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看了一眼骑马跟在军中的甄俨,吕布突然有点想念贾诩了。

    虽然收购物资方面他可以完全交给甄家,但是这物资的统筹调配,甄家就帮不上忙了。

    也不知道贾诩在洛阳干的怎么样了,如果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还是赶紧回来给他当管家吧。

    洛阳。

    一家酒肆当中。

    正在与人饮酒的贾诩突然打了个喷嚏。

    是谁又在背后念叨他了?

    看着突然打了个喷嚏,然后捂着鼻子有些愣神的贾诩,坐在他对面的一名文士打扮,颌下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尖脸中年人也是开口问道:“贾功曹,何事这般出神?”

    贾诩回过神来,闻声连忙笑道:“无事,无事,张大人,喝酒,喝酒!”

    不过,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贾诩心里却是忍不住有些嘀咕——莫非是暗地里有人惦记上了他不成?

 73。洛阳动荡

    贾诩对面的中年文士名叫张璋,乃大将军何进帐下谋士。

    本来吗,贾诩名义上只是吕布帐下功曹,根本没资格结交张璋这种身份的人物,但谁让贾诩来洛阳的时候足足带了两个多亿的活动资金呢?

    要知道,当时的吕布可还没有得到广宗城内的黄巾财富,这两个多亿钱,不仅是打劫黄巾军的运输车队所得,就连董卓友情赞助的那两千万钱吕布也给投进去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笔活动资金,贾诩才能在洛阳如鱼得水。

    毕竟,曹嵩买个太尉也就才花了一个亿,他手里可有两个多亿呢,放开了花的话什么人结交不起?

    不过,贾诩结交人还是比较有原则的。

    就拿大将军何进身边的人来说,像陈琳这种有原则有才干的人他不结交,吴匡这种有背景的人他也不结交,他只结交张璋这种贪婪爱财无底线,庸碌无能却又能得到何进信任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最好掌控,也最好利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贾诩才能得到刘宏病危这种隐秘的消息。

    斟满一杯酒,贾诩跟张璋碰了一下,边喝边道:“张大人,先前诩让你打听的事情不知道如何了?如今前方的战事已经暂时结束,就算要追击黄巾败军也是明年的事情了,我家太守也已经领兵回并州了,就是不知道这朝廷的封赏何时能下来?这封赏不下来,诩却是不好回去向我家太守交差啊。”

    一边说着,贾诩也是摸出一块美玉塞到了张璋手里。

    悄咪咪的把手中的美玉放进了袖子里,张璋一张脸也是笑开了花。

    他道:“贾功曹何必如此着急?先前我都和贾功曹说了,大将军有意重用吕太守,以咱俩的关系,我还能骗你不成?只是现在朝中有些事情,暂时不方便封赏军功,不过贾功曹你放心,快了。就是贾功曹可要准备好买官的钱呐。”

    “这是自然。”听到张璋这么说,贾诩也是陪笑道:“只要封赏能下来,该交的钱一分都不会少。”

    不过,在张璋看不到的地方,贾诩眼底却是闪过一抹嘲弄。

    这个张璋,连自己到底透露出了什么样的情报都不知道。

    天子刘宏的大限,应该就在这几天了。

    如今刘宏卧病不起,根本无法进行这些封赏,而张璋却说快了,只能说明刘宏已经时日无多了。

    所以说,他才喜欢结交张璋这种人。

    毕竟,有些消息是花再多的钱都买不到的,甚至他就连问都不能问。

    但是像张璋这种人,在无意间透露出来的一些东西,却足以让他推断出想要知道的消息。

    当初刘宏病重的消息是这样,现在刘宏时日无多的消息也是这样。

    面带笑容又敬了张璋一杯,贾诩笑道:“不过张大人,真到了那个时候,还望张大人能在大将军面前为我家太守美言几句。”

