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北灭隋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南北灭隋唐- 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远超他的想象,回去之后又可以多买上几十亩地。

    这时听到于锋的询问,他先是一愣,然后很中肯的点点头道:“将军放心,我早就派斥候重点侦查那里,只要高句丽大军进入到咱们这儿五十里之内,咱们布置在东北面的斥候肯定会传来消息!”

    “这就好,”于锋紧盯着城东北部的低缓群山,口中缓缓道,“高句丽人不可小觑呀,可不能因为咱们这一次这么容易的偷袭到他们的后勤基地就沾沾自喜,看不起人家!”

    “将军,将军!”

    随着一连串急促的脚步声,一队于锋的亲兵快步跑了过来,看他们的样子手里还拿着不少东西。

    “怎么回事?慌里慌张的,难道罗津城主死前没有交代的那个金库被你们找到了?”于锋笑着问这些士兵,但凡上位者对于底层的小兵,以及自己身边一些为自己效命的下人总喜欢摆出和蔼的样子,哪怕于锋也不例外。

    为首的亲兵回道:“将军,金库还没找到,不过根据多方查探,应该就在城主府这附近,有高句丽百姓声称过去三年前曾经看到罗津城主府中往外大量的运土,我们推测当时很可能在建设地库!”

    看于锋听的认真,亲兵紧接着道:“可是在之前我们收刮城主府的时候,不仅没有找到地库,甚至连城主府中的黄金也只有不到十斤,这必然是有一部分是隐藏了起来的!”看书阁 

    于锋点点头,这一次罗津城中,光是副城主和其他一些有势力的豪族家中,就各自收刮出数十斤黄金来,哪怕城主再清廉,没有个三五十斤黄金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不过听到这里于锋话音一转道:“既然你们还没有找到那个金库,干嘛这么火烧火燎的跑过来,可是有比这还要更重要的事情?”

    几名亲兵互相对视一一眼后,还是由一开始的那名亲兵开口道:“没错,将军我们觉得这件事比金库还要重要!”说着这名亲兵便让另一名士兵打开了一个破旧非常的小箱子。

    里面赫然是一卷已经非常破旧的皮卷,打开一看竟然是百年前本地一个沃沮部族留下来的东西,上面很多字都是沃沮人自己记事用的符号,让于锋看上去头大无比,这怎么看的懂。

    旁边的亲兵见状,急忙解释道:“将军,这个,你拿反掉了!要倒过来看才行的!”

    于锋连忙倒过来一看,顿时发现大堆的沃沮人符号中出现了一小段汉字以及另外一种符号,看来当年这些沃沮人用了三种文字书写的,上面竟然写的是一个铁矿的位置。

    看到这里于锋心中激动不已,这个铁壳规模大、品位高,而且埋藏的深度也很浅,非常利于开采,只是可惜这个铁矿因为处于高句丽的国土内,自己也只能白开心一下。

    当时发现这个铁矿的部族势力非常弱小,又没有自己的铁匠存在,因此根本无法开采,只能够将这个信息留存下来,以便日后子孙有能力开采这些铁矿。

    不过这个小部族最后还是在历史的大浪中被淘汰了,然后这卷动物皮硝制的皮卷就这样被留存下来成为了某个富户家的藏品,这一次被于锋麾下的士兵无意间获得,当即不敢怠慢送到于锋这里来。

    对高句丽人的好运气于锋很是羡慕嫉妒恨,要是这么一个大铁矿能够在自己境内改由多好,这样大家都不会整天为了一些铁矿争来争去的,如今因为缺铁,就连济州岛和秦津、平阳城等地的兵工坊都停工了。

    不仅如此,就连消耗铁料很多的几个大船场,如今也不得不削减了后面两年的造船预算,让原本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的东海各郡,忽然就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顿时减速下来。

    于锋盯着皮卷研究了半天之后,忽然发现这个皮卷上还有一个地图,只不过因为绘制的水平实在太差,而且又时间长远,很不容易被发现。

    他看了半天之后,忽然明白过来,这个铁矿并不是在罗津城附近,而是在罗津城更北部的一条大河沿岸,距离罗津城有将近二百里的路程。

    等等!

    二百里路的北面,那岂不正是统们江了?

