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这片黄土高原环境不再恶化,他准备以后只在这里保留不超过十万人的牧民,在保证当地环境不会破坏的情况下开展小规模的牧业生产、农耕则是严格禁绝。
除了农牧业外,如今的夏国因为农学院的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不仅在原来基础上拥有了上百门科类,研究着植物选育种技术,甚至还在研究最新的海洋养殖的工作。
根据情报显示,南洋农学院已经在跟南洋商行合作,共同在南洋吕汉以及珠崖郡研究海水珍珠的养殖技术,听说他们已经开始成功了一些例子。
虽然头几批人工养殖的珍珠成功比例还比较低,品质也稍微差一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成果必然会更加丰厚。
在夏国,农学院的学者们其实反而是坚定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在他们看来越是拥有好的自然环境,农业的生产反而更加稳定,这跟昊天上帝教天人合一的主张不谋而合,因此农学院中倒是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前来帮忙的道士。
时间就在王泽的忙碌中一点一滴过去,当然了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也忘不了关注一下大隋帝国的动静,尤其是隋炀帝杨广的动静。
毕竟杨广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有很强能力的帝皇,哪怕目前的隋帝国在战败后已经势弱,但是王泽知道隋帝国的根基依然在,他当然不会因为自己战胜了杨坚就小瞧杨广。
幸好王泽早在杨广刚刚出身的时候就专门针对他做出了专门的方案,因此哪怕他每天忙得团团转,但是对于杨广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动作和隐秘消息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杨广即位求和成功后,依靠着杨坚留下的财富和粮食迅速编练出百万大军,为了维护隋帝国的统治,他几乎整个抛开关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转而大力提拔重用关东士族集团,并鼓励皇室子弟跟关东士族联姻。
虽然这些关东士族很大程度上骄傲的连隋皇室都看不上,但是他们对于杨广倒向自己依然很是高兴,为了跟关陇鲜卑军事贵族集团对抗,关东士族集团对杨广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
他们不仅大力协助杨广稳定关东各州郡,甚至还大量派遣家中庶出子弟、仆佣参军,杨广能够那么快就重新招募到百万大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关东士族的帮助。
最让人寻味的就是杨广在即位后很快就借口关中粮食短缺,率领百官、宫妃和十余万大军驻扎在东都洛阳。
原本对隋帝国非常总要的关中仅有三十多万隋军在对抗西、北两路夏军,反而是东都洛阳居然聚集了数十万大军,其他各路隋军也都在太原、魏郡(邺城)等地。
对于杨广的行为王泽在这几年时间内近乎是放纵,任凭杨广施展手段将原本一个风雨飘摇的隋帝国逐步的稳定下来,在即位后一两年时间里杨广陆续平定了大河南北和蜀中的叛乱。
随后又开始派出大军去平定江淮乃至长江以南叛乱,但这一次取得的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夏国虽然在这几年时间里没有再进攻隋帝国,但是却没有取消对那些叛乱势力的支持。
隋军虽然从武昌郡南渡江南,陆续攻灭了江南很多叛乱势力,但是因为夏国对这些势力的支持,叛军们的战斗力都不弱,加上隋军大多数都是新参军不久的新兵,因此在一连串的战斗郑隋军的伤亡很大。
对于这样的情况杨广格外的愤怒,不过为了保持帝国的稳定他也只有勉强忍耐下来,在隋军不计伤亡的进攻下,江南各地的叛乱纷纷主动投降或者隐匿下来,不管怎么说隋帝国还是勉强恢复了对江南的统治。
恢复了江南,岭南这时却已经不再是隋帝国的岭南了。
在这几年时间里掌控岭南冯氏的冯盎在冼夫人死后受到了冯喧的掣肘,不过在亲自去了一趟夏国后,他最终决定全面投向夏国,不仅是夏国在之前展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更主要的是冯氏家族认清了隋帝国灭亡的必然下场。
得知岭南已经被夏国控制住,杨广差点被气死,勉强才压下了这口闷气,不过他心里对夏国的仇恨却是越来越强大,连杨坚的死和自己受到的屈辱都记在了夏国的头上。
………………………………
第五百九十三章杨广北伐
(推荐锦衣传奇,好友胡家大少爷的书,虽然字数还不多,不过写的比较精,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陛下,好消息,陇西打起来了!”
