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明不南渡-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百五十二章 四方云动
    辽宁元年,五月初。
    平静了一年的大明王朝,再一次掀起剧烈的动荡。
    张献忠自以为是的向明廷的示好,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回复他的是一纸檄文,以及向四川周围各部明军的动员军令。
    只要将张献忠消灭,威胁大明国内安定的最后一个不利因素,便基本宣告结束。
    这是大明的国运之战……
    随着檄文和军令的传播。
    国内外各大势力间的脆弱的平衡也随之打破。
    五月下旬。
    蒙古各部通过经常来往于蒙古草原的中原商人,得知了大明正准备对西军用兵的消息。
    而现在的蒙古,除了科尔沁等少数几个和鞑清绑在一起的蚂蚱,大多数的蒙古部落,已经脱离了鞑清的控制。
    这是当初入关之战的结果。
    悲惨的失败以及鞑清主力军的受创,使得他们有力量,也有动力不再做鞑清的小弟。
    只是,由于察哈浩特的黄金家族被明廷屠杀干净,嫡系的蒙古王已经不复存在,即使再次推举一个远支也难以服众。
    蒙古各部落,基本是一盘散沙,除非有大作为的王者统一各部,不然……想要让蒙古崛起,基本不可能的。
    但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事情。
    他们现在连马都凑不齐。
    这很要命。
    目前来说,南部蒙古中最强的部落,要数土默特部,这主要得益于其他的部落,大多遭受了明军的祸祸,由于他们的部落主力并不在明军的行军路线上,从而幸免于难。
    此消彼长,土默特部基本成了老大哥。
    土默特部老家,在一座青色的砖城之中,土默特人称呼这座城为呼和浩特。
    明朝人称呼这座城为三娘子城。
    为什么叫它三娘子城?这是因为青砖城是一个叫三娘子的土默特部族小姑娘当权时盖的。
    在呼和浩特,聚集了周围各大部落的首领,察哈浩特被毁灭后,也只有这里最适合他们的会盟。
    即使大家仍然各自为政,但必要的商议谈判,始终是何部落之间处理事务的主要方式。
    这是他们在脱离清廷后,第二次会盟。
    主要是因为,南边的明朝有了大动作,大家集思广益的想想办法,能为明朝做点什么……
    恩,抢劫啊,杀人啊,掳民啊……什么的,最愉快了。
    明朝屠杀蒙民他们倒也勉强能忍,但明朝竟然毫不犹豫的连他们的精神图腾,阿布奈大汗以及各大蒙古王公也给砍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不能忍!
    绝逼不能忍。
    总要惹点儿事情的蒙古,对于明朝是咬牙切齿,这梁子结下,就没完,但由于刚刚脱离鞑清的控制,实在积蓄不了南下的力量,也只能暂时隐忍,等到积蓄足够的力量……
    但当明朝准备对西军动武的消息传来之后,这似乎又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明朝人的主力南去平叛,咱们就应该趁着这个时候,联合起来,打入长城。”
    几个部族的首领,倾向于趁机报仇,他们倒不奢望能够入住中原,只是这年头日子过的比较凄惨,去明朝打打牙祭也是好的。
    “若是能兵围北京,也让明朝人知道,蒙古可不是好欺负的!”
