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明不南渡-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便是你等恬不知耻之辈,不顾祖宗威德,不顾中华颜面,认贼作父,屈服于夷狄之下,你等之人,有何面目自称汉人!”
    朱慈盛怒之下,王永吉噤若寒蝉,颤抖的道。“圣上……圣上!罪臣知错了,请准罪臣戴罪立功,卫戍大明江山啊。”
    “你能有什么用?”
    “臣……臣以为,清虏虽然势大,却有退心,只要圣上愿意与其和谈,必能成功,不费一兵一卒保却京畿诸地,保我大明江山。”
    王永吉还没说完,就被朱慈一刀鞘呼倒在地上,和谈?
    和个屁的谈,这局面,到底是谁应该主动找谁和谈,他们似乎还没搞明白。
    况且,作为有史以来,最爱面子的朝代,他朱慈的下限就根本不可能有和敌人和谈的退路。
    即使和谈,也是应当是敌人被迫主动和谈,主动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不然根本没得谈。
    多尔衮派这么个货色是来恶心自己的么。
    “这家伙让朕找鞑清和谈,你们觉得呢?”朱慈问向周围的人。
    “我天朝上国怎能与鞑虏和谈,岂不有损大国尊严?”袁枢主是主战派,即刻说道。
    “清虏不过徒有其表而已,虽然势大,又怎敌圣上天军,臣觉得不需和谈。”戚宗明道,他也是主战派。
    其他将校也纷纷表示,不要怂,就他妈的干,谁他妈的想和谈谁孙子。
    就是这样,王永吉看到的是清一色的主战派,没有一个试图退缩求和的人。
    这在王永吉眼里,他们都疯了啊,他们真要硬撸清军!
    当然,辽宁皇帝疯不疯他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出去。
    只是当他看到辽宁皇帝拔出了刀走到他面前的时候,那心头彻底凉了。“不……圣上不能杀臣,圣上还需要臣去传话给清虏吧,是吧……”
    王永吉吸着鼻涕丑态百出。
    “没错,这么说起来,你还是有些用的。”朱慈玩味的笑着。
    王永吉好像看到希望,没错,这就是他一个人来到出使的原因,辽宁皇帝就算再想杀他,也不得不考虑是不是还要用到他完成答复多尔衮的目的。
    看起来……还有活命的可能。
    不过,为何辽宁皇帝笑的那样诡异莫测?
    ……
    七月九日。
    清军在其驻地外的山坡上,收到了特别的礼物。
    一堆碎肉,以及一整块人皮,人皮之上有火烙过的痕迹,凑成了几个不太规则的汉字。
    “朕来了。”
    没有其他多余的话。
    而从这些尸块周围发现的衣物和印信等诸多细节,可以轻易的推断出,死者正是多尔衮所派去王永吉。
    被辽宁皇帝毫不犹豫的干掉。
    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这还真是辽宁皇帝的性格。”多尔衮最后一点希冀破灭,看来已经没有其他更多的回旋余地。
    和谈可以和谈,但其他人不会接受他们骄傲的八旗军主动向明军和谈。
    尤其是辽宁皇帝杀使,以及遣送尸体的行为,无疑更加激怒于八旗众军。
    而汉军旗中的孔有德,尚可喜等人,以及关宁军的吴三桂,则是人心惶惶,辽宁皇帝对于投降鞑清汉臣的毫不妥协的行为,也无疑让他们没有任何退路的为鞑清卖命,更没有重新回归明朝的可能。
    “蛮子皇帝辱我太甚!这口气实难咽下!”