杨广诧异的看着兴奋冲进来的宇文化及,自从杨广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开始宇文述之子宇文化及就已经成为了他的禁卫军首领,由于宇文化及非常善于揣摩杨广的心思,故而极受杨广宠信。
“陛下,是夏国跟吐蕃在西平郡还有西域都打起来了!”
“果然是个好消息!”
杨广激动的一下就站了起来,他按捺着心中的激动在屋内来回走动,“吐蕃虽然民众不多,却全民皆兵,人人皆以战死为荣!而且这几年咱们也支持了他们不少兵甲,也有了二三十万兵马,一旦跟夏国开战必然让夏军头痛不已!”
“是呀,陛下!”宇文化及也是一脸兴奋道,“据说这一次是吐蕃赞普囊日论赞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攻打西平郡,另外还有吐蕃大将钦陵日弄率领七万大军西出祁连山,去攻打鄯善、敦煌两地,以截断夏国西域驻军对河西各郡的支援!”
“哦?”
杨广听到这里倒是愣了一下,他感叹,“看来这囊日论赞的野心不小呀,居然是不仅要夺取西平郡,甚至还要一口气将整个河西走廊都攻下来!看来我们支持的吐蕃也是一头饿狼,日后恐怕对我大隋的威胁也不小呀!”
“陛下无需担忧!”宇文化及笑道,“自古以来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对我大隋来说吐蕃的实力强大正好跟夏国拼个你死我活,这样对我大隋岂不是有很多好处?现在吐蕃虽强但比起夏国依然只是小患而已,所以臣以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吐蕃的支持呀!”
虽然内心很不情愿,杨广还是不得不承认宇文化及说到了他的心里,想了很久他终于点头道:“宇文爱卿说的有理,那么就继续支援吐蕃十万刀兵,铠甲一万副!”
不得不说隋帝国的家底确实太厚了,哪怕在之前对夏国的各大战场损失了那么多的士兵和物资,但是仅仅几年的功夫杨广再次积累下庞大的军事物资,如果充分使用足可以再次装备数百万大军。
只不过杨广这些都是在大力压榨隋帝国民众和工匠的基础上,因此这几年隋帝国虽然已经将各地的叛乱勉强平定下去,但是在泰山、太行山,乃至秦岭等各地的大山脉,还有各地的湖泊上又增加了不少盗匪。
趁着杨广加大税赋数量的好机会,各地官吏纷纷上下其手,地方士族豪强与这些官吏勾结在一起,将原本应该有这些豪强承担的赋税大量转嫁到那些自耕农头上,原本在杨坚时期还非常多的自耕农这时纷纷破产。
要知道隋帝国实行的兵制是府兵制,这种兵制就是以国家分配一定数量土地给这些自耕农,然后自耕农承担兵役,打仗都是自备兵器、马匹、铠甲,由此形成一个经济基础。
可以说自耕农就是隋帝国的坚实基础,如果自耕农大量减少,那么隋帝国的统治根基就会被破坏了。
后世唐帝国安史之乱就是因为自耕农被豪强肆无忌惮的兼并,导致府兵制的经济基础被破坏,这才不得不大量实行募兵制,最终因为兵为将有叛乱造反。
但是对这一切杨广都视而不见,为了尽可能的增加自己的军事实力他已经将这些都暂时放在脑后,虽然他也知道这样是在动摇隋帝国的根基,但是为了能实现自己击败夏国的梦想,也只能暂时这样了。
得到杨广手谕的宇文化及匆匆走出皇宫回到自己家中,在走到中宅后,原本应该只有自己家女眷的院子里居然有几名矮壮的异族男子。
“不知宇文大人事情办得如何了?”一名皮肤粗糙、面色红润的中年异族男子上前行礼笑问道。
宇文化及自傲的抬头看着几名男子道:“本官亲自出马又怎么会达不成目的呢?此事我大隋皇帝陛下已经应允给你们吐蕃十万刀兵,一万副铁甲!你们这下满足了吧!”
原来这几名异族男子居然是吐蕃秘密使者,他们闻言大喜,那名中年异族男子笑道:“真是多亏了宇文大人,我们除了之前的黄金三千两之外,这次还有两千两答谢!”
