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则在南宋已经有地方官使用了。也是刘天和推行整个黄河,成为治河黄河的一个重要标准。
但也仅仅如此。
周梦臣对数据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刘天和。同时也通过数学的一些测定与分析,证明了很多答案。这让很多人赶到神奇之极,也让很多人想,这套做事的办法,能不能适应于大多数场景?
如果这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适应的大多数场景。甚至可以运用到其他事务上面。那么周梦臣的贡献就大多了。
要知道,王阳明的心学虽然有很多观点,但是本质上,王阳明提出了一条从普通人变成圣人的道路。这才是王阳明心学之中最宝贵的东西。
正因为有这个揣测,大部分人来见周梦臣都是非常拘谨的。
很多人私下里都讨论中,也不将周梦臣当成为寻常大儒,同样也不将周梦臣的儒学,视为异端邪说。反而觉得周梦臣配得上一代儒宗的称呼。
这是一个广大气学得好机会。
周梦臣自然不会放过。
他招待当地士绅,一边与士绅讲学,将科学方法…论,科学逻辑,数字的重要性等等,都讲给他们听,与此同时,也与当地人讨论。治河方案。
不得不承认,这些生活在黄泛区的百姓,在黄河下面求生,对黄河的了解也过于常人。让周梦臣有了很多启发。
一整套治河方略在周梦臣内心之中渐渐成型。
而这个时候,徐渭将自己的意思告诉周梦臣。周梦臣微微一愣,说道:“如此一来,我只能选此策了。”
徐渭的意思很明显。
徐渭这一段时间,与何心隐一直在商量,如何让周梦臣回京。最后的结果,就是用士林舆论倒逼徐阶。但是如何让士林舆论倒逼徐阶啊?
很简单,那就是将支持这边的人越多,让徐阶得不到士林中人的支持。
这对严嵩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严嵩是什么样的人?根本不在乎士林舆论。而徐阶却不一样。士林舆论是的根基。是他对抗嘉靖的利器。正因为如此,也成为了徐阶的弱点。
舆情这东西,是很容易变动的。
敌人可以用,我们也可以用的东西。
花样是一样的,就要看怎么变了。
徐渭的意思是,声势越大越好,治河工程规模越大越好。画饼越大越好,吸引得人越多不越好。
黄河与漕运关系着整个北方的利益,周梦臣只要有一个方案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利益,再加上周梦臣之前的声望与威信。足够周梦臣在嘉靖面前面陈了。
如此一来,一个庞大的治水工程,根本不是一个人能主持的。比如要中枢主持,周梦臣作为治水之臣,要协调各方,掌控全局。更不应该在下面,应该在朝廷之中主持大局。
这是周梦臣一直想要的。而徐阶竭力避免的。
而符合徐渭的计划的治河方案,也就周梦臣手中这一份了。
周梦臣而今已经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束水攻沙之所以能成为清代的国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束水攻沙花钱少。
很多人或许疑惑了。束水攻沙要修建很长很长的大堤,甚至为了防止河道越淤积越高的局面,潘季驯甚至要求,所有堤坝,每年增加五尺。
反对束水攻沙的人,觉得这样修下去,是要将堤坝修到天上去,也不无道理。
但是修堤坝是费钱,但是更费钱的是开新河。一开新河,那简直是花钱如流水。所用的银子,数倍于束水攻沙。周梦臣秉承一劳永逸,尽善尽美的角度来设计最好的一套方案。
他也知道,这个方案在实行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必然的。
不是周梦臣不尽力,实在是图纸与现实之间有所差距,即便是后世也是一样的。更不要说,周梦臣手中很多数据不准,还在继续测绘之中。而今周梦臣拿出来的仅仅是一个草稿,或者说干脆就是一个示意图。
单单是这个示意图,周梦臣简单的估算一下费用。就立即咋舌,因为他估计,这个方案需要的银两,五千万两打底。每年还有一两百万两的维护费用。
这也是周梦臣将这个尽善尽美的方案放弃的原因。
第四十九章 水利国策
周梦臣很清楚大明的财政状况吧,在周梦臣种种办法之下,大明国库是有了一点点结余,但也仅此而已。千万两的修缮费用,户部都拿不出来。
更不要说,五千万两银子。
有这么多钱,朝廷上就不用缩手缩脚了。
可惜没有。所以这个方案是决计不可能落实的。
但是而今这个方案,就是砸向徐阶的长矛。
周梦臣作为方面之臣,不需要为朝廷考虑。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周梦臣的任务是什么,是治河。他既然要治河,提出一个最完美的方案,是最好不过了。
至于拨款,那是朝廷的事情,是户部的事情。
朝廷用人,也不能不给经费吧。
而这个方案足够让饱受黄河之苦的百姓士绅看见希望,他们未必不知道周梦臣的规划,是一张画饼。但是他们不介意,在周梦臣的带领之下,到朝廷闹一闹。
毕竟爱哭的孩子有奶吃。
不闹一闹,朝廷怎么知道下面的人苦啊?
