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明不南渡-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强……这也是他们曾经辉煌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不过……蒙古人的这个特性,让范景文挺高兴的,这种很抗饿,又有力的人种……不当苦力简直浪费。
    圣上还真是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来蒙古人实际上应该用在什么地方。
    如果可以的话,真想把忠烈祠工地上的苦力全部换成蒙古人,不过这事还真不好意思提了。
    “忠烈祠那边,还短人么?”陈亮谟问道。
    忠烈祠按照朱慈的指示,规格必须要高,足够气派,要成为大明的标志性建筑。
    与天坛看齐。
    所以……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理论上的工期,在五年完成。
    不过由于前段时间的短人,少力,原本定下的阶段性的目标,都没能够按时完成,按照那种速度,起码要托到八年以上方可。
    不过现在好了,一个个被抓来的蒙古人都被送了过来,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开足马力的修建了。
    少人的事情,已经不是范景文目前需要头疼的事情。
    “现在是不短了,不过圣上又安排下了几个工事,包括学校,兵工作坊等等。”
    “都能承建?”
    “工事这种事情,不就看人和银子么。”范景文苦笑。“如今圣上又给钱,又给人,还如何推脱?”
    “但据我所知,朝廷买来的可不止精壮,还有妇女和幼童,精壮可以送去出力,那妇女幼童,又当如何?”
    “这个嘛……不说也罢……”范景文老脸一红,没有继续说下去。
    陈亮谟想着追问。
    不过一旁吴世奇却忍不住说。“诸位在意的似乎都不在点子上吧。”
    吴世奇因资历,接替了入了军阁的王家彦的职务,最近的话语权也大了些。
    听到吴世奇的话,大家也停止了交谈。
    “悦卿此言何意?”
    悦卿自然是吴世奇的字,他觉得其他人谈起了抓胡令可能出现的弊端,都是非常缜密的分析,但却没一个在意其中最关键的一点。
    “这抓胡令实在是有伤天和,怕是会引起上天震怒,降罪于大明……”
    “……”
    “……”
    其他人听后,尴尬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大家都转过脸,装作没听见。
    这娃是怎么当上外事部尚书的。
    明显和目前的圣上的节奏不太对路子啊。
    什么上天震怒,什么降罪于大明。
    如果真是这样,当初杀的血流成河,那暴君早就被一道雷给劈死了。
    也不至于熬到现在,还他妈的风调雨顺?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不相信……估计老天的眼瞎了,好不了的那种。

三百九十九章 大生意
    老天会不会降怒,范景文几个老油条,是不知道,但很显然,这套说辞,他们不会信。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皇帝更不可能被这种破事吓唬的住。
    范景文他们只是奇怪了,像吴世奇这种比他们还迂腐的大儒,怎么能坐到正二品尚书的席位。
    如今圣上收权,吏部六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奏请圣决才能作数,当然圣上如果越过吏部,直接下中旨任免,仍然有效。
    所以说,吴世奇的升职,并不是以前那样联名保举的模式,通过内阁就ok了,如果没有圣上的同意,他是不可能位居如此的高位的。
    吴世奇的这种落伍的思维模式,和圣上以往的作风完全不对路子,实在想不通……让他做外事部的尚书,到底是玩的什么套路。
    当然,这种小心思,都埋在心里,大家同僚一场,也不能就直接撕破脸。
    大不了少交往一些就行了,或许是拉出来了抗精的,哪天心情不好就直接剁了也说不准。
    几个大臣,又闲聊了两句后,便是散去回家,像抓胡令这种事情,他们只能发表看法,但也知道自己根本影响不了什么。
    而在他们离开之后,墙角一个挑担的农夫,也立刻卸下了装束,朝着东厂衙门而去。
    ……
    “厂督,以上就是那些臣子议论的原话。”番子把他打探到的情况告诉了王德化。
    “知道了,你下去吧,去账房支取银子。”坐在藤椅上的王德化,脸色微微一动。
    “谢厂督。”
    他们说的事情,还是有些碰线的,尤其那个吴世奇竟然扯到上干天和之语,岂不是等于说圣上是个暴君?
    这事儿,肯定得让圣上知道,王德化知道轻重缓急。
    ……
    “嘘!”
