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立国至今数百年,楚军训练的方式一直沿用。
    而最初的时候,李叱训练宁军战阵,用的就是大楚府兵的训练方式。
    后来唐匹敌改进楚军府兵训练,让宁军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战术。
    宋德经看到三轮箭雨,以为要冲撞的是宁军箭阵。
    等轻骑兵快要到近前的时候才发现,那是枪阵。
    噗噗噗噗
    声音不绝于耳。
    骑兵冲过来,瞬间就被四五杆长枪戳死。
    马蹄踏在前边的宁军士兵身上,也将宁军士兵撞翻。
    双方队伍刚一接触的瞬间,宁军枪阵最前边两三排,被撞的七零八落。
    然而损失只在此时,前边几排给撞开后,楚军的骑兵队伍就被挡了下来。
    没有了速度,又在马背上,他们的横刀还比宁军长枪短的多。
    这些马背上的骑士,就是枪兵的靶子。
    那一杆一杆长枪戳过去,楚军士兵一个一个被戳落下马。
    枪头戳进人肉里的那种感觉,那种视觉上的冲击,普通人看到了一定会吓得瑟瑟发抖。
    有新兵在刚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并不知道为什么枪头下边会有一簇红缨。
    老兵告诉他真相的时候,这新兵仔细一想,脑海里出现了画面,于是吓得哆嗦了一下。
    枪头戳进人的身体里,如果没有红缨堵着的话血液就会喷涌,枪杆上都是血,手就会变得滑腻,无法握紧。
    那红缨可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是为了堵血。
    很多士兵还没有落马其实就死了,每个人身上都不止中了一枪。
    后边的楚军队伍被挡下来,没有了速度上的优势,骑兵变的毫无还手之力。
    停下来的骑兵在枪兵面前,只有悲哀。
    可是宋德经发了狠,就不下令后撤,急于将宁军堵死在这。
    所以大批精锐轻骑只好下马步战,然而步战也改变不了什么,因为他们的武器短。
    这种兵线和兵线对撞在一处的厮杀,最为惨烈,血液泼洒中,很快这激战之处的土地都变泥泞起来。
    “报!”
    城门口,有士兵朝着唐匹敌大声喊道:“后军被楚军攻击,是否要抽调兵力回援?”
    唐匹敌回头看了一眼,却并没有去管李叱挡不挡得住,也根本没有分兵往后军支援的打算。
    “吹角,向城内进五十步!”
    唐匹敌一声令下。
    号角声响起来,城墙上的旗手连忙挥舞令旗,城外的宁军弓箭手随即停止抛射。
    宁军开始往前挤压,每一步,都有数不清的人倒下,地面上铺满了尸体,宁军的和楚军的交织在一起。
    高楼上,宇文尚云看到宁军突然开始反击,立刻就明白过来。
    “下令猛攻,宋德经已经带着队伍回来了,宁军城内扩充阵地,是为了给他们的后军腾出来地方。”
    随着楚军的号角声响起,从每一条街道上都好像洪流一样涌来的楚军士兵,再次发狠
    。
    “有战鼓声!”
    忽然有人喊了一声。
    宇文尚云侧耳倾听,隐隐约约的听到城外确实传来一阵阵整齐的战鼓声音。
    可是这不可能,他的队伍从城南急速调过来围堵宁军,怎么可能会带着战鼓。
    因为那不是战鼓。
    是宁军。
    在宋德经的楚军后边,宁军援兵到了。
    雄壮无比的队列向前碾压前进,阔步而行的宁军士兵,在进军之中敲响胸甲。
    那不是战鼓,但比战鼓声更能提振士气,更能鼓舞勇气。
    这一声一声的敲击,便是天雷之威。
    而这一声一声的敲击,带给了城外楚军巨大的压力。
    “左翼出现宁军!”
    “正后方出现宁军!”
    “将军,右翼也有宁军!”
    随着报信的人那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宋德经的脸色很快就变得惨白无比。
    “这不可能!”
    宋德经嘶吼道:“宇文静将军已经把宁军死死挡在南平江了,哪里还有宁军!”
    然而不承认又有什么意义呢。
    砰!砰砰!
    砰!砰砰!
