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炮王-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军营到河岸的路上,吉尔洛夫斯基有意识与自己并肩骑行的帕潘?费奇,不停的拉扯闲聊,包括这位美国工程师的来历、出身,以及制造蒸汽轮船的经历。作为副侍卫长,吉尔洛夫斯基中尉必须对拜访者的知根知底,以便身后负责记录的士兵随时向王储殿下汇报详情。

    ……

    在历史上,罗伯特?富尔顿既不是第一个将蒸气机装到船上的工程师,也不是实用蒸汽轮船的真正发明人。前一份的荣誉属于法国人帕潘,时间是在1695年。不过很可惜,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使得帕潘的努力最终失败了,而帕潘?费奇名字的由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驱者;至于后一项桂冠,则应该归属帕潘?费奇的老父亲,约翰?费奇。

    拥有一半法国血统的老费奇从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他曾经在魁北克省当过钟表匠和测量员,后来南下北美各地四处流浪,此时的美利坚合众国尚未**,依然是英属殖民地。等到美国建国后,老费奇在特拉华河边的沃辛斯塔定居下来,开始潜心研究蒸汽轮船。

    他费尽了心血,于1787年的夏天,建成了一艘独木舟式的靠划水前进的船只。这艘船长18。3米,宽2。44米,两侧前后各装有三只一组的长桨,用蒸汽机使它交替划动,航速5到6。5公里。

    第二年,老费奇又从美国来到法国。在巴黎专利局顺利注册完自己的轮船专利权后,他游说到一些投资者,成功征集到了大量资金,准备改良并建造新的大型蒸汽轮船。鉴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的巴黎糟糕时局,老费奇带着一大笔投资者的资金,离开巴黎,重新回到美国,开始他的新一轮蒸汽船梦想。

    1790年,新式的蒸汽轮船在特拉华河试航成功,并在当年夏天开辟了一条定期航线,这艘吃煤的蒸汽船往返于费城和巴林顿之间,载运了相当多的乘客,总共航行了约4千公里,从未发生严重事故。需要说明的是,在蒸汽时代早期锅炉爆炸伤人事件,属于家常便饭。

    老费奇改进后的蒸汽船,比起他的美国同胞,后期富尔顿发明的“克拉蒙特号”取得成功早17年(1807年)。另外,航行的速度平均每小时12公里,同样比“克拉蒙特号”要快的多。但与很多创造者的伟大发明一样,老费奇的蒸汽轮船并未受到当时美国民众的重视,加之蒸汽机的性能不稳,各种故障频发。乘客们难以忍受蒸汽机发出的巨大噪音,到处都弥漫着刺鼻味的黑烟,尤其糟糕的是时断时续的航程,那是锅炉需要中途维护。不久,乘客们纷纷返回陆地,继而重新选择传统的马车作为各自出行的交通工具。

    不到1年,这条定期航线后来因出现很大的赤字而停航,投资者对蒸汽轮船的前景感到绝望,撤回了资金。老费奇在贫困中虽然仍在继续研究,但无成果。1798年,这位破产船主最终在绝望中选择了服药自杀。然而在多年后,罗伯特。富尔顿发明的“克莱蒙脱号”号蒸汽船却大获成功,而“克莱蒙脱号”号以老费奇的设计图为蓝本。由于某些历史因素的存在,富尔顿在采用老费奇的轮船发明后,每年仅需向老费奇后人付出少得可怜的专利使用费。

    当老费奇去世时,他身边的几个儿女都拒绝子承父业,他们将那艘令整个家族吃尽苦头的蒸汽轮船廉价卖掉,以此偿还父亲身前遗留下来的沉重债务。1个月后,等到老费奇的小儿子,28岁的矿业技师,帕潘?费奇到从费城赶回家时,他却做出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大胆决定: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研制蒸汽船。

    为此,帕潘?费奇决心离开贫穷落后的美国,来到蒸汽时代的发源地,近代科技中心的英国伦敦。凭借其丰富经验与优秀才能,在1802年时,帕潘?费奇得到小詹姆斯?瓦特(老瓦特的儿子,也是家族产业的继承人)的赏识,后者申请邀请他加入“博尔顿与瓦特公司”,成为一名蒸汽机工程师,享受多达120英镑的年薪(19世纪初的绝对高薪)。