    朱慈给过来的王德化做了一个禁声的动作。
    后者会意没有大声说话。
    在毛妃的寝宫,朱慈的大女儿正在熟睡。
    已经身为人父的朱慈,已经远没有以前那般暴躁。
    外面可以做恶魔,但在家里,还是想保持着一颗温柔的心。
    在女儿的额头上亲了一下,朱慈从屋子里走出来,关上了门,王德化把范景文,陈良谟等人聚众议论的细节,告诉了朱慈。
    “他们非议朝政,还看皇爷是什么意思。”
    定夺?革职?砍头?
    这倒不至于,都是跟自己一年多风里来雨里去的老人了。
    像范景文,孟兆祥的地位十分的稳固,无论是朱慈对他们,还是他们对朱慈已经算是知根知底。
    撅个屁股都知道想放的什么屁。
    朱慈只是想笑。“他们肯定也知道你们在偷听的,故意在你们面前议论的。”
    “哦?”王德化,挑了挑眉毛,有些没想到,不过被朱慈这么一点,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当时那些大臣们议论的声音很大,而且还是在外面交谈,完全没有任何避讳,和畏首畏尾的样子,生怕他的番子探不到他们的虚实。
    “他们这是当着朝廷的面,不敢提出来,通过你们让朕知道,这份诏书的问题。”
    “圣上圣明。”王德化表示膜拜一番,至于是真心假意,朱慈都觉得腻歪了。
    范景文孟兆祥等人,也算是尽心为朝廷出谋划策了,虽然以他们的眼光,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心情是可以理解。
    抓胡令的弊端,一是银子的问题,二是人口流失的问题。
    人口流失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还没意识到一点,无论大明人去了哪里,是出海还是北窜,都应该仍然是大明人。
    只要拨正了这个思想,那些大臣也应当释然。
    另一个就是银子的问题。
    北边正在卖力的抓蒙古苦力,完全是依靠朝廷的意志,和财政的支撑。
    被抓来京城的蒙古苦力,越来越多,现在看来,问题还不凸显,朝廷还能吞的下。
    不过就这增长态势来看。
    过几个月,抓来的苦力,就会超出朝廷的负担限度。
    不仅仅是财政流失过快,同时。被抓来的蒙古人,将会超出各处工地所需要苦力人数。
    如果要维持这样的国策,达到长期削弱其他外族的力量,最终为汉人争取足够大的生存空间,必须鼓励民间的力量来辅助需求外族苦力。
    “那些人都招来了么?”朱慈并没有把范景文私下里的谈话,当成一回事来处理。
    交给王德化去办的事情,还有更重要的。
    “应圣上旨意,臣已经将圣上交代的几个大户给抓了过来……”
    “什么抓?”朱慈皱了皱眉毛。“商籍虽低微,好逐利,但只要奉公守法,便是朕的大明子民,朕虽贵为天子,也不应无仁,随意粗暴对待子民。”
    王德化擦了把冷汗,赶紧改口。“是……是把他们请了过来,此时正在宫外侯着,随时等待圣上召见。”
    朱慈点了点头。
    “可以见他们了。”
    朱慈正准备整理好装束,接连那些商贾,只是突然想到了什么,照顾胡丰主又回去换了一身。
    ……
    是的,王德化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圣上似乎很有便装癖好,此时也打扮成了卑微的商贾,出现在宫外围的一处候所里。
    当然,朱慈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
    他本来是准备和他们谈些生意的,如果以皇帝的身份施威,这些小东西们肯定没办法拒绝。
    但是做生意这种事情,讲究的是心甘情愿,这才是生财之道,强迫的行为可以成功一时,却不能让他们一直执行下去。
    以同等商贾的身份,促成生意,才能长久的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
    安全问题,并不是问题。
    地点在宫内,侍卫林立,谁也不敢造次。
    当朱慈出现的时候,其中已经围坐了十几个人,从他们面色带肥,气质不错的样子来看,到也是那种颇有钱财的上层生意人。
    大家也只看了朱慈一眼,便各自聊了下去,只当做和他们一样的商户,并没有特别在意。
    “这圣上招咱们来,为的什么事儿?”
