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明不南渡-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越早的突围,士气有保证,并且可以趁着清虏布防不严密,找到突破口,打开生路。
    不过看起来,这刘文柄已经是个烂木头橛子了,死活不会听进赵副将的建议。
    赵副将心一横,将刚才遇到的事情抛在脑后。
    猛的拔出长剑。
    就准备行刺刘文柄。
    这个时候的刘文柄,仍然没有太过于在意赵副将的想法,他带着卫兵在营地之间,巡查着将士们的训练和生活。
    一队巡逻兵从刘文柄身边走过,刘文柄却突然拽住了其中的一个士兵。
    寒冷的冬天,士兵单薄的衣衫下,直接摸到了胳膊。
    “军需部没发棉衣给你么?”刘文柄疑惑道,冬天作战,保暖的棉衣是将士们战斗力的保证。
    早在出征前,就应当由军需部汇同户部置办分发完毕。
    现在外面白雪茫茫的,穿这身衣服不怕冻出病来,那士兵也是因为走路打着哆嗦,才被刘文柄一眼看出来不对劲。
    “军需官!”刘文柄很不高兴,他觉得或许是军需部有所克扣。
    要是真害的将士冻死,那就真的该千刀万剐。
    “回刘将军……军需部发了棉衣了,只是……”没穿棉衣的小兵急忙跪下来解释道。“只不过小人怕家里人冻着,过不了冬,私下里留给家里了……”
    那小兵,似乎是才入职不久的新兵,年龄也不大,整个人稚气十足,他不知道这是不是触犯了军法,赶紧向刘文柄认错。
    刘文柄摇了摇头,很无耐。
    “这样也情有可原,谁不会顾念家呢。”刘文柄说着,直接宽衣解带,把自己身上套的棉衣当着大家伙的面给脱下来,直接交到了那个小兵的手里。
    “将军!这可万万使不得啊!”
    小兵赶紧呼天抢地的叩首拒绝,其他的巡逻兵也因此隐有感动。
    刘文柄呵呵了一声,大概是冻的。“你们是天子的亲军,如今跟着本爵来征讨清虏,死也要在沙场上死,怎么能被冻死呢……”
    “将军……”
    一众的将士无不潸然泪下,这么好的主将,怕是再难以找到如此体恤下属的了。
    “将军,小人,小人这条命就交给将军,交给朝廷了,即使死在战场也绝无怨言!”小兵被感动的稀里哗啦,不知该如何表达。
    “快起来吧,地上凉。”
    正在身后,还提着剑的赵副将,好不容易酝酿的怒火,又被熄灭了。
    他现在好想一头撞死,妈的,这白痴这么如此关怀属下,怎么杀……怕是杀了的话,其他的士兵足以把他给咬死。
    现在想想,刘文柄除了白痴一些,其他地方都蛮好的,简直无可挑剔……
    赵副官想哭,哭的不是因为被刘文柄感动的,而是怎么看都不能杀掉这个害了大家伙被围歼的白痴。
    “咦,赵副将,你没事做么?还跟着本爵做什么?”
    赵副将木讷于原地,在风中凌乱着。
    “你拔出剑来做什么?清虏还没攻过来吧。”
    赵副将觉得自己的智商被刘文柄强行按在了地上,然后用他那丰富的经验摩擦着。
    此时只能把剑一横,横在了自己的脖子上,跪于刘文柄面前。
    “还请刘将军务必率军突围,不然卑职只能一死!”
    干不掉刘文柄,赵副将退了一步,决定死谏!

第四百四十一章 听从天意
    死谏的赵副将倒是有种气势,让刘文柄不得不重视。
    “请刘将军顾念全军将士,即刻突围,方能保全大家性命。”
    刘文柄沉默,紧紧的盯着赵副将,不觉间皱起了眉头。
    “你先把剑放下,起来说。”
    “如果刘将军不答应,卑职情愿一死!”
    态度决然,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赵副将也被迫无奈,但现在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刘文柄的智商回到及格线。
    “那你能保证,只要突围一定能成功么?!”
    “我……”赵副将无法保证,所谓战争,就没有十拿九稳的可能。“卑职无法保证,但如果继续等下去,全军将士都性命都难保!”