    这些首领在说完以后,都看向其中一个人,土默特部的领袖,俺塔,作为最强部落的首领,总归比其他一般的小部落的首领,话语权更大一些。
    “蛮子皇帝亲征么?”俺塔问道。
    “那倒没有听说。”
    ……
    五月下旬的时候。
    明朝准备对西军用的消息传到了辽东。
    此时的多尔衮还被软禁在家里,门可罗燕,也只有阿济格和多铎时常来看望多尔衮。
    “明朝的主力向四川移动了。”
    如果是以往,大明只要一到剿灭农民军的关键时候,鞑清铁定会入关侵略。
    因为鞑清的多次帮助,李自成和张献忠死里逃生。
    大明对农民军的屡剿不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鞑清总能恰到好处的捣乱。
    讲道理,这次又是该他们露脸的时候了。
    “摄政王怎么说。”多尔衮问道,他已经被撸掉了,代善作为摄政王掌握大权。
    “摄政王是准备撕毁和约,与明反目。”阿济格说道。
    这和约本来就很扯淡,他们之所以能够同意,只是为了要回福临而已。
    至于之后的执行不执行,完全就没这个打算。
    “本来就是南朝不讲信用,说好的将皇上送回……结果……”
    结果大家都知道……好好的男孩子成了太监,这辈子也只能靠肥皂为生了。
    这件事情,让多尔衮很痛心疾首,那是他唯一的儿子。
    鳌拜也很痛心,看着长得越来越像自己的福临,每次上朝都是提心吊胆的。
    ……
    五月下旬。
    天使抵达石柱。
    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率领当地土司,以及其家族属下出迎三十里。
    再强大的将军,也抵挡不过岁月的摧残。
    如今的秦良玉已经七十岁的老者,风霜在她的脸上烙印下了一道道沟壑。
    虽然倔强着仍然骑着马,但下马的时候,被人搀扶的样子,却足以见的,她的体力已然大不如前了。
    “圣上特意交代,忠贞候可坐着接旨。”天使在秦良玉准备跪拜的时候,赶忙说道。
    “谢圣上……”秦良玉感怀于朝廷之恩,有些颤抖的说道。
    等到下面的人找来椅子,让秦良玉坐下后。天使开始宣读圣旨。
    巴拉巴拉一大推,词藻华美,语意动人。
    大体意思上是说。
    封秦良玉为四川总兵官,让秦亮玉准备调遣所属兵力,配合朝廷主力,准备进攻四川。
    当然除此之外,朝廷还对秦良玉进行了日常赏赐。
    其中一个重要的赏赐,便是鸠首杖。
    古代人能够活到七十岁的,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而每一个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都会得到官方的优待。
    鸠首杖便是朝廷对于七十岁以上老人的赏赐。
    赏赐给秦良玉额的鸠首杖,规格按照最高标准。
    玉首,杖面鎏金,纹饰华美。
    如果拿到鉴宝栏目,都是价值五百人民币加上一面锦旗的存在。

第三百五十三章,从京城到楚雄
    秦良玉七十大寿,朝廷竟然没有忘,礼物的贵重与否并不重要。
    而是在于朝廷对于她的恩宠和心意。
    新皇上位,数次御驾亲征,扫平叛乱,武功盖世。
    秦良玉同样是行伍出身。
    对于朱慈这么一个逆天的皇帝,除了本应该拥有的忠诚外,还有着一种钦佩和向往的感觉。
    如果……只是说如果有可能,秦良玉真的想要亲自拜见京城的新皇帝,这个传说中真正的天纵之子。
    当初崇祯下了勤王诏书的时候,她就想着亲自领兵勤王,若是如此,或许会见证那一次史诗级别的战役。
    但是岁月不饶人。
    现在的她,不但没了年轻时的气力,就算是上马溜一圈,都要喘上半天。
    若是在进行长途的跋涉颠簸,怕是在路上就得出问题。
    家族里的人极力劝阻,最终由才马万里率部前往。
    但秦良玉那种偏执般的为国之心是绝对不可能动摇,尤其是在接受了朱慈的恩赏之后,也忍不住从椅子上起身跪在圣旨之前。
    “忠贞侯,你这……”天使吓了一跳。
    周围的人也急忙想要将秦良玉扶起来。
    但此时的秦良玉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于朝廷绝对的忠诚之心。
    依然躬着身子,老泪纵横的接旨。“圣上记挂,老身惶恐,既食君禄,又怎能不竭心为国。”
    “我兄弟二人,家小,儿媳皆已战死沙场,老身虽一贱妇,也敢与贼不两立,若朝廷天军欲取四川,老身纵然粉身碎骨,也愿为天军充为先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忠贞侯快快请起,原话咱家会转告身上,圣上特意交代,忠贞侯年迈,虽然付以四川总兵官,但尽可托于他人料理军事。”
    “请天使转告圣上,老身虽年迈,但仍能开三石头之弓,食三斗之米,圣上勿要担心。”