    “那就不清楚啊,咱可是没干过偷鸡摸狗的事情。”
    “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家里人可都吓坏了。”
    一个个七嘴八舌的说道。
    朱慈试图寻找切入点。

第四百章 奸商(上)
    王德化觉得挺无奈的,他这个主子,总是想一出,是一出。
    每次变着花样的玩,完全无法预料,他接下来会做出什么样的惊人之举。
    这些商贾可是些什么人?
    虽然地位卑微,在宦官面前就得点头哈腰的存在,但是谁都知道,商贾们大多为人势力,又老奸巨猾,圣上贵为天子,又自甘堕落的和他们接触,怕是要吃亏的哎。
    当然,王德化也不敢反对。
    他只怕这些势力的商贾,欺负圣上年少,让圣上吃了大亏,这可是丢了皇家的颜面,王德化也只能尽力以他的经验,在必要的时候,给朱慈提醒一番。
    朱慈装作商贾,最大的烦恼就是年龄很轻,长了些胡须,乳毛,但仍然改变不了他只有不到二十的乳毛。
    年轻的朱慈,在一进门,就被无视了,甚至许多人在一看到他,眼神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种不屑的表情。
    候所设置在皇家的庭院内,各处假山,凉亭鳞次栉比,不过众人并没有心思欣赏皇家美景,如今被抓过来之后,大家都是心里忐忑的很,当今圣上据说,非常暴虐。
    动不动人头滚滚。
    尤其是对商贾,还真不手软。
    那八大家当初春风得意吧,最后还是落的灭绝满门,抄家夷地的下场。
    朱慈在找了个地方坐下来之后,并没有人主动上前,朱慈对于他们无疑是陌生的,做什么生意的都不知道,似乎也不需要过多的攀谈。
    朱慈倒也不急于插嘴。
    “那些人干什么的,背景什么的都调查清楚了。”候所的场地足够大,朱慈和王德化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小声的交流。
    朱慈指的是那群抱团唠嗑的商人们,在准备向他们推销蒙古奴隶前,首先要做好功课。
    “回圣上,奴婢当然都清楚。”
    “说说吧。”
    “恩,那带绿帽子的,叫冯远国,是倒卖粮食的,从江浙把粮食贩卖到边关,换去暴利。”对王德化来说,摸清区区商人的底细,简直太过于小儿科了,张口就来。
    “那穿灰衣束脚的,叫卢廷申,做的茶叶生意,在,山西,直隶,陕西都有分号,南边还有采植园。”
    “还有那个……”王德化,一五一十的把他知道的底细,都告诉了朱慈。
    “好了,这样就够了。”朱慈感觉这王德化的记忆力有些强啊,自己光听四五个人的底细,就已经快分不清了。
    再多恐怕就记不住,赶紧打住。
    提溜这些商贾的办法,也并非什么难事,从穿越来后,朱慈已经许久没有混迹生意场了。
    本来还是很厌倦那种虚伪,肮脏,勾心斗角的商圈,不过现在突然需要他再次谈生意。
    此时的朱慈,还是挺兴奋的。
    做好了必要的工作,朱慈搓了搓手,按下了微微有些上浮的嘴脸,保持着冰山模样。
    走进了商人的圈子里。
    “咦,这不是卢叔么?怎么你也在这里?”朱慈突然看到卢廷申,顿时一阵惊讶。
    后者有些懵逼。“你是……”
    “不会吧,卢叔你还真是贵人多忘事,记不得我了?”朱慈痛心疾首,对于卢廷申的失忆相当的失望。
    卢廷申也纳闷了,仔细打量着朱慈,左思右想,却实在想不起来,不过他看到朱慈能一口叫出来他的姓,看起来,还真是生意忙多了,差不多忘了。
    朱慈的难过,还让他挺不好意思的。
    “真记得不得了啊,说来也是,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还小,跟着长兄走南闯北的做生意。”朱慈胡咧咧道。“那时候和卢叔有过来往,不过后来和长兄失散了,也就再没见过卢叔了。”
    “好想是有这么一个事。”卢廷申琢磨了一会儿,从无数琐碎的记忆中抓到了一缕。
    “你是何东臣的弟弟?是听别人说过,这何东臣的弟弟被人贩子拐跑了,他本人也音讯全无。”卢廷申恍然大悟,但也不是这么确定的看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