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天承运皇帝
诏曰
(省略一千)
大明的识字率,还是有一定保证的。
至少,能够念出圣旨的人,很多。
连吴文义自己都能看的懂。
而当他看到圣旨上的内容时,原本塌拉的双眼,顿时圆圆的张大了起来。
“朝廷让咱们开放边关?”
这似乎根本不用旨意,他们已经这么做了,哪次蒙古人来了,不都是直接丢城就跑。
这说明他们很有灵性,能够提前执行朝廷的旨意……想想还挺激动的。
“青壮四十两,妇孺也能换钱?”
朝廷的圣旨,最关键的就是这一点,只要抓人,抓去京城,就可以直接换银子。
“这么说,抓那些鞑子的百姓也行了?”
“这还用问么?是妇孺都收,当然能抓鞑子百姓了。”
作为边军,他们都知道,拿鞑子的人头,能换钱,这是军功,不过这军功不好得,一来这样的军功,必须在朝廷认定中的战役中才能做数,二来鞑子兵根本不好搞,杀死鞑子,在割下头颅,很麻烦,能够真的靠砍军功发家致富的人,少之有少。
况且,现在,他们的指挥使就这尿性,你就是英勇的冲上去,拿到人头,也不一定能从指挥使老大那里拿到钱。
但这一次不一样……朝廷收购的是活人,无论妇孺……都收。
他们虽然很挫,干不过那些野性十足的蒙古人,但蒙古人的妇孺……他们还是有信心好好欺负的。
尤其是朝廷的旨意,明确的指出,他们可以蒙古人的妇孺换钱之后。
东胜卫的众人中,产生了一定的化学反应。
“四十两一个人哎,妇孺也有二十两……要不咱们……”
“北边七十里就是达拉特部……那边据说有几千户人,要是……”
天使在贴完诏书后,就离开去了下一个地方,剩下的卫所军户,就开始商量起来。
“咱们去招惹达拉特蒙古人,会不会惹火上身?”
“什么惹祸上身,要是能抓几个蒙古人换了钱,去哪里不好逍遥自在?总比在这担惊受怕的好。”
“离开了东胜卫,咱们可都成了游食了?”大明的户籍政策还是有的,脱离户籍,到处乱浪的黑户,被称之为游食,享受不到大明的社会保障福利。
当然,这样的福利,东胜卫的军户根本没感觉到,这里基本没啥收成。
除了从内地运来的粮食外,呆在这里,固守在东胜卫这样荒凉的边界,一点也不幸福。
“只要有银子做游食,又何妨?”
“但达拉特那边人是多,怕是靠咱们打不进去吧。”
“达拉特是打不进去,但外面落单的蒙古人,总好抓吧。抓到一个就是几十两,抓到十个……顶咱们在这风吹日晒好几年了。”
听着有人这么一算,顿时有人双眼放光。
汉人是重利益的民族个性,信仰的也是利益,哪怕是所谓的信佛,信耶稣……考虑的也是死后的利益。
更不用提,那些商人,为了利益,足以出卖自己的国家。
这一纸诏书,向边军,向周围的百姓指名了利益……想赚钱……去吧,去哪无尽的草原,去寻找属于你们的财富。
第三百九十五章 抓奴进行时
东胜卫接到了圣旨。
下属的官民已经蠢蠢欲动。
他们不尊朝廷,但是银子还是要尊崇的。
几个军户,商量着晚上就准备出发,进入草原淘金,看到了告示前还在发愣的,吴文义问道。“吴文义,你要不要一起去……”
团伙作案远比单打独斗要有效率的多。
吴文义想了想,手中那把断掉的梳子被捏的很紧,向同伴回了一个惨淡的微笑。
“当然。”
朝廷的诏令下,东胜卫的官兵在银子的吸引在,开始有组织的深入草原之中。
什么户籍,什么黑户,什么游食,都去死吧,没有什么比现实的利益更加吸引人。
东胜卫的指挥使,也管不了,他连自己都管不了,带着家兵,就一窝蜂的向草原中猛扎了过去。
大明的第一批探险家,捕奴队,在银子的刺激下,开始尝试运作起来。
东胜卫和大部分沿长城安插的卫所官兵,是第一批进入草原摸金的队伍。
但能够嗅银子味道的人,远远不止这些。
山西,陕西,北直隶等稍远一些的百姓平民,也听说了这么一个发家致富的好渠道。
老实人,或许也只是笑笑,但那些过着刀口舔血日子的人,就很难抵挡这样的诱惑。
像这些地方土匪,响马之流,在听说边关放开,贩卖鞑子大有利润的情况下,他们一拍脑袋,就直接率队直接北上。
除此之外,还有无处不在的商人,也准备有所动作。
观望着这抓捕鞑奴的商机。
以边军为开拓者,大明内部的官民……在利益的驱动下,逐步向草原渗透。
吴文义跟着东胜卫的几个熟识,深入了草原。
此时的草原,还算是平静的,草原上的游牧,并没有意识到,即将会发生的事情。
许多蒙古人像往常一样,在草原上放牧,驱使牛羊。
一个蒙古牧民渴了,于是去了河边喝水,本来没觉得有什么事情,水草边上发出了一阵声响。
“上!”
