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明不南渡- 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昭仁在方为先和孙之獬对峙的时候,猛的咬住了那名家奴的胳膊。
    一声大叫之下,家奴吃痛的松开了手。
    趁着这个时候,一直在寻找时机的胡丰主赶紧冲了过去,一脚踹在那名家奴身上,趁机将昭仁夺了过来。
    突兀的变故之下,似乎让双方都被昭仁这个点所吸引。
    而本来内心正在挣扎和决定的宁槿,也下了狠心,虽然还没过门,但那也是皇家女子,又怎能陷于贼手。
    看到身旁家奴手中,明晃晃的刀刃。
    咬着牙,一股做气般的撞了过去,只是那名家奴似乎发现了异状,惊恐的将手中的刀抽回。
    刀子却是从宁槿的额头上划过,只看到了一片血光。
    宁槿顿时栽倒在了地上。
    即刻又被找到机会的锦衣卫救下。
    人质解救x2
    然而宁槿和昭仁的获救,已经是极限,无论是孙之獬还是其手下的家丁,对于人质的看管更加谨慎,永定二王和坤兴很难再找到自我脱困的机会。
    孙之獬有些疯狂,为了他的梦想,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退路,声嘶力竭的大喊着呵斥方为先打开城门。
    皇妃和公主被救,让方为先,稍微缓了一口气。
    “只要你放了皇子和公主,本将保证放你一条生路!”方为先仍然在劝说着孙之獬投降,这无疑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结局。
    但这种话跟骗鬼没什么区别,孙之獬显然没有如此天真,看着周围磨刀霍霍的明军。
    他也退了一步。“只要打开城门,放我们离开,老夫就放人!”
    逼人从来都不能逼的太紧,方为先手中没有一枪爆头的狙击手,在这种时候不得不妥协。
    “准备好马匹!”
    孙之獬还在得寸进尺,不过似乎并没有其他的办法。
    相互之间的警惕的对峙着朝着城门移动而去。
    直到,孙之獬一众人来到城门外,方为先也准备好了马。“现在立刻放人,本将便任你离去。”
    “好好好!”
    看到了生的希望的孙之獬,狞笑了一声,将坤兴公主推了出去。
    人质解救x3
    便是即刻上马,带着永定二王离去。
    对孙之獬来说,公主的价值远远没有皇子重要。
    公主绑走了,最多当个花瓶,还拖累他的行程,没有任何意义,即使宁槿和昭仁没脱困,他都没想着带走。
    在孙之獬眼里,有价值的只有永定二王,南方那些大佬在无奈的情况下拥立璐王为监国,但是璐王毕竟是远支,根本不足以服众。
    但是永定二王完全不一样了。
    崇祯的亲生儿子,足以拥立为帝。
    俘获着二王,再没有任何留恋,直接朝着南边狂奔而去。
    方为先望着远去的孙之獬,自己身后的登州城,额头上挂着冷汗,丢了二王,慌乱的他,派人去追,同时将登州城的变故,向李岩汇报。
    ……
    海面,风平浪静。
    远方依稀可见的沦落,让船上所有的人,都神情一震。
    算起来,已经两个月了。
    两个月的时间,朱慈和他手下的皇卫骑兵营的将士,一路所向披靡,斩奸夺帅,打的鞑子****。
    在外漂泊的人,总是免不了思乡的情绪,当看到远处陆地上的轮廓后,许多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高杰似乎能走了,吹着海风哆哆嗦嗦的,由其他士兵搀扶着。
    胸部的创伤让他总是带着干咳,说起话来都虚弱无力。
    他试图想要握紧手里的长枪,只是刚一用力就松了开来,手掌在抖动着,更无法凝聚多少气力。
    对于一个将领来说,如果握不紧兵器,那就和废物没什么区别。
    也正如毛龙儿告诉朱慈的那样。
    高杰的伤或许死不了,但却已经无法像以前一样带兵打仗了。
    “圣上,恐怕微臣以后很难再为国效力了。”
    “你且好好养伤,莫要心存他事,大明不亡,高氏不绝。”
    说实在的,像高杰这样连续的大功,都快能封王了,但异姓不封王,却是规矩,朱慈暂时也破不了。
    如果高杰嗝屁的话,追封他为两字王还是符合规矩的。
    如果朱慈将这个想法告诉高杰,还真不知道他会不会感动的自杀求王。
    朱慈所在的旗舰,为首,其后大大小小十多艘海船,即将靠岸。
    前方并没有发现任何城塞,暂时还不知道他们来到的是什么地方。
    那些有经验的水手,都被三个草包坑死在了辽东,从朝鲜掳来的水手,又对大明的地理完全不熟。
    能够跌跌撞撞的渡海找到陆地已经是极限。
    朱慈有些不太耐烦,了,算了算今天已经是六月十三,比预定的时间快上一些,不过也是耽搁了很久。
    中原局势如何了,坤兴昭仁又怎么样了,京城被破了没有?
