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炮王- 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静,只听得见炮车的车轮声和士兵的脚步声……我们经过的街道两旁华美的建筑物,但却都门窗紧闭。经过华丽的宫殿、教堂以及精美的公共建筑,这一切都是一座靠商业发家的繁华都市的写照,都反映出这里轻松而奢华的生活。

    然而,这里仿佛没有任何有生命的东西,一个人影也见不到:花园里没有嬉戏的儿童,街道或庭院里甚至没有马匹或马车。事实上,莫斯科似乎正陷入沉沉的睡梦中,犹如《一千零一夜》中所描述的那些令人着魔的城市。

    最后,我们决定找地方休息一下,特别是需要补充点食物。这确实是一幅令人惊奇而印象深刻的场景;这座巨大的城市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其风格与其说像欧洲倒不如说像亚洲。

    这座城市突然出现在光秃秃的、荒凉的平原上,城里1千多座教堂尖塔、古雅的大钟,碧蓝的天空中点缀着闪烁的星星,一切都是那么神圣而美丽!我们为了征服这里已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但皇帝仍希望这次征服不会引起暴动。

    然而,第一个入城的那不勒斯国王却向拿破仑报告说,这座城市看上去无法居住,毫无人气,没有军队或市民代表,没有任何贵族前来欢迎大军,甚至连一个牧师的影子也见不着。

    皇帝对此感到无比迷惑,一个被征服的城市不应有这样的表现。”

    这一天,法军各部长官依照拿破仑的旨意,接连几次发布命令,包括禁止军队在城内闲逛,严禁骚扰居民和抢劫行为,宣布当晚要总点名,等等。然而但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不能阻止兴奋的士兵们,分散到拥有大量物资储备的富足,而由空无人迹的城市各处。

    显然,俄国人已有计划地放弃了这个城市,而时间是在博罗季诺会战之前的九月一日。

    博罗季诺决战失利后,库图佐夫和他的部队很快进入通向莫斯科的大道上。在莫斯科郊区的小村子,一间宽敞、也是最好的房间里,俄国元帅召集了高级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

    房间内,库图佐夫有意避开众人,独自坐在壁灶后边不见亮光的角落里。他埋在折叠扶手椅里,不停地咳呛着清嗓子,不断拉抻礼服的衣领,虽然衣领是敞开的,仿佛仍卡着脖子。会议开始前,与会者相继走到陆军元帅身旁,有的握手,有的鞠躬,更多的一声不吭。

    面前的杉木桌上摆着地图、计划、铅笔,纸张,桌旁围坐叶尔莫洛夫、凯萨罗夫、托尔、科诺夫尼岑、拉耶夫斯基、乌瓦罗夫,以及挂有圣乔治十字勋章的巴克莱。后者一副苍白的病容,因为患疟疾已有两天。期初,所有人还在等着贝尼格森的到来,那是德国人藉口再次视察阵地,但库图佐夫明白他还在享用美味的午餐。

    当贝尼格森进屋之后,便率先发难,他责问在座诸位:“是不战而丢掉俄罗斯神圣的古都呢?还是战而保卫它?”接着是长时间的普遍沉默。

    大家都阴沉着脸,寂静中只听到库图佐夫生气地在喉咙管里咳痰。

    “俄罗斯神圣的古都!”他突然发言了,用愤怒的声音重复一遍贝尼格森的话,藉以指出这些言辞的虚伪。库图佐夫告诉那些将领们,他已决定放弃“圣城”,并用法语给伙伴们打气说:“你们对莫斯科的撤退感到焦急不安,而我却认为这是天意。因为此举能够挽救军队。拿破仑如一股洪流,我们尚不能加以制服,莫斯科将如海绵一般吸干这股洪流。”

    但众人却不像他这样乐观。看到会场的沉闷气氛,他又坚决地表示:“我已感到我个人将为损失付出代价,但我是为祖国的利益作出牺牲的。我命令,撤退!”

