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两监工才松开他,让他自己吃。

    徐念存只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吃着土豆大餐。

    他现在是真感到很委屈。

    要知道,以前的他,每桌的美味佳肴至少都是十几样的,而且,每道菜都只是尝一下,尝的时候,还有侍女喂。

    而现在,他要自己吃,关键吃的还是这种只有咸味的土豆。

    “这衣服实在是太粗制滥造了!毫无绣工!我不穿!”

    当徐念存领到自己的工服,且见自己的工服过于简朴,还过于粗糙后,也难以接受,毕竟作为曾穿丝绸锦衣的他,实在是无法接受这种连他家仆人都不愿意穿的粗制衣服。

    但也因此,徐念存再次遭到了一顿暴打,并不得不穿上了工服。

    更让徐念存要疯了的是,等他吃完土豆,干完一天工后,居然还要学习。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吾等为中华之民,当敬爱中华,关爱同族之民”

    徐念存现在就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坐在课堂里,听着老学究在堂上,讲些与民族性与仁爱有关的内容。

    作为名宦之后的缙绅子弟,徐念存一生要说对什么字类的东西感兴趣的话,那就是浓词艳曲,或露骨夸张的大尺度市井。

    对于民族性,则正是他这种富贵子弟所缺乏的,也没什么动力去接受的。

    毕竟对于他而言,享受挥金如土的快感才是最重要的,民族对他而言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此时的学习对于徐念存而言,是一种很难受的行为,他不得不和其他矿工一样,接受着民族性的教育。

    “老子就不明白,让老子来挖矿,还要让老子学这些大道理,学这些纸上的功夫,老子如今又不用考秀才了!”

    徐念存心里因此吐槽着。

    而等到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徐念存发现,他们这些矿工居然还要跑操,还要唱歌,唱的是以要立志让大明一直强盛或展现中华化为主题的歌曲。

    歌曲风格倒是很振奋。

    而且,在他工作的矿区,新发明出来的手提手摇式留声机,还会在一旁不停播放着这种汉语音乐。

    但徐念存很抗拒这种给他不间断灌输正经内容的教育方式。

    有时候,他都想大喊一声,进而屏蔽掉这些让他觉得很没意思的音乐。

    “啊!”

    “痛啊!”

    “别打了!我马上起来,呜呜!”

    徐念存因此,早上都不怎么想起床。

    这天早上,监工就用鞭子抽着赖床的徐念存,使得他不由得用手挡脸,然后哭喊了起来。

    最终,徐念存也就因监工拿鞭子抽的太猛,还是起了床,抽泣着来到了矿区广场上。

    而接下来,徐念存几乎每天都是以这种模式过着。

    对于才来这里的他而言,他在这里简直是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当然,徐念存也因此越想越委屈,他依旧不明白,他败自己的家,关朝廷什么事!以致于,还让他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在徐念存看来,如果朝廷不禁止地主私加田租,不禁止交易田产,他完全可以在余生通过卖自己徐家祖上留下来的田产和其他产业,维持奢华的生活,至于把基业变卖完后的贫困生活怎么过,他懒得去想。

    但徐念存没想到,朝廷非要阻止他败家,还在他只想败家过奢侈生活的时候突然横插一手,如今搞得他家的田产成了朝廷的产业,而他自己也成了朝廷的矿工。

    “竭力阻止富者返贫,也是朝廷需做的事!”

    “如果因家境富贵而不愿生产,还不愿意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且肆意败家的人,就得在败家后,为朝廷做贡献,接受劳动改造,进而学会用劳动创造财富,乃至赚回被自己败掉的财富!”

    “这是朝廷的目的,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天下富贵闲人知道一下节俭,别真的要去接受劳动改造的地步。”

    朱由校在政事堂对如何管理富贵者,也下达了相应的谕示。

    作为皇帝,他当然不会仇富,也不会真的要做劫富济贫的事,也明确承认私有财产当受到朝廷官府保护。

    而且,他还希望富贵者能长久富贵下去。

    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是蕴含的“熵增不可逆”的规律,还是很难打破的。

    所以,朱由校不得不也要绞尽脑汁地用各种办法阻止富贵者的自我堕落,而避免他们被更富贵者兼并。

    “陛下说的是,虽说这俗话说,崽卖爷田心不疼,朝廷即便大幅度提高了奢侈品税,也阻止不了有锦衣纨绔之辈,依旧豪奢靡费的习性,而使家族败落,但朝廷管总比不管好,即便到最后,其家道中落,所败之产也是到朝廷手里,而不是豪强兼并。”

    刘鸿训因此附和了一句。

    朱由校则点了点头,在沉吟片刻后,又问道:“田赋已免了一年,如今天下粮食收储情况如何?”

