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人口众多,文化程度也高,虽然这利于大明继续在科学技术领域保持先进,但也使得大明内部的思想构成非常复杂,因为所处阶层和人生经验不同,信什么的都有,不排除将民族利益放在心上,而要真为天下人自由献出自己一切的极端者。
“这就是转炉炼钢法的图纸!但这已经是很多年前的技术了,大明已经不再使用,所以才让我能够偷偷画到!不过,虽说是多年前的,但冶炼出的钢材完全适合用来造现在的所有枪炮管,你们能看明白吗?”
“另外,我们钢铁厂的管理流程,我也写成了册子给你!”
纪思圣此时就将一沓资料放在了滕野和多田荣面前。
滕野惊喜地接过资料看了起来。
而多田荣也跟着说道:“多年前不用的都可以造所有枪管,明国是真的技术先进,幸而有纪先生您帮助,不然,我们要想赶上明国还得有更长的路。”
“不必客气!只有让你们倭国也强大起来,且对我大明造成威胁,或许那位高高在上的君王,才会愿意限制自己的权力,还天下民众以真正的自由,才知道如何与邻邦友好相处,而不是将上天赐予大明的强大用来侵略和劫掠!”
纪思圣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大明工业学堂毕业的本国士子,且因为是官宦子弟再加上自身成绩优越,就进了大明的官营钢铁厂,但也因为他的思想很圣母,也就主动做了间谍,主动把大明封禁的技术偷偷给外国留学生,甚至还会主动传授知识给这些人。
“二皇子失去了夺嫡的机会!我们也是很失望,这无疑意味着我们想要将来整个天下在二皇子的统治下,变成一个以士为四民之首的儒家社会,成了奢望,甚至会使得的全天下都会成为庶民的天下!若是这样,与其让天朝统一整个天下,不如让让我们自己的国家独立,甚至强盛起来,逼迫天朝改制!”
滕野这时候说道。
“正是此理!他们说我汉贼也罢,说我卖国也好,我都不在乎!我只知道,只要是为了心中理想,任他人怎么骂都行,我希望你们能协助幕府重建起一个真正的儒系大国,且要非常强大!让天下儒士有自己的尊严!”
纪思圣说道。
“会的!如果新的倭国没有实现这一切,我也会背叛他!”
滕野说道。
多田荣也跟着点首:“什么文明,什么民族,皆不足谈,我们得为了士大夫的尊严而斗争!”
纪思圣又道:“我还给你们准备了三百箱青霉素制品,这本是优先供应我大明自己西征军队的,你们很难得到,但我想了办法,搞来了这些,你们带回去给幕府将军!就当鄙人给大日本帝国的崛起略尽绵薄之力!”
“老爷!外面来了东厂的人!”
这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纪思圣家人的汇报声。
纪思圣听后大惊。
滕野也慌张起来:“东厂怎么找来的。”
多田荣也颇为紧张道:“为了自己国家的独立和崛起真是不易,滕野君,看来,我们得做好牺牲的准备了!”
第七百一十一章 卖国者凌迟处死(二合一)
“是宫崎君,是宫崎君出卖了我们!”
多田荣这时候神色激愤地说了一句。
且多田荣说后还看向滕野道:“只有他才知道我们在这里做什么,因为我们只安排了他在为我们望风,而现在东厂的人出现,没有任何动静,说明是他告的密。”
“这个日奸!真是该死!我真是白信任了他!”
滕野不由得咬牙说了一句。
“珰头,就是他们!站在中间那位是滕野,左边的是多田荣,右边的是纪思圣,桌上摆的应该就是钢铁厂的资料!”
宫崎定这时候的确跟着东厂的走了进来,且指着在院中的纪思圣和滕野等人,说了起来。
多田荣因此大声问了起来:“宫崎君,为什么,为什么要出卖我们?!”
“怎么,只准汉人中的败类,做为什么士大夫的尊严而背叛朝廷的事,就不能让你们倭人中的有识之士,信我兴明社为天下庶民的理念,而出卖你们?”