    尽管如此,库图佐夫的内心无疑是沉重的。深夜,他栖身一所破旧的桦木屋里,身边的人能够听到他在草垫上辗转反侧,哽咽抽泣。

    事实上,在莫斯科,大规模疏散早已开始。数周以来,大路上只见车马拥挤,成千上万的车辆,上面堆着各种形状的行李,颠簸着缓缓行进。达官贵人的宅邸均己撤空。舞会稀少。贵族俱乐部的管弦乐队只为少数受伤的军官和轻浮的女子演奏。法国侨民突然被送往下诺夫哥罗德,他们开设的糖果店和法国式的商号都被弃置不顾,领馆办公室匆忙地清理档案。

    莫斯科的居民,民族仇恨高涨,如痴如狂。

    军政总督罗斯托普金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下令在墙上贴满爱国传单,给贱民分发旧武器,去沿街散发圣像。他下令无业流民们聚集在三座山下准备进行决战,然后又强行地将他们遣散。他解散了城里的一支拥有两千人的消防队,并且让他们将水泵、水枪一起带走。他在白天让众人聚集在克里姆林宫前的露天广场上祈祷。最后,他打开了监狱,释放所有囚犯。

    博罗季诺战役一告结束,逃难的人就不断增多。名门望族走完后,就轮到一般贵人、公务人员和商人。凡有车马的都纷纷启程,大道上只听见滚滚的车轮声。敞篷马车、四轮马车、双篷马车、四轮大车、运货马车,接踵而至,鱼贯而过。

    在丢弃的房屋墙上,可以见到用法文书写的留言,“永别了,这是多么可怕的字句!”,“向你致敬,神圣的住所,离别之际,黯然神伤!”

    莫斯科城里的25万居民很快就剩下1万五千人左右。其中包括躺在医院病床上的重伤员,刚从牢里释放的民事罪犯和主人弃置不顾的仆役。库图佐夫的部队兼程行进,赶到莫斯科城下已经疲惫不堪。越过城门时,他们竟以为开进的是一座死城。

    长河一般的队伍继续向前,俄国士兵裹着大擎,风尘仆仆,惶恐慌乱。法国的前哨部队紧紧跟着俄军的后卫。两位司令间似乎订有默契一般:俄军由哥萨克士兵殿后,行动缓慢地后撤,而缪拉的骑兵则在间隔不远处紧紧相随,但并不动武。

    这情景简单犹如两支盟军同时在被征服的城里参加检阅一般。

    ……

………………………………

第101章莫斯科方向的战斗。。。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101章莫斯科方向的战斗(8)

    库图佐夫绝望之余,忽然受到启迪,竟拒绝向东走上通往梁赞的大道,反而斜插到旧卡卢加大道上去。几天之后,由于“侧翼行军”成功,他把部队带到莫斯科以南的塔鲁丁诺宿营地,安顿下来。

    接着,他从乌克兰等富庶省份征调粮草,着手改组和加强部队,命哥萨克拦截前往莫斯科古城的车队,切断法国人在城市附近补充给养的后路。身居塔鲁丁诺营地,他还威胁着敌人向斯摩尔棱斯克后撤时必经的大路。

    最后,如果拿破仑决定直捣圣彼得堡,则当地的俄军可以迅速北上,包抄至敌人的背后进行袭击,而维持根斯泰因的部队将从正面扼制敌人。库图佐夫认为,只有如此行动,撤离莫斯科才不会徒劳无益。

    这期间,亚历山大正在几百俄里之外等待着前线的消息,忧心忡忡,焦虑万分。

    8月29日信使抵达,向他禀告不久前在博罗季诺附近进行的大规模战役。他彻夜不眠。次日是他的父名日,上午他接到库图佐夫的颇为乐观的报告。喜出望外,便迫不及待地让人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隐修院大教堂里,唱完感恩赞美诗后,立即予以宣读。

    关于“胜利”的传闻在城里不胜而走,迅速传播。民众纷纷涌上街头,向返回王宫的沙皇及其家人欢呼。亚历山大自忖,在战事的结局尚不大明朗之前就激起公众的热情是否妥当?但他已不能后退,库图佐夫立即被晋升为陆军大元帅,他的妻子被授予“佩像贵妇”的荣誉称号,各大将领全部获得荣誉称呈,每个士兵奖赏五个卢布。

    但这仅是昙花一现。沙皇很快就接到罗斯托普金的报告和其他消息,得知军队虽经苦战,却已被迫放弃莫斯科城。罗斯托普金伯爵的如下报告:“库图佐夫公爵的副官给我带来一封信,他在信中要求我派警官把军队引领到梁赞大路。他声称他遗憾地放弃了莫斯科。

    陛下!库图佐夫的行动决定了古都和您的帝国的命运。一旦听到俄国伟大事物集中之地、您的先人遗骨埋葬之地——那座城市失守,俄国定将为之战栗。我去追随军队。我已运走一切,我唯有恸哭我祖国的命运。”

