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很认真地记录着自己所看见的一切,而来到大明越久,他越发现自己的欧洲跟大明的差距是真的很大。
尤其是当他看见僧侣、道士、传教士都在一座城市宣扬自己的宗教时,当他得知大明没有教会,世俗与宗教分界很明显时,他开始笃信这里真的是他的理想国。
“现在很我期待见到他们的皇帝,那个对自然哲学感兴趣的帝王!”
笛卡尔因此在日记里写道。
(
第五百六十五章 加冕典礼在全球复制汉文化国家
在笛卡尔等乘坐大明新开通的蒸汽火车北上之前,朱由校早已通过电报得知了圣皇舰队下西洋后成功返航的消息。
不过,笛卡尔不知道的是,他在大明帝国所看到的一切繁华,也有他西方人的贡献。
若不是大明垄断了全球贸易,将西方国家从美洲、非洲掠夺来的黄金白银,以及在全世界开发好的殖民地,以贸易和战争的方式抢来。
甚至通过联合所有儒系国家一起去抢夺,进而又通过商品贸易,将这些儒系国家从西方国家手里抢来的财富再赚回国内。
历史本应该处于多灾多难期的大明很难有今日的繁盛。
而朱由校也不会因此做到,还能在国内实行高压政策的同时,巩固住自己的统治。
使许多既得利益者虽然被严格管束,但依旧拥戴他。
原因无非是此时的大明还能源源不断的给他们带来利益,使得他们虽然不能奴役汉人,却可以奴役全世界除汉人外的其他人类。
朱由校现在正听着刘鸿训汇报着关于下西洋的经济得失之奏报。
对于朱由校而言,下西洋的根本动机就是去赚取大量利益回来,满足内部各阶层的利益需求的,进而巩固自己的帝位。
否则,下西洋对他而言,就会显得毫无意义。
“启禀陛下,此次下西洋,朝廷获得赔款和各类商品订单汇款合计价值一亿一千六百多万两白银,订单里,主要是军事订单,西方各国对我们的兵械需求量都很大。”
刘鸿训向朱由校禀报道。
因为银币还没成为世界货币,所以这次西方付的还是白银,而朝廷统计的也就成了白银。
朱由校听后笑了起来:“如此说来,我大明军工产业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已经不必再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
“正是如此,朝鲜、日本、琉球等国本就替我们消耗了不少,如今西方各国这么大的需求量,我大明的军工产业还得扩大规模才行。”
朱燮元也跟着笑着回道。
“靠出售军火把这些什么东夷西夷从全球抢来的或从自己国内加征来的财富,都变成我大明的财富,这样的话,接下来进一步推广教育也就有了财力,至少养活更多的老师不成问题,开启民智之努力无疑会更进一步。”
温体仁跟着说道。
“还有研发,也有了足够的资金保障,全民教育和全民研发,方能使昌盛的国运一直这么保持着!”
朱由校跟着说了一句,又道:“同时,得利用国朝是世界最强盛国家之机会,加快向全世界推行利于我们维持现有地位的价值观!尤其是那些未开化的族群,要尽快汉化,以汉化程度来分配利益,越是想化独立、经济独立乃至军事独立的,就越要被打压。”
“是!”