    “所以。”刘文柄顿了顿。
    “你也无法确定突围能否成功,本爵也无法确定驻留能否保全大家。”
    “如果大军因为听信了你的进言,而全军覆没,这样的责任,你担的起么?”
    “我……”赵副将一时有些语塞。
    “本爵也担不起,但是本爵乃是一军之将,朝廷亲命的主帅,即使担不起也得担!责无旁贷!”
    “本爵,知道自己愚钝,但也决不会将责任推给自己副将!倘若大军将败,便理应由本爵担责!”
    啪嗒一声。
    赵副将手里的剑掉在了地上,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竟然被刘文柄的一套歪理说服了!
    “将军!”
    即使是个白痴将军,似乎也是个令人敬佩的将军,这样的将军,赵副将竟然有一种心甘情愿跟他一起白痴起来的念头。
    ……
    哪怕被包了饺子,被断了粮道,明军依然没有动。
    傻愣愣的驻守在原地等死。
    “明军真的没有突围?”
    鳌拜在塔山防线,指挥着这次对明军援军的围歼战。
    从吴三桂,从孔有德那里得到的消息是,明军没有任何行动的迹象。
    三天过去了,眼睁睁的看着清军将包围圈逐渐缩紧,如果说刚开始包围的时候,由于兵力分配不合理,还有漏洞的话。
    三天之后,清虏的包围圈,已经足够结实了,三个方向,除了南边是大海之外,明军插翅难飞!
    明军仍然没有任何动静。
    鳌拜还真是纳了闷了,他们明军怎么就这么能够沉的住气?
    莫非是……
    鳌拜突然想到了什么。
    “或许是明军的计策?”耿仲明突然道。
    他也想不透,明军完全不合常理的行动,如果真的是个蠢材的话,那明朝真的没有将领了么?
    唯一的解释,或许明军还有其他的后手?
    ……
    有没有后手,赵副将是知道的,他们绝对是没后手的。
    在决定一摸黑的跟着刘文柄犯蠢之后,他就已经生无可恋了。
    而现在,赵副将总算是知道了刘文柄为何如此执迷不悟。
    也总算知道了刘文柄为何要说考虑清楚,才能决定突围与否。
    哪怕自己以死相逼,也无济于事。
    所谓的考虑是……
    “今天亦是大凶之兆,不宜突围。”刘文柄无奈的摇头。
    三个铜钱,通过六次抛扔,形成卦象,俗称六爻,一种常见的占卜之术,可预知吉凶。
    对于卦象,赵副将是看不懂,但那刘文柄解释的头头是道,听起来似乎也那么是一回事。
    个屁!
    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营中,虽然……风平浪静,不过大多也知道了目前的处境,许多人表面上不说,私下里也议论着战事。
    但他们都是士兵,被灌输了必须服从上级的思想,这事是没法违抗的。
    粮道被断。
    明军被围恐怕最多五天,便会断粮。
    但诡异的沉住了气,丝毫没有处于危局下的意识。
    明军沉得住,鳌拜有点沉不住了。
    “或许,这股明军,是在拖延时间!”鳌拜和耿仲明商量了许久后,突然意识到,或许有这种可能。
    “但宁远方面却没有援军的消息,以宁远几千守兵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援助明军……”
    “探马过不了山海关,如果明廷出兵,一人双马,不需一天,便可从山海关奔袭至此!与此地明军里应外合,让咱们这些天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确实也有这种可能!”鳌拜点头,深以为然。
    如果期望于明军主帅是个傻子,而对其有所松懈的话,或许会吃大亏。
    所谓的谋略,就是必须考虑到最坏的可能。
    那就是,这些明军,纯粹是以被围为诱饵,拖延时间,等待更多的援军,将他们这几万人一举击溃!
    妙啊!简直就是杀人诛心,将他鳌拜当做傻子一样!
    “不等了!如果让蛮子奸计得逞,我等不但吃不掉这些明军,反而会陷入危地。”
    “将军所言及是,此时三天已过,明军必然已经士气低落,正是可以将其一举击溃的最好时机。”
    “好,让吴三桂封锁明军西去之路,将逃窜明军一并斩杀,本先锋官,亲自率八旗勇士,攻略明军大营,必将其一举击溃!”
