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汗化整为零,把小部落都集中了起来,让汉人的蒙古奴隶抓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这也是为何夏完淳越往南走,越难以找到合适的劫掠目标,导致长时间的断粮,不得不强搞中左旗。
说不清该怪谁,总之忠明军的及时出现,确实让所有明军的将士们解脱。
吴文义,无论是于情于理都是非常亲明的,在听说他们乃是大明的远征军,并且直接干到了北海之后,顿时肃然起敬。
同时,击溃中左部追兵的结果也给吴文义带来了丰厚的利益,战败的俘虏,以及遭受损失中左部,那都是活生生移动的白银……就等着吴文义全盘接收,变成现银。
远征军被忠明军妥善护送,卫护到了察州。
得到消息的王家彦出城相赢,继而飞速的将远征军返回的消息传至北京。
报纸的渲染下,北京瞬间高潮。
“号外号外!鹰扬将军竟然对蒙古人做了这样的事情!百姓都炸了锅!”
第五百零一章 顺风
在这私营报纸漫天飞舞的年代,消息的传播速度有了一定的提升。
夏完淳的冒险确实给了朱慈一个大惊喜,相比于他在北方取得了怎么样的战果,朱慈更在意的是他能够安然返回。
这就足够庆幸,让坤兴守寡显然不是朱慈想要看到的。
在北京城以北,隆重的迎接仪式等待着夏完淳远征军的归来。
这一次的远征,通过各种手段,将其渲染成绝对的英雄,号召每一个华夏儿女,向其学习,膜拜。
实际上作为大明驸马,朱慈一直在压制夏完淳,刚开始只给个把总,对于皇亲国戚来说显然小的连一些将领都觉得不合适,后来有了功勋也只让其升了一小级。
为的只是不想让他因为驸马身份的缘故,让东征的明军束手束脚。
但显然,其果敢超出了预计,直接干到了贝加尔湖……呵,那就没理由继续压制了,反而应该将其宣扬,猛吹,让其成为大明新青年品格的信标,激发更多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激情。
表面上迎接的规格很高,官面上,朱慈也表扬和赞赏了其功绩。
但在私底下,朱慈还是狠狠的批评了夏完淳如此急功近利的性格。
“你要是死了,朕可不会让公主为你守寡的。”
夏完淳嘿嘿的笑着,低着头不知该怎么说好。“如果不做这些,吾觉得也配不上公主……”
“是么……”朱慈看到夏完淳左手青紫色,肿的很不协调,虽然保住了命,估计也因此受到了不可逆转的外伤。
“行了,你回去吧,一会儿朕会派太医去你府上,把伤养好。”
“圣上……”
“还有事儿?”
“没……就是觉得能回来……能看到圣上真好。”那个中流露的是离家一年多的真情实感,经历了这么多,只长了一岁的夏完淳似乎成熟了很多。
不过那Gay里gay气的语气,让朱慈汗毛都要竖起来了,十分嫌弃。“你最想见的怕不是朕吧。”
“嘿……”
夏完淳离开了。
坤兴也从宫里重新返回了驸马府。
夏完淳的回归,在吸引了一波流量之后,日子又再次回归平淡。
大明安定,而又不安定。
安定指的的是内部没有了纷争,外部也没有足以威胁到大明的势力。
不安定是朱慈作的。
由于一系列的政策放开,甚至鼓动。
汉人出国淘金热被掀开。
沿海的造船业也因此得到了发展。
民间为先的外扩活动此起彼伏。
宋应星的蒸汽机得到了改良,朱慈原本给他的是天然橡胶,也就是生橡胶,生橡胶还是比较脆的,使用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在完成硫化实验后,已经掌握了熟橡胶的工艺。
但是由于橡胶材料的不足,导致宋应星改进后的蒸汽机,无法量产,从郑芝龙哪里得到了橡胶种子,安排在海南种植,那似乎也只能等橡胶树长成了材了,才能形成规模。