    闲暇之余,帕潘拿出自己的大部分积蓄,用于研制蒸汽轮船。在富尔顿发明的蒸汽船在美国获得成功后的当年,即1807年,帕潘与苏格兰工程师贝尔,共同研制了一艘体积不大,但性能极佳的蒸汽船,“彗星号”。它长12米,宽3。2米,可载重量28吨,后被运用于苏格兰克莱德运河运输旅客和货物,深受当地商人们的欢迎。

    此番获得成功后,收益颇丰的帕潘信心倍增。他不顾小瓦特的挽留,毅然决然的辞掉自己在“博尔顿与瓦特公司”令人羡慕的高薪职务,全身心的投入研制一种能够更快、更大,可以横渡大西洋的蒸汽轮船。然而此时,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接一个的玩笑,老费奇曾经遭遇的厄运悄无声息的降临到他儿子头上。

    1808年10月,由于一次严重的锅炉爆炸伤人事故,使得帕潘与贝尔的合作就此终结;1809年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使得下水不到两个星期的新式轮船触礁沉没于英吉利海峡,从而导致帕潘与英国轮机工程师内皮尔的关系最终破裂,两人清算了公司资产。

    对此,帕潘并未灰心失望,继续研制心目中的理想蒸汽轮船。他向几位伦敦商人举债1万英镑,并于1810年制造出“天狼星号”蒸汽船。这是一艘2桅船,船长54。3米,宽7。8米,深5。6米,载重量为703吨。它于当年8月初从伦敦起航,搭载94名旅客与21名船员,横穿英吉利海峡时曾遭遇过一场强烈风暴,仍在三天后顺利抵达里斯本港。

    应该说,“天狼星号”蒸汽船做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航行。就在帕潘?费奇开始幻想自己回到伦敦后,将会接受无数鲜花与掌声,获得极高的赞誉,以及更多投资商的倾力加盟时,法国…军队已从埃武拉出发,突破蒙桑图山隘,一路杀到里斯本近郊。

    在慌乱逃离即将沦陷的葡萄牙首都之际,“天狼星号”不慎撞到另外一艘帆船上。尽管这场海难事故中,没有人严重受伤,但“天狼星号”却意外搁浅在一座暗礁之上,动弹不得。好在里斯本的法国占领军表现得相当文明,没有为难给英国效力的美国人,更没收缴“天狼星号”。

    一周之后,趁着特茹河涨潮之际,帕潘?费奇请来两艘拖船,将“天狼星号”拉到一家船坞,准备进行大修,这是不幸中的万幸。过了一个月,美国工程师和他的船员们总算费尽周折将这艘严重损坏的蒸汽船修好,但随之而来的,对于帕潘?费奇而言却是一场灭顶之灾。

    由于葡萄牙战事的影响,加之“天狼星号”意外搁浅,使得英国投资商人拒绝再向帕潘?费奇支付另外5千英镑的商业借贷。他们派来一名代表律师来到里斯本,要求美国人在两周之内,偿还前期的放贷5千英镑本金以及1千英镑的利息,否则,就等得上伦敦法庭对话。

    而此时,帕潘?费奇身上的现金已不足10个先令(等值法郎),另外他还欠下里斯本船坞场一笔高昂的维修费用,以及21名船员两个多月的薪水。如果美国人不想在里斯本或伦敦的监狱里坐牢的话,他必须立刻出售“天狼星号”,以便筹集各项债务资金。

    从最初开价1。5万英镑(含专利使用费)到如今的7千英镑,在积极游说里斯本的贵族与富商后,依然无人问津。最后,还是一位心道不错的巴塞罗那商人私下告诉帕潘?费奇,说他们的摄政王殿下最是喜好稀奇古怪的玩意,可以去法**营里试试运气。

    ~~~~~~~~~~~~~~~~~~~~~~~~~~~~~~~~~~~~~~~~~~~~~~~~

    “帕潘?费奇”为作者杜撰。不过,本节描述的轮船(数据)与其他人物基本为真实历史,旨在向发明创造蒸汽轮的伟大先驱者们致敬,他们是:帕潘(法国)、约翰?费奇(美国)、罗伯特?富尔顿(美国)、詹姆斯?瓦特(英国)、亨利?贝尔(英国)、戴维?内皮尔(英国),布律内尔(英国),等等。当然还有不畏狂风暴雨的勇敢船长,罗伯特上尉(英国),是他第一个使用蒸汽轮船完成艰难的大西洋航程,时间是1838年4月。

………………………………

第135章美国人的蒸汽轮下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呵呵,很有意思的美国佬!”在听完一名侍卫的叙述后,德赛不禁笑了。