    实在让朱慈挂念的很。
    眼看已经到了陆地,众人却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寻找登州所在。
    便是找了一片适合登陆的浅滩,直接登陆了再说。
    朱慈的主力都是骑兵,只有陆地才是他们的海洋。
    船只留给这些朝鲜水手。
    那些朝鲜水手,以及陪同的朝鲜官员,无不向朱慈跪哭着。思密达,思密达的说着什么。
    朱慈觉得是不是太仁慈了,以至于这些朝鲜人对他竟然还有留恋。
    这个时候袁枢却对朱慈说。“他们请求圣上留点粮食给他们。”

第二百四十章 一路向西
    朱慈看到下船的明军,都很自觉的铺好登陆的木板,牵着马,该驮伤员的驮伤员,该运粮食的运粮食。
    井然有序,也要不了多久,便几乎将船舱内的物什搬空。
    无论是粮食,还是一些顺便掳掠来的一部分金银。
    “咱们还有多少粮食?”朱慈问道。
    “从朝鲜带来的粮食,吃到现在,还够七八日用度。”袁枢回复道。
    七八日,不算多也不算少。
    但是,山东这里可不是辽东和朝鲜,在别人家可以放纵劫掠,但到了自己家里,肯定就不能这么干。
    也不知道登州的粮草多不多,能不能支援到他们回到京城。
    看着一群求食物的朝鲜人,朱慈摸了摸下巴,对袁枢道。“不知袁参政听没听过一句话。”
    “呃?”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
    “圣上博学,此乃老子之言。”袁枢毕竟也是有学识的,这种名言还是听过。
    “袁参政也通黄老之道?”
    “呃,微臣惭愧。”黄老之学,毕竟不是主流,袁枢也只是知道其中的几个名句,并不算精通。
    他眼里还是儒家的经典,才是治世之道。
    “知道怎么做了吧。”朱慈当然不是在和袁枢探讨学问,显然只是在为他接下来的行为,寻找一点理论依据。
    就比如说,这些朝鲜人,虽然没有得到一点粮食,却是得到了几根用长枪简单改造的鱼叉,指点他们在海里叉鱼吃。
    朱慈的用心何其良苦,就是不知道他们领不领情。
    ……
    返回陆地的朱慈,心情总算舒畅一些,哨骑放出,开始打探附近的地理状况。
    寻找合适的行军路线。
    从附近山民口中得到的情报是,这里属于宁海州,文登县离此有八十里,附近还有海阳,百尺崖等卫所。
    宁海州,基本上便是属于山东的最东端。
    距离登州还有三百里地。
    虽然很失望,三百多里又不知道要行走几天,但至少……朱慈现在知道,他们登陆的地方是山东,而不是日本……那就已经足够庆幸了。
    庆幸的朱慈,分给那个给大军引路的老头一些粮食,算是小小的酬劳。
    老头带着他年幼的孙子孙女,对着朱慈磕头,千恩万谢自是不表。
    “为何圣上,不分一粒粮与朝鲜人,却愿恩于赤足。”袁枢很不解,在他看来,那些朝鲜人帮他们又出工又出力的返回山东,对大军的帮助,远比之前的那个老头要多的多。
    但所获得的回报和待遇,却截然不同。
    “大明的子民又何可与外人相提并论?国盛者,实乃惠于民,而威于敌。”
    国盛者,实乃惠于民,而威于敌?