东厂珰头岳彩这时候笑着问了一句。
宫崎定也回答道:“岳珰头说的没错,我其实本就是兴明社的人,虽然我们都是倭人,但接受王化(特指汉化教育)后,我更愿意拥护先让庶民的尊严得到保证的观点,我支持天下为公,这才是真正的儒道!为士者,是当为生民立命,甘愿为其牛马,而非是为其父母!”
说着,宫崎定就朝滕野和多田荣躬身作揖道:“很抱歉!”
“混蛋!我要杀了你!”
多田荣咬着牙就要朝宫崎定冲过来。
砰!
砰!
这时候,岳彩连开了两枪,打中了多田荣的两脚,多田荣直接摔在了地上,疼得龇牙咧嘴。
但多田荣依旧两眼喷火地看着宫崎定。
滕野倒是冷静很多,苦笑道:“果然,在个人信仰的选择面前,一切都可以背叛,宫崎定,你真是好样的!”
“你这话说的没错!”
岳彩说着就问起了纪思圣:“纪思圣,你说呢?”
纪思圣怔了片刻,突然却大笑起来,然后说道:
“你们别得意的太早!弱肉强食乃自然法则,这是当今天子所出《天演论》里提到的道理,士者,乃强者也,岂会甘为人之仆?”
“如此之自然法则,太史公的话最对,善者因之,而非逆之,你们如此倒行逆施,即便杀了我,还是会有人前赴后继要恢复士贵于民的社会的!你们阻挡不了的,连庶民也是愿意接受的!”
“好一个自然法则!你真视自己同禽兽乎,只问强弱,不问善恶?”
岳彩没想到天子本意是要让国民摆脱对尧舜禹汤这类古人社会的过度崇拜,而让人们相信社会是在进步的,才出的《天演论》,却变成了这些人想做他人主子的理论根据。
因此,他便回了一句,然后就将手一挥:“拿下!”
“你们东厂不过也只是帝王的家犬!等后世之君若欲恢复礼教,尔等东厂就会变成拿今日不拿之人!”
纪思圣这时候又说了一句。
而这时候,岳彩麾下的东厂缇骑已将其捉拿,顺便也将所有技术资料抄走。
一东厂缇骑还因此汇报道:“禀珰头,的确是炼钢图纸,以及管理手册。”
“嗯,本珰头会为弟兄们请功的!”
……
“非常好!东厂就得用尽全力保证大明内部安全,让在经过国民教育、训导宣教后还走入歪门邪道,背叛家国的叛徒无路可走!”
“这个纪思圣既心中无汉家,便开除汉籍,直接凌迟处死,九族流放,以后这种主动出卖民族的,就这么判!”
“还有,要求其读过的学校对此事做出表态,加强对自己学生的教导!校长免职!另外,滕野和多田荣这两人,也凌迟处死!”
朱由校在得知纪思圣这种主动出卖朝廷机密的汉贼被抓后,非常高兴,且因此下了新的谕示。
朱由校对这种背叛华夏的行为一向处置严酷。
因为这是他的逆鳞。
比藐视他这个皇帝还要让他觉得可恶。
当然,朱由校也知道,只有这样做才能震慑住那些不顾民族利益的自私者。
不过,人的本性就趋利。
所以,只为了自己更多的私利,乃至成为人上人,不顾什么同胞关系,同族关系,同宗关系,坑蒙拐骗的数不胜数,乃至对孩童婴儿下手的都有,也根尽不绝,且时刻挑衅道德和法律。
自然,这个时代的自私自利者,也无一日不想搞垮大明现有的统治模式,想挖空大明这个帝国的统治根基。
外夷想办法用各种手段盗取朝廷官府控制的技术。
本国唯利是图的商人和利己主义者,也在想办法用各种手段盗取,乃至拒绝承认民族和国家概念。
谁让这个世界一切的先进技术都在朝廷手里,都被朝廷控制着。
但大明帝国有着庞大的官僚集团,成分复杂,良莠不齐。
即便有东厂和锦衣卫时时刻刻替皇帝盯着,也难免有心思不正的。
何况,东厂和锦衣卫也是靠人来执行的。
而只要是人构成的机构,就会有败类,就会有被拉拢腐化的可能。
好在,人类的群居属性,让其也有从善之本性。
所以,极度自私者也还是少。
大多数人是有自己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也知道爱财需取之有道,不能坏了大规矩。
何况,朱由校还推行全民教育这么多年,民智早已进一步开启。
这也就使得,现在的大明帝国依旧是朝廷掌控着最先进的技术,最多的生产资料。
而外夷即便用各种手段盗取,也没有到破坏大明根基的地步。
贪利的商人也是一样,也依旧没有到破坏大明根基的地步。
许多真心为了社稷的人,还是在竭力维护着大明社会现有的秩序和华夏汉人的利益。
“周工!你知不知道,我们大同机械厂的工人能免费让名医给我们看病,能免费让好的先生教我们的孩子读书,我们每年的分利跟昆山县的县太爷收入差不多,是因为什么?皆是因为我们大同机械厂有技术优势!是我们自觉把技术垄断在我们自己手里,可你呢,却为了别人每个月多一倍工钱的好处,背叛工厂,要把你在工厂的技术教出去,你这样做,对得起我们吗,对得起你孩子的未来吗?!”
