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残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补残明-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是湖广方面清军的统帅,首先要对湖广之战负责,在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上,终于驳了一回勒克德浑的面子。

    勒克德浑的脸色有些难看,强忍着才没有当场发作,他觉得自己的计划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孔有德却偏偏不采纳,简直是胆怯昏庸之极!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勒克德浑的脑子里突然闪过这么一句话,孔有德是三军统帅,既然做出决定,他也只能服从命令,但是这件事一定要写个奏本,向北京方面说清楚。

    如果能得到北京方面的支持,而孔有德再有什么失误的话,就能及时弥补错误……

    ……

    黄州府的府城是黄冈,当楚军占领长江对岸的鄂州后,黄冈城里人心惶惶。

    老百姓听说明军到了长江对岸,七分喜,三分忧,喜的大明王师还没有忘记黄州府,忧的刀兵一起,只怕玉石俱焚,但是对普通的穷苦百姓来说,反正没有太多牵挂,只要能在战火中保住性命,就没什么害怕的。

    城里的士绅商贾三分喜,七分忧,他们大多数还是同情大明的,但就怕这一仗打下来,万贯家财都打了水漂。从内心深处来说,他们希望明军能打赢,但就怕明军和清军来回拉锯,他们要遭二茬罪和三茬罪,所以他们又希望清军能守住黄冈城,只要出上一次血就够了。

    绿营兵和满清官吏却如临大敌,把明军当成洪水猛兽,如果明军攻占了黄州府,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难逃一死。

    黄州府知府衙门的内宅中,满清知府牛佺屏退下人,和父亲牛金星正在密谈。

    “爹,您看黄州府能守住吗?”

    “守得住如何,守不住又如何?”

    “若是能守住,当然没什么说的,若是守不住的话,我也不能坐以待毙!”牛佺在父亲面前毫无顾忌,说道:“听说汪克凡一向言而有信,只要守官献城投降,非但不会杀害,还会重用提拔,若是黄州府肯定守不住,我又何必陪着那徐勇一起死,不如设法打开城门,放明军入城……”

    牛佺身为知府,当然有自己的心腹手下,他为徐勇的黄州绿营提供后勤物资,在军中也混得很熟,如果事先精心安排,等到战况激烈的时候,偷偷打开一座城门献城投降是完全有可能的。

    “你糊涂!”牛金星却突然发怒了:“若是别人来打黄州府,献城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既然是汪克凡来了,你我父子就算献城投降,也一样死无葬身之地!”

    牛佺愣住了,半晌才问道:“此话怎讲?”

    “哼,你也不想想,汪克凡是李过的什么人,是高氏的什么人,你我若是投降,必然会落到李过的手里,到时候连个全尸也难留下……”


………………………………

第六十二章 兵贵神速,有时候就得冒险

    牛金星,河南宝丰人,天启年间中举,崇祯十四年加入李自成农民军,以长于智谋筹划而获得信任,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被任命为天佑殿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大顺政权里的文官第一人。

    弘光元年李自成兵败身死,牛金星带着儿子牛佺开了小差,主动向满清投降,因为他在汉人士绅里的名声太差,满清没有给他安排官职,只任命牛佺担任黄州知府,后来就一直住在黄州府。

    平心而论,牛金星在政治上并非毫无建树,对大顺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李自成起兵之初历经坎坷,但在崇祯末年却横扫北方各省,和牛金星提出的一些策略有直接关系。

    但总的来说,牛金星只是一个善于投机的政客,不乏小聪明,却没有大智慧,大顺政权一直缺乏纲领路线的指导,砸烂了旧的秩序,却不知道怎么建立新的秩序,很快走向必然的灭亡。李自成一世枭雄,最后却只是黄巢、张角之流的人物,没有成为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张良、刘伯温这样的谋国之士,而把牛金星之流当成了安邦定国之才。

    叛徒总是最令人痛恨,牛金星身为大顺宰相,却在危难关头变节投降,和大顺军余部已经结下死仇,李过、田见秀、袁宗第等人都对他恨之入骨,而牛金星投降满清之后,换了一副嘴脸当奴才,对过去的事情自然忌讳莫深,李过等人对他知根知底。牛金星由愧生怨,由怨生恨。也巴不得他们全死光。

