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残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补残明- 第4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不如对忠贞营进行扩编,要知道忠贞营现在还有三万多人的附属部队,一直没有解决楚军的编制。(想知道《残明》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zhongen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未完待续。。)


………………………………

第一百章 早晚必折大将

    忠贞营加入楚军的时候,有三万多人没有解决编制,一直跟着闯营充当附属部队,李过、高一功都从牙缝里挤出粮饷养着他们。和这些更为忠诚可靠,战斗力同样不差的忠贞营老兵比起来,汪克凡根本没把郝效忠所部看到眼里,而是当做一个顺手人情送给隆武帝。

    唐王朱聿鐭和马吉祥大功告成,带着沈永忠心满意足的走了。

    沈永忠的部将郝效忠,率领刚刚归顺的襄阳清军,也随即离开襄阳,从荆州渡过长江,在常德府进行整编,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湖北现在是闯营和堵胤锡的地盘,郝效忠所部既然没有被楚军收编,当然得把他们赶走,能在常德府休整也是堵胤锡给面子,而且是给隆武帝面子。

    出发之前,这支部队的精良武器都被收缴,尤其是汉军旗赖以成名的各种火器,包括几十门火炮和将近两千支鸟铳,全部被李过缴械,只留下一些基本的刀枪和少量的铠甲。之所以这么做,除了因为闯营日子过得不宽裕,习惯雁过拔毛之外,也是为了以防万一。现在湖南后方非常空虚,不管是堵胤锡的常德府,还是楚军的长沙府和衡阳府都只有少量的驻军,如果郝效忠所部是诈降的话,这个乱子可就闹大了。

    收缴了这支部队大部分的武器铠甲,就像拔掉老虎的牙齿,既杜绝可能的隐患,又给李过提供了一批军需装备。

    朱聿鐭对此并不介意。

    李过已经吃进嘴巴的肉,虽然嚼了两口才吐出来。他也没法较真。况且在朱聿鐭看来这也不是问题,李过把那些武器装备拿走了。朝廷重新再发新的就是了,都是一家人的明军。谁用不是用?

    他返回衡阳后,派人把沈永忠单独送回桂林,随即赶往江西,赶往南京前线。

    沈永忠归降后,襄阳被闯营占领,湖北乃至河南的战略形势随之一变。

    襄阳卡在南阳盆地的南边,明军现在进可攻,退可守,后方的威胁大大减小。又腾出了两万多生力军,就可以对武昌或者河南增大压力。按照汪克凡的指示,闯营最终选择河南作为打击目标。

    如果攻打湖北东部,也许还能占领一两个州府,但是随着孔有德的地盘越来越小,反弹也会越来越强,想要攻占城池坚固的武昌城,并不是那么简单。与之相反,河南吴景道为了围剿李来亨。从南阳盆地调走了一部分清军,南阳、新野方面清军兵力薄弱,是一个绝好的进攻机会。

    由于没有进行攻坚战,围困襄阳的明军不必进行休整。立刻对南阳盆地一线发起猛攻。在堵胤锡所部的配合下,闯营在十天内连克南阳、新野以及其他下属诸县,把清军赶出了南阳盆地。

    现在的战略形势。和三国时期关羽水淹七军后非常相似,明军兵锋直指许昌。距离中原腹地只有咫尺之遥。

    吴景道和孔有德慌忙调兵遣将,派遣重兵封堵许昌前面的方城走廊。在博望坡等咽喉要道修营筑寨,挖掘深壕,摆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势。与此同时,又通知洛阳李际遇、陕西孟乔芳小心戒备,加强防守,避免明军从南阳盆地出兵,偷袭洛阳或者陕西。

    和李来亨的两千骑兵比起来,闯营和堵胤锡的主力更加可怕,吴景道把追剿捻军的任务甩给班布尔善,自己又率军返回许昌,加强方城走廊的防御。

    前些日子,班布尔善和吴景道互相配合,不断挤压李来亨的活动范围,把捻军堵在商丘、周口一带无法进入河南中部,双方在黄河南岸已经来回兜了几个圈子,除了一些小规模,短时间的接触战,基本上都是你追我跑,没有硬碰硬的较量过。

    李来亨一直避免和班布尔善决战。捻军深入敌后,没有后方补给和支援,没有可以安置伤兵的根据地,不但输不起,甚至损失较大的胜仗也赢不起,只能在运动中寻找机会,好在捻军的马匹较多,虽然迂回机动的范围越来越小,暂时还没有被班布尔善追上。