刘鸿训回了一句。
大明现在的确已经在用他现有的国力构建着一个以汉化程度为标准的世界利益分配格局。
儒系国家朝鲜、日本、琉球等国家这些年跟着大明一起打印度、打马尼拉、下西洋,的确发了不少财。
经济实力暴增,缓和了自己内部的阶级矛盾。
而且,这些国家因为是儒系国家,所以,大明对他们的技术封锁没那么严,以致于他们现在可以花钱从大明买来许多二流技术,进而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以致于现在也可以全世界开辟殖民地。
而西方国家的霸主西班牙则因为与大明有利益冲突沦落为半独立半殖民的国家。
本该海上马车夫,十七世纪中叶的海上霸主,荷兰,如今却完全沦落为大明的统治区。
至于法国、英国、神圣罗马帝国这些,一方面因为战争国内债台高筑,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东方的列强的挑战。
除此之外。
趁此机会,大明还在全球疯狂复制着自己的汉化殖民区与汉人藩国。
从欧洲回来的唐王朱聿键用自己下西洋所得的财富,竞拍得了今天的澳洲塔斯马尼亚岛,准备在那里建藩,设立他的大明唐国。
塔斯马尼亚岛是澳洲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岛屿,历史上荷兰人在那里建立的霍巴特城,是仅次于悉尼的澳洲第二大古老城市。
不过,在这个时代,因为荷兰人早就被大明给赶出了印度洋以东的区域,所以,这一带只是被大明所发现,还没有被世人知道。
而因为大明朝廷现在在全球开辟的殖民地太多,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已无法再去让更多的地方变成汉化区,也就只能将占据的土地,用拍卖的方式让国内的权贵竞拍,然后让国内的权贵去那里建藩,进而朝廷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尽快的用土地换得钱财。
在征伐印度的过程中,大明也是这样做的,而因此,使得大明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钱粮去支应在印度的战争。
现在的莫卧儿帝国已经被大明攻陷了一大半,而在那一带,也已经出现了很多个大明藩国。
话转回来。
在去澳洲就藩前,朱聿键还得接受一个由礼部主持的加冕仪式。
圣皇朱由校将要给他加冕。
只有加了冕,他的藩国才算是大明真正的海外藩国。
不过,今年朱由校需要加冕的藩国君主不只朱聿键一个,而是很多个,所以是批量加冕,朱由校会同时给很多个藩王加冕。
当然,也不只是今年,而是每一次加冕都是这样。
也不只是大明自己国家的权贵因为在海外购得了土地要自建国家。
还有许多外国权贵也通过瓜分到自己国家的殖民地或抢夺其他未被大明占领的区域为殖民地后,向大明请求受封的。
比如,日本一些大名现在开始宣告不再奉天皇为主,而奉大明皇帝为主,要彻底改造为一个儒系国家。
“赐斯地于汝,汝当弘扬儒道,教化人心,使蛮夷知周礼,习汉,以利天下大同!”
朱由校将冠冕加到了朱聿键等头上,并很是庄严地说了几句。
“谨记圣皇谕示!誓当永循王道!”
朱聿键等伏首回了一句。
至此,这些人就成为了大明承认的新藩国的君主。
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明已是工业文明的国家
接下来,这些被大明承认的新藩君,将会得到大明银行的贷款,征募人才,去自己的藩地进行汉化改造。
如果改造成功,在大明派遣钦差审查后,大明中央朝廷将会根据他们的汉化程度,获得大明不同程度的军事与经济支持。
对于直接是大明宗室或勋贵在海外建国的,还会在获得中央朝廷的援助外,也获得大明皇帝的直接支持。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朱聿键这种需要从零开始的藩国君主而言,他改造自己藩地第一步基本上还是物理改造为主。
即通过自己的雇佣兵将当地土人头目全部灭族,然后强势成为当地土人的新领主。
接着在文化上强制同化,而经济上则对这些土人加以安抚,并用高福利招揽汉人,甚至是汉化程度高的朝鲜人和日本人,让这些人移居自己的藩国。
甚至,如果招揽到的汉人够多,会直接将当地的土人全部变成奴隶。
朱聿键因为有皇帝的帮助,高价从朝廷手里招揽走了大量来自于国内各地灾区的灾民,又靠皇帝的关系,获得了许多军事订单,而在皇家林苑内,将这些灾民训练后,就变成了自己的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
所以,他就带着这支军队,得以将塔斯马尼亚岛的所有土人都变成了自己的奴隶,且还占了新西兰,将那里的土人也变成了自己的奴隶,只承认自己带去的汉人为国民。
当然,当地土人会反抗,不过反抗后的结果就是遭到血腥镇压。
目前,大明皇帝朱由校对他们在海外的扩张以及对待当地人的文明程度,还没有那么多限制。
朱由校只要求那块地方变成汉文化区而已。
所以,朱聿键在自己的藩地怎么做都行。
……
时间回到刚刚结束加冕典礼时。
此时已是天启三十一年。
历史上的这个时候,大明两京都已失陷。
不过,现在的大明依旧存在,且比隆万时期还要繁盛。
朱由校看着这些穿着汉服远去的藩国君主时,也因为想到这些,而嘴唇微抿起来,且不由得又看向了自己身旁的官员们。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的这个时候,剃头易服令已下,此时的京师内外,俱已不见汉家衣裳了,还好自己凭着一腔孤勇,搞铁血政治,总算避免了这一情况出现”
朱由校因此想了后,就不由得看着自己眼前的士大夫们,在心里道:“你们应该感谢朕,让你们没有做亡国奴!不用举家殉节!”
