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现在想来,接下来大军将向哪个方向行进,难以预料。
但是……总归不能放弃,实在坚持不下来,那也只能战死在此地,说起来也并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至少鞑清的小皇帝肯定会陪葬。
至少京城的邢氏,和他的儿子高元爵肯定会得到圣上的优待,那似乎就够了。
在惴惴不安下,度过了第二个夜晚。
五月初九的时候。
朱慈的大军抵达永平后并没有多做停留,顺带着干掉了见到的鞑民后,火速驰援平顶山。
幸好,平定山距离东平并不远,半天的功夫便看到了那平顶的小山。
还有山下那有些慌乱的鞑清军。
“一个不留。”
即刻便向其发动了攻击。
第二百一十一章 辽东追击战,朱慈vs多尔衮
几乎困守了近一天一夜的高杰等人,在此时此刻终于看到了希望,远处的喊杀声惊醒了山中的众人。
最后看到友军在击溃了敌人,登山接应后,所有的明军将士,激动的都要哭了。
山下的八旗兵一触即溃,清剿起来毫无压力。
于此相比,朱慈更加担心的是高杰的安危。
紧张的在山下等待。
直到高杰被从山上抬了下来,浑身是血的他已经连站起来都是困难。
除了高杰之外,朱慈还看到了那个还穿着龙袍的小男孩。虎头虎脑的,脏兮兮的小脸上,眼神中写满了恐惧之色。
虽然是个正太,不过朱慈并没有任何可怜和爱护他的意思,直接抓了过来,举起后,猛的摔在地上。“为了此子,几欲损我一员大将!”
被摔的顺治在地上哇哇哭泣。
重伤的高杰见到后十分感动!圣上这是把他的性命看的比敌酋还重要啊!
等等,为什么总感觉这一幕在哪里见过,莫名其妙的熟悉,幻觉么?
“兴国公之功,朕深以为慰,明存一日,尔之子嗣无忧。”
高杰似乎便是等的朱慈这样的许诺,在听到之后便是谢恩。
为帝王家战死沙场,不就图个功名利禄,让自己的后代能过得舒坦一些么。
无论是运气也好,武勇也罢,高杰在这段时间所斩获的功勋,都有些逆天。
如果没有更加逆天的朱慈,以高杰的这番作为足以功高震主。
治世之中,需要的是高居庙堂的皇帝,哪怕是个吉祥物,天天戏玩后宫都无所谓。
但乱世中的皇帝,如果没操刀子自己干的气魄,下面的大将也不会心服,更加无法像高杰这般舍身效命,为了功劳完全放纵自我。
所谓的荫蔽一孙,直到后世仍然是大部分人的奋斗目标,和至高的欲望。
实际上……贯穿了封建时代的世袭制度真的消失了么?
如今的大明正在急救室里抢救,该保留的仍然需要保留。朱慈可不会学王莽一样,脑残的把所有后世的东西都生搬硬套在这个年代。
除非他真的不想活了。
像世袭爵位等事物,仍然要作为将大臣将军们绑定在大明这艘船上的绳索,并且作为一根棍子上的胡萝卜,吸引着他们为了大明而向前奔跑。
……
顺治被抓住了,和东莪格格一起被收押看管,两个小屁孩,一见到就抱头痛哭。
他们怎么说也是堂姐弟,互相认识的他们,在面对一个个凶恶的明军叔叔们,害怕的不要不要的。
整个沈阳都无一活口,唯独这两个小孩被留了下来。
作为这一次的战利品,准备带回中原,没杀他们并非同情,而只是想要榨干他们身上的利用价值。
若是觉得他们没啥大用了,他们也不会见到第二天的阳光。
……
十日的时候,便已经得知多尔衮已经亲率一股轻骑兵,开始从沈阳出发,朝着朱慈退兵的方向追击而来。
这让朱慈稍微有些意外,朱慈没想到的是,多尔衮竟然亲自返回,也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出击的如此果断。
如此看来……多尔衮的气魄与胆识,绝非济尔哈朗能够相提并论。
实际上朱慈也想,如果当时戍守沈阳的不是济尔哈朗,而是多尔衮本人,那么他的计策还能不能凑效?