    想到这里于锋本来有些冷淡的心思一下子就火热起来,要是这样的话,己方夺取这个铁矿,然后进行开采倒还是有几分可行性。

    毕竟如今自己端掉了高句丽大军的后路,摧毁了他们的辎重基地,这样一来缺少补给的他们必然要迅速撤军,这样空虚下来的统们江口附近地区就成了己方的地盘。

    到时候己方就可以顺着统们江找到这个铁矿,而且开采后的矿石也可以利用附近的统们江很便利的运输到出海口,再转大船运送到东海各地,这对东海的铁矿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只是到底怎么对待这个铁矿于锋做不了主,他目前能够做的就是一边派人去侦查那个铁矿的真实程度,以及及时给小侯爷做汇报,这样才能让王泽来决定这一步的战略布局。

    毕竟这个铁矿所处的位置实在是巧合了,不南不北的,正好处于夏国镇海城和高句丽元山城之间,虽然中间还有数百里的缓冲区,但是一个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再次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

    想到这里于锋也没有了带着士兵去找罗津城主金库的兴致,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副将秦毅道:“老秦,我这边要给小侯爷写信,要不你就替我走一趟吧,也看看这个罗津城主到底藏了多少黄金!”

    山贼出身的秦毅对于这种抢钱的活最喜欢了,哪怕这些黄金不是自己的,可是他就是喜欢这种黄金从自己手中流过的感觉,于是他当即意气风发的对诸位士兵挥挥手道:“走,兄弟们,随我去挖地三尺!”
………………………………

第二百八十八章高句丽的退缩

    随着又一股来自极北的冷空气到来,罗津城的天气又开始阴沉起来,在一股股呼啸的寒风吹拂下,一波波海浪壮犹如烈马般怀激烈的拍碎在海岸上狼牙交错似得礁石上。

    有些云雾似乎因为太过低垂,在阵阵海风中卷着一些云雾形成一些奇怪的样子,似乎犹如‘野马尘埃’只有一些无惧风雨的海鸥、海燕还在执著的飞舞在雨雪蒙蒙的天空。

    这一刻乙支惠的心情就像是这时灰暗的天空一样,没有一丝的光亮,要是可能的话他真想犹如神话里的神仙一样,就这样率领骑兵从海面上奔驰而过,一直追上那支天杀的夏军。

    骑在心爱的战马上,乙支惠还能看到远处海面上正在渐渐远去一支船队,那正是刚刚从罗津城撤走的夏军乘坐的船只,看着远去的船队,乙支惠只恨老天为什么不将风刮的再厉害些。

    当乙支惠率领高句丽数千名骑兵来到距离罗津城还有五十里外时,就被夏军早先布置的斥候发现了,偏偏这时乙支惠为了能够让士兵恢复一下体力,以便保持战斗力,又让士兵休息了一个时辰。

    于是这个时间段正好给了夏军从城内从容撤退的时间,他们不仅仅是将高句丽大军留在罗津城的大量物资几乎全部劫走,甚至连罗津城中的数万普通百姓也没有放过。

    不同于高句丽人过去劫掠辽东汉人为奴只要青壮的做法,这伙夏军是不管男女老幼一率统统打包带走,以罗津城二十里为圆心,数十里内竟然连一个人影子都没有给高句丽留下,留下的只有一座还在熊熊燃烧的城池。

    这时高句丽也是盛行着用木材修建建筑,特别是高句丽东北部茂密的丛林中盛产的大量松木更是易燃,这些木材中都含有一定的油脂,很是容易燃烧。

    哪怕罗津城是一个如此小的城池,可毕竟也是能够容纳下三四万人生活的,数万人居住的房屋都是木头建造,因此在满城皆被点燃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的热量也不是高句丽士兵可以靠近的。

    很多士兵一开始看到罗津城着火,于是纷纷主动用布袋装起大量的积雪准备运到城内火场中去灭火,可是不等他们靠近城池五十步内,就被滚烫的空气将头发燎的枯卷起来。

    最终他们还是在乙支惠的喝令下向后撤了回去,乙支惠很明白,哪怕能够将罗津城的火扑灭,城内也已经是一座空城。

    这样无论是出于保证高句丽东北部统治的需要,还是防御夏军入侵的需要,高句丽都要在原地重新建设起一座新的城池,因此也没有救火的必要了。

    就这样数千名高句丽士兵眼睁睁的看着城内的建筑不断的倒塌下来,旺盛的火苗散发出来的热量很快就将城内的所有可以燃烧的物品点燃起来,整座城中只能听到木材燃烧的劈啪声。

    “嘶”的一声,

    一座房子‘轰隆’一声倒塌下来后,屋顶残余的冰雪掉落在燃烧的木材上,在火中发出一阵怪叫声,紧接着就是一阵火苗高高的跳起,犹如后世天文望远镜看太阳黑子一般炫目,很是壮观。

