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明不南渡-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基本上是享受完地方的供奉后,就拍拍屁股走人,好一个拔吊无情的存在,那些官员也只能幽怨的看着圣上的大军匆匆的离开。
    这也并非是坏事,至少军队停留的时间不长,对于本地的财政造成的负担不大。
    北边多平原。
    一人双马,又在沿途有良马的县府替换劳累的马匹,保证皇卫营以最高速的状态,向四川方向奔袭。
    道路平坦的时候,最快可以达到每日行进一百八十里的速度,而在常时的平均速度在一日一百二十里左右。
    朱慈有些无法想象,兔军是怎么做到一日二百四十里的步行速度。
    他们全部骑兵,都有些难以做到。
    那似乎也只能是靠着绝对的信仰,和毅力才完成如此的奇迹。
    不过和北京到重庆的距离,足足有着四千里,这还不算道路的曲折,还有中间需要度过的河流。
    那么……以目前的速度,想要尽快抵达石柱,需要多久?
    ……
    此时的四川,战火弥漫。
    在打入四川之后,北线的明军连战连克。
    江油,梓潼,绵阳,相继投降。
    西军完全形成不了对于北线明军的有效抵抗。
    这样的局面,张献忠简直怒不可遏,之前四川安稳的好好的,以剑阁的险关,哪怕是明军战斗力很强,也很难拿下。
    剑阁不下,他就可以安心的在成都和四川的小姐姐们,做一些羞羞的事情。
    但是……现在,全他妈的完了!
    张献忠对于目前的形式看的还是明白的,四川已经绝逼守不住了。
    但是他并不觉得自己已经到了绝境。
    四川失守,没的只是他那吃饭可以吃一半,扔一半的奢侈生活。
    没的只是他那好不容易凑起来的军队。
    他还可以继续做流贼,从四川跑到湖北,湖南,贵州,天下这么大,他就真不相信没他活命的地方。
    张献忠已经准备转移了。
    突破的方向有两个。
    东边,和南边。
    斟酌了片刻后,便确定选择了东边。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秦良玉那个明廷的走狗,和他们打的那场普州之战,他们大西的局面绝对不会演变到这种地步。
    张献忠把所有的怨恨都埋在秦良玉身上,这仇必须报!就算是跑,也要先把秦良玉给灭门,石柱屠尽,才能解他心头之恨。

第四百零七章 生死存亡的石柱
    秦良玉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七十岁的年纪,加上在普州战役中受的伤,已经无法站立起来。
    彭水等地来援的苗兵,只有一万多人,虽然在出其不意间打退了张献忠的攻势,从普州把坚守的秦良玉救了出来。
    但要想真正的依靠他们的一腔热血,击败西军,那是绝对不可能。
    据说,张献忠已经调动了防守剑阁的李定国部等主力前来普州加强对于他们的攻势,到了那个时候,如果继续坚持下去,基本只有全军覆没的命运。
    “祖母,孙儿来了。”
    秦良玉被人抬着,情况已经极度虚弱,马万里泪目的看着自己的奶奶,前来普州的石柱兵大多已经没了。
    但祖母还活着,或许是这悲伤结果中唯一值得庆幸的地方。
    秦良玉再次看到自己的孙子,像是做梦一样,但那接触着孙子脸颊传来的触感,却告诉她这一切都是真的。
    和马万里一起过来的还有无数的苗人,他们还喘着粗气,似乎刚刚经历过大幅度的运动。
    有些人脸上带着鲜红,显然也和西贼战斗过。
    秦良玉镇守石柱几十年,对于周围的土司还是很了解的,很快就意识到这些人,都是彭水,道真附近的苗兵。
    而这些苗兵全部都是自己的孙子马万里带来的。