这时隋帝国一两黄金足可以兑换十两白银,也就是一万五千钱,这时一枚铜钱的购买力足可以比拟后世四五块,可以说两千里黄金的价值非常高。
“哼!”宇文化及听到却不悦道,“你们难道以为以后就用不着本官了?告诉你们这些兵甲都要经本官操持,才会交付给你们!”
“大人息怒、大人息怒!”这下那名中年男子才知道自己还是看轻了宇文化及在杨广心目中的地位,原本他以为宇文化及在前年私自与吐蕃贸易兵器被揭露后,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受到杨广的重视。
谁知宇文化及虽然被杨广一顿责罚,可是因为宇文述和隋帝国长女南阳公主的求情,宇文化及居然依然能够留在杨广的身边。
如果如今看来,宇文化及不仅躲过了那一劫甚至还能继续在杨广身边任职,并且继续被重用也不仅仅是因为宇文述和南阳公主的求情,其自身迎合杨广心思的本领还是有的。
“大人息怒呀!其实那两千两黄金仅仅只是这次感谢大人的小心意而已,并不在我们的报酬里面!”说着这名异族男子又命人抬上来几个大箱子。
打开一看宇文化及不由露出满意的笑容,里面除了那两千两黄金外居然还有几大箱昆仑羊脂白玉,这些羊脂玉哪怕是鸡蛋大小都要数百两银子,而面前的这些白玉不仅质地罕见,一个个足有西瓜大小。
总价值算起来何止白银万两,其他还有大量的宝石,据说都是过去吐蕃从天竺贸易而来的上等货色,这些好宝贝看的宇文化及顿时眉开眼笑。
当他听到那名吐蕃使者允诺,只要宇文化及迅速将那些上好的隋帝国兵甲全部交付后,还会有同样数量的宝贝相送时,对这回的事情更加满意起来。
虽然他也知道吐蕃得到这些兵甲能抗击夏国的同时对隋帝国的威胁也更大,可是这一切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宇文化及忙着在家里数宝贝玩,杨广当然不会知道这些事情,隋帝国的颓势,对于雄心勃勃的杨广来说非常痛苦,如今的他连做梦都想彻底击败夏国成为全天下的共主。
这样一来哪怕他知道支持吐蕃强大起来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也不管那么多了。
杨广并不准备调集大军在陇西配合吐蕃一同跟夏国开战,他准备在夏国的主要精力被吐蕃牵制住的时候,从关东河北等地对夏国突然开战。
在杨广的命令下,原本驻扎在邺城的三十万隋军在大将于仲文的率领下,开始北上至赵郡、襄国郡一带,从这里向北越过滹沱河就是夏国占据的博陵郡等地。
与此同时大将王仁恭则是率领二十万隋军屯兵太原郡,一旦于仲文率领隋军在河北发动攻势,他也会趁势北上攻打娄烦、雁门两地,杨广的战略目标就是重新夺回长城一线,这样在面对拥有优势骑兵的夏国时,就更容易防守一些。
在于仲文与王仁恭北上的同时,杨广又派自己两位儿子代王杨侑、越王杨侗率军三十万万屯兵于高平郡,哪怕不能趁势重新夺回三齐之地,也要让三齐夏军无力支援涿郡等地。
这时杨广还没有来得及开凿大运河,当然目前的隋帝国也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去开凿大运河,因此近百万隋军的辎重粮草依然是依靠大量的民夫用小车运输到前线。
只不过杨广吸取到之前隋军战败的教训,从东都洛阳到赵郡、高平郡的等地都修筑起了平坦的道路,这样一来哪怕是平板车也能运输大量的辎重,比起之前来运输效率提高了近乎一倍。
尤其是负责督促军粮运输的大将还是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虽然杨玄感的性格和行事风格很不让杨广喜欢,不过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在隋军中门生故吏极多,因此杨玄感负责粮草督促的事情也能完成的很好。
杨广一条条命令传达出去,而西平郡的青海湖与湟水谷地夏军与吐蕃正交战正酣,钦陵日弄大将也在鄯善郡跟夏军多次交手,河西走廊上也不时有上千人的吐蕃骑兵冲下高原,袭击夏国这里防护力较弱的城镇。
哪怕夏国在河西走廊的移民区已经建立了很好地国民卫队体系,但是吐蕃人四面开花的作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