总之,如今多尔衮轻装奔袭的人数并不多,战斗力也很保守,但是,作为正史之中,戡平乱世的最后赢家,朱慈绝不可能小视这个敌人!
朱慈并不打算和多尔衮过多的纠缠,如果可能得话。
那么问题来了。
问:朱慈8号上午从沈阳出发前往镇江,多尔衮9号下午开始带人去追击朱慈,已知朱慈的行军速度为50里/每天,多尔衮的追击速度为70里/每天。
从沈阳到镇江,一共480里地。
请问……朱慈在抵达镇江前,会不会被多尔衮追上,如果会,请问在几号会被追上?
现在的朱慈,对于那句名言深有体会,真是学好数理化,穿到哪里都不怕,说的真对。
微积分,柯西不等式,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等等公式套上去之后。
得出的结论是……会。
并且在13日左右彻底追上朱慈的明军。
实际上,或许是拟定的参数和实际有所出入的缘故,在十二日的时候,多尔衮的军队就已经追到了朱慈的屁股后面,两军最接近的时候,甚至不到十里的路程。
面对如此的严峻形式,朱慈并没有变更原本的行军计划。
无论是行军的速度,还是行军的路线,都没有任何改变。
一来,经过了无数战役的明军已经疲惫不堪,后军中的大量的伤员,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朱慈的明军想快也快不起来。
二来,如果表现的特别的惊慌,很容易让多尔衮的抓到可乘之机,随之而来的猛攻,将会让朱慈的明军万劫不复。
伤员是万万不能丢下的,那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为了大明付出了鲜血和肉体的代价,感情上无法割舍。
更何况理性上来说,丢下伤员,无疑会让全军寒心,朱慈所凝聚全军向心力也随之崩塌。
当然,从各方面的情报显示,多尔衮带队奔袭而来的部队,人数并不多,兵种也是单一的骑兵。
如果两军正常开战,朱慈有把握在付出一定伤亡的情况下,吃掉这股追击的敌人。
但,朱慈并不会那么做,他知道多尔衮也不傻,多尔衮也一定估算到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他肯定并不会直接正面开战,
如果朱慈直接调转矛头,迎上多尔衮的追击队伍,最大的可能,便是多尔衮直接后撤避敌不战。
这一来一回的结果是会让朱慈拖慢行军速度,并且疲于应对。
主场在多尔衮手里,时间的推移对鞑清的追击部队十分有利。
多尔衮之所以敢带这么多人来追击朱慈,并非是头脑发热,并非是因为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他想以此来达到给朱慈压力的目的,最终通过有利的时间,寻找空隙,将他朱慈留在辽东。
现在……朱慈面对的是,从穿越至今以来,最为狡猾的对手。
第二百一十二章 朱慈和多尔衮
五月十三。
朱慈和屁股后的多尔衮的追击部队,距离镇江也不过是二百里地,正常行军,三五天便可抵达。
此时的多尔衮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大玉儿的死,对他的打击直到现在也难以忘怀,坚毅的面容中,不知不觉的增添了几缕皱纹。
他想起了和大玉儿的往事。
那一年,那个小姑娘只有十三岁,穿着淡红色的小袄,骑着雪白的骏马。
在草原上驰骋,踏过的土地盛开了鲜花。
清爽的笑声,若那天籁之音,流淌而下,沁入他的心脾。
她每一次的微笑,都如同那月亮绕着轨道,在他的周围闪耀。
让他的世界神魂颠倒。
那一刻,多尔衮就觉得自己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女子。
然而,黄太吉那老狗,实在恬不知耻,一大把年纪了,硬生生的啃下了这口嫩草。
多尔衮只能将这股初来的感情,深深的埋藏在了心里。
直到那一天,他们共同射中了同一个猎物,当他们四目相对的时候。
多尔衮终究是意识到,哪怕那个女孩已经成了自己的嫂子,哪怕他已经不再是那草原上的明珠,他对这个女孩儿的爱,仍然难以熄灭,并不断的蚕食着他那颗柔软的心。
“衮,不知我们这样还能蛮过多久?”
