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北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北云- 第7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抵达一个地方就会留下一批人来进行抢种抢收,然后剩下的队伍就会继续前进到下一个地方,所有人似乎都充满干劲,原本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重建工作,在他们的加入之后,几乎不用十天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
  这绝对是一次神奇的壮举,甚至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件事情来。
  赵性的声望再一次暴涨一波,而他甚至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创造了会被载入史册的壮举。
  这近五十万人,严格说来应该是四十七万人,按照赵性的指示将会参与中原地区未来的建设,而他们也会陆续将家庭都迁过来以补充生产密集区的劳动力严重不足。
  对此,赵性的解释很简单,既能够把他们从穷山沟里解放出来又能在短时间内扩充劳动力,这绝对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当宋北云问起这些劳动力都过来了,他们家乡怎么办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赵性居然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他们的家乡大多都是贫瘠之地,要么就是荒漠戈壁要么就是崇山峻岭,如果不把这些人带出那里,那些地方根本就没办法让这些人好好的活着。
  而当地的建设他也留下了一部分的人,这些人会在朝廷的支持下继续建设家乡。
  宋北云这才知道赵性这几年究竟有多么牛批……他在民间的声望已经完成了从一个勉强及格的明君到风帆舵手的转变,百姓甚至愿意跟着他跨越千里向另外一个地方迁徙。
  而在赵性送来的材料里,宋北云这才知道除了最初的两年混乱期之外,之后的时间,只要是赵性去的地方,各方面都没有落后,各方面的产能相较于以前出现了翻倍甚至翻数倍的情况。
  “你老了啊。”
  “你以为你好到哪里去?”
  赵性的手上全是老茧,皮肤也被大西北的风吹皱了起来,浑身精壮的腱子肉让他再也看不出半分养尊处优的样子,只是模样上却苍老了许多,有一种怎么样也洗不干净的灰土感。
  几人相互揶揄一阵,赵性将自己这阶段的工作内容报告往桌子上一放,转身便潇洒离开了。
  临走时候只留下一句话:“你们别高兴的太早,我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这只是个开头。”
  宋北云送他到衙门口:“有需要就开口。”
  “我需要读书人,大量读书人。只要还有一个地方还有不识字的人,咱们就得继续干下去!”
  “这件事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干完的。”
  “那就干一百年!”赵性将草帽往头上一扣:“只要有人干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走了,爷很忙。”
  “自己小心。”
  “你也是。”赵性说着,走回到宋北云的手中,将一枚红铜的徽记塞入他的手中:“你给我种下的种子,现在再回到你手里。”
  宋北云低头看了一眼,笑了起来:“好歹给个黄金的啊,用个铜的糊弄谁呢。”
  “你他娘的做梦去吧。”
  赵性每次都是这样神出鬼没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极潇洒也极帅气。
  被留下的宋北云却只是低头看着手里的星星,他已经能感觉到热量了,他擦去上头的尘土小心翼翼的放入口袋之中。
  因为赵性的支援,这次的事情算是有惊无险,但损失仍是损失,但幸好没有伤筋动骨。
  当到了九月时,今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消息来了,那就是第一条铁路终于贯通了。
  虽然离通车还需要一些日子,但全线贯通之后,剩下的铺设工作就简单太多了。
  数十万人、数年、数以亿计的物资,终于贯通了这一条连通西北与中原的大动脉。
  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而在那地势险峻的路段,不知究竟有多少人牺牲才完成了这种创世一般的壮举。
  而接下来,好消息接踵而至,金陵、西北联大几乎同时宣布完成了新作物的脱毒和二次育种,并分别将土豆和玉米的产量提高到了两千七百斤每亩和一千五百斤每亩。
