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在大明- 第5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梦臣说道:“我准备用宫中印刷作坊。或者户部单独成立一处,用最新的技术用彩色印刷。”
    方钝微微一愣,说道:“套印?倒不是不是办法。只是还是不保险。不怕你笑话,我都想印宝钞了。可惜了……………”
    周梦臣说道:“请方叔放心。总是会有办法的。”
    周梦臣也知道,很多新燃料都是从煤化工之中出来的。周梦臣对这些技术不大熟悉,不过他现在不是一个人了。大同书院虽然才毕业了一届,在周梦臣看来,虽然这时代的科学研究很是简陋。但是有独立带项目的人。也不超过十个。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同书院持续培养出来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的。到时候周梦臣就能让一些学生研究煤化工这个方向。要求不高,只需搞出一些化工燃料就行,可以作为防伪标志来用。
    反正周梦臣提出这个方案,短时间也推行不了的。
    方钝说道:“这个方法,我看不出什么问题。只是这方案在北方容易推行,在南方就难了。而且我也看不见此策大行于天下的那一日了。”
    方钝看得很明白。
    这个方案,对于北方来说,更多是增量。无他,在北方很多地方,根本找不到周梦臣所说的这种大型工坊。周梦臣这个方案,就等于一开始就立了规矩,有官府的权威在,下面人也不会说什么的。
    但是对于南方却不一样。
    南方手工业规模是南方不能比的。别的不说,苏州城中有织机近百万张。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家中自己织布,但并非没有那种聚集在一起,一个厂子里面就织机近千张的地方。
    这些地方之前都没有怎么缴纳赋税。
    而今忽然要缴纳赋税?他们怎么愿意啊?
    所以,这个方案北方很容易推行,但是如果不对北方加强建设。推行了也没有什么用处,收不上来什么钱。但是在南方是能征收一大笔银子的。但是恐怕要遇见很大的阻力。
    别的不说,单单说徐阶。不知道徐阶知道不知道。反正徐家的产业正在继续扩张之中,以至于将来整个松江的土地似乎都是徐家的。与此同时,松江布更是天下闻名。作为松江的支柱产业。
    至于徐阶与松江布之间,有什么关系,就不好说了。
    周梦臣说道:“方叔老当益壮,又怎么看不到啊?”
    方钝微微一笑说道:“我解决不了现在的问题,估计明年都未必有了。你见过陛下,陛下有什么交代没有?”
    周梦臣说道:“自然是有交代的。陛下的意思,是让我将大同结余银两上缴,不过什么是结余,却是我说了算。”
    即便周梦臣已经决定与方钝拉近关系了。但是有些事情该争还是要争的。毕竟钱是英雄胆,有多少钱才能做多少事。这一点周梦臣太明白了。所以周梦臣明知道,今日要大出血,也要尽可能留下银子。
    方钝哈哈一笑,从一边拉来一个算盘。说道:“粮食什么我不算了,看你可怜。你在罐头作坊结余有二百一十七两。玉林关税有二十万两,朔州税有二十三万两。总计有二百六十万两,再加上大同府各地赋税,有一万七千两。以及你去年结余,有五万两上下。我将零头都给你抹了,算你五万两。一共是二百六十五万两,你说说,你留下多少?”
    周梦臣此刻见识了方钝的手段。
    方钝计算出来的数据,虽然有周梦臣手上的数据有些出入,但误差大概在一万两上下。关键是,周梦臣很多东西都没有给户部报账。就好像罐头的生意,这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入账。周梦臣是单列的。
    当然了,这年头户部对下面控制权也没有那么深。名义上的控制权都落不到实处,在后世政府之中还有小金库。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
    方钝就好像看了周梦臣的账本一样,让周梦臣如何不吃惊。
    其实,这对方钝来说,根本就是小意思。
    毕竟他如果没有这种挖老鼠洞般的细致,如何能临危受命。支撑去年大局,赈灾,河道,军费那一个不要钱。而从地方调钱,说得容易,下面谁会无私贡献,周梦臣都想给大同多留点,下面有余钱省府,岂能如此甘心将钱交上来啊?
