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残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补残明- 第3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火炮严重不足,水师的很多战船都是光板船,只能在预留炮位装上木制模型进行训练。神枪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神炮手也差不多。水兵们每天对着木头大炮,反复练习装弹、瞄准和射击,却总感觉似是而非。没有太大的提高。

    视察临近尾声,一行人边走边看,汪克凡和水师主将叶靖海在前面,后面不远才处。施琅却和方正铮吵了起来。

    “练兵还能凑合。万一真打起来,总不能还用木头炮吧?这个月有八条新船下水,统共只装了十二门炮,缺的炮倒越来越多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不知道干活啊?!”施琅扯着大嗓门,对着方正铮吵个不停。

    因为汪克凡在场,施琅还算有所克制,但他性格使然。一张嘴就是难听话,而且怎么难听怎么说。只是勉强没有拍桌子骂娘罢了,在旁人看来,还是放肆的有些过分。

    “施琅!你不要血口喷人!衡阳兵工厂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方正铮是搞技术出身的,脾气比施琅更要怪三分,当着汪克凡和众人被骂的恼羞成怒,面皮立刻涨得通红,腾腾两步冲上去,伸手指着施琅反口大骂,手指头颤颤悠悠,差一点就戳到他的鼻子。

    “陆师各营一直在打仗,造出的新炮当然要紧着他们,水师反正都是吃闲饭的,给你们十二门炮,不少了……”

    方正铮是衡阳兵工厂的主管,还兼任衡阳造船厂的主管,和后勤部的程问接口,并且对汪克凡直接负责,在楚军系统内的角色类似于“总装备部副部长”,汪克凡来长沙的时候,他一同随行,又一同来到湘阴视察水师。

    这几月来,方正铮只要和施琅见面,肯定就会大吵一架。施琅眼睛里只有水师,从不考虑别人的难处,方正铮精通格物学,属于技术型干部,敏感孤傲又不擅交流,两个人就像火星碰地球,每次见面都是一场天翻地覆。

    “呸!你还是个举人老爷呢,跟泼妇一样!”

    施琅却突然收兵,扭过脸高挂免战牌,嘟嘟囔囔地说道:“好男不跟女斗,好男不跟女斗,老子他娘的不理你。”

    施琅天生脾气怪,嘴巴臭,自带嘲讽光环的满级加成,见谁得罪谁,但他并不是二百五,心里自有分寸,见到方夫子一副拼命的架势,干脆两手抱着肩膀,两眼看天,不理他了。

    前面十步,汪克凡正和叶靖海说着什么,听到后面吵的不像样,转过头来,低声喝斥。

    “够了!都还是小孩子吗?”

    “……”

    施琅和方正铮不敢多说,互相瞪了一眼,各自向两旁让开。

    “都过来吧,咱们合计合计,怎么给所有的战船尽快配上大炮。”

    战船没有火炮,就是一个没用的摆设,汪克凡招招手,把大家叫到跟前坐下,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

    大家终于可以心平气和的交流,水师有什么问题,摆到桌面上来,兵工厂有什么问题,也摆到桌面上来,楚军后勤部有什么问题,一起摆到桌面上来,统一协调调配,就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水师缺船缺炮,是客观存在的困难,如果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最少还得半年才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要彻底胜过清军水师,甚至还得再等两年……这个速度,实在太慢了。

    衡阳兵工厂也有自己的困难。

    第一是技术条件的限制。除了少量的水力机械以外,兵工厂没有其他可以代替人工的机器,所有工作都要通过手工完成,生产速度难以大幅提高。

    这个问题想要彻底解决,短期内没有可能。

    汪克凡不是理科生,数理化的水平比高中生强不了多少,只能在基础方面提供一些帮助,更多还要工匠们自己摸索。欧洲国家在这方面强一些,可以向他们学习,石鼓书院一直就在做这件事情,但是在短期内,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且汪克凡还知道,这个时候的欧洲国家也在积累阶段,现代科学理论的架构还没有形成,比如科学巨人牛顿,现在还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牛顿三大定律还要等到几十年后才会诞生,单说物理学的知识,欧洲国家未必比汪克凡强多少。