  这看似没什么了不得,但这并非是试验田产量而是广泛种植后的实际产量。
  第三个好消息就是西南联大,也就是赵性拉出去的那个分部,第一个提出了水坝的结构问题,接着便是重力坝的设计图被设计了出来,并且他们还研制出了第一台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测的细菌光学镜。
  这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显微镜,证实了之前所说的微生物论的真实性,而伴随着这个学说被证实,许多被认为无解的疾病也就随之攻克,许多离奇的瘟疫也正式宣告永远消失。
  这是人类与细菌几十万年的协同斗争史上,第一次宣布阶段性战役的胜利,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
  或许赵性真的是时代之子,自从他出面之后,真的是一扫上半年的阴霾,在接连三个好消息之后,第四个重大的消息也接踵而至。
  就在十月收获的前夕,弘文馆也正式宣布中华文明框架内的第一部 字音字典完成编撰,用时七年零三个月,前后共有五千一百人参与编撰工作。 
  字音字典的诞生,标志着大中华区未来将会实现语言和文字的同步,上头包括了突厥文、蒙文、女真文和契丹文的汉文转译和发音。
  这也成为了所有学堂必学的一门课程,甚至做生意的商队也都会随队携带。
  而之后不到一个月,第二版便出现了,上头追加了波斯文、瓦剌文等不同变种的文字翻译。
  之后弘文馆更是宣布,第一本大宋百科全书也已经进入尾声,其中包括人文、天文、水文、历法、地理、音乐、织造、典籍等等一百四十个大类的统计归纳,是当今最全面的百科全书。
  宋北云这日参加完弘文馆的庆祝活动,与北坡二人携手登上了金陵城的最高处,遥遥眺望远方。
  “北坡兄,开心么?”
  “夕死可矣!”北坡哈哈大笑道:“这辈子值了。”
  “那可不能死,还有的你忙呢。”宋北云双手撑在城墙上:“我泱泱中华上下四千年了,所知之甚少,能在咱们手里干的事,就别等着子孙来干了。”
  “那北云你呢?开心不开心?”
  “开心。”宋北云笑着长出一口气来:“好像什么窝囊气都一口散了。”
  “对了,你说他们那些外族信这个信那个,咱们究竟该信点什么?”北坡突然有些迷茫的问道:“该以何为图腾?”
  宋北云思索片刻:“《尚书》中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论语》中曰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若还觉得不够,那再加上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你看,还都是四句,朗朗上口。这不比什么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更有底蕴一点?”
  北坡听罢,哈哈大笑起来,拍掌叫好:“到底是北云,才学思辨,我等不及万一。”
  “哎呀,别捧了别捧了,我就是个站在他人肩膀上的人罢了,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不过有幸与时代造就的伟人们并肩而立罢了。”
  北坡听完,深深鞠躬:“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第895章 十四年1月28日 晴
  赵性究竟有多了不起,这件事现在还不到讨论的时候,因为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才哪到哪,差得远了,现在歌功颂德就是胡闹”。
  但宋北云在新年前夕接到的一组数据却实实在在的告诉天下人,赵性几乎是玄学的存在。
  他依托岳父的影响力在川渝、云贵、甘宁等地拉起了一支庞大的建设队伍,原本严重束缚生产力的乡老制、宗长制和部落制,被他用最极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扫得那叫一个畅快淋漓。
  都说皇命不下乡,那么皇帝亲自去成不成?皇帝都下乡了,就问皇命下不下!
  三年,一千多个日夜,赵性跑烂了五十一双鞋,受伤十七次,生病六次,其中三次受伤一次生病差点要了他的狗命,但伤好了病好了,他一挽袖子接着干。
  在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盖农场、修水坝、建工厂、筑学堂,还大幅度解放女性生产力,在宋北云的宣传攻势下,他们的势头摧枯拉朽、势不可挡。
  那些所谓的顽疾,根本就不值一提,大量被禁锢被束缚的生产力被解放了出来,再回过头投入生产建设。
  三年,仅仅三年,原来政策触角接触不到的地方居然就这样实现了政令通达,实在有些地方太过于偏远甚至连语言都不通,赵性就不厌其烦的亲自去做工作,有些甚至整个村寨、整个城镇都跟着他一起迁出了那个穷山恶水的地方。
  三年六座新城拔地而起,这不是奇迹,什么才叫做奇迹?
