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明不南渡-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哪怕再是皇帝,朱慈的心也是肉做的。
    哪怕手腕再强硬,感情仍然是柔软的。
    然而,朱慈的周围毕竟遍布着狗仔队,几乎一言一行,都在其他人的注视之下。
    当朱慈带着感情一般,创作了如此超凡入圣的现代诗歌之后,袁枢作为此地最高学历者,不禁为之潸然泪下。
    “圣上奏诗,不拘泥于古法,词藻简单,却满含深韵,格式精炼,却不乏回味,闻所未闻,独树一帜。实在是令微臣钦佩。”
    袁枢和其父亲袁可立一样,政治派系为中立派,既不投靠东林,亦不附庸阉党。
    不过从镇江以来,袁枢三人,已经彻底认识到,他们的新皇大腿到底有多粗。
    东林也好,阉党,中立党都去死吧,袁枢和戚宗明决定,以后要做帝党的一员,立志成为新皇大腿上的一根腿毛。
    朱慈看到袁枢正在拿着一个小本本写着什么,不禁问道。“你在做什么?”
    袁枢躬身回道。“回圣上,微臣无才,亦感圣上武功,私以记录圣上在蒙古辽东朝鲜之事,待回中原之后,欲以书之,传阅后世,以彰圣上之功,望圣上允之。”
    “准了。”这似乎是好事。
    “请圣上赐以名号。”
    “嗯。”起名字啊,这就让朱慈有些犯难了,想了想,勉强想出个名字。“就叫大明天军辽东游记吧。”
    呃……这名字。
    似乎有点太俗套了吧。
    “这书名不妥?”朱慈问道。
    袁枢愣了愣神,但还是捏了把汗咬着牙,艰难道。“臣以为并无不妥,比臣想的(荡夷实录)要……好的多。”
    朱慈额头微点。“确实,实录什么的还是太过于死板了一些,既然袁卿欲书之,或可写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味道。”
    袁枢听后,脸色有些发白,他有一种,迫切想要太监的欲望。
    ……
    既然撸平的朝鲜,那么从朝鲜征集海船,水手,都只是顺理成章,一句话的事情。
    六月五日,海船已经停靠在了距离王京汉阳最近的港口,仁川。
    朱慈安排好了朝鲜最后的事务,也准备出发。
    譬如,将毛家人,还有刘兴义,等人都是留在了朝鲜。
    剩下的,皇卫骑兵营的三千余名将士,最终登上了海船。
    是的,只有三千余人了,战争不可能没有一丝伤亡,一千多人,永远的留在了辽东,剩下的三千六百余人,半数以上,带着大大小小的各种伤势。
    ……
    月明星稀。
    海面之上风平浪静。
    船队像一条长蛇一般,蜿蜒前进。
    依靠在船杆之上,遥往着朦胧的海面。
    似乎在期待着陆地出现,只是,船行的速度毕竟有限,估摸着没个十天半个月的飘来飘去,是根本到不了山东的。
    “圣上可是心有挂念?”孤独迷茫的航行之中,似乎也只有毛龙儿的陪伴,和聊天,能稍微打发一些时间。
    “算是吧……”
    “以前的时候,总以为天下最大的便是皇帝,当了皇帝,可以想要什么,便有什么,可是在遇到圣上后,臣妾却不这么认为了。”
    “你是说,世间还有朕得不得的东西?”朱慈反问,亦是一种确定。
    的确,皇帝并非万能的,可以衣食无忧,却无法保证健康,可以生杀大臣,却不能保证臣下忠心耿耿。
    得不到……长生,得不到……爱情。人的欲望无法被满足,当处于皇帝之位,便更是如此。
    舒服一些的皇帝,有着上一个皇帝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给后代打好基础,哪怕后面的皇帝只顾着败家,都能得到明主盛世的称号。
    其实就是个狗屁。
    当然,毛龙儿只是个女子,她的思想远没有朱慈这么长远。
    她只是从这些天来观察得到的结论。“圣上得不到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朱慈听后一愣,但最终却无法反驳。
    这是个阶级的社会。
    朱慈站在最顶点,就没有人能站在与他平齐的位置。
    亲兵也好,心腹也罢,那都只能算是朱慈的下人,根本不可能像朋友一般正常的交流。
    正如毛龙儿所说的那样,朱慈没有真正可以推心置腹的人,无论心中想的什么,都似乎只能闷在心中。
    孤独。
    这种孤独,哪怕是有着后宫三千,莺莺燕燕般的环绕,也不足以排解。
    至少大部分皇帝是如此,为何成化皇帝和天启皇帝都喜欢大他们二十岁的奶娘?
