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么多汉民和当地武装民兵的挤压下,倭人和虾夷人的生存空间当然是在不断的减少,更何况每当农闲时,郑魁负责的民兵部门就会就组织当地民兵进行军事训练,顺便再拿这些土著练练手,而且还有军功拿,民兵们对此无比热衷。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生活在这里的倭人和虾夷人连躲汉民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敢出来掀起什么大风浪。
只要再有十年,甚至还不用十年,恐怕这里的汉人数量就可以超过百万人,因此撤销之前的军管状态,在这几个地方设立郡县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在与羊枯、吕文和萧敬等人经过一番讨论后,王泽宣布在倭国原来的南部四郡之后,又将北部的长州岛部分划分为另外四郡。
首先便是羊枯东海留守府所在的平马川(关东平原),这里因为平马川的良好条件,被设立为平阳郡,郡城当然就是平阳城(东京)了。
辖下基本上就是以平马川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因为这里是羊枯东海留守府的所在地,王泽干脆就让羊枯直领,也好节约出几个文官来。
除了平阳郡外,当初被曹安、褚宏航占领的尾张、美浓平原和三河、远江、近河、伊豆、甲斐还有信浓的一半地区被合并为赤石郡,这是因为附近有一条绵延的山脉,山上多红色的石头,因此而得名。乐
林瑾这个原夷洲郡守,这次被从夷洲调过来任命为赤石郡郡守,而他原来的位置则是由原夷洲主簿黄昉继任,这人也算是跟着林瑾一起将夷洲发展起来的官员,因此非常了解夷洲的状况,也能很好的主持夷洲的大局。
相对于这两个地盘比较紧凑的郡,新设立的临登郡就显得很是狭长,临登郡包括了临登半岛(熊登)、越前、甲贺、越中、飞郸、越后、双舟岛(佐渡岛)等倭国北部的几乎整个西海岸,另外还有位于中央山地的信浓地区另一半面积。
临登郡的郡守名字当初王泽第一次看到时还吓了一跳,这人竟然叫做李靖,不过随后王泽便反应过来,这人只不过和军神重姓名罢了,真的唐朝那个军神李靖,如今还没有出生呢。
不过此李靖虽然非彼李靖,但是在文治方面还是很有一手,之前也是在济州岛郡守府作为典史,更重要的是这个李靖是姬翔麾下女将领李红鱼的老公,想想有这么一个剽悍的老婆,因此这厮也是王泽同情的对象。
除了之前这三个郡之外,长州岛最北部的出羽和陆奥两地因为地处北方,气候比较寒冷,土地也不够肥沃,故而移居的人口较少,基本上畜牧业为主,因此被全部划给了台州郡。
台州郡的郡治便是处于台州平原上的台州城(仙台),因为王泽手里实在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文官,于是便写信从老爹王勇那里将胶州郡守孔仪要了过来,担任了这个长州岛上面积最大郡的郡守。
在将整个长州岛全部划分了郡县后,就轮到之前就发展的很好的鲸岛和库页岛了,于是鲸岛也就成了鲸郡。
位于鲸岛东北部平原沿海的一座依托捕鱼、渔产加工业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将会在经过一番大规模扩建后,作为鲸郡的郡治,这个还在规划中的城池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钓鱼城。
其实说起来鲸郡才是王泽治下整个东海面积最大的郡,光是整个鲸岛(北海道)的面积就超过了包括台州郡在内的所有郡。
而且鲸郡还将新发现不久的千岛群岛也划了进去,可以说东海第一郡的名头名副其实,要是再将更北部目前还没有划定归属的冰岛(勘察加半岛)划进去,那占据的地盘就更大了。
除了面积庞大之外,鲸郡的人口也在接连几轮的移民后达到近二十万人,目前岛上的人口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增加。
而且岛上养殖的马匹数量非常多,几乎占了整个东海马匹保有数量的一半以上,鲸岛周边大片优良的渔场每年所提供的捕鱼产量也占据着东海百姓食物的一半以上,因此这里是万万不容忽视的。
因此在经过多番斟酌考虑后,原济州岛郡守樊文仲成功上位,担任了鲸郡的郡守,也只有在事务繁多的济州岛经过多番磨练的樊文仲,才能处理好鲸郡如此多的繁杂事务。
对比非常受王泽重视的鲸郡,更北方临近江口的库页岛就显得寒酸多了,不仅在面积上远远不如鲸郡,而且连人口也只有鲸郡的一半不到。
但是因为库页岛濒临王泽心中更加重要的东北地区,特别是混同江(黑龙江)流域,更是王泽以后开发占领的重点,因此王泽还是在这里设立了库页郡,郡守则是以前在秦津郡担任郡丞的赵昌,也曾经是卓然的得力助手。
在经过了这么一番整理,规划好了所有的郡县后,王泽又开始在各郡普及建设初等学堂和中等学堂。
另外也在长州城(广岛)、平阳城(东京)和大湖城(京都)分别建造大学堂,准备将济州岛的学堂迁移过来,另外还有一批新成立的专业高等技术学堂。
面对着王泽一心埋头进入内政,东海的一众官员对于王泽的表现很是意外和不解,毕竟如今面对着高句丽的强大威胁,你设立郡县也能理解,可是如今又是增加学堂不说,还不断地视察工坊,还要不要跟高句丽打仗了?