  即便是他依靠的是国家的全力支持,但一般人可吃不了这样的苦,他就像是当年带领百姓治水的大禹一样,只不过他现在治的不是水而是穷、愚和懒。
  越来越多在城市中的年轻人被他激励了起来,有些甚至放弃了考学直接转身便投奔向了大山的深处,而这样看起来短时间内会造成高级知识分子缺失,但宋北云不慌,因为只需要二十年,只要赵性能在这二十年里这么坚持下去,那么二十年之后文盲率可以从百分之九十直接刷到百分之二十以下。
  而文盲率的降低带来的必然是一批优秀的高级知识分子崛起,并且在掌握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后,未来粮食、钢铁、轻工制品等等的数量绝对会是几何倍数往上翻。
  现如今,六座新城的人口规模都在百万人左右,而且大多都采用的是长安模式,使用一种文化混同方式管理。
  现在来看,虽然国库压力大了一点,但问题也不是特别突出,还是能够持续运行。
  期间赵性甚至还亲自前往了草原一趟,商讨的结果现在还没有通知宋北云,不过他大概知道会是什么内容。
  “宋大人,恭喜啊。”
  正在宋北云坐在办公室里吃面时,外头老远就听见了完颜皇帝的道喜声传来,他连忙放下碗筷,起身迎接道:“辅君大人何出此言啊?我怎么就有喜了?”
  “宋大人还不知道?”
  宋北云一脸茫然:“不知道啊。”
  完颜皇帝撩起长袍坐在椅子上笑道:“那我可不能说,除非宋大人请我喝酒。”
  “喝,都可以喝。”宋北云笑道:“都轮倒您老人家要喝酒了,那肯定是大喜事。”
  “那等一会就天上坊走起?”
  “行,不过你得先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
  完颜皇帝哈哈一笑道:“半个时辰之前,枢密院机要室传来喜讯,不日草原大汗即将进京,商讨未来百年之大计。”
  宋北云听着那叫一个心砰砰跳:“以百年计?”
  “以百年记。”
  听到这里,宋北云一拍大腿:“赵性,他娘的厉害啊!”
  虽然不知道赵性到底跟自己那个便宜干儿子聊了什么内容,但现在他肯来到大宋首都并公开宣布商讨一件以百年为记的大事,这说明什么?
  说明草原要归附了啊!或者说不能够叫归附而是统一。
  “要说起来,草原这般决定,我大概心中也是了然。”完颜皇帝笑了起来:“对了,大人可知道西夏李家王与大理段家王也会一并前来么?”
  宋北云上下打量了一番完颜皇帝,心中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当初赵性找到你,跟你说让你来当个辅君的时候,我其实还多少有些一头雾水。”宋北云轻轻点了点头:“看来他在那时就密谋了起来。”
  完颜皇帝也跟着点头道:“官家定下辅君之策,后自己却不管朝政当了个甩手掌柜,这一招何其高明。”
  想通这一点,宋北云拍案叫绝,赵性是真的聪明,甚至可以称之为大智慧。
  历朝历代,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亡国之君还能继续管理朝政的,但赵性不光让这位完颜皇帝继续当皇帝,而且还称之为辅君。
  辅君本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只是上头却还是有个皇帝在那。
  可如果这个皇帝不管事了呢?那是不是国家的管理仍然是要落在辅君的头上了?
  换而言之,赵性把自己架空之后,再把权力平摊在各位辅政大臣身上,而关键他只需要手握军权就足够了。而且有宋北云和晏殊在,政策不会走歪。
  而他自然可以放心大胆去外头闹革命,而事到如今别说什么辅君的问题了,哪怕就是宋北云造反都造不起来了,因为广袤天地之下,赵性的掌控力已经是空前,只要他振臂一呼,响应者何止百万。
  那么在这个时间点,他去跟草原聊统一问题,甭管之前草原是不是在大中华区的文化背景之下,至少在大汗的名字叫宋平的那一刻开始,它就是了。
  而且经过宋北云的十年经略,草原上现在的小孩子会说突厥话的都不多了,张嘴闭嘴都是汉语,再加上商业的渗透、工坊的渗透和矿业的渗透,甚至连军队的制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