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明不南渡-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军龟缩于汉中一直不出对不对。”
    “那是……哨探这些天一直盯着,西军就跟乌龟一样缩在城里。”
    “那是他们已经听说朝廷的主力正向汉中靠拢,不得不如此。”
    黄得功没理解透张煌言的脑回路,怎么推理出的这样的结论,但是感觉好厉害。
    为了证明他不是笨蛋,于是点了点头。“没错。”
    “但现在却没料到突然下雨。”张煌言把手伸到屋檐外,任由雨水勾勒出他那修长白皙的柔夷。
    算不上暴雨,但也不小。
    “哨探难以派出,咱们就像瞎子一样,万一那李定国有所动作怎么办。”哨探想派也能派,但骑不了马的哨探,雨天的哨探,探查的效率几乎没有。
    “你是说,那李定国有可能出城?”
    “或许会,或许不会。”这话跟没说一样。
    “会不会打过来?”黄得功对于上次的战斗还是记忆犹新,那种战斗,和那个李定国对阵,就如同憋尿一样,难受的慌。
    如果有可能,他还是想选择换一个别的对手。
    “打过来,倒也不怕,大雨天的,西军不太可能攻城。”
    “玄着老弟,你到底在想什么。”
    “我在是在想,现在这个时候,或许该出击?。”张煌言总结道。
    “出击?”
    “恩,你想想,雨天,抬眼看去一片朦胧,派出哨探得不偿失,也没有意义。”
    “所以咱们成了瞎子,同样,西军那边也成了瞎子。”
    “我不知道那李定国会有怎么样的行动,袭击城固也好,还是直接援救西安,都无所谓。”
    “但现在,对我们来说却是拿下汉中最好的时机。”
    “趁着雨天,直接袭击汉中,攀墙而过,拿下有利据点,只要只要僵持住,等主力抵达,汉中城便等于收入囊中,那可是……四川的门户啊。”
    张煌言说的唾沫星子直飞。
    “这……真的能行?”
    “咱们已经败了两场,无颜回见圣上了,若是不将功抵过,在主力来之前,拔些功劳又怎向圣上交代。”
    好像说的挺有道理。
    黄得功在权衡,他也是总兵,不可能被张煌言牵着鼻子走,没有立刻回答。
    “黄将军豪气干云,英雄了得,那番壮志莫不是被那李定国都给打没了?!”张煌言质声问道。
    刷的一声。
    黄得功抽出了配剑。
    张煌言那一番话还真是把黄得功激动的不行。
    “就冲你这就话!干了!”
    面目间泛了红光,像是喝了酒一般。
    手里的剑啪啪啪的敲打着桌面,宣泄着黄得功内心的激情。
    “奶奶的!那李定国又如何,老子还不服了,走!去汉中干他奶奶的。”
    啪。
    一激动,手里的剑被弹飞了起来。
    抖着剑身,掉到了张煌言的身旁,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响。
    吓了张煌言一大跳,差点以为这黄得功气的要砍他。
    “哎,黄将军不要激动。”张煌言尴尬的笑了笑。“你看你的剑都掉了。”
    “我来给你捡起来。”张煌言背过了身子,弯下腰,去替黄得功……捡剑。
    ……
    汉中因为一场雨,发生了一些军事行动。
    石柱……也就是如今的重庆,这边倒是天气晴朗。
    经过一个多月的动员,招募,组织,以及简单的训练。
    秦良玉从千疮百孔的石柱地区,依然临时招集了万人左右的队伍。
    只是这支队伍,已经无法和全胜时期的白杆并相提并论。
    也不如上一次马万里率兵勤王的大军。
    老弱病残。
    可以这么形容,甚至还有为一部分女兵,填充着军力。
    石柱的民力,已经到了枯竭的地步,但现在,秦良玉为了响应朝廷入川的号召,也顾不得许多了。
    看着一众手持白杆枪的部众,只能说勉强保持着军队的形状。
    此时的秦良玉,已经垂垂老矣,但站在点将台上又让她回想起年轻时征战的时光。
    他仿佛看到自己的大哥,大嫂,弟弟儿子,再次出现在她身旁,只是当她颤抖的老手想要触摸他们的时候,那一个个音容笑貌又在空气中散去。
    再也没了声音。

第三百七十五章 目标,CD
    “老身知道,大家都不好过,连年打仗,每个人家里都死了好些人,可是……朝廷又可曾亏待过咱们?”