    收到这封急报,皇上派沃尔孔斯基公爵将下列诏书带交库图佐夫:“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公爵!从八月二十九日起,我就不曾接到您的任何报告。但在九月一日,我收到莫斯科总督自雅罗斯拉夫尔送来一则可悲的讯息,说您已决定率领军队放弃莫斯科。您自己可以想象这一消息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而您的沉默加深了我们惊愕。我派侍从将军沃尔孔斯基公爵送去此份诏书,向您听取军队的情况和促使您采取如此可悲决定的理由。”

    在莫斯科不战而弃的消息被证实后,公众不再欢欣鼓舞,代之而起的是震惊、气恼和狂怒。人心惶惶,慌乱、恐惧。皇太后、君士但丁大公、鲁缅佐夫首相、阿拉克切夫、沃尔康斯基都倾向于尽快议和。

    但是叶卡德琳娜女大公在雅罗斯拉夫给亚历山大写信,言词激烈,“众人都在对帝国的灾难,全面的幻灭,历次的失败,最后就国家声望下降和您本人名誉扫地等等高声指责您??不,不用担心会发生革命的灾难。我只是让您想到,在一个公众蔑视其领袖的国家中,局势将会如何??幸亏,议和之说并不普遍。相反,莫斯科失陷的耻辱已经激起复仇的欲望。”

    沙皇回复给妹妹叶卡德琳娜的信称,“某些事固然难以逆料,但我请您相信,对于战争,我从未动摇,而且现在尤为坚定。我宁死也不同‘世界的灾星,妥协??我寄希望于上帝,寄希望于我国那具有令人钦佩的刚强不屈的民族,寄希望于自己的恒心:我已下定决心,绝不忍辱偷生。”

    几天以后,他接待了库图佐夫派来的使者法国人米肖上校(效忠路易十八的流亡分子),他用法语对上校发表了下述谈话,请他转告军队:“您所到之处,请务必广为向我善良的臣民宣布,一旦军队荡然无存,我将率领亲爱的贵族和善良的农民,利用国家剩余的资源,坚持下去。

    但是,万一天意要在我的朝代结束我祖先所开创的王朝,则我宁可在弹尽粮绝之际,蓄发退隐,前往西伯利亚腹地深处,与卑贱的农民同甘共苦,也绝对不会忍辱媾和,有负于我亲爱的祖国。我深知祖国付出的牺牲有多么惨重??

    米肖上校,别忘了下面的这句话,有朝一日,我们可能还会乐于忆及此事。拿破仑和我誓不两立,非他即我,从今以后,我们已不可能共为君主,我已了解他,我不会再看错他!”

    话虽如此,但亚历山大仍然焦急地思忖着,拿破仑进驻莫斯科以后,下一步将会如何行动。一般的估计是,大军会很快就向圣彼得堡推进。这也是一场战役的自然发展。

    为应付不测,沙皇已下令准备转移档案、帝国国库财宝、学校、医院转往国外。居民见采取这些疏散措施,便也准备离京,纷纷去外省寻觅避难处所。一旦找到好客的远亲,就打点行装,买舟备车。涅瓦河及其支流上,泊满堆着木器和行李的船队,警报一响即可启锚。

    9月18日,第二个噩耗传到圣彼得堡。在波罗的海方向,麦克唐纳的第10军团在数天前攻下了里加要塞。屠城之后的普鲁士军团,还准备朝爱沙尼亚的塔林方向进发,再沿着波罗的海,转而由西线向东,直接威胁两百公里外的俄国首都,圣彼得堡。

    数天之后,德赛的波罗的海联合舰队组织了9艘各级战列舰,34艘巡防舰,以及20多艘武装补给舰的庞大舰队,在芬兰湾与波罗的海交汇处,成功围堵并击败了前来决战的俄国海军,令其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主力舰船。

    尽管由于瑞典海军与英国舰队的干涉,联合舰队未能顺利追击并全歼俄国舰队,但也令俄国人丧失了自由航行在波罗的海的努力,芬兰湾已成为被封堵大门的一团死水,圣彼得堡危在旦夕。

    9月20日,普鲁士军团联合德赛的一支部队进入爱沙尼亚。数天之后,塔林要塞宣告沦陷。此时一旦拿破仑同样挥师北上圣彼得堡,罗曼诺夫王朝的俄罗斯帝国也许真要彻底完蛋了。

    然而,事情往往却在紧要关头出现转机!

    在英国人与瑞典王储的威逼利诱之下,波兰国王不得不放弃了让联合舰队深入芬兰湾,围攻圣彼得堡的企图。在陆地方面,由于得到了英国人与瑞典人的保证,德赛可以自由获取法国盟友的任何领土,尤其是普鲁士王国在波兰北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