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说,但凡了解汉末三国这一段历史的人,提及蔡琰,没有不为其感到惋惜的。
这也是当初吕布在攻略草原的时候,在发现刘豹之后就毫不犹豫的让吕魁把人给阉了的原因。
如今,鲜卑和南匈奴都已经被吕布收服,蔡琰被掠去草原的悲剧肯定是不会重演了,但是吕布觉得更不能让蔡琰去嫁给那个活不了多久的病秧子卫仲道。
看了一眼蔡琰的年龄,年十五。
在汉代这已经早就是可以嫁人的年纪了。
可以说,相对于还在给吕玲绮当玩伴的甄宓、伏寿、大小乔几人,蔡琰的年龄已经足够了。
绝对不能再让蔡琰嫁入河东卫家!
心中拿定了主意,吕布也是直接让人去找荀攸。
吕布召见,荀攸当然不敢怠慢。
没过多久,他就来到了大将军府上。
来到书房,荀攸看着正装模作样看书的吕布,也是上前行礼道:“见过主公。”
听到荀攸的声音,吕布也是放下手头的书简,招呼道:“公达来了?快坐。”
在一旁找了个位子坐下,荀攸心里也是暗暗思索。
吕布在这种时候召见他,会有什么事情呢?
难道是准备再度出兵,所以来询问他后勤的情况?
可是这段时间吕布的表现也不是急着想要南下的样子,甚至就连已在瓮中的冀州都还没有急着拿下。
但如果不是出兵的事情,还能有什么事呢?
就在荀攸暗自猜测着吕布的想法的时候,吕布也是直接开口了:“公达,你可知道蔡伯喈?”
蔡伯喈?
没有想到吕布会突然问道蔡邕,荀攸也是愣了一下。
不过他随即也是反应了过来,连忙答道:“回主公,蔡伯喈乃当世大儒,攸自然是知道的,不知主公问他做什么?”
吕布道:“这段时间我在学习小篆,本来是让宁儿教我的,不过宁儿却觉得自己水平不够,所以给我推荐了蔡伯喈,说蔡伯喈乃当世大儒,精通篆书,所以我才找公达你来问问,看看你和蔡伯喈是否相识,如果方便的话,我想让公达你去帮我把蔡伯喈请来。”
学习小篆?
对于吕布这番话,荀攸是听的一愣一愣的,也不知道吕布怎么就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学习小篆了。
不过,这种小事他当然不会过问,所以他也是直接道:“攸早年与蔡伯喈也有过一面之缘,如果主公真要请蔡伯喈前来,攸愿意前往。”
266。曹操的粮官——懂的都懂
对于荀攸而言,他身为如今吕布最为倚重的谋臣,所关注的都是朝中大事,像请蔡邕来教吕布小篆这种事情,自然是吕布说什么就是什么。
毕竟,想学小篆还是想学什么,这都是吕布的个人生活,他身为谋臣根本没有必要过问。
吕布看到荀攸答应下来,心中也是一定。
虽然他不知道蔡邕是什么脾气,但是荀攸既然答应了去请,那就肯定是能请来的。
所以他也是话锋一转,问及了另外一个问题:“公达可知河东卫家?”
荀攸愣了一下,没想到吕布的话题转变居然如此之快。
不过他很快也是回答道:“回主公,河东卫家与陈留卫家一般,皆是当世大族,在河东影响力极大,可谓根深蒂固。”
作为一个荀家人,虽然不是荀家嫡系,但是荀攸对于当世这些世家大族还是都比较了解的,因此回答起来也是十分简单。
而听到荀攸这么说,吕布也是继续道:“那不知这段时间,各地的世家可否有什么异动?”
听到吕布这么说,荀攸也是心思急转。
吕布先是问河东卫家,然后又问他各地世家是否有什么异动,难道是从什么渠道得到了一些他不知道的消息?
