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大明- 第7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戚继光忽然想念起大同兵了。在与鞑子反复拉扯之下,几乎百战余生,家破人亡的大同兵,是有这种素质与战斗力的。只是随着大同战事平定。甚至渐渐富裕起来,成为塞上明珠之后,戚继光很多大同故旧都抱怨起来,而今补充大同士卒,都是少爷兵。太娇生惯养了。
    似乎当年大同兵顽强作风,也会因为他们这一批大同老人渐渐退下而消失不见。
    不过,戚继光想起了另外一支作风很是强悍的军队。
    戚继光说道:“叫吴惟忠来见我。”
    片刻之后,吴惟忠来见戚继光了。
    戚继光想到的就是义乌兵。
    与历史上不一样,历史上戚继光练兵是从义乌起家的。所以军中义乌兵的比例非常高,义乌籍的将领也非常多。但是而今戚继光一上来就是浙江总兵。编练新军的时候,更是有周梦臣权力支持,让他有更多的选择权,不必局限于义乌一地。


第五十一章 义乌兵
    当然了,因为浙江省的特殊性,浙江省北边,几乎是与江南连在一起的。民风也与江南差不多,在戚继光看来,多市井之民,实在不是当兵的料子。所以戚继光选兵的范围,大多是在浙江西南,以处州府,金华府几个偏山区的府县为主。
    毕竟,同样的军饷,杭州,嘉兴等地的百姓未必感兴趣,但是处州山区之中的百姓看来,却足够卖命了。
    但是戚继光虽然没有刻意偏向义乌兵,但是义乌兵却是是极好的兵源,在戚继光麾下脱颖而出。比如眼前这位吴惟忠。他现在就是营官了。
    如果仅仅看吴惟忠的履历,他升迁速度,要比戚继美还要快。戚继美在大同的时候,就参与过战事,虽然没有在主战场之上,但是还是有资历的。然后到了浙军之中担任营官,虽然速度很快,但是也让人挑不出错来。
    但是吴惟忠,去年因为戚继光招募士卒才入伍,因为训练出色,成为下级军官,随即在一系列战斗之中,脱颖而出。成为营官。可以这样说,戚继美的履历让人挑不出毛病,那是因为戚继美是普通将领。
    正因为戚继美能力上有上限,才要在其他方面,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而吴惟忠是那种不需要在履历资历上做文章的,任何时候将他丢在战场之上,都是没有问题的。
    在浙江之中,义乌将领也是一个不小的团体。而吴惟忠就是义乌兵这个小团体核心之一,有一部分在浙江没有带过来,而今吴惟忠就是征日义乌兵的首领。
    所以,才二十多岁的吴惟忠就城担任营官了。甚至戚继光也是模仿周梦臣培养自己,来培养吴惟忠的。毕竟戚继光也是有爵位在身,甚至征日之战后,戚继光的爵位甚至还要动一动,还有俞大猷功劳积累的够多了,这一次说不定能挂一个伯爵。
    毕竟以戚继光而今资历,即便在外征战,多是一方面主帅。不可能亲自冲锋陷阵了。
    此战,艰难非常。在戚继光看来,在征日军中,吴惟忠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戚继光也没法废话,三言两语将而今的局面给说了。说道:“此战,以寡敌众,凶险非常。你可有把握,如果没有把握,我去选其他人就是了。”
    吴惟忠听了,明知道戚继光话里有激将之意,依然说道:“大人何出此言,我吴某人何曾避战过,不过区区倭寇而已。江南百姓有多少死于倭寇之手,而今正是为他们报仇的时候。请大人放心,吴惟忠此去,不胜不还。”
    戚继光说道:“好。你有什么想法,现在可以跟我说了。”
    吴惟忠也不客气,说道:“我要掌心雷,越多越好。”
    戚继光说道:“我会聚集军中与水师所有的掌心雷,你能带多少,就是多少。”
    吴惟忠说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想要一些人到我营中。”
    戚继光明白吴惟忠的意思。与历史上的戚家军不一样,戚家军这个称呼是后来才有的。当时并没有这个称呼,甚至谁敢这样叫,就是陷戚继光于不义,毕竟称呼戚家军,将朝廷放在什么位置了。