    因为漂亮?不……因为在她们面前可以排解他们无法在其他人面前诉说的困苦。
    对于感情的欲望,远远超出了对于肉体的欲望,这不是绝色美女可以替代的了的。
    毛龙儿将朱慈的手放在了自己的脸上。
    似乎在感受着那种温度,和那个基本没怎么说过话的太子妃相比,毛龙儿的胆子似乎比较大一些。
    这是朱慈大概的感觉。
    “圣上总是在勉强自己,明明提不动刀,却总是冲在最前面,明明不愿意杀人,却总是咬牙而为之。”
    也就是说,毛龙儿认为朱慈就是个爱出风头的战五渣?
    “臣妾知道,这些是身为天子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却恰恰因为此,圣上过的并不开心。”
    或许是说中了朱慈的心事,以至于朱慈内心我宽慰了些,不觉间,对于毛龙儿有了新的观感。
    “你敢如此说朕,就不怕朕治你的罪么?”
    “不怕。”毛龙儿笑道。“或许别人觉得圣上很凶恶。但臣妾觉得圣上是一个很温柔的人。”
    “那天,有人给圣上汲水时,不小心弄湿了圣上的衣服,圣上也没有怪罪,那天阅军之时,圣上还亲自为一个杀敌而归的将士,抚去他身上的灰尘。”
    “所以圣上肯定也不会因此责怪臣妾。”
    毛龙儿说的小脸渐红。
    那被她带到自己脸颊上的大手,更加和她的肌肤贴合起来。
    朱慈双眼微弯的看着,而带着笑意的将其扑倒。
    “是的,你说的对,朕的确一直在勉强自己,就比如……明明很想,却不得不克制自己。”
    说完之后,便是覆口而下,毛龙儿的声音渐离,冷不丁的听到一句。
    “圣上,臣妾已足月未闻月信。”
    这他妈的就尴尬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 拉锯战
    “圣上?圣上?”
    毛龙儿看到朱慈在自己的身上发呆,下意识的动了下朱慈。
    朱慈这才回过神,消息有些太过于突然,以至于朱慈还是有些惊奇。
    爬了起来,似乎还是不太能够相信。
    再次问道。“真的?”
    毛龙儿羞娞的点了点头。
    也就是说……朱慈他要当爸爸了?这具身体也太tm的强了吧,一炮就中,你敢信?
    男孩女孩?不……没b超根本看不出来。
    把耳朵尝试着贴在毛龙儿的肚子上,似乎想要听一听里面里面的动静。
    不过才一个月而已,肚子都没有隆起来,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没有任何异样。
    朱慈的手足无措,似乎令毛龙儿想笑,望着朱慈的眼神带着温柔。
    这似乎就是做梦一般。
    不知不觉间,在明末这乱世之中,立足了下来。
    本来只是想要保护某些人,但……随着越发带入他如今的角色,肩膀上的重量,不觉间中了许多。
    这年头,流产和死胎率极高,朱慈他的头一个孩子,会不会幸运和健康。
    但现在,朱慈能做的是,在他的孩子懂事之前,开启一片太平盛世。
    手中的柔夷酥软了内心,朱慈枕在玉人的腿上闭上了眼睛,而畔似乎能感觉到轻柔的呼吸,带着暖人的温度……吹拂着疲惫的身心。
    ……
    五月中旬
    鞑清对于京城的围困还在继续。
    随着多铎和阿巴泰的离开。
    京城的压力减轻许多。
    几次试探性的攻城,确实被抵挡了下来,双方互有伤亡,只是每天的日常而已。
    阿济格并不着急。
    撤走了五万人之后,清军仍有充足的兵力,山海关已经打通,后方的粮道也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问题只在于沈阳城的安危。
    这一点只有阿济格本人知情,其他人甚至连沈阳城出现明军的事情尚不知情。
    要说不知情,也并不完全是,军营之中开始出现谣言。
    说盛京已经被明军攻破,明军在辽东大肆屠戮。
    这是谁干的好事?