    秦马两家的人听到秦良玉的话,多是有些摇头叹息。
    这明显是吹牛逼的,但是这种吹牛逼却找不到任何黑点。
    ……
    送走了天使之后,马万里,秦翼明,白先勇等人,也终于方便和秦良玉沟通了。
    马万里是秦良玉的孙子,秦翼明喊秦良玉姑姑,至于白先勇,乃是当地土家族的土司,和秦马两家也有姻亲往来。
    而正是如此,石柱一带汉人和土家人基本不分你我。
    秦良玉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可以很顺利的募集到汉人和土家人编练军队。
    秦马白三人,对于石柱目前的状况,也表示担忧。
    “祖宗,先前好不容易募集到的一万余乡兵,都没在了北京,能回来着寥寥无几,虽然朝廷有命,但怕是难以凑足兵力。”
    他们征兵,也只能在石柱一带征,其他的地方是根本施加不了影响力的。
    但是,石柱毕竟人口并不丰足,先前在四川损失三万精锐白杆,已经让石柱元气大伤了。
    之后又在北京没了一万。
    整个石柱地区的壮年男丁,基本可以用枯竭两个字形容。
    在大街上放眼望去,你能看到好多好多汉族和土家族的美丽小妹子,但你是找不到几个年轻的男子。
    这就是现状。
    可征用的兵力,几乎见底了。
    “我等兵力捉肘见衬,固守石柱已经极为勉强,若是再出兵助攻,万一贼人来犯,石柱百姓怕是要遭殃了。”白先勇担心的说道。
    接受朝廷的军令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还是需要考虑实际。
    秦良玉还没傻。
    当然也熟悉石柱的先状,只不过在为朝廷尽忠,和考虑个人家族方面,她每次都是倾向于后者。
    “圣命难为,如今圣上欲取四川,又怎能借故推脱,虽力有不逮,也必竭心而为。”
    秦良玉执意道,在他人的帮助下,翻上了战马。
    而这个时候,秦翼明和马万里,完全是劝说不动的。
    “老身自是以国为先,至于你们,可有惧哉?”
    “若祖宗执意如此,为免损秦家和马家的名声,孙儿也不避生死。”马万里咬了咬牙,认真道。
    “翼明,自然愿意效仿叔伯,为国尽忠。”秦翼明也无法推脱。
    “恩公对我族众大恩,自然以死报之,若恩公执意如此,我土家人亦誓死追从,纵然灭族,也绝不辜负!”
    “好,好……老身自知命不久已,然能与诸位再次并肩而战,老身此生足矣!”
    接受了朝廷军令的秦良玉,即刻开始再次征调汉家土家的儿郎,虽然所得杯水车薪,不过尔耳。
    但经过秦良玉的调教,多少还是有些战斗力的。
    之后,便是等待着北边的消息,随时准备配合北线,进攻四川。
    ……
    六月中旬。
    天使辗转来到的云南。
    他的任务是向沐王府的沐天波,下旨,命其备军,从南边捅张献忠的菊花。
    不过云南这里,势力太过于错综复杂,加上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些恶劣。
    天使一进入云南,就有些找不到北的感觉。
    先是去了昆明,得知沐天波并不在昆明,而是在楚雄。
    又到了楚雄,结果又被告知沐天波去了南边的元谋县。
    元谋县,也就是元谋人被发现的地方,不过在这个时候,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这天使,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见到了沐天波本人,这快递的事情还真不是人能够干的动的。
    反正当他抽到了送圣旨去云南的活后,在云南遭罪,似乎也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沐天波,这个堂堂的黔国公,居然也在遭罪。
    “圣上的圣旨!”沐天波还真是吓了一跳。
    赶紧带着自己的亲信去接旨。
    接旨的过程没什么好说的,天使按照规矩,将朝廷中的战略构想传达给沐天波。
    “黔国公可接旨?!”
    “微臣……接……接旨。”沐天波哆哆嗦嗦的道,显然对于这么一道圣旨,感觉很头大。
    “黔过公,看起来不太乐意呢。”沐天波不是不乐意,而是感觉这个时候他很苦。
    朝廷让他动员云南,准备对四川永兵,当然……这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沐天波手下也没什么兵啊。
    他的兵呢?
    “报,急信!吾必奎的叛军,正在攻打东门,兄弟们快顶不住了。”
    恩,沐天波的兵哗变了。

第三百五十四章 难民沐天波
    沐天波,觉得最近简直糟透了,根本不是人过的日子。
    作为世袭的黔国公,理所应当的负责镇守云南,为大明统辖西南诸夷。
    不过,云南这边,形式有些复杂。
    由于少数民族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