几个汉人,直接从水草中突出,猛的将那正在喝水的可怜人按倒在了地上。
“艾米莉亚(蒙古语救命)!”
蒙古人发出了求救的呼声,并且剧烈挣扎着,反抗着,但这是东胜卫的八人小队,哪怕他是个壮汉,也根本阻挡不住。
不过很快被捂住了口鼻。
“吴文义,把绳子拿过来!”头目呼喊道,等到绳子来了,大家伙七手八脚的将其困了个结实。
不过,似乎还是意识到了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本留守在羊群的蒙古人,也随即派人来查看。
一个时辰之后。
总共四个蒙古人,被绑着躺在了地上。
银子之下,东胜卫的这支捕奴队,竟然也能运用伏击战术,来完成自己的目的。
四个蒙古人,两个壮年,一个女人,还有一个老头,收获还是不错的。
老头太老,不值钱,直接被割了喉咙,扔到了一边。
剩下的三个人,就是他们的战利品。
只要安全运到京城,足足有一百两银子。
就算是八人分,每人十二两半,那可都是一笔巨款了。
而这只是他们第一战的成果。
“要不咱们直接带这些人去京城吧,要是继续抓下去,不仅不好抓,带去京城也不太方便。”
有人提议道,似乎很有道理,十二两半的银子,已经很不错了,这一趟,稳赚不赔。
众人很快达成了意向,准备收队离开。
向着北京进发,而在向东边赶路的过程中,却发现,因为得到诏书的时候比他们更早,东边已经有其他卫所的官兵,加入到捕获蒙古人的队列之中了。
许多人,三三两两的带着被抓到的蒙古人,向着某个方向而去。
“兄弟,看你们的样子,也是收队,但你们要去京城的话,不该去东南么?”
吴文义的小队发现,那些比他们还早进入草原的猎奴队,有些奇怪。
明明京城的大方向很确定。
但他们这些队伍似乎都在南辕北辙,并是像去京城的意思。
和吴文义小队打照面的是一个十五人的队伍,他们抓了七个蒙古人,收获还是不错的。
“你们第一次抓人?”十五人小队的头目疑惑的问道。
“是。”
“去京城怎么说也得半个月,这么长时间,都够咱们抓好几波的了?”
