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整个洛阳一带不但有壮丁被抓,无数民女也被抓。

    福王还没打出洛阳城,就已经把洛阳一带的百姓搞得苦不堪言。

    当然,也有主动献女,或者因为女儿或者妻子被抓到王府而去而觉得很光荣,自觉以后可以高人一等、欺负别人的。

    但这自然是少数。

    大多数百姓受不了这种纷乱的状态。

    不过,大多数老百姓素来是比较能忍,比较认命,只等着别人来拯救自己的。

    所以,在第一个敢主动反抗的人站起身前,老百姓们倒也没造福王的反,最多也就是哭一哭,背地里骂几句,即便感到绝望,也只是自杀,觉得福王这样的人不可撼动。

    而事实上,福王现在造反在很多明晓利害的人眼里就是一场闹剧。

    至少福王世子朱由菘现在就是这么认为的。

    他倒不是觉得自己父王这么对待百姓有什么不对,他只是认为自己父王即便招募起这么多兵马,也不可能是朝廷的对手。

    朱由菘对朝廷的畏惧,就像百姓对福王府的畏惧一样。

    就像百姓觉得福王府有很多打手、护卫,自己不是其对手一样,朱由菘也觉得朝廷有很多强悍的兵马,自己一个福王府根本不可能打得过。

    所以,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之忧,朱由菘决定出卖自己的父亲,而不是跟着福王造反,尽管,他现在已经被封为太子。

    朱由菘连夜乔装出逃了洛阳城,且一路过汜水、开封、归德,最后在徐州见到了皇帝朱由校,向皇帝朱由校立即禀报了自己父亲造反的事。

    “臣不敢欺瞒陛下!父王利令智昏、的确听信了小人谗言,而起兵造反,如今已占据河南府和洛阳县官衙、释放了囚徒、并发布檄文、招兵买马,虽说这样有违孝道,然忠在孝前,臣不得不舍孝尽忠,担着背父之恶名来向陛下通报,还请朝廷早做决断、以安天下!”

    这时候,朱由菘就跪在朱由校面前很是激动地说了起来。

 第两百九十八章 好一个敲山震虎本王还是乖乖进京吧

    朱由校看着跪在地上的朱由菘,嘴角不由得一扬:“你是个识趣的,比令尊强了百倍!传旨,福王世子朱由菘明晓大义、忠心可嘉,着其改封为平户郡王,赐封地平户,令其在随驾听用!”

    “臣谢陛下隆恩!”

    朱由菘忙起了身,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暗道:“还好,皇上果然因为自己主动投诚,宽宥了自己,还是承认了自己的宗室身份,比跟着父王造反被治死罪强,只是平户在哪儿?”

    “臣遵旨!不过,陛下,大明似乎并无平户一地?”

    这时候,熊廷弼就也问道。

    朱由校淡淡一笑:“大明怎么没有?天下皆属于朕,也皆属于大明,只是中土无平户而已,不过,考虑到平户王的封地离中土较远,且还未开化,所以,平户王可以先不就藩,先暂居京师,照此拟旨就是!”

    “是!”

    熊廷弼回了一句,心道:“陛下这是没打算给藩王实封地,所以,拿一些外番地名来搪塞祖制?”

    朱由菘这时候也才明白过来,心想原来平户不是在中土,但他在听到皇上说他暂时不用就藩时,倒也没有再感到不快,毕竟对于他现在而言,能不像自己父王一样在将来被赐死就不错了。

    而在朱由菘见到朱由校之前,朱由校已经得知福王的奏报,并已下旨革掉福王一系所有爵位,并令王三善担任河南、陕西、山西、湖广经略,会剿朱常洵的叛军,且让卢象升任河南巡抚兼河南总兵官,先从鲁阳关出兵,为先锋,征剿洛阳叛军。

