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现在,动辄就抄家灭族的朱由校已经被他收拾了后的官集团们常常称颂为千古第一仁君,甚至他被官称赞的次数已经远超真正对官好的明仁宗、明孝宗,而且不少是发自内心的称赞他,主动洗白他,因为这些人要想让他们得到的利益合法化,就必须得先洗白他们的皇帝。
当然,朝鲜水军统制使李贵现在还没有称颂大明的心思,现在的他只在看见大明的强大战舰后产生了敬畏之心。
而大明登莱水师则是由沈有容亲自率领。
沈有容是年过花甲的老将,对于水战,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倭作战,同样,他也是这个时代最了解倭国的人之一,他一直认为倭国不是一个值得让人放心的邻居,迟早会再给自己华夏带来灾难。
因而,沈有容也一直想彻底灭掉倭国,以绝其患。
让他感到庆幸的是,皇帝在他的暮年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
沈有容自然也很重视这次对倭作战,他已经做好了相应准备,并在抵达长崎后,先问起了陈新关于长崎之事后的幕府情况。
但让沈有容没有想到的是,倭国的德川幕府没有为其平民讨回公道的意思,甚至还默认了陈新所部对长崎的占领,还主动给陈新赠送粮食。
“如今的倭国在进入德川时代后还真是远不如丰臣秀吉之时!既然这倭国没有要扩大战事的意思,那我们只能先禀报朝廷,等候朝廷安排,并留驻长崎,随时应对德川幕府军可能会发起的攻击。”
沈有容因此对陈新说道。
陈新对此也表示赞同,且道:“这个德川秀忠不简单,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没贸然增派幕府军来长崎,怕失去的更多。”
数月后。
京师刚下完一场雪,朱由校就收到了来自沈有容的奏报。
“既然德川秀忠不想打,那就谈判!这件事总要有个了解,立即组织九卿重臣参加廷议,商议怎么谈!”
朱由校而因此直接说道。
第三百二十八章 割地 赔款 通商谈判的基本要求
“现在最关键的是恢复贸易,因为我们的官营棉布销售之量必须有增无减,如此,才能让国内靠纺织产业生存和谋利的百姓们继续增收,而不是因为大量棉布滞销导致工人破产,所以,眼下首先要做的是得在倭国继续自由贸易,他德川幕府有义务维持贸易秩序,不让倭国当地的大名破坏自由贸易的秩序。”
在廷议上,朱由校先对自己大臣们说道。
方从哲因此跟着说道:“陛下圣明!而如陛下刚刚所言,要让官营棉布销售之量有增无减,那以后就不能只在长崎贸易,可据臣所知,现在的倭国只准外国商贾在长崎经商,并将长崎作为幕府直接管控的地方,派的是最信任的大名为其藩,以弱其他大名之势,所以,以臣之见,当要求幕府开放更多的城镇为经商地。”
“那就令德川幕府多开几个埠,并允许我大明商贾在所开埠通商的地方进行自由贸易,以后争取彻底让整个东洋皆用我大明官营棉布!”
朱由校品了一口茶说道。
而因朱由校如此说,大臣们皆嘴角微扬起来。
但接下来,毕自严则不由得道:“不过,陛下,以臣看来,如此下去,其倭国国内必会出现动荡,因为倭国许多大名必不肯让棉布之利被我大明独占,而只沦为种粮种棉花的普通地主,从而因此对大明产生不满,并更加强烈地希冀德川幕府强硬对待我大明,而我们必须让倭国大名放弃这一想法。”
朱由校听毕自严说后点了点首:“没错,我们在倭国真正的挑战就是这些大名,而不是幕府,甚至天皇都要比幕府更具威胁,德川秀忠是个聪明人,他选择主动与我大明妥协是对的,以后朝廷还得保证他在倭国的统治地位,所以,我大明必须在倭国有常驻军乃至有常驻官员,以备随时应对倭国国内的时局变化,有必要的话,常驻军可以及时支援亲近我大明的倭国势力,长崎既然现在已被我大明事实占领,那就让倭国割让长崎与五岛这些地方为我大明领地,好便于我大明在这一带驻军,从而有个属于我大明在倭势力的大本营,另外,还得要求幕府允许我们在江户有使臣官衙,从而在其幕府有我大明常驻官员。”
“陛下圣明!”
