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松曾是一名家族没落的法国贵族子弟,在16岁时,以海军候补生的参加法国王家海军。此时法国大革…命刚刚爆发,异乎寻常的政治嗅觉,促使贝尔松主动申请到条件最艰苦的驻守西印度群岛的法国舰队中效力,从而避免了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恐怖统治。
在1793年到1794年的恐怖时期,革…命政…府彻底断送了一度辉煌的法国海军,四分之三的贵族军官死在血腥的断头台上,或是被迫流亡国外。法**舰上的纪律荒废,水兵们居然通过投票来选择他们的指挥官,导致那些嗓门最大,能力平庸的家伙们掌握了实际指挥权。
由于远离法国本土,西印度舰队中的贝尔松没有受到革…命的影响,反而步步高升,成为一艘近海炮舰的代理舰长。在法国殖民地海军与英国海军相处最为融洽的荒诞和平时期,贝尔松躲在船舱里悄悄地阅读英国人约翰?克拉克所著的《论海军战术》一书。
贝尔松在阅读《论海军战术》时,曾经预感英国舰队即将改变他们传统的海战战术,抛弃保守而迟缓的纵队队形,形成相互支援的**战斗的舰群,并集中舰队的大部分火力,重点攻击前卫或后卫中的小量敌舰……
总而言之,就是出奇制胜,分割敌方队形,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于是,贝尔松在他的日记中发出悲哀的评述,大胆预言英国海军的这一时代变革,或许将彻底葬送习惯于实施打了就跑,爱好海上游击战术的法国舰队。
很快,纳尔逊将军通过一系列的辉煌战绩,充分印证这位年轻法国人的预测,完全正确。
以巴拉斯为主的督政…府时代,巴黎方面逐步意识到他们对海军的各种错误。1797年时,年仅25岁的贝尔松上尉成为最年轻的法**舰舰长,指挥一艘名叫“锚地号”的巡航舰。
第二年,拥有28门火炮的“锚地号”巡航舰参加了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军事行动。这支庞大舰队中,包括旗舰“东方号”在内的13艘大型战列舰,42艘巡航舰,和其他小型舰只,另外还有130艘装运部队和给养的运输船,以及3万多陆军官兵。
为避免纳尔逊率领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在海面上对法国远征军的围追堵截,贝尔松舰长与其他3艘法国舰船一道,奉命脱离整个编队的主航道。他们从西西里岛游弋至希腊海域,故意引诱纳尔逊舰队的尾随追击,为拿破仑率领的主力舰船赢得登陆亚历山大港的有利时机。
当任务最终完成时,4艘担当诱饵的法国舰船仅剩下“锚地号”巡航舰顺利抵达亚历山大港。借助成功的掩护任务后,贝尔松上尉晋升为海军少校。
很不走运的是,由于布律埃海军中将的愚蠢指挥,法国远征舰队与尼罗河海战中,完败于纳尔逊的舰队。20多艘法国主力军舰中,旗舰东方号爆炸后沉没……最后,仅有2艘冲破英国海军的包围圈。其中一艘,就是贝尔松少校指挥的“锚地号”,另一艘是法国舰队后卫司令官维尔纳夫海军少将的旗舰,“纪尧姆太尔号”。
和法国舰队相比,英国虽没有损失一艘军舰,但损失最大的是一艘二级战列舰“雷鸣号”,改舰舰长阵亡,军舰也几乎被打成没有桅杆的船壳。
事后,英国人在统计战果时发现,一艘毫不起眼的法国巡防舰“锚地号”通过看似自杀性质的反冲锋方式,配合法国战列舰“纪尧姆太尔号”,主动挑战迎面而来的英舰“雷鸣号”
在第三轮精准的侧舷齐射中,贝尔松舰长指挥的“锚地号”就将敌舰舰长通纳德上校打成重伤,加之另一艘“纪尧姆太尔号”的猛烈扫射,导致“雷鸣号”指挥系统一片混乱。若非另一艘英国战列舰“逆风号”及时赶来支援,那艘英**舰就将遭遇不测。
尽管法国远征军的海面舰艇编队在尼罗河口之战中,几乎全军覆灭,但对贝尔松少校而言却是因祸得福。一来,是贝尔松得到后卫司令官维尔纳夫海军少将的赏识,被其收为心腹,继而成为法国海军的一颗冉冉之星;二来,英国人同样注意到贝尔松,因为纳尔逊将军给了这个法国年轻的海军军官起了一个很是响亮的绰号……地中海之狐!
