中就充满了恨意。

    “朕自从即位以来,日夜为国事操劳,对文武百官宽厚以待,为什么他们都要背叛我!”隆武帝很不甘心,自己满怀抱负要振兴大明,却缺少忠臣良将辅佐,登基将近一年却没有多大作为,现在竟然落到了孤身逃亡的地步。

    和弘光帝不同,隆武帝不是万历皇帝的直系子孙,属于大明的旁系宗室,手下缺乏忠诚可靠的班底,所以受制于郑芝龙兄弟,连何腾蛟都对他阴奉阳违。

    想起郑芝龙和何腾蛟,他心里更加恼恨,要不是郑芝龙撤走了武夷山的守军,要不是何腾蛟迟迟不来迎驾,他又怎会落到这步田地!

    “郑芝龙要干什么?”

    隆武帝在心里暗暗猜测,往好里想,郑芝龙也许只是为了保存实力,不敢和满清交战,这种情况在明军中也很常见。但往坏里想,郑芝龙就是准备投降满清了!

    这可不行!郑芝龙手下号称二十万大军,尤其水师十分强大,大型的楼船就有五六百艘,如果这支大军彻底投靠满清,对南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