    刘鸿训则看向了分管农部的卢象升。

    卢象升则回道:“粮食收储倒是比免田赋前增长了许多,粮价也因此下降了许多,如今看来,天下百姓因田赋蠲免,其耕作之勤并未下降,甚至据臣访查得知,一些因年迈者,本已不再务农,但因闻知朝廷永免田赋,而认为以后种庄稼,所收的都是自己的,也就复耕起来,还有就是,一些本已因户籍制度取消而已进城务工的百姓,在出外务工的同时,也还是把家里的田耕耘着的。”

    朱由校听后不禁感叹起来:“我中华之民,其勤劳之德,真已深入骨髓!”

 第五百九十七章 取消状元这些名位避免出现学阀

    “陛下说的是,百姓素来是勤勉的,之前国家单弱,皆非庶民之过,乃权贵豪强、衙蠧学劣过多所致。”

    孙传庭这时候跟着说了一句。

    朱由校听孙传庭这么说,笑了起来:“好个权贵豪强、衙蠧学劣过多所致!”

    “说来,眼下权贵、豪强倒也被限制的差不多,他们和百姓直接接触的机会少,即便要欺压百姓,也多是通过衙蠧学劣来实现,要想使百姓富裕,朝廷不能只出善政,而减民之负,当严控这些衙蠧学劣继续对百姓盘剥。”

    “在这些衙蠧学劣里面,尤以地方胥吏与士子为最,胥吏多是本地豪强爪牙,士子则是本地豪强子弟,如同豪强盘剥百姓之奴仆与主子。”

    刘鸿训回道。

    “胥吏制度得改一改!”

    “官与吏得归为一途,让吏员有可升迁为高官之机会,从而使其不用只知利,也不必再对其在科举上有限制!”

    “成为吏员需要考核,还需有教育层次之需求,新进之吏,皆要对学历有要求,要进行考试,一律皆录入各地官吏档案,县、州或府,以及省,还有吏部,皆存一份该地的官吏档案,吏员接下来也享受恩荣银,但也纳入考成,有奖掖之金。”

    朱由校说道。

    “陛下圣明!给吏员出路,将其也作为朝廷考选之才,算是良策。偌大之帝国,所以旨令,最终大多都是下沉到这些吏员手中,靠他们去执行,朝廷政令很多时候是益民还是害民,并非与朝廷本意有关,而在于这些吏员如何执行朝廷之政令。”

    刘鸿训这时候回了一句。

    “可以说,整个大明本质上还是控制在这些胥吏手里。”

    朱由校点首回了一句,且道:“现在地方还是缺官吏,皇权不下乡的现象依然存在!以前没有电报,受限于交通不便利的情况,而避免官吏太多,反而加重对当地百姓的欺压,故而,没有贸然增加地方官吏数额,进而保证朝廷政令在地方得到更好的执行,但现在已有电报这种可以瞬时传达政令到地方的通讯方式,自然是可以进行更深度的行政制度改革。”

    说着,朱由校就起身踱步起来,且在沉吟片刻后道:“你们政事堂的辅臣,和内阁阁臣与各部院寺的堂官,廷议一番,当在地方增设那些官位,当设什么品位,以前地方衙门的各房,不再只是一个吏衙,而是官衙,受同衙上司与上级官衙乃至朝堂中央官衙的双重领导。”

    “是!”