方从哲等文官皆是精明人,自然知道皇帝这样做的确算是高明之策。
“但是,陛下,在长崎驻军,又得花费不少钱粮,尤其是前期,如今长崎刚经历两次大事,百业受损严重,税赋肯定会不足,派水师驻于长崎,都需要朝廷运粮运饷过去。”
兵部尚书熊廷弼说道。
“朕也想到了这里,前期驻军是得花不少钱,但这笔钱自然是不用我们出的,因为到时候被保护的不是我大明朝廷,而是他德川幕府或者某位亲近我大明的大名,所以这钱自然是他倭国的人出,但得找个不好被拒绝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索要赔款!”
朱由校说着又道:“世庙朝的倭乱以及神庙朝的倭乱,我大明都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阵亡了不少将士和百姓,也消耗了不少国财民力,还有这次长崎我大明侨商被屠的事,这些账得算,而继承丰臣秀吉衣钵的德川幕府必须得赔我大明及其藩属国的损失!”
大臣们听后皆眼睛一亮,都不得不承认自己陛下所提的理由很好。
毕竟倭人的确给大明上下所有士民都留下很多的伤痛,如果找倭国要赔款,自然也能得到国内所有士民的赞同。
自然也就因此没有什么舆论压力。
连刘宗周都没有在这时候表示反对,且说道:“若真能让倭国赔款,则我大明因其受难的所有士民也总算没有白白受其侵扰之苦!”
“这不是能不能的事,是倭国必须要做的事!”
朱由检说了一句。
而这时候,礼部尚书魏广微站了出来,说道:“启禀陛下,以臣之见,真要倭国通商、割地、赔款,如陛下所言,其挑战不在于幕府,而在于倭国各藩大名,如果幕府答应,一些因其商利被我大明所夺的大名必然会反抗,而他们反抗的理由必然是要求还权天皇,从而达到推翻幕府且更换幕府的目的,而这就需要我们提前有所防备,其关键在于不能让倭国有天皇,也可以这么说,倭国有个天皇,将会成为我大明将来在倭国经营产业的阻碍!因而,臣建言,这次谈判,当也要对倭国天皇有些要求!”
“爱卿所言有理!倭国天皇压根就不该再有,这天下就只能有一个皇,那就是朕!倭国,不过一弹丸之地,也好意思立一天皇?由此可见,还是沈卿家说得对,这倭国与朝鲜不同,从未有臣服我大明之心,只会有吞并我大明之心!”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但是,倭国的天皇出现已有很长的时间,倭国人已深信之,贸然对付其天皇,反而会引起倭国更加排斥我大明,让倭国排斥我大明不是朕的目的,而让倭国所有人都只用我大明之商品才是朕的目的,所以,先慢慢来,如果德川幕府接下来足够配合,自然也用不着我们出面收拾天皇。”
“是!”
魏广微回了一句。
而朱由校则因此发现魏广微到底是历史上善出谋划策而协助魏忠贤,准确说是协助天启帝,压制得东林党十分狠的厉害人物,眼光果然独到,竟第一个先提出朝廷对倭国天皇也要有要求的提议,所以,他便在接下来下旨让魏广微担任外务大臣,领从一品少傅衔,以礼部尚书兼外务大臣的身份去倭国谈判,并任谈判正使。
而沈有容则被朱由校任命为备倭总兵官,且担任谈判副使。
……
“谈判?明国皇帝怎么突然又要谈判了!他这到底是想做什么?”
德川秀忠在得到朱由校已经派使臣来江户时,感到十分的不解。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如果他是大明皇帝,要么依旧不顾一切地灭了他的倭国,要么就因为他的足够忍让而不得不放弃征服他倭国的想法。
所以,认知还停留在吞并与征服时代的德川秀忠还不知道大明现在已经在用新的方式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
不过,德川秀忠理解归不理解,倒也没敢不答应,所以,也就应允了下来。
……
“我们对贵国提出的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道歉、割地、赔款、通商、关于侨民管理等事。”
而魏广微则在和沈有容到达江户后先主动提出了一下自己接下来要奉旨谈判的事,以此打算摸一下德川秀忠的态度。
第三百二十九章 宣扬大明武力
被德川秀忠派来负责谈判的幕府重臣伊达政宗,在听通译转述魏广微等明朝官员的话后,倒因此松了一口气。
因为伊达政宗知道,以自己对德川幕府的了解,幕府真正在意的是强大的明国是否会灭掉幕府,不允许幕府继续统治倭国。
至于什么割地、赔款、通商,根本不算什么事。
量倭国物力,结中华之欢心,不是挺好?