    可是如今毕竟还没有保险公司可以办理家庭意外险,因此乙支惠也没有后世那家老美在家中失火后,还可以淡定的来个全家合影留念的兴致。

    他如今不仅要考虑统们江失利后,高句丽东北部的后续战略布局,还要为身边这数万高句丽大军的安危考虑。

    城池内的大火还在熊熊燃烧,看样子没有个三五天恐怕大火息不掉,就连城池外的数十丈内的积雪,隔着那么一道城墙都被不断的烤化成水,在太阳消失后仍然映射着火红的光亮。

    乙支惠忽然想到,好像下一批东海南部的船队又快要从那里出发,不过如今海上有大量的夏军战船存在,最好还是自己亲自率领军队赶到那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获取补给。

    想到这里乙支惠急忙让一队骑兵拿着自己的手令往东海岸南部与新罗接壤处疾驰而去,要是这一批后勤物资再损失掉,那么自己就不要再想着带领大军安全撤退了,光是饥饿就能够将这支大军打败。

    可是事情很快就证明‘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的权威性,一艘小渔船很快传来坏消息,运送物资的船队果然出事了。

    因为之前在统们江准备作战时,乙支惠催促太过的严厉,所以负责补给大军后勤物资的高句丽官员很是费力的收刮了很多钱粮物资,因此这一次船队出发的比较早,在乙支惠的手令送到前三天就已经离港。

    这支辎重船队出发不久,就被夏军给盯上,可是因为高句丽人毕竟没有望远镜,竟然没能及时发现夏国的海军,于是半路上就遭到了袭击,除了一小部分船不识相被击沉外,其他的全部成为了夏军的战利品,看来有人又要发财了。

    无奈之下的乙支惠也不再只顾着脸皮的重要性,他只好向驻扎在元山港附近的东部耨撒渊大祚求援,希望渊大祚能够支援一部分粮食和军队,并且协助将罗津城重新建设起来。热搜 

    可是渊大祚前一段时间才刚刚被乙支惠率领大军逼门,很是逼迫了一次,让渊大祚在高句丽旧贵族中很是颜面扫地,他不记恨乙支惠就不错了,更不要指望渊大祚会帮助乙支惠。

    不过渊大祚毕竟是一个当了多年东部耨撒和大对卢的老狐狸,当然不可能明面上拒绝乙支惠的请求,先是很诚恳的对乙支惠说东部耨撒这两年的收成非常不好,因此也拿不出来多少粮食。

    不过呢,因为乙支惠毕竟是自己很尊重的人,而且跟自己又是一朝公卿,因此渊大祚很是大方的咬咬牙,给了乙支惠一百石粮食,而且渊大祚还打开光秃秃的粮仓给乙支惠看。

    你妹,这粮仓真是光秃秃的,连一粒粮食都没有了,恐怕耗子一家进去都要饿死几个,然后剩下几个含泪离去。

    这下乙支惠可是没有什么话来说了,本来高句丽的耕地也是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地区,东部向来多山粮食产量不多,因此渊大祚说自己就这么些粮食,你还真没办法。

    乙支惠还只能诚恳万分的向渊大祚表示感谢,至于乙支惠要求渊大祚配合出兵,并且重新征发民夫修筑罗津城的要求,渊大祚似乎也是束手无策,后面更是借着新来的这股寒流‘主动’的病倒在床上。

    最后乙支惠没办法,他只能一边率领大军一路南行,然后一边紧急给高句丽王高阳成写信求救,再不做出布局,东北部的局势可就要糜烂了。

    但是还在写信的乙支惠不知道,他求援的对象高阳成如今也同样在准备调他回师救援,因为这时候高阳成也被四处出击的东海夏军给弄得焦头烂额,整个高句丽的局势一下子似乎就乱了起来。

    为了报复高句丽人对镇海的大举进攻,在王泽的命令下,夏军的所有海军全部活跃起来。

    他们利用高句丽缺少水军的弱点乘船四处行动,不断地在高句丽各处沿海地区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