    不过话说回来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该借鉴的还要借鉴,该学习的还要学习,汪克凡没指望衡阳兵工厂立刻进入蒸汽机时代,只要能利用现有条件提高生产效率,走在这个时代的前面就行了。

    总之一句话,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但是通过各方努力,可以一步步改善。

    第二是资金的限制。兵工厂和造船厂都是烧钱的无底洞,一年需要的资金在几十万两银子以上,一万两万的银子投进去,根本听不到个响动。

    造船厂和兵工厂是汪克凡的宝贝疙瘩,整个楚勋集团都向他们倾斜,尽可能保证它们需要的资金。但是楚军这么大的摊子,到处都要用钱,十几万大军就算坐着不动,每个月也要二十万两银子的军饷,扣除这些运行成本后,兵工厂和造船厂得到的资金就有限了。

    这个问题同样不好解决。

    冷兵器战争中,军费支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用来发军饷,养兵的成本非常高,但是打仗就是打人,哪怕到了几百年以后,人海战术仍然威力无穷。为了对抗满清,楚军不但要维持一定的规模,而且还要继续扩军,不断扩大规模,养兵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

    湖广和江西西部的地盘刚刚拿下来,产出的收益有限,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反过来进行投入。现在维持楚军运转的,更多是朝廷拨款、商业收益和矿产收益,以及战争红利等等,在“土改”产生效果之前,楚军还要勒紧腰带过日子。

    虽然不好解决,但还是有办法。

    汪克凡还有一些特殊的资金来源,比如“隆茂昌”,比如开始见到收益的香港,都能提供一部分资金,这个资金的数量不算太大,放在整个楚军系统里不太显眼,但是单独贴补衡阳兵工厂和造船厂,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下个月的月底之前,我给你十万两银子,以后每三个月再加十万两,够用么?”汪克凡刚刚打赢南昌会战,从朝廷和江西两边都发了一笔小财,再加上谭泰这个运输大队长的赞助,拿出第一笔十万两银子没有任何问题……至于后面的银子从哪来,暂时还没有着落,但是汪克凡并不担心。

    “那就顶大用了!只要汪军门言而有信,银子一到我立马开工,给水师造船造炮!”方正铮兴奋不已,瞟了施琅一眼。

    施琅伸手点着他,撇着嘴威胁道:“你说的啊,到时候再拖拖拉拉的,别怪我向汪军门告状……”

    第三是人才的限制。兵工厂第一缺熟练工匠,第二缺管理人员,尤其缺乏那种懂技术、又懂军事、还懂行政管理的综合管理人员,像方正铮这样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横跨两个方面的,就算是难得的t型人才。

    工匠可以通过石鼓书院培养,管理人员却没有可靠的来源。按照士农工商的排位,工匠的地位只比商人高一点点,也没有官员愿意做这行……朝廷开了几次恩科,给湖南派来了不少年轻官员,但是他们宁愿候补待缺,却不愿来兵工厂任职。(未完待续。。)


………………………………

第一一二章 时不我待

    兵工厂和造船厂缺乏人才,影响了发展速度。

    汪克凡提出的解决办法很简单,第一是自己培养,第二是从外界引进。

    工匠主要依靠培养。

    为了满足兵工厂和造船厂的需要,可以缩短石鼓书院的教学周期,有针对性地办一些速成班,用几个月的时间培养一批工匠应急。速成班出来的工匠肯定只会一两种单一的技能,但是在大规模分工生产中,未必要求人人都是多面手。

    管理人才就要分两步走了。

    第一是从现有的工匠里选拔。后世里,有很多普通工人走上领导岗位,也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从普通工匠里选拔官员,还可以拓宽上升渠道,让更多的人受到激励。

    这个办法汪克凡早就提过,衡阳兵工厂也有这样的例子,但是还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这个年代里,工匠都是操持贱业的下等人,选拔他们做官,必然会遭到士林间的口诛笔伐,连方正铮自己都有些排斥,所以一直没有推广。

    汪克凡这回下了死命令,不管方正铮能不能想通,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所缺的管理人员中,最少一半要从现有的工匠里选拔。