    秦良玉虽然对马万里颇为严厉,但也并不希望看着他就那么跟着自己死去,所以让他求援为借口,支他返回石柱。
    却没想到自己的孙子当了真,果然带人来救援了。
    这让秦良玉不知道该感动,还是该欣慰。
    一直以来,马万里都在她的呵护之下,每每都觉得他还无法做到像他父亲,像他舅舅舅爷那般能够独当一面。
    而这个时候的马万里,能够借来苗兵,似乎也说明他成长了许多。
    “多谢杨宣慰使,前来助战之恩。”秦良玉嘴唇发白,还是用虚弱的力气,向杨秀明表达谢意。
    后者似乎并不怎么领情。“什么助战不助战,咱们是来跟你算账的,彭水和石柱可还没好到这种地步,只不过来的时候看到那些汉人贼寇,在攻打你们,气不过就上了罢了,弟兄们说是不是。”
    身后的苗兵,也开始鼓噪着。
    “对,再大的仇,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被汉家贼寇欺负。”
    “土家只能被咱们苗家欺负,谁也不行。”
    “不是吧,以前都是他们石柱欺负咱们哪。”
    “那以后再欺负回来就是了。”
    秦良玉和马万里,是又想哭又想笑,他们苗人总是那种死要面子的性子,就连救人都要找到顾全颜面的理由。
    哪怕这种理由很奇葩很跛脚。
    包括那些留给秦良玉的一些苗家伤药,也是很闪烁其词的忘在秦良玉的房中。
    秦良玉和那些苗人,以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相处着。
    在普州停留了几日后,和张献忠的部曲小规模的接触几次后,杨秀明的苗兵便准备回家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秦良玉虽然很不甘,但理论上苗兵不归她统属,所以不可能命令他们冒险固守普州陪她送死。
    而在经历过一连串的战斗后,原本带过来的一万左右的石柱兵,算上没死的伤员,也只剩下七八百人的样子。
    留在普州城的石柱兵尸体,也只能拜托杨秀明的苗人,带回石柱,落叶归根。
    太阳,一点一点的西去。
    秦良玉被两个人抬着,望着垂下的余晖,最终并没能殉国,这是诅咒,还是上天对她的眷顾?
    这一切有没有意义,北线的明军是否会意了她的军事行动,从而拿下剑阁?
    秦良玉躺着,思索的也是这些涉及到家国的问题。
    “祖母,刚才从几个逃难的百姓那边得知,张献忠已经让调集剑阁的贼军过来了。”
    这是好事……至少秦良玉这么觉得,从别的地方调来的人越多,北线便更容易突破,只要破了剑阁,以张献忠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挡,只有被灭亡的命运。
    听到这个消息,秦良玉终究是笑了起来。
    而一旁骑着矮脚马的杨秀明,抽了口土烟,皱着眉头。“张献忠那娃娃,可是放了话的,那些调来的贼兵,可不会因为咱们撤退而放过咱们。”
    “那瓜娃子可是对你痛恨的很,要灭你秦家满门,屠便石柱之民。”
    此话一出,被人抬着的秦良玉干枯的手背鼓起了青筋,狠狠地抓着身上的被单,又旋尔松了开来。
    “我秦家,又何来满门,男女老幼,大多死于国难。”
    是啊,杨秀明也实在不理解,掌控着石柱的秦家和马家怎么能这么爱国。
    爱国的有些过分,为了大明真的可是掏心挖肺了。
    “只是可惜石柱的百姓了。”
    “要不你们回石柱后,就赶紧逃到湖北吧,那边还是朝廷的地儿,那瓜娃子就算再狂妄,也不可能追到那里。”
    秦良玉没有说话,或许是根本说不出来。
    一旁的马万里对秦良玉的个性很了解,这个时候替秦良玉应道。“无论如何,秦家马家都不会逃跑,必与石柱共存亡!”