    穿越者的到来,已经彻底改写了这个平行世界的轮船发展史,名不见经传的帕潘?费奇居然用蒸汽船完成了一场跨越海峡的航行,将原有的历史提前了差不多28年。

    等到侍卫官吉尔洛夫斯基派人来请时,德赛也刚刚处理完手头公务。兴致盎然的法国元帅命令副官马尔丹少校邀请拉斯蒂将军,以及参谋部的一行人等,集体赶往特茹河边,亲身体验当代最新式的蒸汽轮船。不过,很多人却对此不怎么感兴趣,其中就包括作为参谋部的二号人物,克鲁瓦上校。副手偷偷的向拉斯蒂将军抱怨,称自己还要处理太多的文件。

    参谋长耸耸肩,一脸无奈的低声回应:“我的朋友,你应该向德赛元帅诉苦,而不是我。”

    部队主力明天就要出征葡萄牙中部,整个参谋部都显得异常忙碌,从1处到4处,他们不仅要将参谋部提议,司令官获准的各种战略战术,详细而准确的传达到各师旅团指挥官那里,还要担负下派军队内部事务、军需补给、炮兵和弹药的各项事务。

    正副参谋长的一番对话,尽管声音很小,可德赛依然听得清楚,他回过头来说:“先生们,在遥远的东方曾有一句谚语: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指的是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待会我们将要看到是一项富有划时代意义的航运革…命,除了陆地上奔驰的火车,没有什么比蒸汽轮船更具军事战略意义,它会直接促使战争后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旦某些条件能够满足,未来挑战大英帝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也并非痴心妄想!”

    后一句明显属于德赛的长期远方略,或许是遥遥无期。所以当下,他更看重的是蒸汽轮船的强劲续航能力,尤其是在波涛汹涌浪,洋面不宁的波罗的海。狂暴的波罗的海不同于温顺的地中海,受限于洋流、飓风、浮冰与暴雨的多重因素,传统的风帆船无法做到全天候的航行,但蒸汽船却可以逆风而行,其航速可保持在8节(一小时8海里)以上。

    从理论上来讲,在两年后的那场对俄战争中,只要德赛所属的波兰军团不曾远离海岸线,那么这支军队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来自海军船队的军需物质补给,以及向大后方转移伤兵,甚至还能从海上实施突袭。当然,这还需要一个大前提,必须摧毁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

    尽管上位者已下令九人团,以地中海联合航运公司的原4千法国水兵为核心,正式组建一支可以航行于地中海与波罗的海的强大舰队。然而,陆军出身的德赛对于未来同俄国海军的交战,却一直缺乏足够信心。理由很简单,自从美国第一次**战争之后,法国海军从未在海面上赢得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与此同时,俄国海军依然保持乌沙科夫时代以来的不败战绩。当然,这番前提是俄国人从不挑战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德赛不是海军专业人士,无法在战略战术上压倒该死的俄国佬,但作为穿越者,他知道先进的钢铁战舰可以完败落后的风帆舰船。

    不过凭借当前的科技能力,能够往蒸汽式军舰外表披上一层覆有坚硬铁皮来抵御炮弹轰炸,已属于惊世骇俗之举(事实上,铁皮包木船早已出现,但不算很成功)。这涉及到国内钢铁厂的实际产量,铁制火炮的技术革新,尤其是舰船蒸汽锅炉所提供的强大动力。

    ……

    20分钟后,等到德赛一行人分别乘坐两艘小木船,登上“天狼星号”时,蒸汽船上高耸着烟囱已提前半小时冒出浓浓的黑烟。随着船长帕潘?费奇的一声令下,汽笛长鸣,左右船舷两侧的两只巨大的明轮开始哗哗作响,缓慢推动“天狼星号”航行于宽阔的特茹河河面。与传统高耸平阔的传统船帆不同的是,天狼星号采用了新式的尖楔形船首,以降低前行助力。

    德赛没有选择驾驶室作为自己参观的第一站,而是高热的动力锅炉室内。在那里,他看到几位船工顶着巨大的轰鸣声,用铁铲将煤炭不停的送入燃烧中的锅炉;锅炉长需要全神贯注的定望着计数器、示功器、气压表、节流阀。时不时的,他会大声叮嘱铲煤的同伴给锅炉内添加燃料,保持蒸汽机的巡航动力;偶尔的,锅炉长还会冲着不远处的另外一名船员高声叫嚷,让后者紧急释放掉多余的蒸汽,防止高压锅炉忽然爆炸……

    似乎是过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