    “蛮子皇帝不过带了几万人罢了,只要将其包围,不怕他不束手就擒。”
    八旗的将领们纷纷表达了想要干辽宁皇帝的欲望。
    这欲望太强烈,多尔衮也知道这个时候,妄图以和谈的形式结束这场已经失去意义的战争是没有任何可能。
    那么接下来,只能一战。
    如果在虚下去,即使拿回来了顺治,他在清廷中树立的威信,也将彻底荡然无存。
    “朱慈烺啊,明明可以安稳的返回京城做你的皇帝,但你却偏偏如此……”
    ……
    朱慈的不妥协,不愿意主动和谈,带来的是整个鞑清八旗军的怒火。
    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占据优势的八旗军,带着怒火,迎向辽宁皇帝的主力。

第二百五十六章 明军动静
    七月十日。
    多尔衮,兵分四路准备对已经行进至了凉水河的辽宁皇帝进行合围。
    务必将其困死在此地。
    鞑清一方觉得,既然明军不愿意放下颜面,主动求和,那就要做好被干翻的准备。
    分兵的多尔衮,仍然有足够的信心。
    辽宁皇帝的依仗,乃是他手中有着他们皇帝的筹码。
    多尔衮的依仗,则是其手中兵精粮足,硬实力要远远超过明军。
    虽然兵分四路,但每一路的军力和硬实力都足以和辽宁皇帝的主力硬碰硬。
    这一点多尔衮心知肚明。
    如果没有这个自信,他也就坐不到如今摄政王的位子。
    现在,多尔衮是想知道,面对这样的局势,辽宁皇帝倒还要如何应对?
    再不低声下气的遣还福临议和?难道还真以为能靠着那丁点军力翻盘?他们八旗军又不是南边那些凑数的软脚虾,想要复刻千人破十万的战果毫无可能。
    ……
    辽宁皇帝北还的消息,亦是传到了困守数月之久的京城之内。
    上至王公大臣,下致黎民百姓,在听说了此事之后,无不欢欣鼓舞。
    时至今日,辽宁皇帝的威名,再次传便了整个京城内外。
    许多人心中,辽宁皇帝那就是神,那就是无法战胜的真命天子。
    尤其是和辽宁皇帝归来的消息同时传归来的,还有他在辽东,在山东等地,威名赫赫的战果。
    那每一件都足以编成一部演义,为人津津乐道,歌功颂德。
    崇祯这些日子,总是有事没事的就往城墙上跑,上一次差点破城,还真是让他唏嘘不已,唯一遗憾的,是他给后妃准备好的白绫怕是排不上用场了。
    那可是周太后亲手纺织的绸缎,可惜可惜了。
    听说自己的儿子要回来了,崇祯好开心。
    总归是太祖的子孙,心里肯定想着的是怎么才能让大明更好。
    或许,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他活到现在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便似乎就是将皇位传给了太子,自己的儿子这般的所作所为,才是一个帝王应该做的事情。
    上的了马,拿的动枪,用自己的双手来捍卫自己的国家。
    成祖……似乎也只有成祖才能有如此的魄力,而他的儿子又能否给大明带来成祖之时的荣光?
    崇祯在城墙上,目视着南方无数的黑点,默默无言。
    谢芳回来,同时带来了打探而来的消息。“已经确定,正是圣上亲率大军而归。”
    站在崇祯身旁陪着的王先通松了一口气,那仿佛压在身上的担子也轻了许多。
    “扬忠伯可打探清楚了,莫是鞑子想要诈开城门的计策?”
    谢芳点了点头。“确凿无误,混入汉军旗的细作亲眼看到圣上杀使,羞辱鞑子,现在鞑子兵分四路准备包围圣上,圣上所部不过二万多人,若是野战的话,恐怕还难以抵挡鞑子的兵锋。”
    鞑子的野战确实有些无解,大明内外的武官,大多如此认为。
    崇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谢芳所禀报的军情,在听说朱慈被鞑子围困的时候,不禁也有些担忧。
    大破十万人,确实令人佩服和膜拜。
    但现在野战要遭遇八旗,主力,恐怕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了,毕竟和京城之差一步。
    崇祯想的是,只要将朱慈接回京城之内,依托着北京城高大的城墙,足够坚守的住,这才是比较理智的方案。
    担心朱慈的崇祯,也有些忍不住的想要发号施令。“为何不率军救援皇帝?”