    袁枢听后,一阵懵逼,想了想,完全没听过这句话,但是为什么总觉得好有道理的样子。
    圣上果然非一般人。
    刷刷刷,袁枢赶紧记录下来。
    “圣上高见,微臣不如也……”
    朱慈感觉他已经有了小迷弟,袁枢这种无脑的崇拜,都让他有些汗颜,这回去后。不给他个官做都不太好意思。
    想了想,朱慈觉得这般的人才,做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再合适不过了,就是不知道袁枢乐不乐意了。
    文登县以东,还有几个卫所,不过……在去年的时候,鞑清曾经攻破过宁海州,对于当地的毁坏,现在还没能恢复过来。
    像海阳,百尺崖,几个卫所,已经千疮百孔。
    而腐败的卫所,如今已经没有任何大明军事重镇的样子。
    当朱慈经过海阳卫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群目光呆滞,没有太多喜色的农民,穿着破破烂烂的,看着大军经过。
    谁又能知道,他们这些农民,其实都是军户,只是二百多年下来,老朱一拍脑袋定下来的军事制度,到现在已经糜烂成了这种样子。
    海阳卫的指挥使,还活着,活的好好的,在附近有个大宅子,妻妾成群,锦衣玉食。
    他手里的军户,早已成为个人的农奴,靠着奴役他们来支持自己奢华的生活。
    并且,这些指挥使和地主不同的是……他们仗着自己是军户的身份,根本不需要缴纳赋税。
    过的远比一般地主滋润。
    海阳卫,只是大明数千卫所中的一个缩影。
    其他地方的卫所,糜烂的程度,肯定不止这点。
    当海阳的指挥使听说圣上来的时候,还是兀自怀疑,圣上不是在京城么?怎么可能来到他这里?
    他已经醉生梦死到,连外面的消息都没有及时更新。
    当他带着狐疑的神色去迎接的时候,等待他的是一纸罪状书,以及将他包围起来的大兵。
    体态臃肿的他,大脑也反应迟钝起来。
    “查,海阳卫指挥使余生田在职期间,欺男霸女,为祸乡民,草菅人命,为非作歹,着斩立决……”袁枢冷眼看着吓的直哆嗦的余生田,心里却是对圣上佩服的五体投地,圣上还真是明察秋毫。
    圣上只是路过海阳而已,怎么会有空调查一个小小的指挥使的罪责?那么问题来了,圣上到底是怎么知道余生田犯过的罪的?
    太神奇了。
    余生田大喊冤枉,那圣旨上的罪都是哪跟哪啊?完全懵逼的。
    但是,没人愿意听他的解释,回答他的只有被咔嚓一刀剁掉。
    当时从余生田家搜出了不少的金银和存粮。
    朱慈自留了一部分,又将剩下的一部分,分给了海阳卫的军户。
    那些被余生田压榨的军户们,当时就像过节,向朱慈的大军感恩戴德。
    许多人甚至表达了想要入伍吃军粮的想法,朱慈让戚宗明挑一些身强力壮的人,编入军中留用。
    干掉海阳卫,只是顺手而卫,卫所制度要改,但却不是现在,各种不合理的制度需要一个个的撸平,如果太过于急躁,所牵扯的利益群体,足以将大明颠覆。
    但是,眼里向来难以揉进沙子朱慈,实在难以作视海阳卫的指挥使如此的玩忽职守。
    六月十五,大军开至文登县。
    在这里,文登县的知县喜忧参半的将山东目前的状况,一五一十的告知给朱慈。

第二百四十一章 定策山东
    县衙的大堂破败不堪。
    但除此之外,文登县内的其他屋舍都很难找到一间不漏风的屋子。
    也就只能将就般把此地辟为行在。
    知县面黄肌瘦,长的很营养不良,这让朱慈没有对他动杀机,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从他嘴里得到情报。
    知县颤颤巍巍的将山东的状况,禀报给了朱慈。
    南边的南京反了,张慎言和钱谦益等为首的大臣,拥立了璐王为监国,誓师北伐,想要诛杀**,奉还崇祯为帝君等等。
    叛军刘良佐部,刘泽清部已经攻入山东,只有登州等少数几个城池还在山东巡抚李岩的手中。
    知县看到朱慈的脸色阴沉的可怕,袁枢和红娘子等人,也能感觉到朱慈内心的火气。
    在这样的气氛之下,所有人都不敢说一句话。
    大军在辽东经历了无数的战事后,一路颠簸,凯旋山东。
    却实在没想要,前方等待他们的并非国内的拥护和欢呼,而是更多的变乱和战事。
    朱慈闭上眼前,在思考着什么,周围的人大气也不敢喘,小心的等待。
    前方是叛军十万的兵力,基本阻绝了一切前行的可能,除非一路平推过去,不然根本没有任何活路。
    但是……这可能么?
    手下不过是几千人而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