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残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补残明-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谭泰站起身走到跟前,把他扶了起来:“来来来,你既然没走,正好一起聊聊,怎么打好这一仗。”

    手下人又搬来一个凳子,谭泰命李成栋坐下说话,李成栋小心翼翼地蹭着凳子边沿坐下,再三向谭泰谢恩。

    谭泰摆摆手,指着地图说道:“南贼已经窜入南昌府,离着丰城县不足五十里,到南昌也就是二百多里的样子,若是由着他们继续北窜,还真敢打到南昌城下帮金声桓解围,得想个法子阻他们几天。”

    “最少得十天。”一个姓黄的幕僚说道:“南昌城上次得了一批粮食,虽然剩的可能不多,但应该还没有吃完,金声桓和王得仁也不是婆婆妈妈的伪君子,粮食不够就会杀人,杀人就能省下粮食,估摸着最少还能坚持十天,多了甚至能撑半个月。”

    另一个幕僚接话道:“是啊,这两天南昌城的逃兵又变多了,听他们说,城里最近又开始限粮,每天的口粮都是数着米粒发的,熬一碗稀粥能照见人影,金声桓手里好像还有一点存粮,但就是不愿放粮,饿死了不少人。”

    “这小子心狠手辣,是个人物,等城破之后,赏他一个全尸!”谭泰一副惺惺相惜的模样,又对李成栋说道:“我们刚才合计了一下,楚军有攻城秘法,死守丰城不是什么好主意,得在城南打上一仗,杀杀南贼的锐气。你和南贼几次交手,对他们最熟悉,觉得这个法子可行吗?”

    “大将军高见!”李成栋说道:“汪克凡擅长攻坚,丰城又太小,决不能在城中死守,不如把大军拉到城外,慢慢和他周旋,拖延几天应该没有问题。”

    “你说的不错,但就是太虚,南贼兵多,城外又无险可守,万一有个什么差错,可就没法收拾了,还得拿出一个具体的章程。”谭泰沉吟片刻,问道:“我要是等楚军大部都进了南昌府,再派一支奇兵乘船突袭樟树镇,李将军以为如何?”

    “这个……,这个胜算恐怕不大。”李成栋咽了一口唾沫,艰难说道:“我军虽有水师助战,但百里奔袭敌后,难免陷入重围,白白的折损人马。”

    在登陆战里,难点不在登陆,而在登陆后能否挡住敌人的反攻,这需要大量的后续增援部队和物质补给。但在这个年代里,所谓的水师都是使用风力人力驱动的木制战船,运输能力和机动能力都和现代的海军无法相比,很难支持一场大规模的敌后登陆作战。

    “怎么会是白白折损人马呢?能把汪克凡拖上几天,等南昌城一破,他就会不战自溃。”谭泰皱起眉头说道:“再者说了,我还可以派八旗精锐从陆路进袭樟树镇方向,和水师相互呼应配合,自然就万无一失了。”

    清军的优势在于兵种齐全,无论水师还是八旗骑兵,都有较高的机动能力,谭泰没打算搞一次扭转战局的仁川登陆,只想充分发挥清军的机动能力,骚扰破坏楚军的战略意图,为南昌包围圈争取更多的时间。

    姓黄的幕僚在旁边帮腔道:“某夜观天象,有彤云起于西北,月曦晦暗扰乱,不日必有朔雪降于江南!南贼素来畏惧寒冷,八旗健儿却可如鱼得水,此天助大将军得胜,绝不可错失良机……”

    到这个时候,还看不清形势就是傻瓜蛋了,李成栋眨眨眼睛,突然腾地一下站起身来,抱拳大声说道:“既然八旗劲旅出手,这一仗必能获胜,末将李成栋不才,愿请命出征,从水路奇袭樟树镇。”

    “急什么?坐下说话!”谭泰指了指凳子,温言说道:“我原打算让江宁绿营蔺光远出战,但他麾下只有四千多兵马,正觉得有些少了,李将军既然愿去,那正好可以给他帮忙……”

    李成栋告辞走后,谭泰看着尚在晃动的帐帘,目光中若有所思。

    姓黄的幕僚给他添满茶水,恭维道:“大将军的驭下之术越来越高明了,那李成栋此去樟树镇,除了誓死一战,再不敢有其他的心思。”

    “什么驭下之术?本大将军原来也是个直爽汉子,都被你们几个带坏了。”谭泰得意的一笑,有些矫情地感慨道:“皇上和摄政王把征南大将军的担子压在我的身上,就得和这些汉人军将打交道,哼哼,这帮家伙都是些没骨头的软蛋,一个个就会偷奸耍滑,最他娘的难管。”

    另一个幕僚也抢着大拍马屁:“大将军恩威并用,李成栋必能物尽其用,立下大功!”