    王先通卑微的弓着身子回道。“臣亦有此意。”
    通州城,王先通可以咬着牙不救,毕竟京城是帅,京城被攻打的残破不堪,去救援通州,万一京城有失,那可就亏大了。
    那个时候,只能舍车保帅。
    但朱慈要是被围困,却不能不救。
    对于正常的大臣世界观来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君王的性命。
    如果皇帝的命不在了,空守一个京城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都城哪里都能建,但主心骨没了,再立皇帝,这个国家的人心基本难以再聚。
    只是,虽然心里想要救援,但目前京城内的力量,确实有些捉衬见肘,首先,圣上走的时候,留下了七万余皇卫营。
    但在连番的困守之下,已经伤亡过半。
    能够整合起来的力量,最多也就四万余人。
    这其中还有很多都是带伤再身,再加上京城还要留兵固守,真正能用于支援圣上的最多也就只能凑出两万人而已。
    这样的力量能不能够起到作用,王先通说不准,他比较保守,保守的估计,自己要是带人出城作战,基本上要被打的全军覆没。
    但是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又能否胜任这次支援圣上的军事决策?
    “扬忠伯,能否联系到圣上。”对于完全没把握的事情,王先通确实不好乱下决定,如果是圣上的命令,那就没有这么多事情了。
    不过谢芳摇了摇头。“派去的细作,混入汉军旗之中已经很不容易,若是再尝试联系圣上,恐怕会有困难,孔有德尚可喜也不是无能之辈,混入的细作,已经有十几个人被发现并处决掉了。”
    总而言之,虽然他们知道圣上已经近在眼前,但是却被鞑子断了网线,很难受。
    那么在接受不到朱慈命令的王先通该怎么办?
    只能按照以前的老规矩,把大家伙都集合起来开军会,所谓人多力量大,所谓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商量一下该如何救援圣上的问题,总没错。
    军会之上,大家对于救援的问题,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很显然,大家都觉得,根本不可能放着圣上归来并围困的事情而无动于衷。
    谁要是敢说京城安危重要,不应出兵,基本上在如今的政治形式下,会被瞬间撸出翔。
    但是对于出兵的数量,以及带兵的人选的意见却各不相同。
    王先通保守的想要出兵两万,被其他人骂了一顿。
    两万怎么够,圣上归来,正是决战之时,应当倾巢出动才是,和圣上的大军里应外合,把鞑子弄死在京畿才爽歪歪。
    这样的想法还是好的,还有人更丧心病狂的觉得,应该将城中的百姓一并驱使出城,冲击鞑子军阵,大军再随后掩杀,定然能过得大胜。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触即发
    动员百姓当炮灰,那就太过分了,王先通就算再没有主见也不会这么干。
    和圣上相处的那段时间,王先通大体能摸得清圣上的脾气,虽然对于那些贪腐的百官,以及调皮捣蛋的读书人毫不手软。
    但对于百姓相当的宽厚。
    哪怕是面对李自成时,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驱逐百姓守城的事情出来。
    并且那些投降了李自成的百姓,在重新受降之后,也是给了他们一定的银两和粮食,给他们重新安身立命的机会。
    就这一点,当今的圣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暴君。
    如果不像让圣上返回的时候震怒的话,逼迫百姓的事情,还是不要去做为好。
    同时京城也万万不能出现问题,不然,圣上接到了,京城却没了,那无疑会功亏一篑。
    王先通不是名将,却很小心谨慎。
    “臣妾这些日子招募了民间女子,练为一军,或可以一用。”高杰的原装老婆刑夫人说道。
    京城的战争潜力被大量消耗,不得已刑夫人向城中招募娘子军,以为后用。
    不过这段时间以来,由于通州为京城分担了大量的压力,以至于娘子军简单的训练好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被投入战争之中。
    如今在圣上的救援问题上,由于兵力的分配出现了分歧,邢氏提醒众人,她手里还有一只军队。
    不过对于全是女人的军队,能发挥多大的战斗力,并不报太大希望。
    但聊胜于无,最终的结果还是分两万人守城,其他部曲,全部压向凉水河,接应圣上的突围返回。
    ……
    清军分四路进逼北进的明军。
    不过在明军过了凉水河后,似乎并不打算有任何停顿。
    似乎将清军当成了摆设一般,按照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则,向京城进军。
    完全没有任何想要占据立足点,打防守反击的意思。
    这在其他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多尔衮觉得,明军之所以放弃和谈的机会,而选择正面硬怼,乃是他们太过于死要面子。
    既然如此,就应该将他们那所谓的面子给全部打没。
    面子是拳头硬的人才能够拥有的东西,没有实力硬撑,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
    面对明军的直线进攻。
    多尔衮在其路径上添置的军力也足以见的其用心良苦。
    三万精锐的蒙古铁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