    抓住了几个造谣者,严刑拷打下,才得知是京城内锦衣卫的人,剃头化妆成清军,在四处乱放消息。
    然而这样的消息,很难遏止,毕竟,多铎和阿巴泰离开乃是事实。
    只要智商稍微及格一些,都能嗅到其中的端倪。
    瞒有些难以继续瞒下去了。
    在十五日的时候,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正黄旗的四个旗主伙同着固山额真,联合给阿济格施压。
    逼问多铎和阿巴泰离开的真正原因。
    他们不傻,更不喜欢被当成傻子。
    盛京出事,这种大事连他们都不告诉是几个意思?
    阿济格是有苦难言。
    并不是他不想告诉,这种时候,要是真让全军知道了盛京遭遇明军的事情。
    军心肯定不稳。
    这绝非作为主帅的阿济格想要看到的事情。
    “摄政王行至东平,又匆匆离去,恐怕辽地有变吧!”图尔格带着不爽的语气问道。
    其身旁的索尼,图赖等人,也是一般,他们或许在权力上比不上阿济格,但每个人都执掌一军的情况下,哪怕是阿济格也要掂量掂量。
    “军旅之事,自有摄政王决断,你们只需带兵打仗即可!何须多言?”阿济格低声道,尽力压制住语气。
    “英亲王!如今我们各部军中,皆以遍传言语,盛京已经被明军所破!以至于人心惶惶,战心顿消,皆蒙退意,又何故瞒于我们,这我们如何向手下交代?”
    “本王已经说了,不过是辽地盗匪为患罢了,旦夕可除,你们所听到的不过是明军私下里传来的谣言罢了。”
    “若是再妄加揣测,迷乱军心,当心军法处置。”说到此,阿济格不觉间提高了音量。用强有力的态度压制着一众人的声音。
    那其中,诸多人表现出了不太顷服的表情,然而……在统一的清军前提下,也不敢直接怒怼阿济格。
    直到这个时候……一名小校慌忙之间,带着一封信交给了阿济格。
    “摄政王来信。”
    本来没觉得有什么的阿济格,余光看着帐内的众人一眼,便是打开了多尔衮给他的密信。
    竭力攻取北京,活捉崇祯皇帝,务必务必!
    这是什么意思?
    信中并没有提到盛京的状况,但阿济格总觉得有古怪,如今军力已经被抽掉走了一部分,对于整个大军的战斗力损失不仅仅是简单的20–5那么简单,其中所带来的士气变化,也使得整个大军的战斗力已经不如刚入关的时候。
    如今在这个节骨眼,多尔衮突然让他尽力攻城,又是几个意思,攻城可以,不计伤亡的攻城,或许真的可以快速拿下北京,但这几乎是他们鞑清全部的军力,这才只是刚入关而已,如果如此不顾一切,那么接下来空占一个京城又有什么意义?
    阿济格,不知道,多尔衮到底怎么想的,但是作为多尔衮的亲哥哥,作为前线的大将军,他不得不遵从摄政王的意义,虽然这看起来有些疯狂。
    只是在这个时候,另一条消息却不得不让阿济格突然间难受起来。
    “通州急报!一伙百姓打扮的明军,突然袭取城防!”
    干了,阿济格和一众的清军将领,顿时面面相觑,现在似乎已经不是考虑盛京怎么样的问题了。
    这眼下的军情,已经让阿济格有些隔的屁股疼。
    哪里又冒出的明军?
    明军主力都被围在京城,黄得功和西南土司军都被击溃,哪里又冒出了明军!突然来爆他们的菊花?
    ……
    京城之内,邢氏提出祸乱鞑清军心的策略,由谢芳的锦衣卫去执行。
    现在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京营的人,亦或者是朝中的文臣,已经不去考虑所谓的统辖的问题了。
    现在是,尽一切可能得力量,务必以守住京城为第一要务。
    在上一次差一点沦陷的情况下,王先通也吸取了教训。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守城力量不足。
    京城连遭两次围城,被消耗的力量实在太过于严重。
    尤其在这段时间,伤亡率严重。
    邢氏再次提出一个想法。
    “城中男丁亦不足亦,妾以为,或可急招城内女子练为一军,辅助守城。”

第二百二十九章 扮猪吃虎阎傲天(上)
    通州城。
    黄得功和马万里两个衰货在入城之后,还像在做梦一样。
    本来收拢了残兵的他们,准备在附近的城池内休整观望,被击溃的他们,对于如何帮助京城解围已经是有心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