    方钝就是凭着这一手。从各种经济数据之中,以及自己的调查之中,能给出对方无限逼近对方府库的数字。让下面的人都无法拒绝来自户部尚书的问候。
    周梦臣还是想要顽抗一下,说道:“其中有五十万两,属于玉林开关时候,各商贾的押金。这个是不能动的。”
    方钝斜眼看周梦臣,似笑非笑。似乎在说:“你都花光了,还说我不能用?”
    的确,周梦臣在挪用的时候,可从来没有想起这五十万两是押金啊?
    方钝也不拆穿周梦臣,说道:“好。贤侄说得好啊?只是这样大的数目放在下面总是不好的。这样吧,朝廷太仓库,是最好的银库,禁卫把守,十二个时辰有人训练,而且冬暖夏凉。将银子放在这里,你也放心是吧,放心,真要退押金的时候,让他们来北京退便是了,难不成堂堂户部还能赖账不成?”
    周梦臣心中暗骂:“银子要什么冬暖夏凉?”
    只是面对这样的局面,一时间也说不出话来,他知道在账目上,是算不过方钝的。只是带着几分哀求,说道:“方叔,你总不能将大同一扫而空吧。”
    方钝说道:“自然不会的。粮食一分不动,甚至如果可以的,我可以从太仓调一批粮食去大同。但是银子,你也不用留太多了,三十万两,三十万两够你用了。”
    方钝这个数目也不乱给的,他计算了大同镇的消耗。毕竟大同镇发饷都是发粮食,银子用处不多,结合各处用处,三十两已经很宽裕了。
    只是周梦臣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三十万两怎么能够啊?


第八十七章 就急之策
    周梦臣几乎要跳起来说道:“这实在是不行的。最少五十万两。也要将今后的钱分清楚,那些是朝廷的,那些是大同的。总不能都像今日一般,一有钱,你就来抢吧。”
    方钝也叹息一声,说道:“我也不想,只是朝廷的缺口就这么大。这还不够用的。三十万两留给大同已经不少了。你不是当过顺天府尹,顺天府有这么多钱吗?”
    周梦臣说道:“大同不是府,大同是镇,是大同镇。是边镇。怎么能与一个府相比啊?是要养兵,是要直对鞑子了。”
    方钝说道:“我知道,不是可以拨一些粮食吗?反正而今西山运河通了,粮食耗损也低了很多。运输的时候也方便。你放心,你只要提了要求,一个月,不,半个月之内,给你运到。”
    周梦臣一阵无语,似乎如果不是西山运河开通,将粮食运到大同消耗大大降低。似乎方钝连这个都不给他。
    周梦臣说道:“方叔,咱们这关系。你能不能指一条明路?这一点钱,很多事情都做不下去的。”
    方钝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复套吧?”
    周梦臣一愣。似乎没有想到方钝会说出这样的话。
    方钝淡淡一笑,说道:“你在大同位置上太执着了。你说说,你有几次能离开大同高升,最后还是留在大同。不是这个,还有什么原因?”他轻轻一叹,说道:“当年曾铣为三边总督,我是在太仆寺,与曾铣打过交道。复套之事,你有心,我也愿意支持一二。只是我这里实在是缺口太大了。当然了,如果你真能点石成金,给我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不是不能手下留情的。”
    周梦臣听了,心中暗道:“是在这里等我吧。”
    好在周梦臣已经准备了一个方案。能在短时间提升朝廷的资金。
    当然了,这方案说神奇也不神奇,就是后世各国都在用的方案,就是印钞票吗?
    无非是而今钱,不是纸币,印钞的时候需要因地制宜搞一点点修整。
    周梦臣四指合拢。从袖中抖出几个钱币。说道:“方叔可曾见过这个?”