    闻言,张璋也是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光和七年(184年)十一月。

    天子刘宏驾崩。

    一直处于重病昏迷当中的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诏。

    而刘宏一死,帝位空悬。

    从理论上来说,何皇后所生的皇子辩和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协都有可能继承皇位。

    不过这也仅仅只是理论上。

    事实上,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肯定是皇子辩。

    他的生母是当今皇后何氏。

    他的舅舅是当朝大将军何进。

    这两者无一不让皇子辩在皇位之争当中占尽优势。

    当然了,皇子协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因为董太后喜欢皇子协。

    而董太后喜欢皇子协,也就意味着骠骑将军董重也会支持皇子协。

    除此之外,朝中以杨袁两家为首的世家势力,也不愿意看到皇子辩继位。

    原因也很简单。

    当初在联手对付十常侍的时候,世家和何进还是一路人。

    但是现在刘宏死了,皇子年幼,十常侍的权势已经烟消云散了。

    大将军何进本就已经权势滔天,如果再让皇子辩继位,那么朝中恐怕就无人可以制衡他了。

    没有任何一个世家会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所以,曾经与何进一起对付过十常侍的世家,毫不犹豫的站到了骠骑将军董重这一边来。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何进是大将军,就算他背后有何皇后支持他,他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一时之间,洛阳城中风云诡谲。

    大将军府。

    议事厅中。

    何进看着厅中的众人,淡淡道:“诸君,先帝驾崩,史侯身为先帝嫡长子,理应继承大统。然而那后宫悍妇干政,董重那厮为虎作伥,就连那些世家也都跟本将军作对,你们说,本将军应该怎么做呢?”

    何进话音刚落,座中就有一人挺身而出,大声说道:“此事易也!大将军,史侯继位本就是名正言顺,如今洛阳内外兵马尽在大将军掌握之中,大将军只需领一支人马入宫,在先帝柩前扶立史侯登基,谁敢不从?”

    闻言,何进眉头一皱,斥道:“小辈安知朝廷大事!本将军若是在先帝柩前动兵,如何能让朝堂上下心服?退下。”

    听到何进这么说,那人还想说什么,却被旁边的一人拉住了衣袖。

    他回头看去,只见身旁好友向他摇头劝道:“孟德,罢了。”

    深吸一口气,曹操最终还是坐了下去。

    只听他压低了声音对着旁边的青年道:“本初,大将军如此优柔寡断,只怕唉!”

    袁绍只是摇头。

    其实相较于曹操,他现在更是尴尬。

    本来他从广宗战场回来之后投奔到何进帐下是为了干一番事业,谁知道现在袁家居然跟何进站在了对立面,以至于现在他里外都不是人。

    说白了,袁家是袁术的,跟他没什么关系。

    但是他说他愿意继续为何进效力,而不是回到袁家,那也得有人相信他啊!

    曹操虽然出身没有他这么显赫,但起码家里面都会支持他。

    而袁家四世三公虽然听起来很是辉煌,但那些辉煌都是袁术的!

    说实话,有时候袁绍真觉得自己连曹操都不如。

 74。分而化之

    何进喝退了曹操,却不代表他有更好的想法。

    他只是觉得曹操的想法太激进了。

    因此,在喝退了曹操之后,何进也是转而向他素来比较仰仗的主簿陈琳问道:“孔璋,不知你可有何见解?”(陈琳,字孔璋。)

    听到何进问他的意见,陈琳沉吟片刻,也是缓缓开口道:“回大将军,其实以属下之见,大将军提到的这些都不足为虑。董重虽为骠骑将军,却并无实权,洛阳内外兵马尽在大将军之手,故而董重不足为虑。董太后虽然身份尊贵,但却常年处于深宫,所依赖的无非就是骠骑将军,所以也不足为虑。至于其余世家,虽然他们现在反对大将军,但是只要大将军能以雷霆之势扶持史侯登基,以这些世家大族的性子,很快就会转过来,因此他们也算不上是大将军的敌人。”

    陈琳这一番分析,顿时让何进来了兴趣:“哦?那孔璋你倒是说说,如果这些都不足为虑的话,那本将军该担心什么?”