    不过,有一点却是没有错的,历史上的浙军在大明军队体系之中很尴尬。卫所军边军在国家军事体系之中的地位是远远超过南军的。也就是浙军这样的编练新军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浙军,也就是戚家军在内外倾轧之下,损失殆尽。
    而今却不一样,周梦臣首先就是确定了这些编练新军的经制之军的地位。而今周梦臣是以南京兵部尚书的名义管理这些军队,还有一些临时规范的感觉。但是周梦臣其实已经在着手将管理流程正规化。这样一来,编练新军在大明军事体系之中,就不是后娘养的,而是兵部尚书下面的亲儿子。
    但是既然属于经制之师,有些事情也是要做的。
    那就是军队是国家的军队,不能私人化。具体表现在,每一支军队不能由某一派系独占。
    总体上来说,这些军队都属于周梦臣一派,但不要以为编练新军,这些浙军,闽军等军队之中,就没有派系了吧?不可能的。人一多,自然会有分化抱团的情况。这是不可避免的。
    所谓党中无党,帝王思想,派中无派,千奇百怪。
    当然了,军队刚刚建立各种派系还出于萌芽状态。可以分为三派,第一派就是大同派,从大同跟随周梦臣,戚继光南下,用于组建新军的,这些人不多,但是多处于高位。第二派就是抗倭派,原来的抗倭武装,被编练到新军之中,特点是,他们之前都有各种各样的正式非正式的头衔,在当地或者朝廷,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并不是太单纯的。这也是让朝廷与当地士绅放心的办法。不可能全军上下都听命于周梦臣。否则很多人睡不着觉。只是这些人不怎么占主流。并不是因为戚继光排挤他们,而是能力问题。这些人号称抗倭有功的人,其实能力都很有限,否则也不会让倭寇放肆到如此地步。还以为自己是有功之臣。戚继光虽然不刻意针对他们的。但是以军中能者上,劣者下的规矩。
    这些人成不了什么气候。
    而第三派,就是从军派。也就是在戚继光征兵之后,原本没有什么背景,甚至可以说是普通百姓,然后一仗仗打上来的将领们。而义乌人就是这一派里面的小团体。
    戚继光基本上以各色掺杂,不会让任何一派独立占据某一支军队,即便损失一些战斗力也必须这么做。
    而今却不一样了。
    吴惟忠这一次的任务太重要了。之前的种种就不重要了。只要能打胜仗,怎么都行。至于打赢之后,再安置也不迟。
    戚继光说道:“没有问题,你看重那一支军队,可以成建制的调入你营之中。”
    吴惟忠后退行了一礼,说道:“先生,没有问题了。”
    戚继光听了,五味杂陈。
    戚继光年纪尚轻,没有收弟子的想法。但是并不代表戚继光就没有弟子了。
    戚继光在军中训练士卒,同样也训练将领,对于很多将领,特别是从最底层提拔上来的将领,更是劳心劳力,一点点的传授军事知识与思想,甚至为了专门传授这些人,他在军中还自己编了一些小册子。作为军中教材。
    这也是戚继光军中,有很多如吴惟忠这样的将领脱颖而出的原因。
    可以说,凡是这些从最下面能爬上来的将领,都可以说是戚继光的弟子。
    戚继光有没有收弟子的想法,自然是有的。
    在历史上的戚继光或许没有这个想法,但是而今的戚继光却一定有,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是周梦臣的弟子,身份与地位不一样了。
    周梦臣做了很多事情,但依旧没有改变大明文贵武轻的事实。一个大儒远比一个名将有地位,戚继光打过这么多仗,而今也有爵位在身。但是在社会地位上,未必比得上一个大儒。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真正有本身的人都会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不要说戚继光,就是俞大猷也在儒学上下功夫,似乎想以此提升自己的地位,让别人看自己,不是单纯的将领,而是儒将。只是俞大猷的研究,当时没有人注意,也就是后世人研究俞大猷的时候顺便看看而已。


第五十二章 雾岛神宫
    戚继光有周梦臣这个要政治地位有政治地位,要学术地位有学术地位的老师,他岂能不想在儒学上有所进展。留下自己的名声。从而让人看他,不单纯地是武将。也是一个大学问家。
    而学问之道,一看学问本身,二就要看弟子传承了。