不过长久跟王泽接触的羊枯却非常明白王泽的想法,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对付高句丽不是一个短时间可以完成的任务,若是自己没有那个实力,还要跟高句丽硬拼,最后也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高句丽毕竟是如今的东海霸主,加上吞并了百济后国力大增,如今以东海夏国的实力,哪怕能够将高句丽打的元气大伤,自己反而会先倒下,王泽先整理自己之下的地方设立郡县,恐怕就有和高句丽长期消耗的想法了。
就在王泽整理东海地方的时候,镇海那里的情况却变得有些复杂了,特别是当他收到一封来自曹安、张航联名的信件后,顿时眉头皱了起来!
………………………………
第二百七十二章事情变复杂了
十月份,岭南还是炎热无比的夏季,地处中原的三齐之地也刚刚进入初冬还不算怎么冷,但是地处辽东更东北地区的勿吉之地早就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是大雪纷飞的季节。
虽然如今还没有到一年中最寒冷的那段时间,可是这里已经连续下了多场大雪,连续的降雪在广阔的林海中重叠起一两尺厚的积雪层。
勿吉之地的冬季气温非常低,哪怕如今还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温暖期,但是勿吉之地如今也有足足零下二十多度,可谓是滴水成冰,如此低的气温让一直生活在三齐之地和东海地界上的东海士兵们一个个颤抖不已。
哪怕他们将身上的羊皮袄裹得再紧,也抵挡不住猎猎寒风中所携带的那股刺入骨髓的寒意,躲在镇海堡内烤火的苍狼军士兵们觉得,若不是还可以随时都能喝上一点热气腾腾的甘蔗酒活络血脉,恐怕他们早就要冻得僵硬了。
当初信心满满来到镇海的曹安和张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来到镇海后,最先面对的强大对手,不是即将到来的高句丽大军,而是这里如此恶劣的气候,同时他们也对之前就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年的赵钦佩服不已。
更让曹安两人头痛的是,根本没有遇到这种寒冷气候的东海士兵非常不适应这样的极端气候,不管怎么增加衣服,还是有大量士兵开始大量生冻疮。
这些士兵,们一个个手指头肿的像是一根根红红的小胡萝卜,手肿的握都握不起来,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就不要说什么拿着兵器去跟高句丽人去打仗了。
幸好这时有附近投靠己方的勿吉野人部落的一名小部族首领,他看到这种情况后毫不犹豫的献上了自己部落治疗冻疮的良药,于是这才让苍狼军避免了第一次因为非战斗减员所造成的全军退出战斗的事件发生。
虽然天气如此恶劣,就连本地勿吉野人部落的勇士若非不得已都不会再出门,但是曹安、张航两人还是不敢怠慢。
为了预防高句丽大军的突然进袭,他们往高句丽方向派出了大批斥候,这些斥候散布在这片荒野上,从镇海一直到距离罗津城只有百余里的统们江口(统们江是金国之前图们江的称呼)附近都有他们的足迹。
生活在这里的原来是北沃沮人,不过如今逐渐占据优势的是靺鞨部的白山部,因为臣服于高句丽,因此这里也算是高句丽的国土,罗津城便是高句丽为了加强对这里的统治而建设的一座城池。
不过因为这里之前毕竟是偏离高句丽的统治核心,因此高句丽对这里并不重视,罗津城也不过是一个可以容纳两三万人的小城池而已。