    面对何进的问题,这一次陈琳几乎没有任何的思考,便给出了答案。

    “大将军,属下觉得您现在最应该担心的是宗室。”

    “先帝驾崩,两位皇子尚幼,难保那些宗室大臣不产生什么别的心思。如今刘君郎已经回了洛阳,刘公山他们也蠢蠢欲动,如果让他们跟那些世家联合起来,那才是最大的麻烦。”(刘焉,字君郎。刘岱,字公山。)

    听到陈琳这么说,何进也是豁然色变。

    陈琳这番话算是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现在的汉室可不讲究什么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从法理上来说,只要是刘氏子孙,在合适的情况下都有资格继承皇位——当初刘宏的皇位就是这么来的。

    如今刘宏驾崩,皇子年幼,这些宗室的确有可能动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如果这些宗室真的跟世家联合起来,那麻烦真就大了。

    想到这里,就算是素来优柔寡断的何进也有些急了。

    他连忙问道:“那不知孔璋可有对策?”

    “分而化之。”陈琳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道:“虽然这些宗室如果和世家联合起来的确是个大麻烦,但那也要他们是一条心才行。然而现在的这些宗室,不管是刘君郎,还是刘公山,亦或是刘景升、刘伯安他们,哪个不是各怀心思?”(刘表,字景升。刘虞,字伯安。)

    “就比如那刘君郎,早年他就曾经上书先帝,提出要废刺史,立州牧,说是什么要让刘氏宗亲协助天子牧守四方,但实际上他那点小心思谁都清楚。只要大将军许他待史侯登基之后册封他为益州牧,这潭浑水刘君郎绝对不会再蹚进来。”

    “至于其他那些宗室也是同理,大将军完全可以打发那刘伯安去幽州,让刘公山去兖州,刘景升去荆州,刘正礼去扬州。只要把这些宗室打发了,光凭那些世家,在洛阳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刘繇,字正礼。)

    “除此之外,若是史侯登基,届时天子年幼,难免会四夷不服,有这些宗室坐镇四方,也好稳固大汉江山。”

    陈琳这一通分析说完,何进也是心悦诚服。

    他不禁笑道:“有孔璋在,本将军无虑也。阿苗!”

    “大哥!”何进左手边,何苗应声站起。

    看了何苗一眼,何进道:“你去联系刘君郎,只要他能帮本将军说服一众宗室离开洛阳,待史侯登基,本将军就奏请史侯封他为益州牧!”

    何苗联系刘焉的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

    因为对刘焉来说,他看重的向来都只有他自己的利益。

    当初刘焉上书请求废刺史,立州牧,一开始他其实想去的是交州,因为交州山高皇帝远,他若是成了交州牧,那跟裂土封王也没什么区别。

    不过,后来他听董扶说益州有天子气,一下子就由请为交州牧变成请为益州牧了——刘焉这个人的性格由此可见。

    只是,刘宏虽然荒淫了一点,但是又不傻。

    他天子当的好好的,又怎么会无缘无故封出去州牧来分薄自己的权利呢?

    所以刘焉的目的一直都没有能达成,刘宏只给了他一个幽州刺史就把他给打发了。

    现在刘宏驾崩,嗅到了味道的刘焉立马就返回了洛阳。

    而且刘焉心里清楚的很,现在的情况跟刘宏当初可不一样,当初桓帝无子,所以才让刘宏捡了便宜。

    如今皇子辩和皇子协虽然年幼,但刘宏始终是有后的。

    因此,他们这些宗室想要登上天子之位,可比刘宏当初难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焉表面上和那些世家虚与委蛇,但何苗一找他,刘焉当场就应了下来。

    刘焉身为宗正,他都答应了下来,再加上何进许下的好处,短短几日之间,一众宗室口风骤变。

    以刘焉、刘虞为首的一众宗室纷纷表示,先帝驾崩,虽然未曾设立太子,也没有遗诏留下,但皇子辩作为何皇后所出的嫡长子,理应继承大统。

    面对这些突然转变口风的宗室,以杨袁两家为首的世家以及骠骑将军董重等人除了骂刘焉他们几句之外,却也无计可施了。

    毕竟,洛阳内外的兵马尽在何进掌握之中,他们赖以为援的宗室大臣又都背叛了他们,他们还拿什么跟何进争?

    甚至于,除了骠骑将军董重之外,以杨袁两家为首的一众朝臣也是跟着转变了口风,绝口不提要拥护皇子协登基的事情。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最后是谁登基,都还是要用他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