    但这样一直发展下去,早晚会被清军堵死在墙角……

    李来亨几次想要渡河返回山东,或者进入东南方向的安徽,以甩掉狗皮膏药一般的班布尔善,偏偏济尔哈朗的大军不断向徐州集结,从山东到安徽北部到处都是大股的清军主力,虽然他们急于赶往江南,来不及拐到河南找捻军的麻烦,但如果捻军自己送上门去,这些清军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李来亨和张鼐迫不得已,已经打算和清军进行决战。他们计划再兜一个圈子,然后突然返回黄河岸边,佯装准备渡河,以吸引班布尔善来追,把吴景道短腿的步兵甩在后边,然后对班布尔善发起突袭……这个计划谈不上多么完美,和八旗骑兵在平原地区决战,楚军骑兵没有任何优势,哪怕班布尔善中计,胜负之数也在五五之分,而且就算打赢了也肯定是惨胜,但在现有条件下却是唯一的选址。

    刚刚兜出去半个圈子,吴景道突然撤兵去了许昌。

    捻军压力大减,从周口突围,冲进了河南中部。

    李来亨如同蛟龙入海,仗着捻军一人两骑的优势,在河南腹地横冲直撞,先是北上尉氏,袭击中牟,一直打到黄河之畔,紧接着掉头南奔临颍,斜插汝宁,一路向着河南最南端的信阳杀去。半路上又突然转向,奔赴睢州,又摆出一副准备渡过黄河的样子……

    班布尔善穷追不舍。

    他每天行军之余,都死死盯着地图,目光随着捻军的马蹄东奔西突,来不及做出有效反应。李来亨每到一处,不出几天班布尔善就会追到,有时能追到捻军的尾巴,让李来亨损失一些兵力,但总是无法造成重创,更多的时候却只能跟在捻军的屁股后头吃灰。

    越是追不上,班布尔善越是求胜心切。他认为连续的追击下,捻军也非常疲惫,而且粮食匮乏,绝不能前功尽弃。

    八旗兵在他的命令下,每个骑兵都带上干粮水袋,昼夜穷追,二十几天不离马鞍,在这种长期的,高强度的追击战中渐渐变得疲惫不堪,两手发软提不起缰绳,就用布带系在肩膀上控制战马……

    洛阳的李际遇听说后,连连摇头:“八旗兵虽然悍勇,如此疲于奔命却不合兵法,早晚必折大将!”(想知道《残明》更多精彩动态吗?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选择添加朋友中添加公众号,搜索“zhongenang”,关注公众号,再也不会错过每次更新!)(未完待续。。)


………………………………

第一百零一章 济尔哈朗的碾子战术

    朱聿鐭、马吉祥和使节团的随行官员中,大部分都没有见过真正的战场,襄阳虽然曾是前线,沈永忠却不战而降,明军兵不血刃占领了这座天下雄城,和孔有德又在平静的对峙中,朱聿鐭等人的襄阳之行无惊无险,就像一次轻松愉快的公费旅游。

    进入江西之后,尤其到了饶州府接近安庆走廊时,战争的气氛却越来越浓,大战开始之前那种一触即发的紧张感觉是如此清晰,如此充满压力,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大家的神经。

    朱聿鐭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气氛,紧张是第一感觉,但除了紧张之外,还有亢奋和忙碌,还有对清军的仇恨,对胜利的渴望,乃至为了夺取胜利而不顾一切的狂热……整个前线附近就像一张拉到极限的弓,虽然发出吱呀呀的响声,却坚定瞄准着七百里外的宁镇山区,万千军民百姓又像拧成弓弦的一根根丝线,为即将到来的大决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江西巡抚傅鼎铨特意赶来迎接,见到他之后,朱聿鐭大发感慨。

    “桂林还是太安逸了!王公勋贵和文武百官饱食终日,勾心斗角之余每每高谈阔论,现在想来却可笑可叹,应该把他们都送到饶州府来,听听这里的军民百姓是怎么想的,看看这里的军民百姓是怎么做的!”

    朱聿鐭率性随意,全不在乎把他自己也骂进去了:“孤王这几日耳闻目睹,江西父老为了打赢这一仗已然尽了全力,多少人把家当都捐了。地里的庄稼也不管了,小脚妇人跟着一起送粮。白发老者背石筑路,孤王见了几次忍不住落泪……啊!民心向背如此。我军定可一鼓攻取南京,此战必胜!”