    六天的时间,秦良玉和马万里撤回了石柱。
    曾经强大的石柱,兵源最充足的时候,可有白杆兵三万。
    足以让周围任何一个当地的宣慰使忌惮。
    但现在,什么也没有了。
    大量的尸体被运回了石柱,百姓们承受了痛苦和伤感,埋葬之后,却不得不振作起来。
    所有的石柱百姓,现在已经不分男女老幼,上到行将就木的老者,下到七八岁的稚童,只要活的,只要能拿的动武器的,无论锅碗瓢盆,通通都行动了起来。
    这是石柱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
    张献忠正整理着大军,不日便会压至石柱。
    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谁都无法幸免。
    秦良玉在石柱南侧的池横驻扎,这里是南门户,西边有长江天险,张献忠不会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渡江,那必定从南边而来。
    依靠着山势,或许可以坚守一二,至于能不能坚守住,那也只能听天由命。
    至少,如果在石柱死去,那似乎也并不是坏事。

第四百零八章 石柱保卫战(上)
    石柱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决然赴死的表情。
    遍观石柱的百姓,二十个人中也难有一个青年男子,而那些侥幸活下来的青年男性,大部分也是缺胳膊断腿,受到了严重的战争创伤。
    秦良玉自己也恨疲惫,在普州之战留下的伤口,每天都会让她备受煎熬。
    完全靠着毅力,支撑到现在。
    ……
    杨秀明带着彭水的苗兵,返回彭水之后,又重新来到石柱,这一次只带来了三四千人。
    他脸上有些无奈,似乎是对于石柱未来的忧虑。
    “其他地方的宣慰使,听说张献忠亲提大军,要攻石柱,都不敢来援助,生怕祸乱引至自家。”
    杨秀明苦笑道。
    “那么你们彭水呢?”秦良玉到没有抱怨其他地方的宣慰使,她只是石柱的宣慰使,虽然石柱遭遇到了巨大的威胁,但还不至于道德绑架着其他地方的人,陪着石柱殉葬。
    秦良玉只是奇怪,杨秀明返回彭水后竟然还会带人过来,虽然只有区区几千人,但已经足以让秦良玉感动了。
    杨秀明在池横山的寨口,看着其中固守的石柱百姓,有老人,有孩子,甚至还有怀胎的孕妇。
    他们无论是谁,都似乎已经决定接受与石柱共存亡的命运。
    仅仅这一点,也不奇怪,当初的为何石柱的白杆兵冠绝天下。
    杨秀明不由的感慨良多。“咱只是在赌。”
    “赌什么?”秦良玉问道。
    “赌上彭水苗人的前景。”杨明秀道。
    “你和你爹很像。”秦良玉叹道。“若不是奢安之乱,或许现在还可以和你爹把酒言欢。”
    “是啊,也是那次奢安之乱,彭水的苗人记恨于你们石柱土家。”
    “但这都过去很久了,总归是隔河而望的兄弟,兄弟么,再大的仇,也不能见死不救。”
    杨明秀和秦良玉,并没有多少时间叙旧。
    张献忠的大军,已经近在咫尺。
    这是张献忠整理的四川最后的军力,其中能战者三万五千人,还有十二万百姓炮灰充数。
    号称五十万,直接压向石柱,誓死要报四川被明军所破之仇。
    当然,这并非全部,李定国和孙可望被留在了四川断后。
    这次出川血屠石柱,一方面是报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向湖北转移探路。
    以血的代价,震慑其他地方的守军,和他张献忠为敌者,哪怕是名动天下的秦良玉,也得死!
    大军所过,一片狼藉。
    附近的宣威使土司,都是紧闭寨门,绝对不出,大明他们惹不起,张献忠又声势浩大,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硬怼。
    张献忠也向附近的土司声称,只针对石柱一地,其他的土司大可以安心。
    但是如果有任何土司,指挥使,敢于支援石柱,螳臂当车,那必将遭到石柱一样的命运。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重庆一带的土司,虽然很多,能腾出兵力的人也有,但能做到直接出兵援助石柱的人,也只有彭水的杨明秀一支。
    不过,不愿眼睁睁的看着石柱没了的人,也有几个,但他们只能做到偷偷的将张献忠的动向告诉石柱的秦良玉。
    除此之外,爱莫能助。
    许多人觉得,石柱这算是完了。
    说起来,也是这秦良玉太过于死忠大明了,安安静静的呆在石柱不好么?
    朝廷对四川用兵,大可以坐在石柱观望,以石柱民生疲惫为由拒绝出兵,也无可厚非。
    但那秦良玉,手里的精锐白杆兵都打没了,非要出头做出头鸟,结果为石柱引来灾祸了吧。
    忠心为国无可厚非,但也要量力而行啊。
    就在大多数土司坐寨观望石柱命运的时候,张献忠的大军在重庆卫度过长江,继而北上,直逼石柱。
    石柱的氛围顿时紧张起来。
    留给秦良玉的准备时间不多了。
    在横池山加强的防御有限。
    她手里没有火器,也没有大炮,靠的是准备好的山石,等候敌人的到来,南边进入石柱的几处隘口,已经被封堵而死。
    秦翼明,秦拱明分而防之。
    马万里则带着他一个还没成年的弟弟和两个妹妹,负责后勤的同时,随时准备支援难以支撑的山口。
    张献忠的五十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