    既然出来卖了,就希望这世道笑贫不笑娼,牛金星当了汉奸,也希望天下人都当汉奸,所以对满清忠心耿耿。希望清军尽早消灭忠贞营,消灭南明政权,到时候大家都是奴才,他牛家父子还能混个上等奴才。

    在他的指点下,牛佺抛却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连夜召集下属官吏,征集民夫青壮,筹集军饷粮秣。修缮城防器械,一心一意坚守黄州府,准备与城池共存亡。

    黄州府是徐勇的地盘,徐勇手下的黄州绿营有将近三万人马,其中披甲战兵一万多人,分守黄州府各地,孔有德来到湖广之后,徐勇派徐斌驻守咸宁县。自己又带着主力支援承天府,黄州府里只剩下几千人马,其中还有不少老弱和辅兵。

    看到明军大兵压境。黄州府守将连忙收缩防线,把分驻各地的绿营兵都调进府城黄冈,同时派快马向武昌府告急,黄冈是徐勇的老巢,老营家眷都在城中,如果被明军攻占黄冈。黄州绿营必然军心大乱,甚至不战自溃。

    能否守住黄冈城,关系到黄州绿营自身的命运,官兵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知府牛佺也全力配合,士绅商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黄冈城里的备战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在备战的同时,他们还存着几分侥幸,楚军毕竟在长江对岸,如果贸然渡过长江,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没准会主动撤走。

    就在患得患失之间,他们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徐勇就要回来了,他带着数千人马已经到达武昌府,乘船顺江而下,只要一天时间就能赶到黄冈,除此之外,平南大将军已经下令,让武昌府的怀顺王耿精忠整军备战,随时支援黄州府。

    坏消息是楚军真有渡江的苗头,他们占领了黄冈下游的所有码头,搜集船只,征集民夫,看样子很快就要大举渡江,明显是冲着黄州府来的。

    ……

    楚军攻占大冶和鄂州之后,连续扫荡长江沿岸的所有村镇,然后让吉安营分成两股,王鼎和顾宗福各带一部,和汪猛的部分骑兵配合,袭扰九江府外围,同时命令帖兆荣派出少量骑兵,奔袭梁子湖三江口,做出骚扰武昌府的假象。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疑兵之计,事后一眼可以看穿,但身在局中的时候,却不好判断。

    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之间随时可以互相转化,吉安营袭扰九江府,本来只是虚晃一枪,但也为楚军主力开路铺桥,同时试探九江府的虚实,如果九江府比黄州府好打,汪克凡就会转向九江府,把虚招变成实招。

    选择敌人的薄弱环节进行打击,这就是进攻一方的好处,只要楚军拉开架势,清军就得有应对方案,否则一着不慎,步步被动。

    当然,汪克凡暂时还是把黄州府当成第一目标。

    楚军的骑兵很多,清军的斥候都被赶到几十里开外,只能远远的监视,难以掌握楚军的动向,汪克凡经过两天准备,把主力运动到鄂州附近的小镇道士洑,乘夜渡过长江。

    在江岸边略做休整,楚军在黎明时分再次出发,全军上下偃旗息鼓,以通山营为先锋,大军随后跟进,一路直扑黄冈,总共三十多里的路程,天色刚刚放亮,楚军的先头部队已经看到了黄冈城墙。

    楚军连夜过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黄州府一带被清军占领了快两年,早起的百姓看到楚军,各个目瞪口呆,吓了一跳,汪克凡命人安抚百姓,再赠送一些银钱,打探黄冈城中虚实。

    和斥候传来的情报一样,黄冈城中空虚,汪克凡下令加快行军。

    楚军到了黄冈城外,农田里有几个百姓正在干农活,远远看到楚军的大队人马,立刻扔下农具往城内跑,城里的清军却来不及放他们进去,匆忙拉起吊桥,把城门关闭,城头上报警的鼓声、号角响成一片,惶急的清军士兵在军官的催斥下,乱轰轰地冲上城墙。

