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吏治方面的问题,隆武帝突然扯到了汪克凡身上。
“汪卿,你出任提督cāo江,节制文武,也该有个都察院的文职,就挂个湖广巡按御史。”
节制文武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有相应的官衔,比如何腾蛟担任湖广总督,就挂着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和兵部侍郎的职务。
提督cāo江本身是武职,不用挂兵部职务,但要节制文官的话,就需要挂一个都察院的职务,一般是四品的佥都御史,但汪克凡原来是个武将,贸然提拔到佥都御史会引起文官的不满,就给了他一个七品的巡按御史。
巡按御史负责考察吏治,虽然只是七品官,但权力非常大,可以和总督巡抚对抗,湖广最后一任巡按御史黄澍,就曾经和何腾蛟发生过激烈的权力斗争。
等到黄澍投降满清的时候,弘光朝廷已经完蛋了,隆武帝上台之后,和何腾蛟正处在蜜月期,还指望他派军队来福建迎驾,一直没有往湖广派巡按御史,突然把这个职务给了汪克凡,隆武帝别有用心。
“多谢陛下!”虽然在局促的车厢里,汪克凡还是跪下行了个礼。
既然担任提督cāo江,就应该挂一个都察院的职务,否则名不正言不顺,不利于开展工作,隆武帝前两天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一直没提这件事。
但出乎汪克凡的意料,经过这场谈话之后,隆武帝突然解决了这个问题。
有了湖广巡按御史的头衔,整个湖广除了何腾蛟、堵胤锡等少数大员之外,一般的知府道台都成了他的下属。
可以向湖南伸手了!
更重要的是,他终于看到了隆武帝的诚意。
从古至今,搞政治的人很多,但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政客,能称上政治家的没有几个。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脏,一个是女人的x,一个就是政治,但男人偏偏都喜欢……”在政客的眼睛里,政治是无比肮脏的,除了yīn谋诡计就是权力斗争。
但在政治家眼睛里,yīn谋诡计和权力斗争都只是手段,真正要成就大事,还得看胸襟气魄,眼光肚量。
想把南明这个烂摊子撑下去,就看隆武帝的气魄够不够了。。)
………………………………
第六十二章 谈和是唯一的出路
“哈哈哈!”
大车里传出隆武帝的笑声,周围的侍卫都露出惊讶的神色……自从福州逃亡之后,皇上很长时间没有开心地笑过了,汪将军到底说了什么,能让他这么高兴。
“好!只要能为赣州解围,就照你的意思办!”隆武帝满面带笑,非常兴奋。
汪克凡刚才讲述了赣州战役的作战计划,把复杂的军事思想用形象的比喻阐述得非常生动,把隆武帝逗得很开心,彻底被他说服了。
一场大型战役牵扯到方方面面,隆武帝外行听热闹,本来没必要给他说得那么仔细,但是汪克凡却非常耐心,掰开揉碎,深入浅出,把整个计划讲得明明白白,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也一一做出说明。
隆武帝对军事一窍不通,很多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时不时会问出几个白痴问题,好容易给他讲明白了,稍微换个角度又糊涂了,几次把汪克凡搞得要暴走,差点被他打败了。
和简单的忽悠不同,这是手把手地在教隆武帝打仗,幸好只是一个特定的战例,很多复杂的东西不用讲到,也幸好汪克凡当过多年的军校讲师,耐心和讲课技巧都不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隆武帝基本理解了这个作战方案。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汪克凡要通过隆武帝,掌握赣州战役的指挥权。
赣州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在朝廷大义的压迫下,在傅冠等人的努力下,从南明各地招募了一支将近三万人的大军,正在向广东北部的南雄府集结。这些部队的战斗力良莠不齐。基本上都比金声桓的部队差了一到两个档次,哪怕加上恭义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郭维经是兵部尚书,傅冠是各路援军的总协调人,江西督师万元吉在赣州城里。大学士苏观生正从广州赶来……,这些人都是文官,打仗的本事都不行,但一个比一个地位高,不论谁出任主帅,都轮不到汪克凡。
明军本来就是拼凑而成的乌合之众。再加上一群高官指手画脚,仗就没法打了。
“臣奏请陛下御驾亲征,解赣州之围!”