    所以,在福王起兵造反后不久,卢象升就已经先率部往洛阳城而来。

    与此同时,王三善也接到自己升为经略的旨意,并让已升为开封总兵的杨肇基带所部营兵过汜水关出兵征剿福王叛军。

    另外,王三善还以经略的身份要求山西巡抚派已升为山西总兵官的赵率教出兵平陆,对福王形成了三路包围的态势。

    还在洛阳忙着登基选妃的福王还不知道朝廷早已布局在先。

    而且,刚刚选妃结束的福王此时也才下定决心,亲征京师,并已开始率兵往偃师而来。

    福王之所以亲征,主要是因为他很想回京,毕竟他在京城从出生待到了二十八岁,就藩到现在也才十一年,所以,他对京城更有感情,也就决定亲自出征。

    偃师的知县已经得到旨令去了开封,甚至整个偃师的库粮、库银也被朱由校下旨提前调走。

    所以,偃师就是一座空城。

    不过,福王还是没有拿下偃师,因为他在到达偃师前,杨肇基已经提前带着骑兵来到了偃师,且在偃师城外埋伏着,趁着福王的兵马立足未稳时,就突袭了福王的兵马。

    而福王的兵马大多是一群乌合之众,欺负欺负老百姓还行,对于这种正规作战根本没什么经验,连扎营、布哨等军事指挥常识都很缺乏,以至于,一遇到骑兵突袭,顷刻间就是一哄而散、溃不成兵。

    也因此,杨肇基的本意只是袭扰一下福王的兵马,探探虚实,却直接打了一个大胜仗,击溃了福王的五万大军。

    福王也跟着仓皇地逃回洛阳。

    也从这时候起,本来因为起兵造反开始尝到一丝甜头的他,也开始意识到造反好像真的不是很好玩,并因此才开始感到不安起来。

    然而,福王现在已经回不了洛阳。

    因为卢象升已经从率部从鲁阳关过来,一举攻克了防守空虚的洛阳城。

    就和历史上宁王叛乱攻打安庆时,王阳明趁虚而入,拿下南昌城一样。

    卢象升的近卫镇步兵第一营是和建奴大战数次的近卫镇主力营,打下洛阳城自然不难。

    所以,等福王退回洛阳时,就直接中了卢象升的伏击。

    卢象升不可能在洛阳城傻等着福王退回来。

    好歹在历史上也算名将的他,尽管现在还算年轻,但在讲武堂跟着老将们学习过很长时间的他,自然也知道布哨,探知福王大军动静,即便不布哨也能分析出福王很大可能会兵败逃回洛阳。

    所以,卢象升也就提前在福王退回洛阳城的必经之路上,伏击了福王。

    不过,福王倒是命大,还是在最后剩余的几百个护卫的保护下,逃出了伏击地点,并在甘水河一带逃窜。

    “世子呢,可有被找到?”

    而在这时候,福王还是问起了自己的儿子朱由菘的下落。

    “臣不知。”

    叶初春回了一句。

    福王没再说什么,他只是苦笑了笑。

    没多久,卢象升还是带着自己的官兵找到了福王。

    因为福王身边有个定位仪。

    而这个定位仪就是叶初春。

    福王自然是不知道的,所以,在他看见大量官军围过来时,只是感到惊讶和害怕,不由得道:“这,这,这官军怎么又来了!”

    接下来,福王很快就被卢象升的人俘虏。

    至此,福王的叛乱还未到两个月便被平定,之所以,还需要两个月,主要是路上传递消息需要花些时间,不然只会更短。

    “传旨!籍没福王所有田产,更为国营农庄,原有佃户全部改为农庄屯户,降低租息,另废黜福王在这期间所加征的一切税赋,免洛阳赋税一年,以息民怨,抄没福王所有家产,除投诚之平户王因揭发有功不予处置外,福王府所有人全部押解至京待审!

    朱由校在得知福王叛乱平定后,立即下达了新的旨意。

    接着,朱由校又道:“另外,替朕传谕潞王朱常淓,问其脚伤如何,预计何时能痊愈进京自陈罪过,需要朕等他多久?还有,让起居注记下朕问潞王朱常淓脚伤一事,福王之事就不必记了,邸报也如此做,要让天下人只知道天家之谊。”

    “遵旨!”

    熊廷弼回了一句,心道:“到底是陛下,先逼占地最多侵吞朝廷利益最多的福王造反,祸乱洛阳,使得福王失去河南民心,而使洛阳人更知福王之恶,然后得其田产分于民,使河南民地矛盾大为缓解,并让洛阳人知道天子比福王好,而又通过对福王的手段,威胁潞王朱常淓,现在陛下表面上看是询问潞王伤势,但实则是让潞王自己识趣,别不再老实!好一个敲山震虎!”