    汪克凡传令扎营下寨,把黄冈城三面包围,然后打造云梯飞桥,直接进行强攻。

    按照汪克凡的预想,城里的清军不多,而且大半是老弱残兵,楚军神兵天降,突然袭击,对清军的士气也是一个严重的打击,趁机强攻也许能一战而下。

    兵贵神速,有时候就得冒险。


………………………………

第六十三章 炮灰

    汪克凡虽然派出了很多斥候和探子,但是往返长江两岸非常麻烦,他对黄冈城的情报掌握不足,不知道清军已经收拢防线,加强了城中的防御,也不知道徐勇的援军正在赶来。

    黄州府离武昌府太近,按照常理来说,清军肯定以为汪克凡不敢来打黄冈,所以他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连夜渡江,奇袭黄冈。

    出其不意,就要速战速决,汪克凡决定强攻黄冈。

    这无疑是一种冒险行为,所谓“攻城为下”,没有做好准备,强行攻城一般很难奏效,而且会带来严重的伤亡,但是根据他掌握的情报,黄冈城里的清军很弱,所以值得赌一把。

    黄冈是一座府城,城墙比普通的县城坚固得多,如果按部就班发起进攻,几天内很难奏效,而武昌府的清军顺流而下,一天就能赶到这里支援,黄冈之战拖的时间越久,就越可能打成一场烂仗。

    把大炮运过长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楚军的辎重部队还远远拖在后面,汪克凡手里现在只有四个步兵营,半个骑兵营,他把崇阳营和岳州营摆在南门,把通城营和蒲圻营摆在西门,并且派骑兵监视岳州府四门,隔断和码头之间的联系,如果有出城的百姓和小股部队,一概加以拦截,免得被清军的信使混出去。

    汪克凡之所以不惜伤亡发起强攻,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他手里有两千多个绿营俘虏,可以充当炮灰。

    楚军安营扎寨。打造攻城器械,一个时辰之后。后续的部队逐渐赶到,还运上来两门三磅炮,汪克凡随即下令出战,骑兵、弓箭手和火铳手压住阵脚,严防清军出城袭击。两门三磅炮推到阵前,对准了黄冈南门。

    “试炮。”

    随着汪克凡一声令下,两门三磅炮发出怒吼,震得人耳朵嗡嗡直响。一发炮弹射中城墙,轰起一片砖石碎屑,被风一吹,洒得城上清军满头满身,另一发炮弹射中城楼。打坏了一扇窗户和半截女墙。

    城楼上露出了几名清军将领和文官,汪克凡用望远镜看得很清楚,其中一人正是徐斌,他到底是徐勇的弟弟,正牌的二品副将,在没有受到清廷惩处之前,仍然在黄州绿营里有一定地位。

    居中的主将是另一名绿营副将,满脸彪悍精明之色。一看就是久经战阵的将领,根据斥候的情报,这个副将名叫孙柏安。

    旁边还有一位四品文官。出乎汪克凡的预料,他虽然是文官,却没有任何惊慌的表情,神色间颇为冷厉,正是黄州知府牛佺。

    “这一仗看来不太好打。”汪克凡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声势浩大的楚军突然出现在城外。对黄冈的清军压力极大,城头上的绿营兵看样子都很紧张,但是将为兵之胆,这几名清军将领官员仍然保持镇定,就足以控制城里的形势。

    在他们的指挥下,城头上清军不断调动,看到明军主攻西门和南门,他们也加强了这两座城门的防御,绿旗的数量明显增加,南门这一侧把总的队旗就有十几面,再加上高低不等的将旗军旗等等,大眼一扫就有近千人。一队队青壮把石块灰瓶等守城器械运上城墙,点燃铁锅中的火油冒出道道黑烟,协助清军守城。

    不好打也得打!

    在汪克凡中军的指挥下,楚军各部一起列阵,战马往来奔弛,步兵徐徐推进,刀枪林立,在阳光下闪闪耀眼,旌旗飘摇,荡起漫天的尘土几乎遮蔽了阳光。

    随着一声悠长的号角,绿营兵俘虏推动几十辆木驴车向南门城墙走去,还有三百多俘虏背着麻包跟在他们后面,尽量把身子躲在木驴车的保护范围内,明军骑兵组成的督战队手持斩马刀,大声催促着俘虏加快速度。

    汪克凡打算先用云梯蚁附攻城,试探一下清军的斤两,黄冈城里的清军不是徐勇的主力,战斗力相对较差,楚军只要攻上城头,基本上就能站稳脚跟,逐步打开突破口,而不是被清军调集优势兵力歼灭。

    除了蚁附攻城之外,汪克凡还留有后招,楚军的工匠和辅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