心里做着各种假设,荀攸嘴上也是没有停下来,依旧有条不紊的回答道:“回主公,自从主公当初让稚然将军灭了袁家等数个世家杀鸡儆猴之后,其余世家虽然多有怨言,但是却未敢有什么动作,尤其是在主公大显神威,击败了关东联军之后,各地的世家更是老实本分了许多。”
“这样啊。。。。。。”听到荀攸这么说,吕布想了想,最后吩咐道:“你派人去查查河东卫家背后有没有什么小动作,如果有,怎么处理你自己看着办。如果没有,我听说卫家主的次子卫仲道颇有才华,就把他征召到轘辕关,让他去孟德手底下,嗯,就当个粮官吧。”
闻言,荀攸虽然不知道这个卫仲道有什么特殊之处居然引起了吕布的注意,但是既然吕布都这么说了,荀攸也就直接应道:“诺。主公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攸就先退下了。”
“去吧。”
看着荀攸离去的背影,吕布想了想,如果荀攸没抓到河东卫家什么马脚,最后让卫仲道去曹操手底下当粮官去了,他要不要想办法控制一下曹操的粮草呢?
嗯,别误会,他绝对不是想诱导曹老板杀粮官,他只是觉得如果粮草太多了,卫仲道当粮官可能会管理不过来,所以他想给卫仲道减轻一点负担罢了。
另一边,荀攸在离开了大将军府上之后,并没有直接去拜访蔡邕。
他觉得请蔡邕去教吕布小篆只是小事,更重要的是河东卫家的事情。
所以,他先是去派人前往河东调查卫家,等到一切都安排好了之后,这才亲自前去拜访蔡邕。
按理来说,这个时期的名士互相拜访,得先下拜帖,如果对方答应见面,就会回帖,然后双方约定好一个时间,再登门拜访。
但那是一般情况下。
荀攸现在日理万机,根本没空玩这种名士之间的游戏,所以他直接就亲自登门拜访了。
同时,他也认为蔡邕不会把他拒之门外。
事实也是如此。
如今的洛阳朝廷,吕布毫无疑问是一人之下的存在,再加上天子年少,所以即使是说现在朝廷就是吕布说了算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而荀攸作为吕布的心腹谋士,吕布在朝堂上的话事人,他的身份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即使荀攸现在只是尚书令,论品秩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没有人敢小觑荀攸半分。
更何况,尚书令本就是职轻而权重的职位。
因此,蔡邕在听闻荀攸亲自登门拜访之后,虽然不知道荀攸的来意,但是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连忙就亲自出门把荀攸迎进了蔡府。
将荀攸请进了厅中,蔡邕一边让仆役去准备茶点,一边也是开口道:“荀令君大驾光临寒舍,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
“蔡侍郎客气了。”面对蔡邕的恭维,荀攸回了一句,也是客气道:“蔡侍郎乃是当世大儒,名闻天下,尤其是‘飞白’一体,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真要说起来,攸在蔡侍郎面前,还要执弟子之礼才对。”
荀攸的吹捧无疑是戳到了蔡邕的痒处。
他虽然所精甚多,诸如音律、经史等等,但是若要说他最为自豪的,那自然是他独创的飞白体了。
论当世隶书,飞白体若是自称第二,则无人敢称第一。
这不是蔡邕自傲,而是这就是事实。
因此,荀攸这一番话说出来,蔡邕顿时就觉得眼前这个荀家的后辈顺眼了许多。
不过他嘴上还是谦虚道:“哪里哪里,都是别人吹捧罢了,当不得真,当不得真。”
两人闲聊之间,蔡府的仆役也是呈上了茶点。
等到仆役倒好了茶水之后,两人也是品了一会儿茶,蔡邕方才放下茶盏,然后又开口道:“荀令君今日登门拜访,恐怕不是为了品茶来的吧?”
闻言,荀攸也是放下了手中的茶盏,笑道:“果然瞒不过蔡侍郎慧眼。既然如此,攸就直言了。攸听闻蔡侍郎精通篆书、隶书,虽然隶书因为‘飞白’一体尤为擅长,但是篆书亦是不可小觑,不知是否如此?”
听到荀攸这么说,蔡邕也是笑着谦虚道:“荀令君言重了,对于篆书,老夫也不过是略懂,略懂,谈不上精通二字。”
略懂?
荀攸一听,顿时就放心了。
像蔡邕这种当世知名的大儒,他自己既然都说了略懂,那肯定就不成问题。
至少教吕布肯定是够了。
所以荀攸也是直接道明了来意:“不瞒蔡侍郎,攸此来,其实是带着大将军的命令来的。大将军想要学习小篆,却苦于无人教导,听闻蔡侍郎精通篆书,所以大将军便让攸来请蔡侍郎上门,不知蔡侍郎可否愿意给大将军这个面子?”