    ……

    同在河南为藩王的潞王朱常淓这里也得知了福王造反被镇压的事,整个人已经被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并忙对自己王妃欧阳氏说道:“本王不能再装病了,得赶紧进京,该认的罪就得认,再这么装下去,下一个被造反镇压的就是本王了!你赶紧给本王准备一下,本王要即刻进京!”

    “为什么要认罪,凭什么要认罪,不就是跟着勋贵们炒了一下粮,没让湖广、河南的粮去江南嘛,这有什么,不过是赚钱而已,再说,我们不是已经亏了嘛,皇上为何还要揪着不放,这还是一家人吗?!”

    欧阳氏有些不快地说道。

    “不只这个,还有放高利贷以及占了许多民田、和几件人命官司、另外可能还有抓了不少民女的事。”

    朱常淓说道。

    “这更算不上什么事了,王爷您是天潢贵胄,岂能因贱民而获罪!历来皆是如此,皇室贵胄除非造反,哪能因为这些事被治罪!这算罪过吗?!”

    欧阳氏不满地道。

 第两百九十九章 召天下藩王进京与试点平民教育

    “这是不算什么事,但皇帝真要追究起来,这些都是罪过,何况我们这位皇帝现在是真把那些贱民当回事!

    你看看他最近在天下推行清丈田亩时所实行的新政,什么摊丁入亩、什么火耗归公,哪一项不是利于庶民而不利权贵豪绅的?

    我也不明白,我们这位皇帝陛下怎么就那么听方从哲、徐光启一帮奸臣的挑唆,竟为草芥而践踏权贵公卿!”

    朱常淓也有些恼怒地说了起来,又道:“我若再不进京,他就会让我像福王一样被造反被镇压了!”

    “圣谕到!潞王殿下接旨!”

    而这时候,外面传来了传奉官的声音。

    朱常淓听后双腿一软,差点就坐在了地上。

    “王爷!”

    欧阳氏忙要去扶他。

    而这时候,传奉官已经走了进来:“圣谕!”

    朱常淓艰难地站起了身,然后匍匐在地:“臣潞王朱常淓恭听圣谕。”

    接着,传奉官便转述了朱由校的原话。

    朱常淓听后心里松了一口气,忙道:“臣脚伤已经痊愈!谢皇上关怀,臣这就进京领罪!”

    接下来,朱常淓便老老实实地进了京,没敢再敷衍朱由校。

    ……

    “传旨,着令天下郡王以上宗藩,包括各府世子,立即进京!”

    朱由校则在知道朱常淓已经进京后就立即下达了一道召藩王们进京的旨意。

    只要藩王们听话,他倒也不会真的要用不太近人情的手段去对付这些人。

    朱由校知道要解决大明现在宗藩太多乃至拖累朝廷财政的问题,抄没德王、福王这些占地多的藩王,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而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宗室子弟过多大导致财政负担加剧的问题,还是得建立新的宗藩制度才行。

    毕竟旧有的宗藩制度已经不适宜新的制度。

    所以,朱由校才要招宗藩们进京。

    这里面有许多关于宗藩的问题处理。

    如对于远支宗藩,是否开放四民之业,允其从事。

    如对于近支宗藩,是否增加教育投入,以避免其过于骄狂,不知忌惮,不知礼教,而仗着贵胄身份肆意妄为。

    还有宗藩的议罪制度,具体什么罪该如何判,这些都得有条例。

    还有未来是否可以把藩王封到外番去。

    这些问题,朱由校自然不会只和朝臣们商议。

    因为朝臣们从自身立场而言,恨不得把宗藩压得越狠越好。

    可对于皇帝而言,是既要防着宗藩,又要借用宗藩和自己的血缘关系,制衡朝臣,进而保障自己的皇权。

    虽然现在大明宗藩在替皇帝制衡朝臣方面的作用很小,但不代表没有,如果真有朝臣作乱,也还是会有藩王为了朱家的江山出力的。

    这也是朱由校会以朱由菘主动揭发其父谋反事为由封其为王的原因。

    所以,皇帝需要宗藩们也参与进来。

    虽然决策需归之于一人,但谋是可以参之于多人的。

    朱由校内心里是不愿意让大明继续像现在这样保持一个文官政体的形式来治国的。

    只是目前,大明受教育且有执政能力的主要人群还是集中在文臣士大夫这个阶层;

    宗藩、武勋,这些都没有完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