    刘鸿训回了一句。

    “大明现在读书人实在太多,偏偏新增各类案牍之务又繁多,以前之官衙的确已不满足于读书人求仕之心,亦不能有效应对地方各类事务,据臣所知,在江南、广东、京畿、蜀中、荆襄等地方有许多新兴市镇,还没有相应官吏去治理,而有些镇,如南浔、朱家角等大镇都是可以升级为县的,如今增设官位,的确是有必要的。”

    朱燮元这时候回道。

    “说到读书人,学劣之害,也就是生员之害,一直也是地方一大问题。”

    朱由校这时候回道。

    “倒也不全是,纵然有读书人包揽词讼、结社要挟官府,但不排除,有读书人因为自己见识在百姓之上,且也比百姓更热衷于天下公正之事,故而愿意替百姓挺身而出,抵制贪官污吏一些不德不法之事。”

    卢象升则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朱由校则点头道:“读书人乃有知识之人,公共事务也的确需要他们监督,但得防止他们借着监督公共事务之名义,操纵舆论,把控朝政。”

    朱由校说后就看向了刘鸿训等辅臣,且颇为严肃地道:“诸位爱卿应该清楚,神庙之朝,首辅王锡爵曾问东林党魁顾宪成,庙堂之令,天下人必反对,而顾宪成则回答说,天下人所倡之事,庙堂也必反对。”

    “朕可不希望,将来朝廷政令,会因为这些读书人操纵舆论,而使得朝廷每出一道政令,就必被反对,而使朝廷之政令不能施行。”

    “现在还好,朕所颁之令,无论是免徭役还是免农赋什么的,基本上不用百姓配合,便可惠于百姓,但若将来若发生瘟疫、洪灾这类需要百姓配合官府的应急之事,一些别用用心之读书人,如那些对朝廷所行之政久蓄不满之心的,他们一旦蛊惑百姓不配合官府可如何是好,官府可以对他们用非常之手段,但能对百姓用非常手段?”

    朱由校说到这里就道:“朕素来是狠厉惯了,为大爱大义倒是不介意行大恶之事!但朕相信,诸位爱卿当并不愿意看见朕为一项救万民之事,而屠上千闹事之民,如此,既有悖汉人同胞当以情相待之仁,也不利于社稷处于一种宽和之状态。”

    刘鸿训等听后皆也认真思索起来。

    他们的确也不愿意看见,朱由校像之前一样用大开杀戒的方式,强行革新除弊。

    故而,这时候,历史上也算是东林党的卢象升毅然站了出来,道:“陛下!士为天下万民言事,本无可厚非,之所以出现不利社稷,则是因为结党,而结党则源于科举之竞争!”

    “本来无第一,但因为科举,偏偏让天下读书人在才方面就有了高低之分,而才高者,自然也就成了党魁,也是学阀,可掌一县、一府、乃至一省之脉!而该地之士子,为求富贵,就需要附和该学阀,这学阀也就靠此控扼当地脉,进而控制朝政!”

    “以卿之意,不能让学阀出现,而要不让学阀出现,就不能让读书人在才上有高低之分,如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会元、解元之流,也不能存在,存在就等于朝廷在给其一种才最高之荣誉的同时,也给了其操纵一地脉与政事的特权?”

    朱由校问道。

    “陛下圣明!不让学阀出现,就得阻止士子在才上比高低之心,臣也是从陛下将孔、孟、荀三圣并封为至圣先贤,而意在不令天下独尊一圣人为王,且言中华岂有一圣人的行为中得到了启发,状元、榜眼之类,其实只对士子本人和士林有用,有助于其为其功名富贵互相倾轧,但对朝廷而言,没有多大意义,朝廷选经世济民之能臣,从来不是看起才高低就行的!”

    卢象升回道。

 第五百九十八章 朕要出京任命监国

    “甚善!”

    “一次考试的结果,所反映出的水平高低,只能代表一时,对于朝廷而言,参考价值不大。”

    朱由校点头说了一句后,就道:“拟旨,以后殿试不再设状元、榜眼、探花,会试也不再设会元,乡试也不再设解元和亚元,只有等级,没有具体名次!”

    “比如殿试,以后一甲进士,不再只有三名,扩充十倍乃至二十倍为宜;而二甲也增加若干,三甲也一样!”

    “这样的话,士子只知自己在哪个水平,但却不知谁是最高者,如此学阀将难以产生!”

    据朱由校所知,后世也因为一些不好的影响而要求不能宣传状元,以及隐瞒学生具体成绩排名等等,如今他想来,这样做的确是很有必要的。

    “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