    方钝拿来一看,上下打量,在指尖翻滚一下,说道:“天下银子,没有我不知道的。是平库银,关平银,漕银,金花银,乃至于各省的银子,我都了如指掌,这银子,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在市面上的,而且数量不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双柱,一种是十字。”
    方钝细细看了一下,将几枚银币分开,说道:“这几枚是双柱,这几枚是十字。”
    周梦臣不得不佩服方钝的专业素养。双柱是西班牙银元,十字就是葡萄牙银元。当然了,周梦臣也不大确定。因为十字造型的银元太多了。唯独双柱有西班牙国王的雕像,并有两个柱子。象征着直布罗陀海峡。
    这些银币大规模流入中国,是在万历年间的。但是双屿之战,就已经证明了,东西方贸易已经存在了。只是还没有大规模流入。
    周梦臣说道:“这一个银元在七钱左右,但是我听说江南有些地方,拿这个当一两用。这还不是纯银。”
    方钝捏了捏,用指节切了一下,说道:“最多九成银子。”他将银元将放在桌子上,说道:“你的意思是,钱息。”
    “对。”周梦臣说道:“以七成银子铸成银元。去除工本,最少能赚两成,一两银子可以赚两钱。一百两就成为一百二十万两。如果再如这银元,仅仅造七钱的钱,赚得更多。”
    方钝说道:“你这是铸大钱啊。”
    周梦臣说道:“不错。”
    方钝有些犹豫,中国历史上什么样的政策没有,铸大钱的政策不是有一个朝代两个朝代办过,而是几乎所有朝代都办过。方钝更是明白这样做的后果。只是他沉吟片刻,就是饮鸩止渴,也只能这样做了。毕竟方钝知道,朝廷需要一笔大钱。即便周梦臣将大同两百多万两一分不剩上缴,也未必够。
    张经在东南被弹劾了不知道多少次了。张经几乎将东南士绅得罪了一遍。原因有几个,第一张经手段严厉,难免有误伤。毕竟东南大老爷们,家里有产业的都与海上有联系。这一次在他们看来,虽然是玩脱了。但也不能连孩子一起泼出去啊。
    第二,就是张经一方面平定倭乱,一方面还努力保证东南赋税按时抵挡京师。
    这让东南怨声载道。毕竟一方面遭受倭乱,伤亡不小,另外一方面,他们还有筹集抗倭经费。毕竟朝廷还指望东南赋税的,让朝廷给东南拨款,想都不要想了,最后还要给朝廷缴纳赋税。虽然而今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东南正常赋税。但是东南赋税却没有一点免除。
    他们自然很不愿意。
    这种情况方钝不知道吗?
    他知道。但是这是张经离京之前,内阁交代给张经必须完成的任务。无他。以大明而今的经济体系,根本就是大明不能无一日无东南赋税。张经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完成的任务,是与平倭相当的重任。
    其实,方钝在经济上的眼光,还是不行。  他只知道滥发货币是有害的。但是在周梦臣看来,完全不是那回事。
    甚至在周梦臣看来,以大明而今经济状态,应该增大货币投放量。甚至货币投放量的不足,依旧严重限制了大明经济发展。中国原产的银两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少。
    虽然周梦臣怎么研究经济学,但是也知道,货币发行量与经济之间,是有关系。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货币应该适量的加大发行。至于适量是多少,周梦臣不知道。但是周梦臣知道一点,就是大明而今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甚至有一点点通货紧缩。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同样是大量货币输入,西班牙直接躺了。但是大明却有了纸醉金迷的晚明。
    方钝将银币再次拿了出来,说道:“其实即便是按你的办法来,也收益也是有限的。因为各地的银子,也不是纯银。甚至有些成色比这个银子都差。如果按你的三成配方,钱息也就是一成多一点。铸钱的话,还是有耗损的。”
    周梦臣说道:“何须铸钱,用压制不行?”
    方钝说道:“压制。”
    周梦臣说道:“具体情况,我将来详细给方叔说,不过,这个办法即便有一成钱息,我可以将大同所有的银两换成银元。最少有二十多万两钱息,留大同五十万元,不多吧?”
    方钝说道:“好,如果你真能做到这一点。我答应你。”
    毕竟这个办法如果能推行的话,给方钝带来的利益,绝对不是区区二十万两银子。即便而今户部银库之中空空如也,方钝也有足够的手段,将市面上的银子,弄到户部银库之中,还出来就是银元了。
    不过前提是,周梦臣办法足够低成本。能保证有足够的钱息。
    周梦臣说道:“那大同上缴赋税怎么说?”
    方钝微微一笑,说道:“你想怎么办?”
    周梦臣说道:“田赋全部上缴,不过商税要留在大同。”
    方钝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