“玉儿,快了,不会多久了,等那老狗死了,就再没人能够妨碍咱们了。”
……
“衮,这是你的孩子。”
“不……这是我们的孩子。”
一串串记忆的碎片在多尔衮的脑海中翻过,那些往事,那些笑靥,那逝去的幸福,如今都已经彻底破碎。
破碎后的画面,是盛京之中滔天的大火。
在那大火之中,他仿佛看到了他的大玉儿在痛苦的哀嚎。
而那辽宁皇帝的如同恶魔一般,在大火,与大玉儿的痛苦哀嚎的背景下桀桀怪笑。
他的萝卜没了……
桌子被掀翻在地,桌子上的书籍触碰到了照明的油灯,燃起了一团火焰。
多尔衮已经双眼布满了血丝。
这一次,他追击而来,实在是因为咽不下这口恶气,如何能如此轻易,放走吃干抹净的明军离去?
当然,他也很清醒,并没有冲动的一股脑猛攻过去。
实际上,他已经听取了逃脱的盛京守军的汇报。
得知了整个盛京之战的全过程。
以自己做饵,诱使济尔哈朗开门的计策,这股魄力,已经绝非一般皇帝能够干的出来。
那个辽宁皇帝的实力,再如何不服气,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智谋。
或许战胜李自成,实在是因为李自成太过于垃圾。
但同样的,多尔衮觉得,如果把他放到辽宁皇帝所处的位置。
他既没能预料和想到暗度陈仓的战略,也无法利用区区几千骑兵轻易的洞开盛京的大门。
这样的对手,实在是让他觉得是一种挑战,是他掌管两白旗以来,所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怕了?那到还不至于,多尔衮觉得,这一次的失败,还是太过于轻视对手,只要沉着冷静,再不犯二,哪怕辽宁皇帝是诸葛再世,也绝不可能再从他的手里讨到便宜。
“明军在高台沟外扎营,未有异动。”不断派出的探马向多尔衮汇报着明军的动向。
“嗯。”多尔衮点头,表示知道了,让其退下。
除此之外,更没有其他吩咐。
“摄政王,要不袭营,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何洛会提议道,何洛会的家里人被屠了干净,对于明军,他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恨不得直接一马当先,将那群杀他全家的罪魁祸首,彻底歼灭。“营中将士怒火难平,斗志高昂,深恶明军,若挟此势攻之,定能旗开得胜,将其歼灭于辽东之中。”
多尔衮看了他一眼,面无表情,干明军他也想啊,但多尔衮还是有理智的人,做事无脑冲,那是豪格的性子。
“不必,明军必有准备,袭之无益。”
到了他这种境界的人,显然眼光不会看的这么低。
辽宁皇帝撤往南方,恐怕已经想好退路。多尔衮几乎完全可以确定的是,镇江一带,肯定有大船接应。
他可不觉得,辽宁皇帝是那种,拿自己生命开玩笑的主。
“可是……”
“不必可是……派人去明军军营,传本王话给那蛮子皇帝。”
……
高台沟外。
明军按部就班的扎营歇息,生火造饭,除了正常的警戒,和不断派出探哨之外。
明军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多尔衮的跟随,有太大的举动。
高杰浑身是伤,伤情还是比较严重的,甚至连站起来身子都有些困难。
不过从沈阳顺便掳掠来的一些草药,暂时稳定住了他的伤势。
毛龙儿亲自把刚煎好的药,送到高杰面前,令后者感到十分的受宠若惊。
“皇妃娘娘这总是来后军这种污杂之地,实在有损凤体。”看护高杰的亲兵接过了汤药后,高杰说道。
大概是从沈阳离开之后,她和皇上发生的那点破事,竟然被全军都知道了,以至于,现在走到哪里……其他人都会恭敬的叫一声皇妃娘娘。
虽然说,每次毛龙儿,总会很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脸红着,但是……心里头却是忍不住的有点暗爽。
这么说来,上一次好奇的闻了下那股香味,也并非什么坏事。
从那天开始,圣上倒也没有再次碰她的意思,不过……毛龙儿觉得,她和圣上的距离已经很近很近了。
她经常来后军之中帮忙,也是圣上的意思,后军中伤员众多,仅仅靠着几个略懂医术的人照料,还是不够。
这或许是他作为一个女子,唯一能帮的上圣上的事情了。
从后军中,返回主帐,便又看到朱慈正站在帐外,看着星星点点的天空发呆。
“兴国公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