汪克凡只是恭义营的主将,其他各路明军不会听他的,让隆武帝当个名义上的主帅,可以压住那些大学士、尚书和督师。统一指挥各路明军。
“好!朕虽然不通兵事,但有汪卿辅佐,定可一战奏功!”
御驾亲征,在明朝历史上有过惨痛的教训,土木堡之变连皇帝都被人俘虏了,但隆武帝早就打定主意,这次赣州战役一定要御驾亲征。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形势和明英宗时期完全不同,隆武帝的皇帝宝座已经不稳了,一定要亲自打赢这一仗,树立威信。
汪克凡打仗的本事他亲眼见过,比其他人都靠谱得多……文官带兵打仗,外行领导内行,这里面的弊端他也非常清楚,与其让郭维经等人挂帅,还不如自己亲自上阵,有汪克凡帮忙指挥。这一仗应该能打赢。
“为帅者最忌犹豫不决,三心二意,若陛下有何疑惑之处,务必告之微臣……”汪克凡给隆武帝打预防针。
隆武帝是军事外行,自信心不足。耳根子就软,谁再几句话把他说晕了,一旦犯了战略错误就无法挽回……有什么想不通的都来找我,别自己瞎拿主意。
汪克凡最担心的,就是那些军事上半瓶子醋的文官,出于各种目的到皇帝面前献计献策,满口孙子兵法和武经七书,用名人名言和古代战例来忽悠隆武帝,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汪克凡又给隆武帝举了几个例子,教会他正确看待各种军事理论。
很多军事理论乍一看都是互相矛盾的,似乎这样也行,那样也有道理,但如果脱离了客观条件,所有的军事理论都是纸上谈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针对赣州战役的具体情况,汪克凡又举了几条可能出现的质疑,并指出正确的思路。
能说到的,都说到了,大的方针不会出现什么变化,剩下的细节就要到南雄补充,到战场上补充,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部署。
君臣之间换了话题。
“陛下,臣有一本,愿担保云南沐国公……”
云南沐国公,就是黔国公沐天波(沐天波、沐剑屏、韦小宝、神龙教……有印象没有?)。
张献忠占据四川之后,沐天波和云南总督、云南巡抚招募土司军队,防止大西军进入云南,不料土司沙定洲趁机发动叛乱,突然占领了昆明,沐天波孤身逃走,云南总督巡抚都被沙定洲俘虏。
沙定洲发动叛乱,是想割据云南,他抓到云南总督和云南巡抚之后,胁迫他们给隆武帝写信,假称黔国公沐天波造反,而他沙定洲是平定叛乱的功臣,请求代替沐天波的地位,为大明镇守云南。
云南总督和云南巡抚不干,沙定洲就直接伪造奏章,然后盖上他们自己的官印,派人送到福建,隆武帝看到之后就相信了,给云南下旨剿灭沐天波……
在中国古代,云南被看做蛮荒之地,诸葛亮下云南七擒孟获,被描写成了不起的功绩,实际上也就是打败了一群土司,到了明朝末年,云南还是偏僻神秘的代表,如果没有沙定洲这场叛乱,大西军未必能轻易占领云南。
“请陛下收回成命,汇合云贵四川官军,尽早剿灭沙定洲!”