    傅鼎铨应道:“殿下所言极是,江西饱受鞑虏荼毒,父老乡亲俱对清军切齿痛恨,王师此番攻略南直隶,江西父老为了护卫乡梓,自然鼎力相助!”

    这几年来,江西北部一直是明清两军拉锯的前线,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清军所到之处,稍遇抵抗就会血腥屠城,又一向采取以战养战的策略,到处烧杀抢掠,再加上剃发令等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军民百姓无不恨之入骨,渴望把他们永远地,彻底地赶出江西……明军开始东征后捷报不断传来,楚军攻进南直隶更是连战连胜。把江西军民的热情和信心彻底点燃,掀起了一场如同火山爆发般的抗清浪潮,让朱聿鐭深受震撼。

    和温室里的桂林朝廷不同,前线的人想法更纯粹。更简单,更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无论军民百姓还是士绅官员。都只想着如何打赢这一仗。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人免不了还有私心杂念,但被这场轰轰烈烈的抗清浪潮卷进去后。受到群体气氛的互相感染,也把个人得失暂时放到一边。

    马吉祥作为使节团副使。也过来和傅鼎铨见礼,递上一顶大大的高帽。

    “能把这十数万百姓调配的井井有条,复庵公(傅鼎铨号复庵)实有张良孔明之才,此战若能收复南京,复庵公功在社稷,下官敬佩不已!”

    “马都督谬赞,傅某实不敢当,若不是汪军门借给我百十个精干得力之人,又以多方大力配合,傅某早就手忙脚乱了。”傅鼎铨客气行礼,礼貌周全。

    “是这样啊……”马吉祥感到了傅鼎铨的疏远之意,不再和他套近乎,笑了笑道:“复庵公过谦了。”

    和容易冲动的朱聿鐭不同,马吉祥这几天感受最深的是江西官府强大高效的组织能力,把所有的资源和人力物力都投入到战争中,简直可以用万众一心来形容。能够把后勤工作做到这样的极限,除了百姓士绅的踊跃配合之外,从上至下的发动组织才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他一直怀疑傅鼎铨没有这个能力,听他亲口承认后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傅鼎铨的江西巡抚衙门就是在前面出力干活的,真正调度这一大摊子的还是楚军和楚勋,这就没那么奇怪了,虽然楚军能做到这一步也让人感到非常惊讶,但联想到汪克凡创造的种种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发动十万百姓拥军助战只是小意思。

    “南京这一仗,汪军门看来势在必得呀!”马吉祥很是担心,感到压力极大。

    作为帝党的骨干分子,作为楚勋的政治盟友,马吉祥知道无论隆武帝还是汪克凡,都在东征中压上了所有的本钱,倾尽国力、军力,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打赢这一仗,已经撑到了最大极限,没有任何退路……如果汪克凡战败,楚军的主力被消灭,隆武帝的皇帝宝座十有**也保不住。要知道唐王一脉只是朱元璋的一个普通的庶子之后,和大明后来的历代皇帝都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隆武新政又遭到士绅地主的联合抵制,如果失去汪克凡这个大军阀的支持,转眼就会被人搞下台。

    在马吉祥看来,汪克凡和隆武帝都太冲动了,不该冒着巨大的风险在南京和清军决战,而是应该按照原定计划杀进江南,兜个圈子就撤回江西……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除了济尔哈朗和谭泰以外,就在几天前,傅勒赫的后续部队也赶到了南京,共计八万五千人的满清大军正在对宁镇山区发起猛攻,楚军已经陷入重围。

    马吉祥非常担心。汪克凡以前虽然百战百胜,曾经无数次以少胜多打败清军,但当时的对手都比不上济尔哈朗和傅勒赫的这支大军。这支大军从山西前线和北京调来,除了一半绿营兵之外,还包括将近三万人的满蒙八旗和汉军旗,加上谭泰、穆里玛和朱马喇手下的八旗兵,差不多占了满蒙八旗所有兵力的四分之一,而且大多是久经沙场的精锐部队。

    (满清入关的时候,八旗兵一共十几万人,后来几年随着满族人口的增长兵力也在缓慢增长,但在本位面中,八旗兵被汪克凡等人零敲碎打消灭了不少,兵力反而有所减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