不知道要好几年了。
不过郑芝龙很乖,又进献了几桶生胶,倒是让宋应星可以继续维持对于蒸汽机的改良和提升,争取在橡胶能够量产供应后,拿出足以能够实际安装的蒸汽机。
除了蒸汽机之外。
得到了橡胶的宋应星似乎也打开了任督二脉。
紧随其后的给了朱慈一个惊喜。
一颗圆柱形前方削尖的玩意。
“这……是米尼弹……”朱慈张大了嘴巴。
“米尼弹?”宋应星疑惑的问道,那是什么玩意,他没听过,只觉得圣上好像见过他进献的东西一样,可是为了给圣上惊喜,这东西的研制成功,可都是一直保密的。
“呃,不是。”朱慈摇了摇头,米尼弹正是如大家所见的现代子弹,那才是打开现代战争的革新技术。
朱慈手中的玩意,已经和子弹非常相近,但还是有区别的。
内部构造朱慈不清楚,理论上应该有底火什么的,记不得了。
但外部,宋应星创造性的用橡胶完成了子弹外圈的封堵。
弥补了没有精密工业设备的尴尬。
大概是他总是听着圣上要他们研制后装枪,却一直没有研制出来,但确实也有构思过,对于难以克服的问题,当橡胶出现后,却彻底茅塞顿开。
没错,只有子弹还不够,还需要相应的枪支配合才行。
摆在朱慈面前的是一把半米长的火铳,这已经很短了,相比于大多数大长腿的火铳来说。
膛线的出现,不仅仅能够提高射程,更是可以压缩枪管长度,让士兵携带武器更加便捷。
这把火铳,是朱慈见过的第一把后装枪,开膛,放入子弹,合膛,扣动扳机,射出……
只要有单身二十年手速,六七秒射击一次,不成问题,关键是精度也有了保证。
宋应星,亲自试射,二百步,直接打穿了三公分厚的木板。
这对于明军来说简直就是跨时代的意义,当然,还是要泼冷水,和丙型一样……无法大规模量产,列装全军。
呵……
但总归是踏出了一大步。
宋应星的贡献,相比于在前线杀敌的战将,也是有过之而不及的,对于科学工作者理应有所尊重。
宋应星获封伯爵也是理所当然的。
……
东征军大部已经返回北京继续日常训练,但对于赫图阿拉的清兵残部的战争,依然在持续。
赫图阿拉周围的据点,防守严密,靠着地形优势,确实让明军的继续推进受到了阻碍。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
明朝有很多手段灭杀最后的鞑清,之所以没有倾尽全力的进攻,也是考虑到了靡费过多,后勤补给消耗过大的缘故。
采用了经济封锁的策略。
赫图阿拉的清兵,在抵抗了一年之后,粮食终于枯竭。
靠着在周围河流渔猎,根本养不活辖区内十几万的女真平民。
饥荒遍地,寒冬过后,一片枯骨。
守备在各处关隘的清兵一个个缺衣少食,面黄肌瘦。
在黄得功的龙营,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面对的是一群群饿殍遍野的景象。
活着的人,似乎也没啥抵抗意志了,他们投降,他们知道投降后或许会沦为奴隶……但似乎远比饿死要好的多……
第五百零二章 社交
攻克赫图阿拉的捷报在六月的时候传到京城,只不过遗憾的是,鞑清的摄政王,以及诸多王公贵族并没有被抓到。
既没有投降,也没有抵抗至死,据说多尔衮又跑了,带着顺治小酋长,以及其他的贵族和两白旗中的死忠党继续向北迁移。
赫图阿拉和辽东距离还是太近,但如果仍然不足以固守的话,那后方还是有着足够的土地,供他们养精蓄锐。
虽然相比于辽东来说,北方实在太过于荒凉,但也正是因为荒凉……辽宁皇帝应该不至于丧心病狂的赶尽杀绝吧。
迁移的路途上,所有人都是一种悲观的表情,从三年前大清的巅峰状态,变成如今凄惨的模样,实在是……难以向太宗皇帝交代。
而如今……天知道,大清还有几天的气运。
“皇叔父……咱们要去哪?”