数年后,从埃及潜回法国的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通过一场军事政变,当了共和国的第一执政、终生执政,1804年12月又成功“当选”为法兰西帝国皇帝。
为报复英国海军曾经施加于埃及远征军的屈辱,拿破仑重建了一艘庞大的法国海军。1804年,维尔纳夫海军中将继任土伦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与此同时,贝尔松也晋升到海军上校,担当二级战列舰“埃及号”的舰长。
似乎好运一旦找到贝尔松后,他与法国海军都要深受一场深重灾难。
1805年,英国舰队与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海域,爆发了一场影响历史进程的大海战。一贯表现为刚愎自用,天生性情懒惰,又“身患纳尔逊恐怖综合症”的维尔纳夫海军中将,拒不采纳包括贝尔松上校在内,法西两国舰长们的正确建议,他为了向拿破仑证明自己,匆忙间派出联合舰队与英国人做海上决战,继而造成了法国海军史上最大的惨败。
整个特拉法尔加会战,英军共死449人,伤1214人。法军死3373人,伤1155人。西班牙军共死1022人,伤1383人。总计联合舰队被俘三四千人之间。伤、毙、俘加在一起,共有1。4万人。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的33艘战列舰中,有12艘被俘,7艘完全丧失战斗力,1艘正在起火燃烧,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罗陀……
后世中评价说:“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特拉法尔加海战都是一个值得记忆的会战,它对于历史具有广泛的影响。它把拿破仑征服英国的梦想完全击碎了。一百年来的英法海上争霸战从此告一结束。它使英国获得了一个海洋帝国,这个帝国维持达一个世纪以上。”
但为世人所不知的是,输得一塌糊涂的法西联合舰队在这场大海战,尚有一个特殊的亮点。这就是贝尔松上校指挥的法国二级战列舰“埃及号”营救1艘西班牙战舰的光荣事迹。
当特拉法尔加会战开始时,贝尔松上校就已经预感了联合舰队的失败结局,尽管他和他水手们奋力作战,重创了1艘英国战舰,并迫使起退出战斗,但无法改变失败的命运。
整个战斗临近尾声时,损失了近一半水手的“埃及号”在贝尔松舰长命令下,朝合围自己的两艘英国战舰悬挂白旗,作为投降信号。等到英国人放松警惕之后,“埃及号”悄悄抢到一个最佳的顺风位,在英国水兵们异常惊愕的表情中,扬帆而起,逃之夭夭。
当英国舰队沉浸于一场伟大的胜利,但却丧失纳尔逊勋爵的巨大痛苦中时,“埃及号”并没有返回西班牙的加的斯军港,而是联合一艘失散编队的法国巡航舰“海岸号”,尾随在英国舰队的身后。
当夜幕将垂时,风暴大作,“埃及号”与“海岸号”利用黑夜和暴风雨做为掩护,伺机突袭了负责押送被俘联军舰船的两艘英国战舰。一场仓促爆发的混战中,1艘西班牙战舰的水手制服了登上该舰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趁机从包围圈中成功脱逃。
等到大批英国后卫编队的战舰纷纷赶来时,见好就收的“埃及号”与“海岸号”已在贝尔松上校的指挥下,从容的脱离战斗,消失于茫茫夜色中。
这场局部的小胜利并未给贝尔松上校带来什么好运,由于拿破仑皇帝对特拉法尔加会战惨败的异常愤怒,导致漫天的无明业火从已被英国人俘虏的联合舰队司令官,维尔纳夫海军中将的头上,一直燃烧到后者的心腹,贝尔松上校那里。
回到加的斯军港的贝尔松上校立刻失去了对“埃及号”战列舰的指挥权,若非那艘被成功解救的西班牙战舰的众多水手纷纷在军事法庭上作证,贝尔松上校还要遭遇一场牢狱之灾。
1806年4月,被俘的维尔纳夫将军获释回到法国,但在当月22日于巴黎突然死亡,胸口有六处刀伤,但记录上则是写自杀,当晚即被草草埋葬。据说是拿破仑派人把他干掉的。