虽然高句丽的军事中心并不在这里,但是在统们江口生活的北沃沮人、靺鞨人毕竟臣属与高句丽,万一这里生活的沃沮人、靺鞨人等部落听信高句丽人的话,愿意为高句丽人拼命来和自己作战。
那么己方的压力就会增大许多,更何况这些沃沮人在冬天里活动的能力也不弱,很有可能会成为高句丽人的前锋,因此曹安宁愿多派遣斥候哨探,也不愿相信这槽糕的天气能够阻挡高句丽大军。
就在距离统们江口只有数里外的山脚一片树林里,一团白色的东西在地上缓缓移动,不多时就钻进了一个雪坑里,这时的雪平地上已经有一尺多厚,而眼前这个山崖旁边的凹地上的雪更是足足有四尺多厚,一个小孩可以轻轻松松的站在雪里不被人发现。
刚才那团白影这时一闪身,原来是一个披着白色斗篷的士兵,原来这处雪坑连接着附近一个很隐蔽的山洞,山洞被厚厚的积雪隐蔽住,很难被人发现。
在冬季的时候,野外活动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特别是在雪夜里温度急剧降低后,人很容易因为失温死去,若是有一个雪坑就会好过很多,而这个山洞不仅挡住了寒风,还有些温暖的样子。
山洞里这时正有十几名身穿雪地迷彩服的士兵在休息,看得出来这些都是苍狼军的斥候,两个放哨的士兵看到刚刚进来的这名士兵刚要上前招呼,不过在这名士兵的手势下停了下来,其他人则是根本没有注意到进来的这人。
看得出这些士兵对自己的战友很信任,几名年轻的士兵正围着一堆炭火烤火,炭火上面还有一个用树枝吊起来的硕大铜壶。
自从占领了倭国后,盛产的铜矿倒是让大家用贵重铜器的机会多了起来,这只铜壶很明显是专门为军队制作的,不仅可以煮汤炖肉,行军时还可以用来装水和食物。
这时铜壶里面炖着几只不知名的鸟儿,不过熟悉山林的这名士兵一眼就可以看出来里面煮的除了两只榛鸡外,还有四五只斑鸠,翻滚的浓汤中透露出一股浓浓的鲜香气息。新乐文
刚刚进来的这名士兵闻着香味就凑了上前,刚想趁着大家不注意,从铜壶里捞一根鸟腿来吃,却不料当即挨了一名老兵一脚,“大彪,你小子就不学好,看看这么多兄弟都没吃,你也不给他们做个好榜样!”
原来这名士兵正是李彪,在编入苍狼军第二师后,李彪依旧是跟着曹安下属,这一次也是为了救援镇海城,随着大军来到镇海,最终因为对高句丽方向的侦查被派了出来。
刚才踢了李彪一脚的老兵正是他当初的老搭档顾仑,他们如今都已经成了斥候队伍的小队长,手下各有五名士兵,而他们的老队长张韬则是成了带领着二十人的分队长,手下的人从两人增加到二十人,可以说是暴增。
“老顾,还有冻疮膏没有?”李彪手里拿着一把雪在脸上和耳朵上可劲揉搓着,将自己冻得有些僵硬的耳朵、脸颊揉搓的发热后,一看自己的冻疮膏已经没有了,于是当即不客气的问顾仑要起来,他们两人过命的交情,根本不用在意这些细节。
顾仑看到李彪冻得通红的耳朵,当即从衣兜里摸出来一盒冻疮膏,口里抱怨道:“长那么大个脸有什么用?还不是浪费冻疮膏!”说着顾仑自己都不由的笑了起来。
李彪因为个子大,连脸庞都比一般个子的顾仑大了不少,因此两人经常拿对方开玩笑,听到顾仑又在说自己,李彪也是当即还了回去,一来一往很快就把洞**的气氛渲染了起来。
“大彪,外面有什么动静没有?”一个声音响起,李彪一回头看到正是自己的老队长张韬,于是连忙回道:“队长,没有发现动静,这段时间奇了怪了,一个高句丽人的影子也没看到,不过这两天连着见到不少沃沮人从山林里走过!”
“沃沮人?没有高句丽人?”张韬听罢在山洞里走来走去,其他的士兵们看到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