    “立功?他要是能立下一份功劳,还有命活着回来,本大将军就重重赏他,要是再把差事办砸了,老子把他一家都发配到宁古塔去!”

    ……

    从谭泰的中军营出来,李成栋一路上都面无表情,离着营门走出去几百步,他突然从牙缝里恶狠狠地骂了一句。

    “操!”

    没头没尾的,手下亲兵不知道他在骂谁,但李成栋的样子明显有些顾忌,声音压得很低,手下亲兵不由得回头向后看了看,只见猎猎北风之中,谭泰的将旗正舒展不停。

    同样是打了败仗,八旗兵可以调到后方休整,很快就会恢复实力,李成栋的绿营兵却只能充当炮灰,去樟树镇送死,难怪谭泰对自己这么客气,他分明就是个笑面虎,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炮灰要有炮灰的觉悟,被派去送死也罢了,李成栋最受不了的,是还要受蔺光远的指挥……蔺光远是个什么东西?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将门纨绔,大家都出身于江宁绿营,李成栋当年在高杰手下当参将的时候,蔺光远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千总,李成栋一直看他不顺眼,这次落到他的手下,肯定要大大的受气。

    光受些气也无所谓,李成栋自知连打几个败仗,这已经是最轻的惩罚了,但在樟树镇那种死地作战,头上却被蔺光远死死压着,难免凶多吉少,被蔺光远当成炮灰里的炮灰,送死的优先级永远排在第一。

    该怎么办呢?前路如此艰难险恶,李成栋陷入了沉思。(未完待续。。)


………………………………

第三十六章 事故

    楚军沿着赣江两岸向前推进,部队已经全部展开,大小战斗不断,补给线的压力就越来越大,无数的运输船在赣江里日夜穿梭,向前线送去源源不断的物资,粮食、弹药、武器、衣服、草鞋、药品……楚军的规模不断扩大,对热武器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每打一仗消耗的物资都增加了许多,后勤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为了避开清军的水师,明军的运输船接近南昌府后,都会在樟树镇等码头卸船,转从陆路运送物资,这样虽然麻烦了许多,但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万元吉的赣州水师刚刚打了一个大败仗,被清军水师压得不敢越过樟树镇一步,进了南昌府地界后,整个赣江水道就在清军水师的控制下。

    好在楚军连打了几个胜仗,在陆地上占有绝对的主动权,各种补给物资卸船上岸后,就装上车子往前线送去,楚军派出骑兵和步兵沿着江边不停巡逻,清军的水师只能干瞪眼看着远处的车队,却不敢上岸来抢。

    大车、牛车、马车、鸡公车……还有上万名辅兵和应召而来的长夫,在赣江两岸汇成了两道浩浩荡荡的洪流,把樟树镇和前线军营连接在一起,白日里尘嚣喧天,夜晚火把如龙,几乎从不间断。

    这天傍晚,樟树镇又有两艘千料大船靠岸,卸下的货物堆得像小山一样,几百名长夫忙到天色黑透,才把所有的货物都装上大车。离开了码头。

    “慢些!不要急!小心把车子压翻了!”

    汪克斌举着一支火把,站在路口指挥着车队。腊月里的夜晚天气寒冷,北风一阵紧过一阵。吹得火把忽明忽暗,像小刀子一样轻易穿透了长夫身上单薄的衣衫,但他们一个个都汗流浃背,使出全身力气推动着车子,拉车的牲口也精疲力竭,一个个口角泛着白沫。

    “汪总爷,歇一歇吧!这车子实在太沉。人怎么都能熬,牲口可吃不消啦!”

    长夫的首领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脸上满是刀刻般的皱纹。庄户人把牲口看的比命还重,见几头老牛都快累的脱力了,忍不住向汪克斌求情。

    “不行!现在已经起风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变天。咱们得赶快走。今晚上赶到叉子口营地再说,要是拖拖拉拉被堵在路上,到时候可更作难!”