    这话说的对,说的也不对。
    天启的时候,东林被压制,税收很有保障,秦马家的汉兵土兵战死后,都能得到优厚的抚恤。
    就这一点,石柱的百姓虽然悲伤于家人的离去,但是朝廷有优抚的情况下,没人会对朝廷有什么怨言。
    不过崇祯之后,财政崩溃,粮饷都发不出,抚恤就更难以保障了。
    不过石柱的百姓,无论汉家还是土家,也仍然忠心于朝廷。
    主要的原因是,秦良玉将家财散尽,替朝廷抚恤战死的亡兵家属。
    这么说起来……父债子偿,朱慈其实也算是欠了秦良玉不少钱的。
    当然,这事先不提。
    因为秦良玉的努力,石柱一带的汉土百姓,对朝廷极其忠心。
    这种号召力,并不是一般土司能够相提并论的。
    随着秦良玉提起了此事,处于下面的乡兵们一个个都眼睛红红的。
    “没有亏待过你们,也没有亏待过老身,老身七十了,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哥哥,嫂嫂,儿子,儿媳都为国战死沙场。”
    “老身一个妇人,尚且知道忠义之事,大家又怎能置之不理,况且咱们的亲人,大多死于张献忠的手中,如今朝廷兴兵要替咱们报仇!咱们又怎能安于石柱之中!”
    秦良玉在出征前用她那老迈的声音,鼓动着士气。
    作为一个将领,一个可以入正史的优秀将领,鼓舞士气的技能还是具备的。
    战斗力的保证,一方面是利益的吸引,另一方面是仇恨的施加。
    利益,秦良玉没有。
    但仇恨真有。
    这主要是前年在四川被李定国打掉的三万白杆兵,当然,那一次的失败,也并非是因为秦良玉统帅力敌不过李定国。
    当时的四川巡抚,瞧不起女人加武将的秦良玉,完全不听秦良玉的军事部署的建议和筹划。
    最终酿下了丢掉四川,自己也被张献忠杀掉的苦果。
    还拉着三万白杆兵陪葬。
    当然,这事情已经过去了。
    但是却为石柱仇恨张献忠埋下了种子。
    被秦良玉用来作为激励士气,鼓动大家为朝廷效力的筹码。
    在她的言语,和本人的声势之下,一片片叫喊声,此起彼伏。
    “出征!”
    “出征!”
    在接到朱慈圣旨之后,秦良玉就不可能无动于衷。
    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虽然很仓促,征兵,训练,任命,打探军情等等。
    她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入川时机。
    自己的军队不成熟,肯定不可能和张献忠的主力硬碰硬,这场入川作战,定位是辅助……控制型辅助。
    从北边得到的消息是,明军已经歼灭了十万张献忠的主力。
    而后又挺入陕西,在汉中一带和张献忠对峙,攻坚,几乎吸引了西军大部分的力量。
    这个时候的秦良玉,如果再看不出来该怎么去做,那还真对不起她名将的称号。
    是的,很显然,西军主力被歼灭,剩下的力量抵挡明军。
    这个时候的成都,很空虚,很寂寞,如果有一只军队,如同一根大棒一般,直接捅进去,来回捅几下,足以让张献忠大呼不要不要。
    所以,嗅觉敏锐的秦良玉,意识到现在正是直接捅向成都的最好时机。
    即使无法拿下成都,迫使西军回援,汉中一线也更容易被朝廷主力攻克。
    当秦良玉将她的想法,汇同于其他家人和将领的时候。
    没有反对,当然,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么干很靠谱。
    但让长孙马万里和秦良玉的外甥秦翼明无法接受的是,秦良玉这一次准备亲自披挂出征。
    “祖母,入川势在必行,但还是由孙儿和表舅带兵出征,祖母坐阵石柱便好。”
    长孙马万里,还是很孝顺,看着秦良玉的身子骨,怎么也不像还能够驰骋沙场的样子,自然而然的规劝道。
    祖母骑马,都要人上下马搀扶着,前几年是很威武,但还是得服老啊。
    “你是说老身老了吧。”
    “孙儿是说……”
    “不必解释,老身知道,老身这身子骨一日不如一日,也不知道还有几天活头。”
    马万里和秦翼明眼睛微红。
    “所以啊……”秦良玉跌跌撞撞的走向厅堂之上,那些秦马两家阵亡家人的灵位前,抱起了马翔麟的那一个,轻轻的婆娑起来。
    “老身活了一辈子了,侍奉过万历皇帝,侍奉过天启皇帝,还有崇祯皇帝,现在是辽宁皇帝,活了五朝了……也就数辽宁皇帝武功盖世。”
    “老身就想啊,为四个皇帝都卖过命了,趁现在还能动……哪怕一次也好……”
    “为新皇卖命一次也好啊……”秦良玉又抱着马千乘的灵位伤心的哭着。
    “他们都离老身而去,每一个人都是为国战死,每一个人都对起大明,对的起秦家,对的起马家的名号。”
    “老身怎能忘记他们,怎能……”秦良玉有些哽咽的说不下去了。“怎能因老,而缩于石柱之中!倘若泉下有知,如何去面对死去的兄长和夫君!”