    第二步是引进人才,除了文官外,还要引进一定数量的退役军官。

    文官不愿意来当工匠头,是因为将来没前途,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再把待遇规格提高些,那些文官一样会趋之若素。

    “兵工厂和船厂这么重要,我看可以升一级。主官挂正四品的文官衔,与道员知府同级,底下的各级官员也跟着一起往上提,哪怕只是管着几十人的匠头,也可以给个八品九品的官……不过有些关键的位置上,还要按武职设置,这座厂子是属于楚军的。千万不能搞错……”

    后世里不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部委所属的大厂,行政级别和当地政府一样高。衡阳兵工厂和造船厂这么重要,完全可以享受这个待遇。

    随着汪克凡侃侃而谈,方正铮的眼睛越睁越大。

    兵工厂原来挂在督粮道下面,方正铮只是一个五品官。现在突然升到四品。就迈进了中高级领导干部的行列。要知道,正四品是文官的一个坎,只要出任正四品官员,要么是一府的知府,要么是一道的道员,在省里就是封疆大吏的副手,比如布政使衙门的左右参议。

    他还在发愣,左右就不停传来贺喜之声。叶靖海等人和他关系不错,都低声向他表示恭贺。

    汪克凡笑了笑。一边想着,一边继续说道:“愿意来兵工厂任职的,在任时可以再挂一个武职,从楚军这边再支一份军饷,任期满了之后只要表现卓异,都可以放到地方上任职,如果想去朝廷中枢,本镇也可以亲自推荐。”

    这个年代除了士林出身的文官外,其他人大多是文盲或者半文盲,总得来说,文官的综合素质比其他人明显高出一截,在兵工厂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单位里,有些岗位还是离不开这些明朝的知识分子。

    叶靖海接过话头,笑着说道:“汪军门这也太偏心了,我干脆不当这个水师营官了,去方观察手下做个管事,还能再领一份军饷,那该多好!”

    这本来是句玩笑话,施琅却一脸的不以为然,鼻子往外喷了一声,对叶靖海表示抗议——方正铮那家伙正得意呢,你还去捧他的臭脚,到底是哪边的?

    叶靖海全当没看到,转过脸收起笑容,对汪克凡劝道:“听军门刚才说,还要挑些军将到兵工厂,学生以为有些不妥。那些军将大字不识一筐,脾气又暴躁,送到厂子里不但无用,恐怕还会添麻烦。”

    汪克凡笑着点了点头:“你说的不错,直接送去肯定不行,不过人都是会改变的,不认字可以学,脾气暴教他们规矩,等到他们学成之后,再送到厂里就能派上用场。”

    兵工厂是为军队服务的,不能和军队脱节,选拔一批退役军官放在兵工厂,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合作。至于能力问题,可以通过岗前培训来解决,在井冈山军校搞两期培训班,那些退役军官毕业之后,就能满足兵工厂的要求……

    屋子里响起一阵嗡嗡声。

    现场办公会开到这个时候,几个问题都讨论完了,但是大家意犹未尽,又各自开起了小会。这种深入讨论可以查漏补缺,进一步开拓思路,汪克凡并没有阻止,反而也参加了讨论。

    方正铮却皱着眉头,肚子在思索着什么。

    他和施琅不对脾气,和叶靖海处的还不错,见他一个人发呆,叶靖海开玩笑道:“方观察,你今天又升官又发财的,怎么还满面愁容,难道怕我们逼你请客?”

    方正铮摇摇头,说道:“不好干呀!汪军门的确对我多有照顾,能给的方便都给了,但最少也要等到半年后,才能慢慢见到成效,眼下这几个月就算能多造几门炮,还是不够水师用的,我怕耽误了大事,无法向军门交代。”

    楚军扩编之后,各营都急需火炮,为了满足前线的需要,兵工厂造出的火炮要分给步兵一大半,方正铮无论怎么算,水师这边都不够用。

    汪克凡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兵工厂的起点太低,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改善条件,逐步提高生产能力。但无论技术水平的提高,还是人才的培养,以及增加资金的投入,都需要一个实现的过程……归根到底,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