尤其是伊达政宗在听到大明官员在外交辞令上依旧称他倭国为贵国时,他更加感到满意起来。
毕竟德川幕府统治倭国的合法性是来自天皇的。
所以,伊达政宗最担心明国会要求他幕府向大明纳贡称臣,这样无疑让他幕府背叛天皇,从新投外国之皇为主子。
而德川秀忠自己其实也最担心这个。
因为以他们对明国的了解,明国会在征服一国后,要求该国对明国皇帝陛下纳贡称臣。
何况,他们自己也是这样的征服模式,也是在征服其他国家后,要求该国对自己倭国纳贡称臣。
所以,伊达政宗和德川秀忠这些倭国统治者也就担心明朝这样,也将不纳贡称臣视为自己谈判的底线。
毕竟他们这些倭国人和朝鲜人不一样,还没有当中华小弟的意愿。
他们还有自己是天下强国的野心在。
要知道,他们意图吞并大明的行为也才刚刚过去数十年而已。
所以,倭国自然不愿意对大明纳贡称臣。
当然,更重要的是,幕府一旦纳贡称臣,就意味着他们的统治根基会丧失,毕竟幕府在名义上是天皇的臣子。
只是,现在的大明已经开始帝国资本化,更加在意的是实际利益,而不是表面上的臣服,所以,大明皇帝没有要求倭国纳贡称臣的意愿,也愿意承认德川幕府在倭国的统治事实。
而也因此,伊达政宗接下来就笑着说道:“还请贵使放心,在下会尽全力帮助贵使达成所愿,以避免两国再起兵戈!”
听通译转述后,魏广微也因此颇为意外的看了沈有容一眼,因为他没想到这倭国的幕府重臣会如此说,竟说要主动帮助他们达成所愿,而没有丝毫抵触的意思。
这让准备好舌战一场的魏广微一时也只得跟着礼貌起来,拱手道:“多谢!另,吾皇口谕建议,正式谈判在我大明‘中山王’号战舰上谈,还请知会将军,是否同意如此,若不同意,我们将视同贵国没有谈判之诚意。”
朱由校建议谈判地点选择在大明的舰船上,自然有宣扬武力的意思。
要不然,朱由校也不会让水师把一级风帆战列舰“中山王号”开来。
中山王则指的是徐达。
徐达的名自然也有资格成为大明最大战舰的代号。
伊达政宗在听了通译的转述后,只微微一笑,道:“在下一定转达!”
虽然对于魏广微言语里的威胁,他感到不是很适应,甚至有些恼怒,但他还是选择了忍住,毕竟现在的他倒也不是很排斥这次谈判,他也希望通过这次谈判可以实现不用纳贡称臣也能让大明放过他幕府的目的。
德川秀忠也是这样的意思,在听了伊达政宗的汇报后,就道:“他们既然要求在他们的战船上谈判,那就去他们的战船上,赔款,只要不多,也没什么,反正尽量谈得少赔一点,他们上次借着七百万石粮还没还呢!虽然幕府府库还有不少积蓄,但这些钱粮也不是白来的,自然不能被他明国全部拿走!割地的话,只要不是江户或陆路可通江户的区域,也可以割,尽量不要割太多,通商的话,能不通商就不通商,对于侨商的刑狱,得我们幕府主宰,不然要是有明国富商与沿海大名勾结,可不是好事!至于道歉的话,幕府可以下道诏旨,向明国道歉,但只向明国道歉,而不向朝鲜道歉,我倭国只屈服于强者!”
伊达政宗听后点了点头:“是!”
……
于是,没多久,伊达政宗就再次来到了魏广微的下榻之处,转达了德川秀忠同意在大明战舰“中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