    那声音由远及近,带给楚军的压力实在太大。
    在黑暗中,宁军战兵出现在楚军背后的宁军队伍,没有呐喊声,只有胸甲敲击声。
    却比呐喊,更加令人畏惧。
    “报!”
    一名骑兵飞驰而来,到了澹台压境中军前:“报澹台将军,程将军命我前来禀告将军,左翼人马,到位!”
    “报!高将军派我来禀告将军,右翼人马,到位!”
    澹台压境点了点头,看向身后队伍,以长槊往前一指。
    “攻!”
    “呼!”
    三路宁军,铺天盖地,排山倒海。
    东方的天空逐渐发亮,很快,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就升上了天空。
    天亮的速度似乎在某个瞬间都超过了黑暗退去的速度,以至于所有的暗影,都像是来不及逃走的黑暗,只能藏在房后,墙后,树下这样的地方,瑟瑟发抖。
    这光明之下的暗影,也是无所遁形的黑暗。
    “大将军!”
    有人跑到宇文尚云面前,嗓音干哑的说道:“大将军宇文英雄将军败了,他他已战死。”
    宇文尚云的身子猛的摇晃了一下,双手扶着木楼的栏杆,这才勉强稳住。
    “怎么会败?!”
    “有大批宁军从城外支援而来,在城外的宋将军好像也败了”
    听到这句话,宇文尚云的心口里猛的疼了一下,像是被一只手突然攥紧了心脏。
    难以跳动,而挣扎的跳动每一下都那么疼。
    “报!”
    楼下有几个骑兵跑来,在楼下喊道:“大将军,宁军已经占领整个北城,请大将军速退。”
    “退?”
    宇文尚云重重的吐出一口气:“能退到哪儿”
    北城。
    孛儿帖腾哥跑到唐匹敌面前,拍打着自己胸甲说道:“唐匹哥哥,纳兰的勇士们请战!”
    唐匹敌笑道:“攻城巷战,可不是骑兵该打的,你现在带纳兰勇士们在城外巡查,有要逃走的楚军就拦截击杀。”
    “是!”
    孛儿帖腾哥立刻应了一声,转身跑了出去。
    唐匹敌把面甲拉下来,提枪向前。
    他脚踩过的地方,有一面残缺不全的楚旗。
    【小可爱们,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作者知白,这是个大可爱啊。】
 第六百六十三章 不低头
    安阳城,地势最高的地方是亭山。
    亭山其实算不上是一座山,只是一座占地很大的高坡,在安阳城里位置独特。
    在这,可俯瞰整个安阳城,还可看到城外的景色。
    亭山上有一座已经废弃了的寺庙,原本的名字就叫做亭山庙。
    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人来过,这里的殿宇楼阁还在,却早已破败。
    有人说,家里的房子再老旧,只要有人住着就没问题。
    可哪怕是新房,只要没有人住的时间久了,房子的寿命也会迅速的缩短。
    这里也曾经辉煌,现在只剩荒凉。
    因为安阳富庶,大楚又包容万象,所以在很久之前,来自西域的传道之人,在安阳城建造了亭山庙。
    因为有因果关系的说法,所以很多做生意的人,很多达官贵人,都心里有点发毛。
    如果花点钱就能化解罪业,当然不算什么过分的事。
    所以这里曾经香火旺盛,后来大楚内乱,亭山庙的人便离开安阳,也不知去往何处。
    如今,这安阳城里的制高点,这破败的庙宇,是楚军最后的阵地了。
    北城丢了之后,宁军开始沿街巷战。
    这是善战楚军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对手,因为这样的对手完全打击了楚军的自信。
    楚军都自负,可这次不得不说的是,他们的对手更为善战。
    在大街上向前推进的时候,宁军之间配合之默契,已经到了令人胆寒的地步。
    如果楚军被逼迫在一条死巷子里,宁军也绝对不会贸然的从巷子口往里强攻。
    如果兵力足够,能用羽箭覆盖,绝不牺牲人命。
    如果可以调来弩车,哪怕稍稍耽误一些,也会把弩车调过来对准巷子里放箭。
    如果兵力不足,也调用不来弩车,那么宁军的战术才会展现出可怕的地方。