即便这个方案不能完全通过,也能多争取一些治河经费,何乐而不为。
那么周梦臣这个方案是什么?
周梦臣思量想起,以一个原则,作为治河的总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增加冗存。
周梦臣推到了所有思路,从最根本的开始思考。黄河为什么会发洪水?很简单,河道不够用了。那么就让河道够用就行了。
这就是治河分水思路。
而在有限的条件之下,用各种巧妙的办法,让河水携带泥沙入海。这就是束水攻沙的想法。
周梦臣觉得两则并不矛盾。
周梦臣的新方案有最主要的三条。
第一,就是在荥阳以下,都采取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之策。按这个方案,千里黄河大堤都要重新修缮,花费巨大。
第二,黄淮分流。开新河,引黄河从徐州而东,与淮河并道入海。这里有数百里的工程量。当然了,这不是唯一的方案,还有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引河入张秋。让河水顺着大清河东进。
第二个方案,就是后世黄河的河道。
其实而今这一条河也是黄河故道。黄河到底决堤,迁移不定,几乎整个华北平原的所有河道,都被黄河侵占过。
只是这个方案,也需要修建不短的河渠。也不知道那一条更有优势。
这就要到执行的事情去调查了。
第三,那就是分流泄洪。
周梦臣准备效仿王景,在黄河上开河。一道在郑州,挖新渠与贾鲁河相连。一旦洪峰太大,就开闸,分洪入贾鲁河,然贾鲁河引入淮河之中。
这其中工程量也很大。
第一,就是挖掘黄河与贾鲁河之间的河道。这个并不是太长的。也就是在后世郑州市区之内而已。
第二,那就是加固扩建贾鲁河。
不仅仅是贾鲁河,而是从贾鲁河一直到淮河的所有河道。
原因简单,以而今的贾鲁河的河道根本不能承接黄河分洪的大水,甚至周梦臣,还准备在淮河中游,寻一地方建立一座大水库。作为淮河泄洪之处。
如此一来,黄河分洪的河水,可以引入湖泊之中。这个湖泊可以为黄河与淮河两条河调节水量。
当然了,周梦臣也知道,这个工程是巨大的,单单是选址就不容易。不过,周梦臣印象之中,两淮之地,准确地说安徽省北部,一些地方一直是国家级泄洪区,可见这些地方的地势如何。建立一个人工湖,应该不难。
另外一条,就是从黄河北岸,连接卫河。
首先说明,卫河很早之前,其实是黄河支流,甚至可以说,整个华北平原上大多数河流在某一段时间段,都是黄河的支流。当年曹操北伐,就堵塞了卫河入黄河的通道,逼迫,卫河北流,从而为大军运输军资。
卫河某些河道距离黄河并不远。甚至周围还有很多河流可以加工。
只需修一段并不长的河道,就能分洪入卫河。
而卫河北流进入运河,或者卫河北段本身就是卫河,借助卫河河道,北流入海。不过,如此一来,整个卫河都要扩建,并加固堤坝。
这道分流,都是用来分洪,而不是长流的。
之所以选择现成的河流,也是出于这个考虑。
一条河如此长期没有水,会是什么样子?会成为一片平地,很有可能被人开荒了。而且即便不说人为地破坏,单单说自然的淤积,也会让这一条河再有水的时候,水道不畅。
周梦臣大多选择原有的河流的河道。也就是说,即便没有黄河分洪,河道之中,也是有水的。只是河道有一些宽,而河里的水有一些少而已。
如此一来,周梦臣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水网。
类似于隋唐大运河的水道分布。
有主干道有束水攻沙,来清理泥沙沉淀,周梦臣自然也不会完全相信这个时代的清淤的速度,于是,加急的蒸汽船也就到位了。