    戚继光早就找准了自己的方向,就是兵学为主。甚至而今也在筹备写一本兵书。只是他这一本兵书与历史的《纪效新书》会截然不同。毕竟他接受了周梦臣教育,一开始就注意用数学工具。可见他的兵书之中,定然也充满了大量数学的分析。可以说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中国古代兵学转化到现代军事学之间的过渡。
    戚继光的著作还是后话。毕竟现在还没有写出来。但是弟子传承这方面一定要用的。毕竟一门学问所传无人,与没有差不了多少。
    戚继光说道:“这一场你只要打赢了。你就可以叫我老师了。”
    吴惟忠说道:“请老师放心,此战不会坠大明天威。”
    戚继光下定决心之后,就立即加强了吴惟忠营,置换了多支军队,让营中义乌兵的比例直线上升,总体上达到六成之多。更多也不可能了。原因很简单,虽然浙军训练大纲一样。但是军队配合也是需要默契的。将几个百户成建制的置换到某军之中,将领配合比较好,还能提高战斗力。而将一些将士单个调入,就不一样了。而且浙军在组建的时候,就不可能有全部是义乌人的军队,只有义乌人比较多的军队,原因前边也说过了。
    朝廷经制之军,不是某一个人的军队,还是讲究制衡的。
    随即戚继光开始行动,分兵将鹿儿岛附近的地方全部攻占下来,大军也开始分开行动。如此一来,也不是毫无收获的。原因很简单,岛津家的组织能力,清空一个鹿儿岛还是可以的。但是作为附近一个人都不留下,却是不可能的。
    随即,从这这些人语之中。戚继光有了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岛津家就在北边的山中。
    九州岛南部山势纵横,有很多足以藏身的地方。具体岛津家的主力藏在什么地方,一时半会儿是摸不到。随即戚继光就圈定了一个地方,说道:“通知吴惟忠,拿下这里。”
    地图上赫然有四个字:“雾岛神宫。”
    在日本很多大名都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神宫,信奉着奇奇怪怪的神明。对当地百姓有特殊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戚继光对此并不感兴趣,他之所以圈定这里,是因为这一片区域都是他怀疑岛津主力隐藏的地区,而这一片地区之中,也就这个地方很醒目,最少,在地图上标注出来。
    而今神宫也不是一个单独的建筑,有很多人围着神宫居住,也是一个居民区。
    戚继光到要看一看,岛津家能不能忍得住,同时亲自坐镇距离雾岛神宫最近的雾岛城之中,等战事一开始,就要准备支援。不过能不能支援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雾岛神宫距离雾岛城不说多远,但是以这个时代机动能力,也要一两个时辰,而一两个时辰足够双方打完一场大战了。
    戚继光如果知道而今雾岛神宫的情况,就改该感叹,不知道他功课做得不够细致。还是他的军事眼光足够好了。
    雾岛神宫供奉的是琼琼杵尊。乃是天照大神之孙,传说也就是他降临到高千穗峰,从而今开创了日本天皇一系。而雾岛神宫后面的高千穗峰更是号称日本开始的地方。
    如果换到中国,乃是炎黄或者五帝帝陵一般的存在。
    也是日本少有几个可以称得上神宫的地方。而这里更是岛津义久得太爷爷在几十年前修缮过的,也是岛津家世代维护供奉的地方。
    此刻暂时撤离的岛津大队人马,就分散隐藏在以雾岛神宫为中心,数里的范围之内。
    大明军队的一举一动,尽在他们掌握之中。
    大概有五千明军,此刻正向这里而来,岛津家掌握的更是清楚。
    岛津家的家臣全部跪在地板之上,为首的一名家老说道:“家主,明寇只有五千之众,我等如果再回避,天下人都会将岛津家视为懦夫,而且天孙的宫殿在此,这我们不能让明寇玷污天孙的宫殿。我等愿意为天孙战死,此乃我等无上光荣。请家主下令吧。”
    “请家主下令吧。”众家臣一起说道。
    岛津义久缓缓起身,没有理会下面的家臣,而是推开了窗户,看见远处一座大山。映入眼帘。这一座火山。山中云雾缭绕,似乎隔断了山与地面的联系,山好像是长在云上,犹如天宫。这就是高千穗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