一想到这里,朱由校又在心里腹诽道:“不对!你们有的人即便知道也不会感谢朕,因为朕这样做,其实是断了让你们给满清皇帝做奴才,从而自己好为人上人的机会!”
在加冕典礼结束后,朱由校才开始下旨对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四世进行审判。
而也因此,费利佩四世也就被押到了午门外,跪在了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朱由校面前,接受他的审判。
照例,依旧是由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先控告了费利佩四世一切罪责。
接着,朱由校才因此问着费利佩四世:“费利佩四世,你是否认罪?”
费利佩四世看着这些东方人,心里已毫无生念,也就点了点头。
“凌迟处死!”
于是,接着不久,朱由校就下达了处决费利佩四世的旨令。
对于这些西洋番,朱由校可不会手软,他很清楚,这些人在历史上有多残忍野蛮。
当费利佩四世得知自己要被凌迟处死时,只是激动地大喊:“不,不要,我是西班牙的国王,我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贵族,你们不能这样对待我!”
但费利佩四世此时呐喊已没用,他现在只能接受被凌迟处死的命运。
“朕以严刑处决费利佩四世,是因为他是那些屠戮百姓的刽子手的幕后主使,但朕不会对你们这些因为提出不同科学观点的学者治罪;
相反,朕会鼓励你们继续研究,也给予你们研究的自由,今后你们就留在大明科学院,为人类的进步做研究,朕会给你们最大的支持!但现在,你们得先学会汉文,朕已派了最好的老师教习你们汉文,希望你们尽快学会!”
在处置完费利佩四世后,朱由校就见了笛卡尔等人,并表达了自己的一番观点。
“是!”
笛卡尔等回了一句,他们对于朱由校支持他们的行为感到很欣喜。
这个时代,还没有多少人能意识到笛卡尔等人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多大的价值。
但朱由校是清楚的,所以,他才会让沈寿峣等下西洋时,要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些人带回大明来,他甚至还下达了密旨说,这些人如果不来,就直接暗杀掉,就算人类文明延迟进步,他也不希望外国多一丝赶超大明的机会。
所幸的是,这些科学家在本国相比于牧师或者律师,还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所以,还是都被成功带到了大明。
大明现在的科研实力自然已是十分强悍。
大明科学院和工程院的研究人员数量已经十分庞大。
地方各省和大型工厂也都有各自的研发机构。
朱由校甚至还直接出內帑,创办了《自然》和《科学》两期刊,任命大明最权威的学者担任翰林院编修,专门负责审稿,评选出每期最有价值的研究性论文,只要被选上期刊的,皇帝会亲自予以重赏,赐予散官官爵,以及丰厚的金钱奖励。
另外,朱由校还设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每年一度,用于奖掖在科研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
而获得者将获得正二品大员的待遇。
虽然大明在外宣扬儒家文化,用各种威逼利诱的方式扩张着儒家文化圈,但如今的大明本土已经不是儒家文明为主,而一个具有大明特色的工业文明国家。
因为朱由校的一系列操作,使得在大明本土,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和工匠,还有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