摇摇晃晃的车撵之中,一个小男孩伸出胖嘟嘟的小脸。
只有十岁福临还无法完全理解自己的处境。
从去年开始就一直颠沛流离,虽然告诉他,他是皇帝,他是这天下最有权力的人,但福临一点也没有这种感觉。
七岁那年,是他人生中最恐惧和黑暗的时刻,直到现在他还不知道,那位小伙伴的离开意味着什么,只是每天晚上,总是会被那天的噩梦惊醒,惊醒之后,下身隐隐作痛。
“去……去依兰哈拉。”
多尔衮淡淡地说道,看着顺治的小脸有着说不出的伤感,那是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瑰宝,即使不成人样,多尔衮也想要尽力保护。
……
已经是辽宁三年了。
新朝三年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没有祸乱,百姓的生活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而在朱慈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下,虽是无意的,但大多数的官方行为都是以刺激国内需求为主,以图让国民更多的参与到生产和国外掠夺之中去。
所以,如果户部引入现代的GDP概念的话会发现……这一段时间的GDP增长率都是保持在8%到15%之间,单位以白银现银统计。
但是,这一段时期的CPI却是出现了负值,三年中的CPI是…12%左右,这意味着,大明的经济增长,是顶着巨大的通货紧缩状态实现的,这样的经济案例,是十分罕见的,足以让许多经济学家大呼,不可能。
?不过仔细研究的话,这样的逆经济理论的经济现象是无法复刻的。
主要是因为辽宁朝之前的经济生产大规模的崩溃,体制被压制的太久,等到了辽宁朝之后,社会趋近于稳定,经济活力出现了质变,导致需求和生产同步高速提升。
但毫无疑问,通货紧缩,仍然是阻碍大明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障碍。
?向海外掠夺白银,已经成了必然。
掠夺的事情,朱慈只能交给大家去做了,朱慈扮演的角色,是大明的教父,大明黑帮的扛把子……怂恿小弟去搞事就行了。
洗脑思想,刺激需求,是主要手段。
就比如说,怼完了鞑清和蒙古之后,汉人势力开始向北方扩张。
北方扩张的动力,源于对于奴隶的需求和炒作。
但这样的需求还是太过于单一,当奴隶越来越不好抓,对于汉人捕奴队的刺激,也会出现瓶颈。
这个时候的朱慈,在北京开始不满足于在皇宫里当宅男的生活。
积极开展社交工作。
富人和官僚阶层,许多时候,都会成为导致社会矛盾恶化的寄生虫,但这个阶层是无法被消灭的。
干掉了他们,还会有后继者顶上,没有任何意义。
理智的做法,是好好的利用这个阶层,成为社会发展的引导者,和转变者。
朱慈的社交活动,也是在他们之间展开。
宴会,聚餐……恩。
像友人一样聊一些家事。
如果他们能够放下心态,敢于把朱慈当做无话不说的友人的话。
并且,这样的宴会,还是可以带家眷的。
男人们在主席间吃酒喝茶,富太太们则互相讨论着怎么保持着美哒哒的样子,套住男人的心。
一切都很和谐。
这样的聚会,并非毫无意义。
尤其是作为大明第一夫人的宁槿,每次总会成为富太太圈中的焦点,不仅仅是那万里挑一的出众样貌,更是她的一举一动,穿着用物都成了富太太们追捧的对象。
宁槿还是很听朱慈的话的,一个受到古典妇人思想教育长大的女孩子,无论在外面还是家里,对于朱慈的任何要求……都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必须接受。
哪怕她在接触宴会上,面对其他的官宦夫人时,心里还是挺紧张的。
今天,她穿着一件据说叫做貂皮大衣的衣服,裙摆却不及地,以至于下面的毛皮长靴裹着的小腿可以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
虽然……并没有任何裸露的地方,但是这样的穿着,让宁槿心里还是难以接受。
你说,如果是在后宫里,朱慈要是有这种奇怪的制服控的欲望,宁槿也就认了,但让她穿着出来见人,那是太羞涩了。
不仅仅是这样奇怪的衣服,完全和以往的服饰风格完全不同,最主要的是那束腰和只过膝的裙摆,将女人的一些身材特征表露出来……会不会让人觉得她是一个风尘不要脸的女人?
富太太们,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还真的没人这样说,看到皇后的穿着,大家可真是眼前一亮。
明朝的风气对于奇装异服的包容性,还是很强的。
尤其是在史料上记载,在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北京城内因为某些原因在一段时间出现了女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