张献忠盘踞四川,但四川南部还在大明的控制下,双方基本以长江为界,长江重镇重庆还在明军手中。
如何处理云贵四川,如何处理和大西军的关系,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
再有三四个月,张献忠就要被博格干掉了,孙可望和李定国就要带着大西军余部南下云贵,云贵四川的官军过于孱弱,不是他们的对手,云南、贵州、四川,这三个省将彻底丢掉。
为了对抗满清,谈和是唯一的出路。
先解决内部的沙定洲,然后再和大西军谈判,手里的筹码会多一点。(未完待续。。。)
………………………………
第六十三章 阿喀琉斯公公
沙定洲的实力并不算强,带兵进了昆明之后突然发作,沐天波和云南总督巡抚猝不及防,才着了他的道,他要称霸云南,也不符合其他土司的利益。
四川的官军还有一定的实力,打不过大西军,打沙定洲却没有问题,可惜隆武帝处置失当,把沐天波当成了叛贼,却给了沙定洲合法的身份,四川贵州的明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懒得跑到云南多管闲事。
但是财帛动人心,沐天波世代镇守云南,富可敌国,他的家产都落在沙定洲手里,只要把这个消息散出去,四川明军就有了出兵的动力……
这就是下一道旨意的事情,并不难操作,关键是要给隆武帝一个接受和确认的时间,后面不用汪克凡操心。
“此事当真?”隆武帝将信将疑,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他可又犯了一个大错误。
“千真万确,陛下偏居福建,消息不灵,但此事已经传到了湖广……”汪克凡的解释合情合理,湖广紧邻四川,云南有什么事情,当然知道的快一些。
……
恭义营进入广东境内后,遇到了前来迎接圣驾的明军。
这支明军是傅冠派来的,领兵的将领正是施琅,同行的还有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太监,气度不凡。
他们首先拜见隆武帝,说了好一阵子话,隆武帝留下施琅单独召见,这老太监出来之后,就找到了汪克凡。
一见汪克凡,这老太监就虔诚地在胸前画了个十字,又深深地鞠了一躬。
“上帝保佑万岁爷!汪将军就是上帝派来拯救苦难的使者。咱家在这里多谢了!”
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汪克凡定睛一看,这老太监的胸前竟然挂着一个闪闪发亮的十字架,看样子是个天主教的信徒。
“请问公公怎么称呼?”
“咱家的圣名叫‘亚基楼’,achilleus,能听懂吗?嗯。没入教之前,咱家还有个俗名叫庞天寿……”那老太监竟然还会说几句外语。
汪克凡恍然大悟。
庞天寿,是南明历史上著名的大太监。
他在崇祯朝就是宫中的御马太监,李自成攻入北京时,庞天寿恰好“奉敕至南京”,南京陷落之后。他又逃到福建,担任隆武朝廷的司礼秉笔太监。(司礼秉笔太监很牛的,曹化淳、魏忠贤、冯保都干过这个职务。)
庞天寿早在天启年间就加入了天主教,给他洗礼的就是有名的汤若望神父,因为和传教士来往密切,庞天寿和西洋人的关系一直很好。
清军进逼福建的时候。隆武手中没有兵权,处处受制于郑芝龙,就派庞天寿去澳门向葡萄牙人借兵,他也不辱使命,向澳门当局借来了三百葡萄牙洋枪兵,还有一门红衣大炮。
“噢!原来是阿喀琉斯,公公的脚后跟是不是有点软呀……?”
汪克凡开起了玩笑。旁边的几个人都是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庞天寿却眼睛一亮,又惊又喜,仿佛他乡遇故知。
achilleus,就是阿喀琉斯,《荷马史诗》里的英雄,他的父亲是凡人,他的母亲是海洋女神,阿喀琉斯出生后,被母亲提着脚后跟倒浸在冥河水中。全身上下刀枪不入,只有脚后跟是弱点,后来被阿波罗一箭射中脚后跟就挂掉了,这就是“阿喀琉斯之踵”的来历。
大明朝没几个人知道《荷马史诗》,庞天寿起了这个洋名字。心里虽然非常得意,但每次说出去都没人理解,只和西方的传教士才有共同语言,汪克凡能一口道破这个名字的来历,立刻被他当成了知音。
“阿喀琉斯?这个翻译太好啦!我不叫‘亚基楼’了,我以后就叫阿喀琉斯!”
庞天寿如获至宝,欣喜不已,拉着汪克凡猛聊希腊神话和圣经故事,汪克凡虽然知之不多,但像宙斯、耶稣和雅典娜什么的,比较有名的人物还是知道的,在关键时刻附和几句,正挠在庞天寿的痒处,老年人天生话多,越聊越开心。
汪克凡有意凑趣,是因为庞天寿值得拉拢。
司礼监是内务府12监之首,司礼秉笔太监算朝廷“内相”之一,离太监界的老大“司礼掌印太监”只有一步之遥,隆武帝身边的太监快死光了,庞天寿必然会在宫中坐大,甚至会出任司礼掌印太监。
太监和皇帝是一派的,和内阁天生是冤家,南明时期的皇权大幅降低,太监也跟着威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