267。规劝
荀攸的话也是让蔡邕有些受宠若惊。
如今的他早已经过了那个愤世嫉俗的年龄,虽然心里仍有自己的坚守,但是相较于早年却早已看淡了许多,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应董卓征召入朝。
因此,在听到荀攸居然是吕布派来请他的之后,蔡邕的心思顿时就有些活泛起来。
当初他在被董卓征召入朝之后,因为他的名声和才华,还是比较受董卓看重的,然而董卓没蹦跶多久就被吕布干掉了,这一下子就让蔡邕的处境变得尴尬起来。
虽然吕布在掌权之后并没有像历史上的那般对朝廷中曾经和董卓有关联的臣子进行清算,但是作为被董卓征召入朝的臣子,蔡邕也基本上是断了再高升的念头,只是一门心思恪守本分,生怕被人抓到了什么把柄。
甚至,他心里都打算再过几年就辞官,带着两个女儿去河东投奔老友去。
可现在荀攸这一来,无疑是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董卓之后,如今朝廷权柄最大的自然就是吕布这位大将军,如果他能和吕布处好关系,今后又何愁不平步青云?
心中迅速闪过各种念头,蔡邕表面上也是连忙开口道:“老夫何德何能能让大将军派荀令君来亲自邀请,大将军若是有用得着老夫的地方,只需一道命令即可,如此大礼,老夫不胜惶恐。”
看到蔡邕这般姿态,荀攸也是笑道:“如此说来,蔡侍郎是答应了?不过蔡侍郎也无需太过谦虚,攸以为凭蔡侍郎的才华,绝对当得起大将军这般重视。更何况,大将军是请蔡侍郎去教他隶书的,若是直接让人下令,岂不是让别人置喙,说大将军不尊师重道?”
“荀令君所言甚是,却是老夫考虑不周了。”听到荀攸这么说,蔡邕也是顺势道:“不过,大将军既有此心,那老夫择日便去大将军府上拜访就是。”
见蔡邕如此识趣,荀攸也是道:“如此甚好。不过,择日不如撞日,以攸之见,蔡侍郎明日便可前去,至于那些繁文缛节,则无需太过在意,大将军府那边,攸会帮蔡侍郎打个招呼的。”
闻言,蔡邕也没什么意见。
毕竟,礼数是死的,人是活的。
荀攸既然都这么说了,他如果再谈什么礼节,那就是自己找不痛快了。
而荀攸等蔡邕答应了下来,也是直接起身告辞道:“既然如此,攸还有些事务需要处理,就不叨扰蔡侍郎了,蔡侍郎明日直接去大将军府即可。”
见荀攸要走,蔡邕也是连忙起身相送道:“老夫送荀令君。”
送走了荀攸,蔡邕回到厅中,一张老脸上也是难掩喜色。
本来在董卓倒台之后他都觉得自己的仕途就到这里了,没想到现在居然还有这种转机。
就在蔡邕想着明日该几时前往大将军府拜访,又是否要带什么礼物的时候,一道清脆的女声突然在他耳边响起:“爹爹方才是去送谁了?今日怎么这么高兴?”
蔡邕闻声看去,只见一名手中还拿着一卷书的清丽白衣少女从厅后走了出来。
正是他的长女,蔡琰。
看到蔡琰,蔡邕也是笑道:“琰儿你来得正好,快来给爹捶捶肩,爹跟你说啊,从今儿起,爹在朝中就不需用再看别人脸色了!”
“哦?”听到蔡邕这么说,少女蔡琰眼中也是闪过一抹异色。
她把手中的书放到案上,然后走到蔡邕身后,跪坐下来,一边给蔡邕揉着肩,一边好奇的问道:“爹爹前些日子不还感慨说官不好做,说打算辞官的吗?怎么现在又改变主意了?”
蔡邕嘿嘿一笑,也是开口解释道:“之前是之前,现在是现在。之前爹因为是被那董仲颖征召入朝的,所以在那董仲颖倒台之后,行事就得处处小心,不能出半点差错,可现在就不一样了。”
“你知道今日来拜访爹的人是谁吗?那是当朝尚书令,荀攸荀公达!”
“荀令君是什么人物?他可是大将军的绝对心腹,平时朝中百官谁不得给他面子?现在他都亲自来拜访爹,今后谁还敢看不起爹?”
然而,听到蔡邕这么说,蔡琰眼中却并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