    汪克斌毫不通融,摆摆手命令车队继续前进……

    他在湘潭县呆了将近三个月,带着工作队每天在田间地头来回奔波,完成了好几个村子的丈田,哪怕是藏在山沟水洼里的隐田,也被他挖出来不少。因为工作成绩出色,几次受到上司表扬。

    丈田虽然非常复杂。但湘潭县不算太大,汪克凡集中人力物力忙活了三个月,终于把所有的田地都丈量一遍,重新绘制了鱼鳞册和黄册,取得了收取赋税的最新依据。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的工作更加困难,如果简单的一刀切,就按照鱼鳞册和黄册收取田赋和人头税,士绅地主会想尽办法把负担转到佃户农民身上,引起更加尖锐的社会矛盾。

    湖南是楚军的大本营,是汪克凡事业的根基,决不能采用涸泽而渔的短视做法,但是楚军要打仗,要扩军,要更换各种新式装备,说来说去都是一个钱字,湖南每年能收到近百万的税赋钱粮,无论有什么困难,这笔钱必须收。

    汪克凡计划仿照我党我军的成功经验,实行相对温和的减租减息政策,一方面保护地主的基本利益,一方面减轻农民和佃户的负担,简单来说,就是要确保赋税征收的公平,谁的地谁来交田赋,另外还得减免佃户的田租。

    明末农村社会的生态链其实很简单,佃户是任人宰割的羊,地主是吃肉的狼,广大的自耕农是脚步轻快的鹿,一般很难被狼捕食,但在明末的天灾**中,有太多的自耕农破产变成佃户,甚至无法保证基本的生存,才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

    汪克凡可不希望后院起火,减租减息其实就是杀富济贫,强行逼迫地主降低田租,以降低赤贫农民的负担,至于朝廷征收的赋税,也尽量要从地主的口袋里掏出来。

    这么做无疑会伤害地主士绅的利益,或明或暗的阻力在所难免,而且力度之大会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楚军手里虽然握着刀把子,也不能简单一刀挥过去,而要慢慢理顺这团乱麻。

    湘潭县只是一个试点,一个“特区”,下一步还要向全省推广,这里面的工作量非常大,汪克斌突然接到调令,上司和同事都一再挽留,汪克斌本人也刚刚进入角色,正干的顺手,一开始并不想走……但是,调令最后一句话终于让他下定决心,离开了湘潭县,离开了工作队。

    参加南昌会战!

    作为一名武进士,一名军官,汪克斌的骨子里充满了对战场的渴望,他辞别同事和乡亲,按照命令首先赶往衡阳,押送一批新式武器弹药,辗转来到南昌前线。

    这批武器弹药包括两门八磅炮,二百支燧发枪,以及相关的子弹火药等等,听说这都是衡阳兵工厂的最新改进产品,性能和杀伤力都有进一步提高。汪克斌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试射,但只从外观和重量上来看,就知道这批武器的确和以前不同。

    无论八磅炮还是燧发枪,重量都有所减轻,结构上更加紧凑,第一次见到那两门八磅炮的时候,汪克斌还以为它们都是六磅炮。看着比六磅炮粗不了多少的炮管,汪克斌不禁有些担心,这么细的炮管,打上几炮说不定就会炸膛。

    但是,衡阳兵工厂的王景却拍着胸脯保证,这种新式火炮肯定能打七斤重的炮子,一口气连打上几百发也没有问题,如果真的炸膛了,他甘受军法处置。

    虽然变轻了不少,但大炮终归还是大炮,这两门八磅炮都有一千六百多斤,用人力畜力搬运非常辛苦,衡阳兵工厂给它们做了配套的木质炮车,用牲口拉着移动。

    大晚上看不清楚,路况又不好,辅兵和长夫赶动牲口,沿着地面上的车辙缓缓向前移动,碰到上坡转弯的时候,大家就得一起帮着推车。

    “宋金斗,宋金斗,你慢些!有人过来了。”

    汪克斌大声吆喝着一个辅兵什长,宋金斗这个家伙干活还算麻利,就是性子有些毛糙,粗枝大叶的经常捅娄子,汪克斌对他很不放心。

    “嗨!汪总爷也太小心了,大家各走各路,不会有事的。”宋金斗大咧咧应了一声,甩鞭子在拉车的老牛屁股上打了一记,老牛不满地喷了喷鼻子,拉车的速度又加快了几分。

    “这家伙总是自以为是,别挤出事了。”汪克斌担心地向前看去,迎面的火把越来越近,一支长长的民夫队伍走了过来,狭窄的道路立刻变得非常拥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