“可是不去京城,这抓的人放哪?”圣旨上可是明确说的要带到京城才能换钱啊,这可是到付,咱们得包邮的啊。
“好吧,你跟着咱们就知道了。”
吴文义他们还没啥经验,琢磨着或许是好事,就跟着这十五人的队伍,去趟趟水。
直到来到大同镇的北边才知道,草原上的捕奴队,为何不去京城。
那里……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市,山西的一家商人,胆子很野。
在此地开了商号,专门收购由官民们捕获的蒙古人。
当然,他们是为了赚钱。如果抓到蒙古人的捕奴队,将其运到北京,能够全额拿到货款。
但大同这边商人,为的是赚一个跑腿钱,以低于朝廷收购蒙古人的价格,收购捕奴队抓到的蒙古人。
青壮30两,年轻妇女20两,幼童三两……
这似乎很方便,对于吴文义的小队来说,把蒙古人卖到这里,似乎和更加划算一些。
几个人都是一喜,这样以来,他们抓来的蒙古人,更加容易直接换银子了。
知道了这个地儿,几个人心里也有数了。
没有太多犹豫的在此地处理掉抓来的蒙古人。
直接拿到银子走人。
白花花的银子,进了手,其他人松了一口气,终于真心赚到银子了。
靠这个发家致富……还是挺有戏的。
卖掉了三个蒙古人,吴文义小队,再次返回草原,继续着罪恶的勾当。
落单的蒙古人,只要被他们发现,那基本躲不过。
还有一些蒙古人住的蒙古包,远离其他的聚落,吴文义和其他人商量着,直接放了一把火,将其中的蒙古人逼出,趁着他们忙于救火的突然袭击。
再次拿下,抓了五个。
然后去找大同的商人卖掉,短短的时间内,吴文义他们已经赚翻了。
第三百九十六章 利益至上
朱慈在北京所下达的诏书,让整个北方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上到卫所的指挥使,下到有手有脚的百姓,在听说一个鞑子能换好多钱,都如同疯狗一般进入草原淘金。
民间称呼这份诏书,为抓胡令。
而随着时间逐渐推移,进入草原的汉人数量正成几何倍一般增长。
朱慈所代表的明政府,在其中扮演着诚实守信的角色,按照诏书上的内容照单全收。
诏书下达的第一个月,总计有二百多蒙古人被当做奴隶贩卖到了京城,第二个月攀升到了一千多人。
而每日的进量,正呈现不断攀升的局面。
当然,这点人,户部还是负担的起的,被抓的蒙古人还是太少,也无法对蒙古各部,形成本质性的伤害。
……
但是蒙古人可不这么想,对于草原上突然如此大量的不速之客,蒙古各部的首领都十分的警觉。
不断有着牧民被袭击掳走的消息传来。
尤其是那些距离长城比较近的部落。
虽然朱慈所在的北京,到目前为止,只接受了区区一千余人。
但实际上,蒙古牧民的伤亡,却远大于这个数字,在反抗中被杀死,或者在运送途中病死,还有一些明显的老弱病残,直接被人道主义毁灭。
使得整个长城内外,充满着浓厚的血腥味。
汉人的眼中,利益至高无上,只要拥有足够的利益,有很多人,完全可以泯灭自己的良知,泯灭自己的荣誉……
草原……并非汉人踏足不了,只是没有利益的吸引罢了,只要面前有肉,干到北冰洋都完全有可能。
土默特部的族长,俺答,听到其他部落的族长来诉苦,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的确……这段时间以来,在得知明朝对四川用兵后,几个部族的族长,都是很有默契的经常入关劫掠。
即使他们没有统一,但还真没人怕过明朝。
明朝或许会报复,或许会出兵北伐?但那算个屁事?
打不过,他们完全可以卷铺盖滚蛋,等明军走了再回去,继续变本加厉的侵扰。
你们这些种地的汉人……能耐我何?
打我啊?来打我啊?
但明朝并没有北伐。
也没派人来和谈,开通马市。
而是以这种方式,来报复他们的劫掠行径。
“我那部落周围,到处都是汉人,只要有人离开了部落,没有人保护的话,根本回不来,连老子的女儿……都!”一个部族族长狠狠地砸着桌子。
他们不得不提前会盟,来商量草原上的突变。
“为什么不派蒙古勇士,杀了这些无耻的汉人?!”
“你们泰敕乌部,又不在南边,倒是能说风凉话,怎么没派人杀了,杀了一波,然后还会来另一波,我部的勇士都是疲于奔命,根本应付不来。”
“他们就像苍蝇一样,挥走之后,还会围上来。”
“你们倒是谁有办法,现在我部下的牧民,根本不敢走出部落一步,这草原到底是他们汉人的还是咱们蒙古的?”
南边的几个族长,都头疼的要死。
相互之间讨论着如何才能解决这个事情。
“此时乃是那蛮子小皇帝的一道诏书而起。”
“对,那小皇帝简直太卑鄙了,竟然下诏出钱买人,要不然,也不会,变成这样的局面。”
“要不咱们也效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