至于得到军事法庭宽恕的贝尔松海军上校,他离开加的斯,被重新调任到大西洋东海岸的布勒斯特军港,担当一个不起眼的后勤部门主官,终日无所事事。
不过此时,帝国海军部的造舰计划依然没有停歇下来。又是一个3年过去,得益于鲜血浇灌的牢固盟友,西班牙王国的“无私援助”,到了1808年春季,法国舰队已恢复到1805年的八成水平。其中,法国海军的三分之一,40多艘军舰依然驻扎在西班牙南部沿海的加的斯军港与西班牙西北角的费罗尔军港。
然而,军舰有了,水兵也拉到了,但却缺少合格的舰队指挥官。
于是,巴黎方面重新启用了贝尔松上校,任命他出任西班牙西北角,费罗尔分舰队的司令官。但令人费解的是,海军部大臣由于担心拿破仑皇帝的不满情绪,没有依照惯例,晋升贝尔松上校为分舰队准将的军衔。
1808年5月,在巴荣纳的阴谋最终导致法西两国盟约破裂后,贝尔松的敏锐直觉又一次拯救了自己,拯救了驻防费罗尔军港的法国分舰队。他抛弃了陈旧的海军调教约束,果断率领20多艘军舰与运输船拔锚起航,连夜驶离昔日盟友、今日死敌的西班牙费罗尔军港,居然毫发未损的冲破英国舰队封锁,安全重返法国在英吉利海峡的军港。
与此同时,驻守加的斯的法国分舰队在投降西班牙人之后,遭遇了一场大屠杀。
尽管事后,海军军事法庭再一次宣布“临阵脱逃”的贝尔松上校无罪,但他又被发配到英吉利海峡对岸的瑟堡军港,担当法国本土舰队的一支分舰队的指挥官,麾下仅有1艘四级战列舰和4艘巡航舰。
1811年3月,巴黎方面因厌恶贝尔松上校屡次上述海军部大臣,要求改革海军军制,随即做出命令,让这名默默无闻的功勋级法国海军司令在今年年底之前,自行选择退役;否则就第三次押解贝尔松上校到海军特别军事法庭,让他接受至少两年的牢狱生活。
……
在从英国人的口述中,听闻贝尔松海军上校的辉煌事迹后,德赛不禁唏嘘不已,心中暗喜道:“尼玛,这才是真正的海军人才啊,连高傲的英国海军军官都敬佩不已。”
于是,德赛下定决心,等到返回巴夫勒尔海港,收到军情局的调查报告之后,就立刻招募这个法国海军中唯有的英雄。
~~~~~~~~~~~~~~~
注,俺写到这里时痛哭流涕。
花了一整天时间,查找了1789到1811年的法国海军史料之后,居然找不到一个像样的法国海军军官。不得已,只好自己编撰了一个英雄,贝尔松上校。
………………………………
第16章一桩政治交易(下2。。。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怀特岛,靠近英吉利海峡的北岸,与大不列颠岛相隔8公里的索伦特海峡。该岛屿整体呈菱形,其首府位于纽波特。岛上气候温和,属于不列颠群岛中阳光最为充足的地区之一,也是英国水果和蔬菜的重要产区。其面积为381平方公里,147平方英里。
入夜时分,利物浦伯爵罗伯特?詹金逊在加泰驻伦敦公使,卡萨帕?安东尼男爵的陪同下,于朴茨茅斯军港登上一艘久候多时的英国战舰,驶向对面怀特岛的梅迪纳河的入海口。
抵达预定海域后,内阁战争大臣借助不远处悬崖边灯塔散发的亮光,查看了怀表:距离双方会晤时间仅有1小时不到,伯爵随即下令英**舰的指挥官临时悬挂一面加泰罗尼亚联合王国国旗在本国国旗一侧,代表英国皇室与内阁对即将到访的安德鲁?德赛亲王的欢迎。
一切准备就绪,利物浦伯爵接受了舰长的邀请,去舰长室歇息,但随行的安东尼男爵婉言谢绝,依然留在甲板上,他必须第一时间等待亲王殿下的出现。
这位意大利移民心中对于德赛亲王自然是崇敬万分,也感激万分。若非上位者的支持,安东尼绝不可能获得驻伦敦公使,这一令人羡慕的职务,另外还加封有尊贵的男爵头衔。20多位加泰罗尼亚联合王国驻外使节中,仅有驻巴黎与驻伦敦的两位公使能够享受这一殊荣。
然而,对于两国高层即将到来的秘密国事会晤,安东尼却显得极为焦虑与不安。
在伦敦的日子里,安东尼明显感受到普通民众对反法战争不断失利的愤怒,在白厅与唐宁街附近,每天都有大批市民在政客们的鼓动下,举行抗议示威游…行,要求议会内阁重启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派遣英国远征军打击驻留葡萄牙与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