因大同机械厂的技术员周良被一商人收买而被发现给安排到全厂大会上接受批评时,已成为职工委员的戴爱国就在这时候斥责起了周良。
“就是!只是让民间商人学了去也没啥,就怕那些商人经不住诱惑,把技术卖给外夷!”
一大同机械厂的职工还因此附和起来。
周良自然是无地自容,表示甘愿接受一切惩罚。
对于此时的大明而言,皇帝和有民族意识和大局意识的民众,都在尽力维护着现有的社会状态。
而秉持朱由校意志的大明海外殖民地的官员们,则在全世界扩张着这种社会状态。
朱慈炜这里率军顺利进占了江户。
进占江户军事上倒是没什么难度。
毕竟现在的倭国对于大明而言,已如囊中之物,其头,其尾,其腰皆被大明控制。
取江户而彻灭其国如探囊取物。
要不然,幕府也不会主动迁去美洲。
对于朱慈炜而言,真正难的是,在占领江户后的分田工作和汉化工作,以解救这里的普通百姓,而建立起大明现有的统治模式。
因为大明现在急需稳定而繁荣的商品市场,需要让大量奴仆与百姓,成为有消费能力的人。
这种分田于民,剥夺贵族特权的统治模式自然是令倭国贵族不能接受的。
好在倭国幕府和一批倭国大贵族迁去了美洲,也就使得大明不用为了推行这种统治模式而需要用枪炮去消灭幕府和一些倭国大贵族。
但也有很多还迁走的倭国贵族没有迁走。
因为大明要在倭国分田于民,所以这些占据有倭国最多田产的倭国贵族,无疑会排斥大明对他们的占领。
不仅仅是倭国贵族会排斥,拥有田地的普通地主阶层也会排斥。
而商人阶层则本来就是对大明排斥的,因为只从大明打开倭国的国门,将商品大量倾销到倭国后,倭国倭人在本国的市场主导地位就已被夺走。
倭国商人如果不反抗,且想继续从商的话,只能沦为大明的买办,自己辛苦一年,只能挣些蝇头小利,而大头皆让大明赚走。
朱慈炜也知道他接下来要想解救倭国百姓会有一番挑战。
“倭国本土的贵族和士大夫目前是不能用的,他们虽然因为惧怕我朝国威,而选择了归顺,没有在儿臣率军入驻江户时而选择抵抗,但他们肯定不会欢迎我们去解救倭人百姓!所以,儿臣需要调一批本土接受兴明社教育的士子充任倭国官吏,进行改革!还请朝廷允准!”
朱慈炜因此在对大明朝廷发了这样的公文。
大明现在士子过多,非常卷,正是需要往外溢出的时候。
天启皇帝朱由校也就批准了朱慈炜的请求,且下旨将原有的长崎、东瀛二省,以及现在大明所占据的江户之地,列为一省,依旧用名东瀛,朱慈炜兼任东瀛总督,以便于朱慈炜在东瀛进行更彻底分田和汉化工作。
朱慈炜趁此机会便在大明朝廷调来一批士子来东瀛省立行政学堂接受培训,而在安排为官吏之前,他还先从长崎、虾夷二地,招考了一批士子,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