    一排盾兵,手持步兵盾,盾兵后边是手持连弩的宁军战兵,再后边一排又是盾兵,再后边还是弩手,各有三排叠加。
    巷子口狭窄,一般能有三四人并肩而过的宽度。
    正常的步兵盾不似巨盾那样有一人多高,在宁军配备中,步兵盾牌一共分成三种。
    一种是步兵冲锋盾,大概有三尺左右长度,不到两尺的宽度,分量也不是很重。
    一种是步兵战阵防御盾,大概与人等高,厚重,寻常羽箭根本没法击破。
    还有一种是更为巨大的墙盾,一面盾牌,就需要七八人才能移动。
    这种墙盾,可以在平原上迅速组建成堡垒一样的防御阵地,应对敌军冲锋。
    但是墙盾造价高昂,而且极不方便运输,所以在宁军中的配置也很少。
    除非是大规模出动的战斗,有强大的运输能力,墙盾才会在辎重营的名单中出现。
    进入巷子的宁军士兵,手里没有防御用的巨盾,用的是正常的冲锋盾。
    所以他们进入巷子的时候全都猫着腰,盾牌举在前边,身后的弩手压低身子跟着。
    进入之后,弩手立刻起身朝着楚军点射,迅速打空弩匣下蹲。
    后边一排弩手则立刻起身,再把他们的弩匣打空,然后是第三排。
    基本上三排连弩打完之后,被堵在巷子里的楚军已经没有什么反抗之力了。
    楚军的战术训练很强,这是得到公认的强,然而这种战术训练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
    有改进战术职权的大楚兵部,几百年都没有人想过要去改进。
    或许有人想到过,但是在位的官员会觉得麻烦。
    改好了,大楚府兵战力得到了提升,但这种事他们未必能等到的。
    改进训练方式,要见成效最起码需要数年时间,还需要用战争来检验。
    兵部的大人们,谁愿意干这种劳心费力,而且完全没有奖赏的事。
    那要是改不好呢
    万一突然出现一场大战,结果因为改了战术训练,楚军惨败,那兵部的大人们是要掉脑袋的。
    无利有害,所以不干。
    然而宁军这边的战术配合,是李叱和唐匹敌两个人,基于大楚府兵训练的方式,不断的推敲,不断的改善,最终才有了如今模样。
    高处。
    宇文尚云坐在那,脸上很脏,身上更脏。
    一夜的厮杀之后,楚军已经败退到了这最后的阵地。
    借助地势,将宁军的攻势压下去两次,可是这两次又能代表什么呢。
    只是暂时击退,又不是击败,所以宁军的下一次攻势也许很快就会上来。
    在有机会退出安阳的时候,宇文尚云却觉得还有一争之力,所以放弃了出城。
    现在连出城的机会都没了,除了死战之外,似乎再无其他选择。
    “大将军,喝口水吧。”
    一名亲兵把水壶递给宇文尚云,水壶里剩下的水大概也只有两口了。
    宇文尚云把水壶接过来,晃了晃就知道还有多少,所以没喝。
    他沉默了片刻后,看向这个亲兵:“你们会怪我吗?”
    这句话把亲兵吓了一跳,连忙俯身道:“大将军,属下不敢。”
    宇文尚云自言自语似的说道:“昨夜里厮杀,其实我们有机会从东门杀出,但我不想认输你们都知道,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会轻易认输的人,而逃,对我来说是无法忍受的耻辱。”
    他看向四周的士兵们,一个个都已经累到了极限似的,可依然没有人松开手里的兵器。
    鏖战一夜,又累又困,又渴又饿,可他们依然是战士。
    这是宇文尚云亲手打造出来的一支雄兵,如今似乎也要被他亲手毁掉了。
    “你们都是我的亲兵,如果你们想走,就偷偷的离开,不要声张,脱掉身上的军服”
    宇文尚云看向那个亲兵:“走吧,我们败了。”
    亲兵摇头:“大将军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大将军要战我们就陪着大将军一起战,我们当初都发过誓的,要誓死追随大将军。”
    就在这时候,从下边有士兵跑上来,一边跑一边喊:“大将军,宁王李叱要见大将军。”
    宇文尚云脸色猛的一变,下意识的握紧了刀柄。
    “在何处?!”
    “就在我军阵列之外,没带护卫,只身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