    鳌拜终究等的不耐烦了,作为满洲第一勇士,直接莽过去才是他的性格。
    什么围而不打,什么不战而胜,这些汉人的兵法,看着就烦,还是真刀实枪的干才是最爽的。
    镶黄营的地位,在八旗中排名第一,鳌拜能坐上镶黄旗的统领,那肯定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上的。
    一米八五的身材,站起来都有一种气势。
    每次带头冲锋,都是靠着那狰狞的面容,直接吓退敌人,而屡战屡胜。
    彪悍的鳌拜,带着五千八旗重步兵,向明军阵营,发起了首次进攻。
    这也是在这一年来,明清双方第一次野战。
    清军,仍然斗志满满,看起来还是那所向无敌的八旗勇士。
    明军却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皇卫营经过一年的洗礼,已经步入了正轨
    训练,思想教育,军事装备是着重抓的三点。
    最明显的差别,就是皇卫营的武器,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燧发枪的量产化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布置,逐步淘汰落伍的火绳枪。
    第一批次的燧发枪,命名为毕氏自生火铳甲型。用以纪念研制出此枪,把人类战争推向新次元的老毕。
    后来,朝廷对于科学的鼓励下,还真有人研制出了定装火药。
    六月份的时候,适用于定装火药的毕氏自生火铳乙型也被改制出来了。
    不过那时候,皇卫营已经和西军开战,是肯定来不及装备前线的将士。
    但是还在京师的皇卫营,却已经开始了更新型火铳的革新。
    刘文柄的部曲,都是山东入营不到一年的新兵,战斗经验上不够但……武器却有那么一丢丢先进。
    毕氏自生火铳乙型配备率到达了五成。

第四百四十二章 两边都很慌
    定装火药技术,是现代子弹的前身。
    原本的装药,都是训练有素的火枪手,靠着自己的经验装入适量的火药,塞入布条压实,放入铅丸后,点火激发。
    自生火铳甲型,虽然利用新的引火方式,使得火铳的发射效率大大提高,但由于仍然无法避免复杂的装药过程,这导致即使是非常熟练的火铳手,最多也只能做到40秒左右一发子弹。
    况且,那种装药过程对于新兵来说非常不友好,没有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和熟能生巧的琢磨,面对敌人只能手忙脚乱。
    技术的革新,就是让操作者从复杂的操作过程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效率。
    无论是工业上的产能效率,还是军事上的杀人效率。
    定装火药技术,朱慈也弄不出来,如果能记住那些古老的技术革新的细节,朱慈早就上天了。
    这次技术的革新,完全是依靠着大明本土聪明的工匠,创造性尝试,所以在技术细节上和历史上欧洲出现的定装火药技术完全不同。
    获得大明元年最高科学成就奖的定装火药,以油纸包裹将火药压实成特定的形状,前端是铅丸,软木,后端满载了火药。
    当分清前后,火铳手只需要无脑的将定装火药灌入火铳嘴里后,乙型火铳后仓特有的放射性刃片构造,在固定压实后,将油纸屁股割裂,火药溢出到仓室。
    最后点火引燃,铅弹被打出。
    这是乙型自生火铳相比于甲型的不同之处。
    即使是一个刚上手的新兵,再笨的情况下,一上午的功夫足以掌握乙型的射击步骤。
    也就四步,装药,后仓固定,扣动扳机,把药渣磕出来……然后继续装药。
    前后算下来,慢一些的二十多秒,也足够来一个轮回了。
    射击效率再一次大幅度提升。
    火铳的发射效率压在一分钟三发的速度,相比于远古火绳枪,足足提升了四倍到五倍的样子。
    这种射击效率,已经足以将部队的战斗力,带入一个新的次元。
    用网文的术语,老子已经压了你一个大境界,哪怕是萧叶楚林秦五大家族的主角,也只有暂避锋芒。
    不过鳌拜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还以为明军还是崇祯年间的明军,野战可以轻易的被蹂躏。
    同时刘文柄和赵副将本人也没意识到这一点。
    毕氏自生火铳乙型,毕竟是第一次配备皇卫营,用于战场之上。
    无论是谁也不觉得这种玩意,可以达到足以决定战局的地步。
    所以当皇卫营的这一万山东新兵蛋子,在看到满鞑满山遍野的过来时,还真有些找不到北的感觉。
    对于这些新兵来说,这是他们的初战,紧张,忐忑那是在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