这一艘蒸汽船先在徐州河道上试用,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徐州的河道是最危险不过了。之前合拢也是勉勉强强的。一旦再遇见大水,分分钟给了冲开,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周梦臣在研究黄河治理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让潘季驯督导这一段河道,修缮河堤,挖沙浚水,等等传统的办法。
只是,治标不治本。
蒸汽船挖沙船的效果不错,长长的管子插入河堤,连沙子带水就抽了出来,如此本来沉淀的沙子,再次翻腾起来,本来有几分清澈的河水,再次变得犹如泥浆一般。
这样的情况下,不管说冲刷河床。但是减少泥沙沉淀还是很有的。
而这样的新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周梦臣有弟子提议,直接让铁路上河堤。原因是河堤是最好的地基了,以河堤为地基,修一条铁路根本没有一点问题。
很简单的事情,只是上坡的时候,对蒸汽机的要求稍稍高一点。
有了河堤的火车,可以将大量的物资轻轻松松的运上河堤,如此一来,可以减少大量的民工。减轻百姓的负担。
周梦臣还在计划之中,增添了整治河南河北水利的设想,注意是农田水利。
这是与卫河与贾鲁河的治理是相互联系的。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为了保持两条河之中长期有水,也是可以从黄河之中调水的,只是如此一来,虽然运河废了,但是从南方还是可以走水道到北…京的。不过是从扬州入淮河,从淮河入贾鲁河,从贾鲁河入黄河。这里大概要换船的。毕竟双方是通过水门,滚水坝等方式连接的。过不了船的。然后再渡河黄河,进入卫河之中,再次换船。原因如上。
然后顺着卫河一路北上,就能到天津了。
为了保持这一路河道,必须对河道进行大力度修缮。同时可以依托两条河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毕竟这两条河等闲启用,一旦启用分洪,用一次,这两条河泥沙就会淤积一次。只要有完整的农田水利,能让百姓将河泥作为肥料,不用官府强制督促,都会有百姓能消化这些河泥的。
总之,大体上说得很简单,但是细节上简直是千头万绪。从上游的植树,中游的分流,乃至于百姓种稻还是种麦子,应该用水多一些,还是用水少一些。而黄河出海口是应该分流,还是应该合流。
是应该修堤坝,还是任其自然?
等等等等。真要说清楚这个方案的技术细节。估计要另开一本书来谈了。
第五十章 黄河大工
如果可以,周梦臣也不想搞这么大工程,一共修缮加固五六条河道,开的新河也有数千之多。这都是钱。都要动用民夫的。
而且这么复杂的水利网络,看似能够抵挡大规模洪水。但是黄河不是其他的河流。黄河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涨水特别快。
有多快,三十六个小时之内,水位从枯水冲到最高水位。瞬间流量能一下子冲上去。
不信,请看郑州水灾就知道了。
治河黄河,首先明白黄河的本质,从黄河冲出峦的地点,也就是荥阳段为顶点,以天津与淮安为两个支点,画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内部大多少地方,都被黄河冲过。
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个区域的本质是什么?是黄河三角洲。
要知道,黄河其实很年轻的。在一两万年前,黄河的出海口就是荥阳一带,黄河的泥沙硬生生地冲出了黄淮海平原。不管是上游支流洪峰叠加。还是因为山峦的原因,大量水蒸气也容易在这一带凝聚,形成强降雨。
总之,黄河涨水飞快。几乎白天看黄河,还是相距几十里的堤坝之间,遥遥一线,看上去蜿蜒扭曲,几乎要断流。但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