    话说到这个份上,措辞严厉,也足以表达秦良玉的决心。
    这一次,马万里和秦翼明是无法继续劝下去了。
    “祖母,孙儿明白了!”
    恩,悲凉的英雄,这是属于秦良玉的谢幕之战。
    结果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要完成用一生尽忠朝廷的成就。
    七月初,石柱秦良玉,重新披挂起了她那熟悉的甲胄。
    披风在狂风中猎猎作响。
    举起的大旗,书写着大明二字。
    铁血的白杆军再次准备谱写着他们的悲歌。
    ……
    汉中的局势仍然扑朔迷离。
    双方围绕着雨天开始的军事安排,有些让人感到滑稽。
    大家都是盲人,抱着瞎猫准备碰死耗子的心态,去想着搞事。
    李定国,朝着西北明军主力的方向,奔袭而去。
    张煌言忽悠着黄得功去干汉中。
    两人的部队,实际上在一条线上。
    如果是平常的时候,肯定直接碰到了。
    最起码哨探派出,也会形成对峙的局面。
    但大雨带来的能见度降低,和哨探的闭塞。
    导致双方擦肩而过,并且都没有发现对方。

第三百七十六章 狙击战
    大雨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一道道泥洼让行军的士兵们,难受的够呛,有些松软的地面,让许多士兵又陷入其中。
    亦有人迷失于路途,找不到踪影。
    雨中进攻,极其凶险,不仅仅是根本无法发挥出战斗力,另一方面,因为各种原因的减员,只要是脑子还算正常的将领,都不会在这种时候选择大战。
    但李定国别无选择,明军太过于强大,如果不兵出鬼道,根本不可能将其击败。
    身后一个个士兵稚嫩的脸庞。
    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极为狼狈。
    但这个时候,李定国自己也十分够呛,没有骑马,浑身上下就没有干的地方。
    和将士们同吃同住,不摆架子,这是李定国赢得军心的方式。
    大家都很疲惫。
    李定国知道,这个时候,需要发表一些言论,来激励士气最为稳妥。
    如果换作是张献忠领军,肯定会大手一挥的对大家说,兄弟们,拿下这个城,女人,银子,酒肉,随便抢!
    这样的保证,让大家都兴奋的嗷嗷直叫,利益的诱惑下,自然而然的士气飙涨。
    但李定国不会。
    事实上,一直以来,李定国都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将军,而不是一个土匪。尤其他痴迷于金圣叹所讲的三国故事后。
    那其中的人和事,更是感染的李定国想要去学习某个将领,义薄云天,大将之资。
    哪一个将领?恩,他最喜欢的三国武将……张文远。
    军队和土匪的区别,在李定国的理解中在于会不会欺负百姓。
    所以,哪怕四川被张献忠祸害的很严重,李定国仍然保持着本心,所过之处,秋毫无犯。
    也正因为如此……当李定国面对着疲惫的部下时,没有任何好处的保证,来激励他们作战下去。
    统帅他们的是,在西军为将以来的巨大声望。
    “兄弟们,就快到了,这一次必胜!”
    或许是雨天的缘故,声音并没有传出去好远,响应着寥寥,有点尴尬。
    雨天,没有哨探。
    瞎猫乱撞,索敌是个难题。
    根据之前的汇报,明军主力已经过了洋州,而前后两三天的时间内,在李定国的地理观念中,如果洋县周围也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